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套生产线用自动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7028发布日期:2019-11-27 19:46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套生产线用自动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脱模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手套生产线用自动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橡胶手套是用橡胶薄片或薄膜制成的一类手套,按橡胶原料或制造工艺分胶乳手套和模压手套等。耐酸碱手套应能于45℃在硫酸中或烧碱溶液中使用;电绝缘手套分高压和低压两种,高压可在6000伏以下时使用,低压可在1000伏以下使用;医用手套分光面和毛面(毛面手套或皱纹手套)两种。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716786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橡胶手套脱模滚筒,包括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滚筒传动轴和滚筒座;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水平并列设置,两所述滚筒传动轴分别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传动连接,两所述滚筒传动轴分别可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滚筒座上,两滚筒驱动电机分别与两所述滚筒传动轴驱动连接;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正下方设有传送平台。

虽然,该实用新型采用滚筒式脱模结构使脱模过程迅速,采用半环形圈槽和半圆凸槽相互咬合的方式脱模,能有效的防止漏脱现象发生。但是,其通过传送平台将脱模后的橡胶手套传送走,需要对传送平台上的橡胶手套不断收集或者对堆积在一起的橡胶手套进行统一整理,降低了加工效率并提高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套生产线用自动脱模装置,其能对传送带上不断传送的手套进行初步收纳与整理,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手套生产线用自动脱模装置,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沿其输送方向连接有若干手模,手模下方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上转动连接有位于手模两侧的脱模滚筒,脱模滚筒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输送装置与脱模滚筒沿传送带方向设有若干对,所述传送带末端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两个用于承接手套的料框,所述料框内对应脱模滚筒处脱离的手套位置设有若干隔框,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切换两料框位置的切换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料框对传送带上下落的手套进行承接收纳,由于手套从传送带上下落的初始速度与位置都差不多,故料框内收集的手套较为整齐,对其稍作整理即可整齐码放,可对传送带上不断传送的手套进行初步收纳与整理,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若干对输送装置与脱模滚筒可以同时对多组的手套进行脱模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切换件的设置方便了在一个料框内的手套满了以后可以切换另一个料框,方便对料框内的手套进行取出与放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料框连接在一起并滑移连接于底座上,所述切换件包括底座两端的限位块,两所述料框分别与对应限位块抵接时,其对应两所述料框分别位于传送带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限位块定位料框的滑移位置,通过料框在底座上的滑移以切换料框的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框内的隔框远离传送带一侧贯穿有竖直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料框的开口处方便使用者将料框内的手套取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框底部设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方便使用者对料框进行滑移,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为永磁体,所述料框上设有对应限位块的导磁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与导磁块的吸附以固定料框的位置,防止由于料框由于风力等原因滑移,保证脱模后的手套可以准确统一地落入同一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框相互远离一侧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使用者推动或者拉动料框进行滑移,以方便使用者对料框的位置进行切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框与传送带之间设有导向道,所述导向道远离传送带一端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道的设置导向手套在脱模后的移动,防止脱模后的手套部分不能准确落入料框中,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模滚筒一端设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相邻所述脱模滚筒之间啮合有配合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带动一脱模滚筒的转动,配合齿轮的啮合带动其余脱模滚筒的转动,无需另设多个电机一起工作,降低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料框、底座以及滚轮的设置,方便使脱模后的手套统一落入料框内的隔框中,并方便使用者推动或者拉动料框以对料框的位置进行切换,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套生产线用自动脱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部分结构剖视图(隐藏手模等)。

图中:1、手模;11、脱模滚筒;111、电机;112、配合齿轮;12、传送带;121、导向道;2、底座;21、料框;211、隔框;212、开口;213、导磁块;214、把手;22、限位块;23、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披露了一种手套生产线用自动脱模装置,参照图1,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上沿其输送方向连接有若干手模1,手模1下方设有传送带12,传送带12上转动连接有位于手模1两侧的脱模滚筒11,脱模滚筒11横截面为半圆形,每对脱模滚筒11对称设置,输送装置与脱模滚筒11沿传送带12方向设有若干对,输送装置之间呈蛇形连接在一起,每行输送装置的长度为脱模滚筒11的两倍且其伸出脱模滚筒11两端的长度相等。

参照图1,脱模滚筒11一端设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111,另一端的相邻脱模滚筒11之间啮合有配合齿轮112。

参照图1,传送带12末端下方设有底座2,底座2上连接有两个用于承接手套的料框21,料框21内对应脱模滚筒11处脱离的手套位置设有若干隔框211,料框21内的隔框211远离传送带12一侧贯穿有竖直的开口212。

参照图1,底座2上设有用于切换两料框21位置的切换件。具体的,两料框21固定连接在一起并滑移连接于底座2上,切换件包括底座2两端的限位块22,两料框21分别与对应限位块22抵接时,其对应两料框21分别位于传送带12的下方。

参照图1,为了固定料框21在切换后的位置,限位块22为永磁体,料框21上设有对应限位块22的导磁块213。通过限位块22与导磁块213的相互吸附来方便对料框21进行固定。

参照图1,为了方便料框21在底座2内的滑移,料框21底部设有滚轮23。且为了方便使用者推动或拉动料框21,在料框21相互远离一侧设有把手214。

参照图2,为了防止脱模后的手套部分不能准确落入料框21中,料框21与传送带12之间设有导向道121,导向道121远离传送带12一端向下设置,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工作过程概述:

输送装置不断将手模1沿其输送方向输送,此时每对脱模滚筒11的侧平面相对设置,手模1从该侧平面之间通过,在某一位置,电机111在啮合齿轮作用下驱动脱模滚筒11转动,使得其滚动的圆周面在摩擦力作用下对手模1上的手套进行脱模,脱模后的手套沿传送带12与导向道121落入料框21中,完成对脱模后手套的初步收纳。由于手套从传送带12上下落的初始速度与位置都差不多,故料框21内收集的手套较为整齐,对其稍作整理即可整齐码放,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一个料框21满后,推动或者拉动把手214使料框21滑移,直至限位块22与导磁块213相互吸附在一起,即完成了对料框21位置的切换,便于操作,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