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杠杆式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9192发布日期:2019-08-16 21:5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新型杠杆式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杠杆式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模具顶出结构,其包括底板1、顶针2、顶针底板3、顶针面板4、B板5、后模仁6和斜顶7,底板1设置在顶针面板4下端,顶针2穿过顶针面板4和B板5,并且压在顶针底板3上,斜顶7和顶针2均顶着后模仁6内的膜腔8,在工作时,斜顶7和顶针2同是在顶针底板3的带动下向上顶出膜腔8内的产品,斜顶7和顶针2是同步动作的,当顶针底板3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此时斜顶7和顶针2的顶出动作完成,即采用一次顶出结构,但由于斜顶7和顶针2是同步动作的,因此顶针2向上顶出的距离有限,产品无法自动从膜腔8内脱落,还需要人工进行协助,影响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模具一次顶出结构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杠杆式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新型杠杆式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底板、顶针、顶针底板、顶针面板、B板、后模仁和斜顶,底板设置在顶针面板下端,顶针穿过顶针面板和B板,斜顶和顶针均顶着后模仁内的膜腔,在所述的顶针底板内设置一空腔,在空腔内通过一固定轴固定一杠杆连接装置,杠杆连接装置与固定轴之间采用铰链配合,杠杆连接装置一端顶着顶针,杠杆连接装置另一端顶着压式顶针,所述的压式顶针向上穿过顶针面板并延长出一段距离,压式顶针与顶针在杠杆连接装置上呈杠杆配合关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新型杠杆式模具二次顶出机构通过增设一个压式顶针,并且将压式顶针与顶针形成杠杆关系,使顶针顶出到B板的底部与压式顶针相碰时,压式顶针开始相对于顶针向下运动,而利用杠杆原理,在相同的顶出高度下,顶针的顶出行程,会比斜顶多1mm-10mm,产品可以实现自动掉落,能全自动生产,无需人工作业,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新型杠杆式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具一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型杠杆式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新型杠杆式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底板1、顶针2、顶针底板3、顶针面板4、B板5、后模仁6和斜顶7,底板1设置在顶针面板4下端,顶针2穿过顶针面板4和B板5,并且压在顶针底板3上,斜顶7和顶针2均顶着后模仁6内的膜腔8。在顶针底板3内设置一空腔9,在空腔9内通过一固定轴10固定一杠杆连接装置11,杠杆连接装置11与固定轴10之间采用铰链配合,杠杆连接装置11一端顶着顶针2,杠杆连接装置11另一端顶着压式顶针12,压式顶针12向上穿过顶针面板4并延长出一段距离,压式顶针12与顶针2在杠杆连接装置11上呈杠杆配合关系。

如图2所示,在工作时,斜顶7和顶针2同是在顶针底板3的带动下向上顶出膜腔8内的产品,斜顶7和顶针2是同步动作的,当顶针底板3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使顶针2顶出到B板5的底部与压式顶针12相碰时,压式顶针12开始相对于顶针2向下运动,而利用杠杆原理,压式顶针12将顶针2接着向上顶出一段距离,这样在相同的顶出高度下,顶针2的顶出行程会比斜顶7多1mm-10mm,产品可以实现自动掉落,能全自动生产,无需人工作业,提升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新型杠杆式模具二次顶出机构通过增设一个压式顶针,并且将压式顶针与顶针形成杠杆关系,使顶针顶出到B板的底部与压式顶针相碰时,压式顶针开始相对于顶针向下运动,而利用杠杆原理,在相同的顶出高度下,顶针的顶出行程,会比斜顶多1mm-10mm,产品可以实现自动掉落,能全自动生产,无需人工作业,提升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并且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