一种弯头脱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5372发布日期:2019-07-31 19:4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头脱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头脱膜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备弯头管体的时候一般需要进行脱膜,而弯头由于其弯曲性往往脱膜十分的困难,特别涉及到九十度弯头的时候,现有的一般通过用外力进行拉出的方式,但是如此的方式脱膜的效率十分低下,而且脱膜的成功率不高,需要耗费很大的外力,需要开发一种便利、高效、稳定的弯头脱膜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便利、高效、稳定的弯头脱膜机构及其脱膜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弯头脱膜机构,包括底板、抵接机构、驱动机构、弯头模具、弯头本体、定位杆、转动板;所述的弯头模具呈块体结构,弯头模具上端面设有弯头通道;所述的弯头本体安装在弯头通道内部中间;所述的弯头通道两端分别延伸至弯头模具的边缘;所述的抵接机构安装在弯头通道的一端;所述的驱动机构安装在弯头通道的另一端;所述的抵接机构包括抵接滑块、抵接柱、抵接座;所述的抵接座内设有抵接滑槽;所述的抵接座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抵接滑块滑动安装在抵接滑槽内;所述的抵接柱固定安装在抵接滑块的内侧;所述的抵接柱伸入弯头通道的一端内部并抵接在弯头本体一端;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滑块、驱动柱、驱动座;所述的驱动座内设有驱动滑槽;所述的驱动座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驱动滑块滑动安装在驱动滑槽内;所述的驱动柱固定安装在驱动滑块的端部;所述的驱动柱伸入安装在弯头通道内并抵接在弯头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的弯头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穿接杆;所述的穿接杆外侧端部依次穿过驱动柱、驱动滑块后固定在驱动滑槽的外侧;所述的定位杆垂直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转动板一端转动穿接在定位杆上,转动板另一端固定在驱动座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的弯头本体为九十度弯头;所述的弯头通道呈九十度弯曲结构。

进一步,所述弯头通道的曲率半径交汇处和定位杆的中心重合。

进一步,所述的弯头模具上设有穿接通孔;所述的弯头模具通过穿接通孔穿接在定位杆上。

进一步,所述的弯头通道的另一端内侧设有向外侧倾斜的弧形内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驱动座通过转动板绕着定位杆进行转动,驱动座带动穿接杆转动,穿接杆带动弯头本体在弯头通道内沿着弧形轨迹运动,从而带动使得弯头本体从弯头通道内转动出来,实现脱膜,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弯头本体从弯头模具的弯头通道内脱膜而出,脱膜十分的高效稳定,不需要很大的外力,开创了本领域的先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抵接滑块和驱动滑块滑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驱动座旋转脱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弯头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4所示,一种弯头脱膜机构,包括底板1、抵接机构2、驱动机构3、弯头模具1、弯头本体6、定位杆4、转动板5;所述的弯头模具1呈块体结构,弯头模具1上端面设有弯头通道11;所述的弯头本体6安装在弯头通道11内部中间;所述的弯头通道11两端分别延伸至弯头模具1的边缘;所述的抵接机构2安装在弯头通道11的一端;所述的驱动机构3安装在弯头通道11的另一端;所述的抵接机构2包括抵接滑块21、抵接柱23、抵接座24;所述的抵接座24内设有抵接滑槽22;所述的抵接座24安装在底板7上;所述的抵接滑块21滑动安装在抵接滑槽22内;所述的抵接柱23固定安装在抵接滑块21的内侧;所述的抵接柱23伸入弯头通道11的一端内部并抵接在弯头本体6一端;所述的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滑块31、驱动柱33、驱动座34;所述的驱动座34内设有驱动滑槽32;所述的驱动座34安装在底板上7;所述的驱动滑块31滑动安装在驱动滑槽32内;所述的驱动柱33固定安装在驱动滑块31的端部;所述的驱动柱33伸入安装在弯头通道11内并抵接在弯头本体6的另一端;所述的弯头本体6的另一端设有穿接杆61;所述的穿接杆61外侧端部依次穿过驱动柱33、驱动滑块31后固定在驱动滑槽32的外侧;所述的定位杆4垂直固定在底板7上;所述的转动板5一端转动穿接在定位杆4上,转动板5另一端固定在驱动座34的底部。

如图1至4所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弯头本体6为九十度弯头;所述的弯头通道11呈九十度弯曲结构。进一步优选,所述弯头通道11的曲率半径交汇处和定位杆4的中心重合。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弯头模具1上设有穿接通孔12;所述的弯头模具1通过穿接通孔12穿接在定位杆4上。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弯头通道11的另一端内侧设有向外侧倾斜的弧形内边13。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驱动座34通过转动板5绕着定位杆4进行转动,驱动座34带动穿接杆61转动,穿接杆61带动弯头本体6在弯头通道11内沿着弧形轨迹运动,从而带动使得弯头本体6从弯头通道11内转动出来,实现脱膜,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弯头本体6从弯头模具1的弯头通道11内脱膜而出,脱膜十分的高效稳定,不需要很大的外力,开创了本领域的先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