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3314发布日期:2019-10-29 22:1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底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生产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鞋底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而大部分合成类底料的鞋底都是通过鞋底成型模具压塑而成。鞋底成型模具是由上模和下模组成的,上模和下模合并后组成的型腔形状即为鞋底的形状。

公告号CN203665760U为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鞋底模具盒,包括上盖、下盖、上模芯、下模芯、折叠板、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折叠板连接,所述上模芯设置于所述上盖内,所述下模芯设置于所述下盖内,所述上模具设置于所述上模芯内,所述下模具设置于所述下模芯内。

上述鞋底模具的上模和下模相互铰接,因此可以相对转动,进而避免需要将上模对准下模压下的麻烦。但是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上模往往较重,下压的最后一段需要人手一直抬着,以使上模慢慢下降而与下模合模,进而避免上下模碰撞而损坏的麻烦,而人手一直抬起十分吃力,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底成型模具,合模时无需人手一直抬着上模,省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鞋底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下模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固定板与支撑板之间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上模朝向下模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槽底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伸出缓冲槽,所述下模连接有正对缓冲槽的套柱,所述套柱的截面大小沿背离下模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时,先快速转动上模直至缓冲弹簧套于套柱外侧而抵住下模,然手松手,缓冲弹簧受到上模的压力作用而缓慢下降直至完成合模,缓冲弹簧压缩后与套柱一同位于缓冲槽内。合模时上模最后一段转动过程无需人手一直抬着,省时省力,并且上模受到缓冲而下降速度慢,不容易发生较大的碰撞,保护上模和下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槽开口处设置有导向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弹簧受压而缩回缓冲槽的过程中受到导向而不容易卡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有减速弹簧,所述固定板连接有挤压条,所述挤压条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挤压减速弹簧的挤压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下压时挤压球先挤压减速弹簧,起到预先减速的作用,提高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连接有铰接框,所述挤压条和铰接框之间铰接,所述减速弹簧外侧设置有限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减速弹簧受压后往一侧偏移而歪曲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通过锁定件连接,所述锁定件包括两个与下模连接的锁定块,两个所述锁定块之间铰接有锁定钩,所述锁定钩包括与锁定块铰接的连接条、用于钩住上模的钩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完成后转动连接条直至钩部抵住上模背离下模的侧面即可,连接快速且提高上模和下模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背离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人手转动上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于四角处均设置有定位销,所述上模设置有供定位销卡入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定位导向效果,使得上模和下模能够快速对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缓冲弹簧和减速弹簧的设置,合模时无需人手一直抬着上模,省时省力且上模和下模之间不容易发生碰撞;

2.通过锁定件的设置,上模和下模之间连接紧密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上模和下模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上模和下模分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11、缓冲槽;111、导向倒角;12、把手;13、定位槽;2、下模;21、套柱;22、定位销;3、固定板;31、挤压条;32、挤压球;33、铰接框;4、支撑板;41、减速弹簧;42、限位环;5、铰接轴;6、缓冲弹簧;7、锁定件;71、锁定块;72、锁定钩;721、连接条;722、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鞋底成型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1、下模2,上模1和下模2后形成型腔而用于成型鞋底。上模1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下模2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固定板3下方的支撑板4,支撑板4和固定板3之间具有间隙且远离上模1或下模2的一端之间通过铰接轴5铰接。铰接轴5轴心线位于上模1和下模2的接触面上,因此上模1可绕铰接轴5相对下模2转动180度,进而完成合模和分模。

如图2所示,上模1背离固定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呈U形的把手12,进而便于人手转动上模1。下模2朝向上模1的侧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定位销22,上模1设置有供定位销22卡入的定位槽13。

如图2所示,上模1朝向下模2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缓冲槽11,缓冲槽11槽底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6,缓冲弹簧6处于不被压缩拉伸的自由状态时伸出缓冲槽11。因此合模时缓冲弹簧6作用于下模2,进而使得上模1受到较好的缓冲效果。缓冲槽11开口处设置有导向倒角111,缓冲弹簧6受压而缩回缓冲槽11的过程中受到导向而不容易卡住。下模2固定连接有两个正对缓冲槽11的套柱21,套柱21的截面大小沿背离下模2的方向逐渐减小,套柱21最大外径小于缓冲槽11内径,套柱21高度小于缓冲槽11深度。因此合模时缓冲弹簧6能够套于套柱21上而受到较好的限位,保证缓冲弹簧6顺利缩回缓冲槽11。

如图1、图2所示,支撑板4朝向固定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弹簧41,固定板3朝向支撑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呈U形的铰接框33,铰接框33内铰接有挤压条31,挤压条31背离固定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球32,挤压球32直径大于减速弹簧41内径。因此合模时,挤压球32能够挤压减速弹簧41而使其压缩,进而对上模1起到缓冲作用。减速弹簧41外侧设置有限位环42,避免减速弹簧41受压后往一侧偏移而歪曲的麻烦。

如图1、图2所示,上模1和下模2之间通过两个锁定件7连接,锁定件7包括两个固定连接于下模2背离支撑板4一侧的锁定块71,两个锁定块71之间铰接有锁定钩72。锁定钩72包括与锁定块71铰接的连接条721、用于钩住上模1的钩部722。合模完成后转动连接条721直至钩部722抵住上模1背离下模2的侧面即可,连接快速且提高上模1和下模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工作过程:

需要成型鞋底时,先将原料注入下模2,再转动上模1直至铰接球挤压减速弹簧41、缓冲弹簧6套于套柱21外侧,接着松手,上模1因自身重力作用缓慢下降直至完成合模,缓冲弹簧6和套柱21一同卡入缓冲槽11,铰接球位于限位环42内,最后转动锁定钩72直至其钩住上模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