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尼龙水管热弯成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8830发布日期:2020-01-24 12:15阅读:1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尼龙水管热弯成型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尼龙水管折弯成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尼龙水管热弯成型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尼龙水管成型(两头均需折弯),采用一体式的工装进行塑型,管子预热后进入整体的工装型腔,用盖板通过螺栓连接夹紧定位,然后进入烘箱整体加热定型,最后通过空冷或水冷到室温。

一体式的工装由于产品尺寸较大,工装成本高,周期长(每套5000元,加工时间2周)。整体加热需要大型的烘烤设备,前期设备投入大。烘烤箱空间大,整体升温速度慢,批量生产的效率低。水管整体加热后,直线部分变形大,直线度超差。折弯处与接头配合的部位,直径变化明显,有很大的漏水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尼龙水管热弯成型工装,其加工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效率高,折弯处对小头弯管直径变化小,水管直线部分变形量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尼龙水管热弯成型工装,用于将直管加工成弯管,弯管包括第一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第一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端部分别设置有小端、大端;包括,小头模具组、大头模具组,所述的小头模具组、大头模具组分别用于制造第一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所述的小头模具组,包括,小头上模、小头下模,所述的小头下模上设置有能与第一弯曲部分、小端配合的小头下模槽;

所述的小头上模上设置有小头上模槽,且所述的小头上模上还设置有小头上模孔,所述的小头上模槽与小头下模槽配合形成与第一弯曲部分、小端卡紧装配的槽体;

所述的大头模具组,包括,大头上模、大头下模,所述的大头下模上设置有能与第二弯曲部分、大端装配的大头下模槽、大头下模孔,所述的大头下模槽与第二弯曲部分、大端径向一半处装配;

大头上模,包括,能与另一半第二弯曲部分、大端装配的大头上模槽、大头上模孔。

优选地,所述的小头下模槽与第一弯曲部分、小端端面一半的位置装配;另一半第一弯曲部分、小端与小头上模槽装配。

优选地,所述的小头下模与大头下模只有小头下模槽与大头下模槽处结构不一样,其他的结构一样;

所述的小头上模与大头上模只有小头上模槽与大头上模槽处结构不一样,其他的结构一样。

优选地,所述的小头下模,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有两层,分别为下模加热层、下模冷却层,所述的下模加热层、下模冷却层内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槽,下模加热层、下模冷却层的安装槽内分别固定有电热管和冷却管;

所述的小头上模,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有两层,分别为上模加热层、上模冷却层,所述的上模加热层、上模冷却层的结构分别与下模加热层、下模冷却层相同,上模加热层内安装有电热管、通电加热,上模冷却层内安装有冷却管、进水降温。

优选地,所述的小头下模与导向轴、螺栓底部装配固定,所述的导向轴穿过小头上模后与支撑板装配固定,且所述的小头上模与导向轴装配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

所述的螺栓顶部分别穿过小头下模孔、小头上模孔后与蝴蝶螺母通过螺纹旋合装配;

所述的蝴蝶螺母底部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装入限位筒内,所述的限位筒内侧设置有限位内筒,所述的螺栓顶部设置有螺纹部分,其他部分不设置螺纹为光滑侧面。

优选地,所述的螺纹部分在轴向上的长度不大于限位内筒高度减去限位环厚度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板上安装有气缸,气缸的伸缩轴与小头上模或大头上模装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比整体工装的成本将低90%;一般整体工装5000元/套,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工装500元/套。

2.工装的加工工序难度降低50%,之前需要加工中心,现在只需要数控铣床就能完成;

3.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在加热管即可实现批量加热,加热时间缩短50%,而且通过冷却管可进行快速、批量冷却,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弯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头模具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头模具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f1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模冷却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用于制造弯管100的第一弯曲部分111、第二弯曲部分121,第一弯曲部分111、第二弯曲部分121端部分别设置有小端110、大端120。最开始,弯管100的第一弯曲部分111、第二弯曲部分121没有弯曲,其为直管。

参见图2-图5,一种尼龙水管热弯成型工装,包括,小头模具组、大头模具组,所述的小头模具组、大头模具组分别用于制造第一弯曲部分111、第二弯曲部分121,所述的小头模具组,包括,小头上模310、小头下模210,所述的小头下模210上设置有能与第一弯曲部分111、小端110配合的小头下模槽211,所述的小头下模槽211能与第一弯曲部分111、小端110端面一半的位置装配,如第一弯曲部分111、小端110端面为圆形的话,小头下模槽211的能与第一弯曲部分111、小端110径向一半位置装配;所述的小头下模210上还设置有小头下模孔212;

所述的小头上模310上设置有能与另一半第一弯曲部分111、小端110装配的小头上模槽311,且所述的小头上模310上还设置有小头上模孔312,所述的小头上模槽311与小头下模槽211配合形成与第一弯曲部分111、小端110卡紧装配的槽体;

所述的大头模具组,包括,大头上模320、大头下模220,所述的大头下模220上设置有能与第二弯曲部分121、大端120装配的大头下模槽221、大头下模孔222,所述的大头下模槽221与第二弯曲部分121、大端120径向一半处装配;

大头上模320,包括,能与另一半第二弯曲部分121、大端120装配的大头上模槽321、大头上模孔322;

所述的小头下模210与大头下模220只有小头下模槽211与大头下模槽221处结构不一样,其他的结构一样;

所述的小头上模310与大头上模320只有小头上模槽311与大头上模槽321处结构不一样,其他的结构一样;以下以小头下模210和小头上模310为准继续介绍。

所述的小头下模210,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有两层,分别为下模加热层201、下模冷却层202,所述的下模加热层201、下模冷却层202内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槽2021,下模加热层201、下模冷却层202的安装槽内分别固定有电热管和冷却管230,使用时,电热管通电发热,从而对下模加热层201进行加热,而需要冷却时,电热管断电,下模冷却层202进水循环,从而对下模冷却层202进行冷却,也就是对小头下模210进行冷却。

所述的小头上模310,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有两层,分别为上模加热层301、上模冷却层302,所述的上模加热层301、上模冷却层302的结构分别与下模加热层201、下模冷却层202相同,上模加热层301内安装有电热管,通电加热,上模冷却层302内安装有冷却管,进水降温。

所述的小头下模210与导向轴420、螺栓440底部装配固定,所述的导向轴420穿过小头上模310后与支撑板410装配固定,且所述的小头上模310与导向轴420装配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环431、第二支撑环432;

所述的螺栓440顶部分别穿过小头下模孔212、小头上模孔312后与蝴蝶螺母460通过螺纹旋合装配;

所述的蝴蝶螺母460底部设置有限位环470,限位环470装入限位筒450内,所述的限位筒450内侧设置有限位内筒451,所述的螺栓440顶部设置有螺纹部分441,其他部分不设置螺纹为光滑侧面,所述的螺纹部分在轴向上的长度不大于限位内筒451高度减去限位环470厚度的长度。这种设计使得,小端上模向小端下模压紧时,蝴蝶螺母与螺纹部分441顶部接触吗,从而将蝴蝶螺母向上顶,此时蝴蝶螺母不妨碍螺栓的移动,也就是不妨碍小端上模向小端下模压紧,而小端上模向小端下模压紧后,可以直接旋紧蝴蝶螺母,使得蝴蝶螺母与螺纹部分旋合,从而将小端上模向小端下模再次压紧,从而提高小端上模向小端下模的压紧力,也就使得弯管的成型更加准确,成品率更高。

使用时,首先将待加工的支管加热,然后弯曲成弯管100模样,再将第一弯曲部分111、小端110装入小头下模槽211内,然后将小头上模310盖在小头下模210上,使得小头上模槽311与第一弯曲部分111、小端110装配卡紧,然后转动蝴蝶螺母460,使得蝴蝶螺母460与螺纹部分411旋合装配以将小头上模310向小头下模210压紧,再通过小头上模310、小头下模210上的电热管通电加热,使得弯管受热定形,最后,切断电热管电流,然后对冷却管通入冷却进行冷却,冷却后取出弯管进入下一工序;

再次将弯管加热,弯曲成第二弯曲部分121,然后装入大头下模槽221内,再将大头上模320向大头下模220压紧,然后将蝴蝶螺母与螺纹部分旋紧,使得大头上模320、大头下模220完全压紧,而且大头上模槽321、大头下模槽221与第二弯曲部分121、大端120完全卡合装配;然后大头上模320、大头下模220内的电热管通电加热,使得第二弯曲部分121、大端120定形,然后切断此电热管电流,对第二弯曲部分121、大端120的冷却管通入冷水降温,最后取出弯管即可完成加工。这种方式避免了整体模具的使用,模具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通过电热管和冷却管的引入,可以实现半自动化操作,其效果也比较高,成品率偏高,而且弯管受热冷缩,更加容易取出。

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板410上安装有气缸510,气缸510的伸缩轴511与小头上模或大头上模装配固定,从而使得在使用完成后,松开蝴蝶螺母即可通过气缸将小头上模或大头上模上拉,从而节约体力,增加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