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式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用翻转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0166发布日期:2019-08-03 16:0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动力式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用翻转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套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无动力式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用翻转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再劳动过程中避免或减轻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所配备的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劳动防护装备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同。

劳动防护用品产业的建立与发展,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后和工农业的发展而建立与发展起来的。改革开发推动了中国劳防用品产业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基本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保护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劳动防护用品产业。但是,我国的劳保用品产业仍然是弱势产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劳保手套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劳保用品,其差距主要表现为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控制良莠不齐。与国外同类型企业相比竞争力差。

在生产劳保手套的工艺过程中,主要包括预热、浸渍、一次烘干、除盐、浸泡、二次烘干、硫化工序,其中,浸渍工序又划分为防渗剂浸渍、橡胶浸渍和止滑浸盐处理。

而已知的连续化的劳保手套生产线中,主要采用被动式浸渍方案,例如通过链条式输送线将手套依次经过并短暂停留在浸渍工序的对应工段,即浸渍工序中的防渗剂池、橡胶池,由防渗剂池、橡胶池主动上升,使得手套与防渗剂池、橡胶池内的物料接触,完成浸渍后再主动下降,以便手套顺利通过;该种方式中,由于防渗剂池、橡胶池体积大、质量重,因此,频繁的升降使得能耗较大,故障率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目前也出现了一种主动式浸渍概念,该种方案中,模杆经过浸渍工段时,由动力装置驱动模杆及其上的手模靠近防渗剂池,其无需防渗剂池上升实现浸渍,大大提高了工作稳定性。该种方案的缺点在于:该方案采用随动式驱动,即额外的动力装置设置在模杆上,跟随模杆移动,需要考虑其动力源的移动供给,例如供电供气,显然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额外动力且结构简单的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用翻转驱动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无动力式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用翻转驱动机构,设置在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上,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具有一对链条式输送线,所述链条式输送线经过一浸胶工位;若干模杆,通过可旋转结构设置在一对链条式输送线之间,并在可旋转结构上安装有离合器;所述翻转驱动机构设置在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的浸胶工位上,其包括齿轮,所述齿轮安装在各模杆与离合器之间;齿条组,安装在浸胶工位上,并可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组包括至少一设置在浸胶工位上的上齿条,所述上齿条水平设置且齿面朝下,上齿条的延伸方向与链条输送线的移动方向一致;至少一设置在浸胶工位上的下齿条,所述下齿条水平设置且齿面朝上,下齿条的延伸方向与链条输送线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上齿条和下齿条在沿链条输送线的移动方向上前后错开设置,所述上齿条和下齿条在高度方向上分别位于齿轮在随链条输送线移动时齿轮路径上的上、下方,且齿轮在经过上齿条时与上齿条啮合,齿轮在经过下齿条时与下齿条啮合。

所述上、下齿条的齿数为齿轮总齿数的1/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翻转驱动机构为无动力驱动的结构,利用链条输送线带动模杆移动,模杆上的齿轮与浸渍工位的齿条组发生相对位移实现模杆的翻转,无需在链条输送线与每个模杆之间设置动力装置,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动力式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用翻转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沿B-B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无动力式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用翻转驱动机构设置在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上,如图1所示,自动化浸胶手套生产线具有一对链条式输送线1,该对链条式输送线1经过一浸胶工位;生产线上还包括若干模杆2,通过可旋转结构设置在该对链条式输送线1之间,并在可旋转结构上安装有离合器3。

如图2、3所示,翻转驱动机构4包括

齿轮41,齿轮41安装在各模杆2与离合器3之间;

齿条组,安装在浸胶工位上,并可与齿轮啮合;所述齿条组包括

至少一设置在浸渍工位上的上齿条42,上齿条42水平设置且齿面朝下,上齿条42的延伸方向与链条输送线1的移动方向一致;

至少一设置在浸渍工位上的下齿条43,下齿条43水平设置且齿面朝上,下齿条43的延伸方向与链条输送线1的移动方向一致;

上齿条和42下齿条43在沿链条输送线的移动方向上前后错开设置,上齿条42和下齿条43在高度方向上分别位于齿轮41在随链条输送线1移动时齿轮路径上的上、下方,且齿轮41在经过上齿条42时与上齿条42啮合,齿轮41在经过下齿条43时与下齿条43啮合。

当然,本领域人员应当了解,在同一浸渍工位中,齿条组中的上齿条或下齿条的数量不一定固定,可以根据翻转姿态的需要,来选择不同数量、长度的上齿条42和下齿条43。

本实施例中,上、下齿条的齿数为齿轮总齿数的1/4。

工作原理:

正常移动时,离合器3处于连接状态,模杆2通过离合器3随链条输送线1向前移动;

当模杆2上的齿轮41刚好接触或快要接触齿条组时,离合器3脱离,此时,模杆2与链条输送线1之间的锁定被解除,模杆2是可通过可旋转结构进行相对转动的;本实施例中,齿轮41先与上齿条42啮合,由于模杆2带动着齿轮41继续前移,使得齿轮41与上齿条42发生相对位移,齿轮41以及与其连接的模杆2朝一个方向翻转;然后,模杆2带动齿轮41继续前移一段距离后,齿轮41与下齿条43啮合,齿轮41以及与其连接的模杆2朝另一个方向翻转;进而在浸胶工位实现模杆的正、反翻转动作,实现主动浸渍,无需额外动力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