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钉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706发布日期:2019-10-19 02:5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钉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合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钉仓用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以来,外科医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缝合器械缝合身体组织,例如肺、食道、胃、十二指肠和/或肠道中的其他器官。

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293315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与外科缝合器械一起使用的钉仓,钉仓包括设置于其中的切割构件。钉仓可包括对准特征,对准特征能够在将钉仓组装到所述外科缝合器械时使所述钉仓的所述切割构件与驱动杆的远端对准,且钉仓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钉腔。

现有技术中可用于加工上述钉仓的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其中下模具的顶面开设有加工腔。在使用时,将上模具盖设于下模具上,并向加工腔内灌注原浆,待原浆固化形成钉仓。

但是由于钉仓设置有若干钉腔,从而在浇筑时,原浆沿着下模具的底面流动,甚至在钉仓的顶面覆盖有一层薄膜,该薄膜可能封闭钉腔,从而需要进行人工修理,导致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钉仓用模具,降低钉腔封闭的概率,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钉仓用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的顶面开设有与钉仓配合的加工腔,加工腔底面固定有若干与钉腔一一配合设置的长条杆,长条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钉腔的深度,长条杆顶面分别固定有卡块,下模具底面开设有若干与卡块一一配合卡接的卡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长条杆,并在长条杆上固定卡块,从而长条杆高于下模具顶面的部分以及卡块同步卡入卡槽内,从而限制钉腔的开口处留有倒刺或者覆盖有薄膜,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在卡块的作用下,还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起到了定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卡槽的内顶面固定有弹性块,当上模具盖设于下模具上时,卡块卡入对应的卡槽并挤压弹性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具盖设于下模具上时,卡块、长条杆高于下模具顶面的部分同步卡入卡槽内,并在上模具自重的作用下,挤压弹性块,从而减少小弹性块和卡块之间的间隙,以减小原浆自弹性块和长条杆之间流过的概率,以降低薄膜形成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卡块的各个侧壁分别自卡块底面朝向卡块顶面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块的各个侧面呈倾斜设置,便于卡块快速卡入卡槽内,以提高整体的安装效率;卡块的侧面呈倾斜设置,在弹性块和上模具的自重下,使卡槽的内侧面能够与卡块的侧面抵接,以减少原浆的渗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卡块的底面边缘沿长条杆的顶面周向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的底面能够与长条杆的顶面重合设置,从而避免原浆没过长条杆的顶端,从而减少固化后的钉仓开口处的毛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弹性块朝向卡块的面上分别固定有隔热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加工时,原浆的温度可以达到100~140℃,从而在卡块的表面设置隔热层,以减少热量对卡块的侵蚀,提高卡块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下模具顶面设置有圆杆,圆杆的轴线与上模具竖直方向平行设置,上模具还开设有供圆杆穿过的贯穿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圆杆和贯穿口,工作人员可以相对于圆杆转动上模具,使卡块正对对应的卡槽,然后沿圆杆的轴线方向朝向下模具移动上模具,从而便于快速对准上模具和下模具,且通过圆杆连接上模具和下模具,以避免下模具的丢失、错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圆杆上仅转动套设有位于上模具上方的环块,环块上固定有竖杆,竖杆穿过上模具并与圆杆平行设置,当上模具盖设于下模具上时,竖杆正对加工腔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环块,环块仅转动套设于圆杆上,从而对上模具起到了限位效果,以避免下模具的丢失、错放;通过设置竖杆,在分离上模具和下模具时,工作人员带动上模具向上移动,并在竖杆的作用下,施加于钉仓一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便于快速分离上模和钉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竖杆的顶端与环块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杆的顶端与环块转动连接,从而在分离上模具和下模具之前,先转动竖杆,从而分离竖杆和钉仓,以便于快速分离钉仓和上模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竖杆远离环块的端部呈半球形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竖杆远离环块的一端呈半球形设置,从而在竖杆相对于钉仓转动时,减少对钉仓表面的破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长条杆,并在长条杆上固定卡块,从而限制钉腔的开口处留有倒刺或者覆盖有薄膜,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并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起到了定位的效果;

(2)在上模具自重的作用下,挤压弹性块,减少弹性块和卡块之间的间隙,减小原浆自弹性块和长条杆流过的概率,以降低薄膜形成的概率;

(3)通过设置圆杆和贯穿口,便于快速对准上模具和下模具,且通过圆杆连接上模具和下模具,以避免下模具的丢失、错放。

附图说明

图1是钉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当上模具打开时,上模具、下模具、钉仓的位置关系;

图3是长条杆和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当上模具盖设于下模具上时,上模具、下模具、钉仓的位置关系;

图5是图4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上模具;2、下模具;3、加工腔;4、钉仓;5、灌浆口;6、竖杆;7、竖槽;8、圆杆;9、环块;10、长条杆;11、卡块;12、卡槽;13、弹性块;14、隔热层;15、贯穿口;16、钉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钉仓用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其中下模具2和上模具1分别呈方形设置,且上模具1的底面和下模具2的顶面平行设置。下模具2的顶面开设有加工腔3,加工腔3与钉仓4配合设置,且上模具1的底面与加工腔3配合设置,上模具1开设有贯穿的灌浆口5,灌浆口5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灌浆口5轴线沿上模具1的竖直方向设置。将上模具1盖设于下模具2上时,灌浆口5正对加工腔3,然后向灌浆口5内浇筑原浆,原浆溢满加工腔3,待原浆固化后形成钉仓4。

参照图3和图4,加工腔3的底面固定有长条杆10,长条杆10设置有若干,长条杆10的横截面与钉腔16的形状一一配合设置,长条杆10的长度等于加工腔3的深度,即长条杆10的顶面与下模具2的顶面平齐设置。从而在加工腔3内浇筑原浆后,形成的钉仓4具有钉腔16

参照图3和图5,长条杆10的顶部固定有卡块11,卡块11的底面与长条杆10的顶面重合,即卡块11的底面边缘沿长条杆10的顶面周向设置,从而避免原浆没过长条杆10的顶端;卡块11的顶面与卡块11的底面相似设置,且卡块11顶面面积小于卡块11的底面面积,卡块11的中线与长条杆10的中心线重合设置,从而卡块11的各个侧面朝向长条杆10的顶面倾斜设置。

参照图4和图5,上模具1的底面开设有若干卡槽12,卡槽12与卡块11一一配合设置,卡槽12与卡块11配合卡接。当上模具1盖设于下模具2上时,各个卡块11同步卡入对应的卡槽12内,从而通过灌浆口5向加工腔3内灌注原浆,形成钉仓4的钉腔16不封闭。

参照图4和图5,卡槽12的内底面固定有弹性块13,弹性块13与卡块11的顶面配合设置,从而当卡块11卡入卡槽12内时,弹性块13与对应的卡块11顶部过盈配合,且卡槽12的各个内侧壁与对应的卡块11外侧壁相贴合,从而减少原浆进入卡槽12内的概率,弹性块13可以为橡胶材料或者硅胶材料。

参照图4和图5,且弹性块13外包覆有隔热层14,隔热层14用于隔热,从而对弹性块13起到为了保护作用,提高弹性块13的使用寿命,其中隔热层14可以为酚醛泡沫塑料。

参照图2和图4,下模具2的顶面上固定有圆杆8,圆杆8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圆杆8的轴线与长条杆10平行设置。

参照图2和图4,上模具1开设有供圆杆8穿过的贯穿口15,且上模具1套设于圆杆8上,当上模具1的顶面接近圆杆8的顶端时,卡块11完全脱离卡槽12,从而不仅提高了上模具1的安装效率,还避免上模具1的丢失、错放。

参照图2和图4,圆杆8上套设有环块9,环块9呈环形设置并仅转动套设于圆杆8上,圆杆8上设置有竖杆6,竖杆6与圆杆8平行设置,竖杆6的一端与环块9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上模具1垂直,上模具1开设有供竖杆6穿过的竖槽7,竖槽7沿上模具1的竖直方向贯穿上模具1,竖杆6远离环块9的一端呈半球形设置。当上模具1盖设于下模具2上时,竖槽7远离环块9的一端同步卡入竖槽7内距离上模具1底面4mm~8mm。当上模具1与环块9抵接时,卡块11脱离卡槽12,且竖杆6远离环块9的一端延伸出竖槽7,从而使钉仓4脱离上模具1。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上模具1盖设于下模具2上,卡块11同步卡入卡槽12并挤压弹性块13,且竖杆6同步卡入竖槽7内,然后向灌浆口5内浇筑原浆,原浆溢满加工腔3,待原浆固化后形成钉仓4。

然后转动竖杆6,以分离竖杆6和钉仓4,向上移动上模具1,使上模具1和下模具2分离,同时竖杆6作用于钉仓4,使钉仓4脱离上模具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