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入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2270发布日期:2019-07-10 09:4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瓶盖入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入垫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瓶盖入垫机。



背景技术:

在医药、食品、日化、化工、农药等领域内,用于盛装产品的瓶子的瓶盖密封问题至关重要。所说的瓶盖密封,即是在瓶盖内置入一个密封垫片。目前,将密封垫片塞入瓶盖内的传统做法是采用手工置入的方式,这种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工人手工操作,卫生得不到保证。

现在,也有部分企业采用机械的方式把密封垫片置入瓶盖内。现有的瓶盖 入垫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其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依然有待提高,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入垫机,通过传输装置、检测装置、入垫装置、质检装置、收集装置的设计,使得瓶盖可以被自动被塞入瓶垫、完成收集,大大节省了人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瓶盖入垫机,包括机架、连接于机架的传输装置、连接于机架且位于传输装置正上方的检测装置、沿传输装置传输方向设于检测装置下一个工位的入垫装置、设于入垫装置下一个工位的质检装置、设于传输装置下方的收集装置,其中入垫装置包括位于入垫装置最上方且储存垫片的储料机构、连接于储料机构下方且将垫片填入瓶盖内的入垫机构、控制入垫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控制入垫机构抓放垫片的控制机构。

在瓶盖入垫过程中,瓶盖通过传输装置进行运输,直至到达入垫装置的正下方,随后通过控制机构、入垫机构的配合,将垫片从储料机构取出,并塞入瓶盖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垫机构位于出料机构的正下方,且位于传输装置的正上方,入垫机构包括与控制装置配合的转动头、驱动转动头转动的驱动电机,其中驱动电机通过升降板支撑。

转动头可以转动180度,在抓取垫片与塞放垫片之间往复运动,从而不断的随瓶盖进行入垫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料机构包括连接于机架顶部的支撑板、连接于支撑板且储存垫片的竖直储存管,所述竖直储存管的开口向下设置,且在开口处设有阻挡垫片从开口掉出的阻挡环。

垫片直径小于阻挡环的内径,从而在转动头抵接抓取垫片前,垫片不会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在转动头抓取后,垫片发生形变并从阻挡环的内径中被拉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端连通于转动头的气管,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气泵,气泵与气管之间设有真空阀。

气泵为真空阀提供气源,并且可驱动真空阀将气体通道内的气体抽空,从而在气管内形成真空高压状态,使得转动头可以在抵接垫片后吸取垫片;气泵停止工作后,真空阀关闭,气管内再次充满气体,使得垫片不再被转动头吸取,从而被转动头释放,并塞入瓶盖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机架的升降气缸,升降板固定于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升降气缸于机架上设有多个。

通过升降气缸驱动升降板,与驱动电机配合,完成入垫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沿瓶盖开口插入瓶盖的检测杆,所述检测杆通过升降气缸驱动。

检测杆在升降气缸的带动下插入瓶盖的开口内,当瓶盖的底面朝上时,瓶盖的底面会提前与检测杆接触,从而出现异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杆设有多根,多根检测杆连接于同一升降气缸。

通过多根检测杆的设计,能够一次性检测多个瓶盖,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固定于机架且朝向传输履带持续喷气的喷气管、连接于机架且相对喷气管喷气方向设置的收集箱。

通过喷气管将瓶盖吹到收集箱内,实现对瓶盖的收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传输装置、检测装置、入垫装置、质检装置、收集装置的设计,使得瓶盖可以被自动被塞入瓶垫、完成收集,大大节省了人力;

其二,通过控制机构的设计,使得转动头能够方便的对垫片进行吸附抓取与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4的C部放大图;

图6为图1的D部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机架;2、传输装置;21、传输履带;22、挡板;23、通槽;24、锁定座;25、滑槽;26、滑杆;27、锁定杆;28、转动盘;3、检测装置;31、检测杆;32、检测板;33、升降气缸;34、触点板;35、触点开关;4、入垫装置;41、储料机构;411、支撑板;412、竖直储存管;42、入垫机构;421、转动头;422、驱动电机;423、升降板;43、控制机构;431、气管;432、气泵;433、真空阀;5、质检装置;51、红外传感器;52、检测座;6、收集装置;61、喷气管;62、收集箱;7、锁定装置;71、驱动气缸;72、锁定板;1000、控制电路;100、检测电路;200、比较电路;201、第一比较部;202、第二比较部;300、执行电路;301、第一控制部;302、第二控制部;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A、第一比较器;B、第二比较器;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KM2、第二继电器;KM1、第一继电器;KM2-1、第二常闭触点开关;KM1-1、第一常闭触点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瓶盖入垫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连接于机架1的传输装置2、连接于机架1且位于传输装置2正上方的检测装置3、沿传输装置2传输方向设于检测装置3下一个工位的入垫装置4、设于入垫装置4下一个工位的质检装置5、设于传输装置2下方的收集装置6、根据检测装置3、质检装置5的检测结果控制传输装置2、入垫装置4是否继续运行的控制电路1000。

如图1、图2所示,传输装置2使用传输履带21,机架1沿传输履带21的工作方向设有挡板22,挡板22于传输履带21的两侧各设有一个,使得瓶盖被限位于传输履带21,不会从传输履带21上掉落。同时,挡板22与传输履带21之间设有间隙,从而使得挡板22不阻碍传输履带21的正常运行。

挡板22通过锁定座24连接于机架1,锁定座24于机架1两侧的挡板22上各设有三个。锁定座24设于挡板22远离传输装置2的一端,为了使挡板22之间的间距可调,锁定座24水平开设有滑槽25,滑槽25内滑动连接有滑杆26,滑杆26与挡板22的侧面固定;滑槽25顶部开通有锁定螺纹孔,锁定螺纹孔竖直设置,且锁定螺纹孔内螺纹配合有锁定杆27,通过锁定杆27与锁定螺纹孔的配合,使得滑杆26在位置选定后,被锁定杆27抵紧。为了方便的转动锁定杆27,在锁定杆27顶部设置有便于旋转锁定杆27的转动盘28,转动盘28周壁设有与手指配合的握紧槽。

如图4、图5所示,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瓶盖是处于开口朝上的状态,还是处于底面朝上的状态。检测装置3包括沿瓶盖开口插入瓶盖的多根检测杆31、连接多根检测杆31的检测板32、驱动检测板32升降的升降气缸33、连接于检测板32上方的触点板34。其中检测板32设有竖直通孔,检测杆31滑动连接于竖直通孔内,竖直通孔与检测杆31之间设有摩擦垫圈,从而使得检测杆31不会直接从竖直通孔中滑落,摩擦垫圈固定于竖直通孔内壁且使用橡胶制成。

触点板34于每根检测杆31的正上方设置有触点开关35,检测杆31位于传输履带21的正上方。当瓶盖沿传输履带21运动时,通过升降气缸33驱动检测板32下降,此时检测杆31被检测板32带动一同下降;瓶盖正常时处于开口朝向的状态,当检测杆31碰触到瓶盖的底部时,升降气缸33驱动检测板32回复原位置。而在此过程中,如果有瓶盖的底面朝上,检测杆31就会被瓶盖的底面抵接限位,从而无法继续被检测板32带动向下运动,进而与触点板34发生相对运动。检测杆31相对触点板34不断靠近,直至碰撞到触点开关35,使控制电路1000导通,传输装置2、入垫装置4停止运行。升降气缸33的驱动行程可以根据瓶盖的高度进行预设,以适应不同开口深度的瓶盖。

如图6、图7所示,入垫装置4用于将垫片塞入瓶盖内。入垫装置4包括位于入垫装置4最上方的储料机构41、连接于储料机构41下方且将垫片填入瓶盖内的入垫机构42、控制入垫机构42升降的升降气缸33、控制入垫机构42抓放垫片的控制机构43。

入垫机构42位于出料机构的正下方,且位于传输装置2的正上方,入垫机构42包括可转动180度的多个转动头421、驱动转动头421转动的驱动电机422,其中驱动电机422通过升降板423支撑,升降板423与检测板32固定连接,通过同一升降气缸33驱动,同时,多个转动头421连接于同一驱动电机422。

控制机构43包括一端连通于转动头421的气管431,气管431的另一端连接于气泵432(图7),气泵432与气管431之间设有真空阀433。气泵432为真空阀433提供气源,并且可驱动真空阀433将气体通道内的气体抽空,从而在气管431内形成真空高压状态,使得转动头421可以在抵接垫片后吸取垫片;气泵432停止工作后,真空阀433关闭,气管431内再次充满气体,使得垫片不再被转动头421吸取,从而被转动头421释放。

储料机构41包括连接于机架1顶部的支撑板411、连接于支撑板411且储存垫片的竖直储存管412,竖直储存管412的开口向下设置,且在开口处设有阻挡垫片从开口掉出的阻挡环,垫片为圆片且使用柔性材料制成;竖直储存管412由四根储存杆组成,四根储存杆均布于同一圆周,垫片抵接锁定于圆周内。垫片直径小于阻挡环的内径,从而在转动头421抵接吸取垫片前,垫片不会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在转动头421吸取后,垫片发生形变并从阻挡环的内径中被拉出。

收集装置6包括固定于机架1且朝向传输履带21持续喷气的喷气管61431、连接于机架1且相对喷气管61喷气方向设置的收集箱62,当瓶盖经过质检装置5后,被喷气管61吹到收集箱62内,实现完成收集。

如图1、图2所示,机架1于入垫装置4正下方设有将瓶盖位置锁定的锁定装置7,锁定装置7将瓶盖位置锁定,从而使转动头421在工作过程中更够更顺利的对瓶垫进行操作。锁定装置7包括连接于机架1的驱动气缸71、固定于驱动气缸71活塞杆且将瓶盖抵紧于传输装置2正下方的锁定板72,在瓶盖到达转动头421下方后,始终处于被锁定板72的抵紧状态,直至瓶垫塞入完毕。

为了抵紧瓶盖,挡板22沿锁定板72的运动方向开设有通槽23,通槽23与锁定板72配合设置,锁定板72穿过通槽23抵紧于瓶盖。为了防止瓶盖被锁定板72粘连拉出传输履带21外,瓶盖的高度高于通槽23的高度,从而使得锁定板72结束锁定时,瓶盖仍被挡板22限位。

工作过程:瓶盖在传输履带21的带动下运动,并在经过检测杆31检测后到达转动头421的正下方进行入垫,此时锁定装置7启动,在驱动气缸71的驱动下,锁定板72将瓶盖与挡板22抵紧,从而将瓶盖锁定到转动头421的入垫位置;

随后转动头421从竖直储料管中吸出垫片,并将垫片塞入瓶盖内,塞入垫片后锁定板72不再抵紧瓶盖,瓶盖可继续被传输履带21带动运动;

瓶盖继续被传输履带21带动,并经过质检装置5质检,确认瓶盖内有瓶垫后,瓶盖继续运动,并被喷气管61吹动,掉落到收集箱62内,完成收集。

实施例二:一种瓶盖入垫机如图7、图8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质检装置5包括固定于机架1的检测座52、连接于检测座52且位于传输装置2正上方的红外传感器51,红外传感器51朝向传输装置2设置。红外传感器51与垫片配合设置,通过垫片对红外传感器51的红外光线进行反射,得到反射信号。当瓶盖上没有垫片时,瓶盖底部与红外传感器51之间的间距会有微小变化,此时接收到的反射信号为瓶盖自身底部反射后的反射信号;当红外传感器51检测点位于瓶盖之间的传输履带21时,反射信号又有不同,通过识别不同的反射信号,实现对瓶盖的检测。

控制电路1000包括耦接于红外传感器51、触点开关35并发出检测信号的检测电路100、耦接于检测电路100的比较电路200、耦接于比较电路200的执行电路300。

比较电路200包括第一比较部201、第二比较部202。

第一比较部20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比较器A,第一电阻R1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第一电阻R1另一端耦接于第二电阻R2一端,第二电阻R2另一端接地,第一比较器A正相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以接收第一预设值,第一预设值为触点开关35未触发时的的信号;第一比较器A正相端耦接于触点开关35以接收检测信号。

第二比较部202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二比较器B,第三电阻R3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第三电阻R3另一端耦接于第四电阻R4一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接地,第二比较器B反相端耦接于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点以接收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为红外传感器51检测到瓶盖上有瓶垫时的信号;第二比较器B正相端耦接于红外传感器51器以接收检测信号。

执行电路300包括第一控制部301、第二控制部302。

第一控制部301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Q1、第九电阻R9、第一继电器KM1,第五电阻R5的一端耦接于第一比较器A输出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M2,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第六电阻R6一端耦接于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极管Q1基极的连接点,第六电阻R6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与地的连接点。

第九电阻R9,一端耦接于直流电,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

第一继电器KM1,包括线圈、第一常闭触点开关KM1-1,线圈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R9与直流电的连接点,线圈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R9与第一三极管Q1的连接点,第一常闭触点开关KM1-1与传输装置2、入垫装置4耦接。

第二控制部302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二三极管Q2、第二继电器KM2、续流二极管,第七电阻R7一端耦接于一端耦接于第二比较器B输出端,第七电阻R7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M2,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第八电阻R8一端耦接于第七电阻R7与第二三极管Q2基极的连接点,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与地的连接点;第二继电器KM2耦接于直流电,第二继电器KM2包括耦接于传输装置2、入垫装置4的第二常闭触点开关KM2-1,第二常闭触点开关KM2-1连接于地。续流二极管一端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M2与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的连接点,续流二极管另一端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M2与地的连接点。

工作过程:通过触点开关35检测传输履带21地上的瓶盖是开口朝上还是底面朝上,通过红外传感器51器检测瓶盖内是否有垫片;

当瓶盖底面朝上时时,触点开关35闭合,通过对触点开关35的信号处理,在第一比较部201发射第一控制信号,第一继电器KM1将第一常闭触点开关KM1-1闭合,从而使直流电、第一常闭触点开关KM1-1、传输装置2、入垫装置4电连,最后接地,使得传输装置2、入垫装置4断电;

当瓶盖内没有垫片时,第二比较部202发射第二控制信号,使得第二继电器KM2启动,从而使第二常闭触点开关KM2-1打开,传输装置2、入垫装置4同样断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