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注塑模的二次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1184发布日期:2019-09-12 09:2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注塑模的二次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壳生产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注塑模的二次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模具设计中,一些盖状类大型产品,在设计顶出时后模均需做推块或整个侧面做推方,以便保证产品顶出时受力面足够均匀,避免产品出现顶出变形、顶白、顶破、顶裂、粘模等现象。

随着产品装配类型的变化往往产品会在外观侧面加止口、卡槽、骨位或者多处掏胶处理,以便于更好的改善产品装配间隙以及定位准确性,简化装配工序,整体提高装配效率。而此类产品的出现致使产品所有止口、卡槽、骨位、掏胶位处需做二次顶出机构,以便于产品止口、卡槽、骨位、掏胶位能够顺利出模,从而保证产品品质需求。

在电视机面壳模具中,对产品品质要求都比较严格,尤其是对产品顶出后的整体变形度、外观表面等需求越来越高。而随着装配要求的变化,现有产品外观有一侧面增加了卡槽位,传统方法设计时,用两组顶针板增加顶块或顶针顶出结构设计,产品止口、卡槽、骨位、掏胶位可顺利出模,但此方案受到很多的限制,很难保证产品顶出后的品质以及降低模具成本。

以卡槽类注塑件为例,此类产品按传统用两组顶针板增加顶块或顶针顶出结构设计,可使产品卡槽顶出而出模,但产品和模具的整体顶出将受到很大局限,产品的卡槽位受结构影响可能无法排布顶块或顶针,那么卡槽只能与产品被顶针一起顶出,由于卡槽是小部件,整体受力会导致其损坏,从而出模后的整体品质难以保证。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注塑模的二次顶出结构,旨在解决现有顶针顶出结构在出模过程中无法对注塑件卡槽单独顶出模而造成品质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注塑模的二次顶出结构,包括有,模具B板;

油缸,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B板的侧面上;

推方,固定连接在油缸的输出轴上并由油缸的推动而上下移动;

顶出组件,设置在所述推方和所述模具B板上,推方向上移动驱动所述顶出组件向上顶出注塑件的卡槽,所述顶出组件沿所述模具B板的边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

所述顶出组件包括有:

铲基,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具B板靠外侧,且所述铲基内部开设有第一斜槽;

滑块座,水平方向穿插并滑移在所述推方内,且靠近所述铲基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斜槽内;

滑块镶件,位于所述推方靠近注塑件的一侧,且沿竖直方向穿插并滑移在所述推方内,所述滑块镶件用于推出注塑件,所述滑块镶件底部设置有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斜槽设置在所述滑块座靠近注塑件的一端的上方;

所述推方带动所述滑块座向上移动从而第一斜槽使所述滑块座朝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再朝向注塑件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斜槽使所述滑块座朝向注塑件方向的移动转化为所述滑块镶件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所述油缸设置有四个,所述四个油缸分别位于所述模具B板的4个角;所述推方包括有:

第一推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同侧的两个油缸连接,所述第一推板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一推板分别位于位于模具B板两侧;

第二推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推板上,所述第二推板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二推板分别设置在模具B板的另外两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的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所述滑块座、滑块镶件设置在靠近注塑件的卡槽的第二推板上。

进一步,所述滑块座靠近注塑件的一端设置为推移斜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斜槽横截面设置成燕尾形,在所述滑块座靠近注塑件的一端的推移斜面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斜槽相配的燕尾块。

进一步,所述滑块镶件与注塑件接触的一端开设有顶出台阶。

进一步,在所述推方上固定设置有导套,在所述导套内穿插有导柱,所述导柱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具B板上。

进一步,所述油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油缸连接块,所述推方上设置有与油缸连接块相配合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块卡嵌在所述连接槽中。

进一步,还包括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具B板上且位于所述推方的上方,所述限位块用于对所述推方的上升高度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注塑模的二次顶出结构,通过推方推出注塑件,且通过顶出组件实现对注塑件卡槽的顶出脱模,一次性实现了注塑件以及卡槽的脱模,保证带卡槽类注塑件顶出脱模后的品质,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节约模具成本、体积较小,排布位置基本不受模具结构限制,还大大节省了注塑成型时间,每次注塑整体周期节省2-3秒,在大批量的注塑生产中,很好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注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运用到模具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顶出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100、模具B板;200、油缸;300、推方;310、第一推板;320、第二推板;321、水平滑移槽;322、竖直滑移槽;400、顶出组件;410、铲基;411、第一斜槽;420、滑块座;421、推移斜面;430、滑块镶件;431、第二斜槽;432、顶出台阶;440、燕尾块;600、导套;610、导柱;700、油缸连接块;710、连接槽;800、限位块;900、注塑件;91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注塑模的二次顶出结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注塑模的二次顶出结构,包括有模具B板100,塑胶模具中的模具A板指的是公模板(前模板、定模板)、模具B板100指母模板(后模具板、动模板),主要用于注塑成型。在模具B板100的侧面上竖直设置有油缸200,油缸200位于模具B板100的角上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油缸200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推方300,推方300为长条块,推方300沿模具B板100的边长设置,推方300由油缸200的推动而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优选为,油缸200设置有四个,四个油缸200分别设置在模具B板100的四个角上,推方300包括有第一推板310和第二推板320,第一推板31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推板310分别位于模具B板100两侧,其中一个第一推板310两端分别与所述同侧的两个油缸200连接,另一个第一推板310两端分别与另外一侧的两个油缸200连接;第二推板32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推板320分别设置在模具B板100的另外两侧,且两个第二推板32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推板310上。

第一推板310与第二推板320均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且在第一推板310上与第二推板320的连接处设置为凹槽,第二推板320固定在凹槽中,使第一推板310上表面与第二推板320上表面在同一平面,这样通过推方300顶出注塑件900时受力均匀,保证注塑件900的质量。

如图2、图3、图4所示,在所述推方300和所述模具B板100上设置有顶出组件400,本实施例优选为,顶出组件400设置在其中一侧的第二推板320以及对应位置的模具B板100上,第二推板320向上移动驱动所述顶出组件400向上顶出注塑件900的卡槽910,顶出组件400沿所述第二推板320的延伸方向(模具B板的边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六个。

如图3所示,顶出组件400包括有铲基410、滑块座420、滑块镶件430;铲基4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模具B板100上且位于第二推板320靠外侧,铲基410内部开设有第一斜槽411,第一斜槽411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如图4所示,在第一斜槽411的下半部设置为竖直,第一斜槽411的上半部设置为倾斜,以模具B板100从内向外的方向为基准,上半部倾斜方向为倾斜向下。

如图3、图4所示,在靠近铲基410的第二推板320上水平设置有水平滑移槽321,滑块座420在水平滑移槽321内滑移,滑块座420靠近铲基410的一端套设在第一斜槽411内并可在第一斜槽411内滑移;由油缸200推动第二推板320带动滑块座420向上移动,滑块座420在第一斜槽411的下半部分为竖直上升,当运动到第一斜槽411的上半部分时,滑块座420会由于第一斜槽411的倾斜而向注塑件900方向移动,因此由于第二推板320带动从而第一斜槽411使所述滑块座420向上移动转化为所述滑块座420朝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再朝向注塑件900方向的移动。

在第二推板320靠近注塑件900的一侧设置有竖直滑移槽322,滑块镶件430可在竖直滑移槽322内滑移,滑块镶件430用于推出注塑件900的卡槽910,滑块镶件430底部设置有第二斜槽431,所述第二斜槽431位于滑块座420靠近注塑件900的一端的上方;通过滑块座420的推移,第二斜槽431使所述滑块座420朝向注塑件900方向的移动转化为所述滑块镶件430向上的移动,从而实现对注塑件900的卡槽910的顶出,实现二次顶出,本实施例优选为,滑块座420靠近注塑件900的一端设置为推移斜面421,通过推移斜面421与第二斜槽431相接触,接触面积更大,实现对滑块镶件430的稳定推移,且能承受更大的承载力。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斜槽431横截面设置成燕尾形,在所述滑块座420靠近注塑件900的一端的推移斜面421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斜槽431相配的燕尾块440,通过燕尾块440与第二斜槽431配合,可以实现滑块座420与滑块镶件430的精确配合,防止滑块座420与滑块镶件430之间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松动。

如图5所示,在滑块镶件430与注塑件900的卡槽910接触的一端开设有顶出台阶432,顶出台阶432可以根据注塑件900被顶位置的形状来匹配设置,通过顶出台阶432使卡槽910被顶出时受力更均匀,防止卡槽910应力过于集中而造成注塑件损坏。

在推方300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导套600,在导套600内穿插有导柱610,导柱610卡嵌固定在模具B板100上;导套600以及相配的导柱610沿推方300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通过导柱610与导套600配合为推方300的推移导向,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推板310及第二推板320上均设置有导柱610及导套600,使第一推板310及第二推板320能定向移动。

在油缸200的输出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油缸200连接块,在推方300上开设有与油缸200连接块相配合的连接槽710,连接块卡嵌在连接槽710中从而实现油缸200与推方300的固定,优选实施例中,连接槽710设置在第一推板310上,便于油缸200与第一推板310的安装与拆卸。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还包括有限位块800,限位块800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具B板100上且位于所述推方300的上方,限位块800的下表面与模具B板100的上表面之间有间隔距离,间隔距离为推方300的行程,限位块800用于对所述推方300的上升高度限定,油缸200推动推方300到达限位块800限定的高度及时停止;优选实施例中,限位块800设置在第一推板310的两端位置。

当模具注塑完成开模后,油缸200带动其上的油缸200连接块动作,油缸200连接块通过导套600及导柱610定向带动推方300做顶出动作,当推方300向上顶出产品时,推方300上的滑块座420在铲基410上第一斜槽411的作用下将受力运动方向改变,改变成朝向注塑件方向的水平动作,滑块座420的水平移动通过滑块镶件430上的第二斜槽431使水平移动转变为滑块镶件430的向上运动,滑块镶件430向上运动1.6mm,而推方300向上运动22mm,从而致使滑块镶件430顺利二次顶出卡槽脱模,同时到达满足注塑件顶出和卡槽脱模的效果;当产品顶出被取走后,顶出过程开始回位,可以合模进行下一次的注塑。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注塑模的二次顶出结构,通过推方推出注塑件,且通过顶出组件实现对注塑件卡槽的顶出脱模,一次性实现了注塑件以及卡槽的脱模,保证带卡槽类注塑件顶出脱模后的品质,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节约模具成本、体积较小,排布位置基本不受模具结构限制,还大大节省了注塑成型时间,每次注塑整体周期节省2-3秒,在大批量的注塑生产中,很好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注塑生产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