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头、打印方法、打印系统、储存介质及打印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13141发布日期:2020-03-31 11:2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打印头、打印方法、打印系统、储存介质及打印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印头、打印方法、打印系统、储存介质及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3dp砂芯打印机打印头部分,控制板卡属于精密元件,工作温度要求较高,控制板卡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过多的热量会影响板卡寿命,而板卡价值昂贵,会提高打印成本,现有的是开放式结构,而打印材料会存在扬尘现象,灰尘附着在打印头内的控制板卡等精密元件上,而且还会附着在喷头内侧,这样被灰尘覆盖反而阻碍了板卡工作,清尘工作比较复杂,一方面会影响后续板卡工作,另一方面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头、打印方法、打印系统、储存介质及打印设备,本发明公开的一个方面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恒温装置的打印头,保证板卡的工作温度,延长精密元件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打印头,包括外壳、恒温装置和板卡,所述恒温装置和所述板卡接触,所述恒温装置包括换热块、进液管、出液管、一号循环泵、一号散热器,所述换热块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出液管连通,所述一号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所述进液管连通,且所述一号散热器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进液管或者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所述一号循环泵,所述一号散热器、所述进液管、所述换热块、所述出液管、所述一号循环泵连通成一个板卡冷却通路;所述外壳围成一个空间,所述换热块、板卡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一号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外部。

在板卡上设置恒温装置,板卡属于散热元件,板卡在室温环境工作是最佳的,工作起来的板卡一般都会超过室温,甚至达到警戒温度,严重影响板卡使用寿命。利用恒温装置在板卡需要散热的时候,将热量通过冷却通路带到散热器处,打印头是一个高速运动的部件,所以外壳外部的散热器随着打印头运动,可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如此可以保证板卡的工作温度恒定。

优选的,所述换热块覆盖在所述板卡上,将所述板卡与外界隔离。

因为打印头外壳是开放式的,板卡上积攒灰尘,可以利用换热块覆盖板卡,一方面能起到接触更好从而热交换更完全,散热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板卡不受灰尘影响。

优选的,所述一号散热器包括散热片、连通通路,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且散热片之间有缝隙,所述缝隙贯穿方向与所述打印头运动方向一致,所述散热片的两端设置连通通路,所述连通通路将相邻的所述散热片连通,设置在两端的所述散热片的连通通路分别于所述进液管、出液管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散热片连通处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散热片连通处的水平高度。

本方案的散热片配合打印头的高速运动,散热效果好,同时折返状的通路延长散热时间,使得散热更完全。设置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散热片连通处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散热片连通处的水平高度,是为了使得液体流动更流畅,减少一号循环泵工作压力。

优选的,还包括墨水加热装置,所述墨水加热装置包括墨盒、进墨管、出墨管、二号循环泵,所述墨盒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所述换热块的一端与进墨管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出墨管连通,所述墨盒的一端与所述进墨管连通,且所述墨盒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出墨管连通,所述进墨管或者所述出墨管上设置所述二号循环泵,所述墨盒、所述进墨管、所述换热块、所述出墨管、所述二号循环泵连通成一个墨水加热通路。

打印用墨水是需要较高温度,才能达到适合喷墨的黏度,现有技术是将墨水加热到适合温度,然后进行喷墨,有单独的加热装置,本方案是将板卡发出的热量利用起来,对墨水进行加热,从而一方面利用墨水将板卡温度降低,另一方面利用板卡将墨水温度升高,一举两得。

优选的,所述换热块包括墨水管路、液体管路,所述墨水管路呈之字形折返状,所述墨水管路一端与所述进墨管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出墨管连通,所述液体管路呈之字形折返状,所述液体管路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连通。

当墨水温度达到一定高度,墨水和板卡就不能进行高效的热交换了,这个时候,可以停止墨水和板卡之间的热交换,而使用水通过上述冷却通路对板卡进行冷却,这样使得板卡系统更稳定。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用停止墨水和板卡之间的热交换,也就是墨水加热通路和板卡冷却通路同时进行。

优选的,还包括墨水冷却装置,所述墨水冷却装置包括供墨管、输墨管、三号循环泵、二号散热器,所述二号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外部,所述墨盒的一端与所述供墨管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墨管连通,所述二号散热器的一端与所述供墨管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墨管连通,所述供墨管或者所述输墨管上设置所述三号循环泵,所述墨盒、所述供墨管、所述二号散热器、所述输墨管、所述三号循环泵连通成一个墨水冷却通路。

如果出现了墨水温度过高,高于要求温度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停止墨水加热通路,启动墨水冷却通路,将墨水输送至外壳外侧的二号散热器,将墨水降温至适合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板卡的冷却通路以板卡温度为优先考虑对象,保证板卡的适宜工作温度,而墨水加热通路和墨水冷却通路以墨水温度为优先考虑对象,保证墨水的适宜工作温度。

优选的,所述墨盒还包括盒体、加热器、温度感应装置,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温度感应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盒体中。

在墨水加热通路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板卡的散热依旧不能使得墨水达到需要温度的情况下,就利用加热器对盒体中的墨水进行加热,以达到需要温度。

优选的,所述墨盒还包括隔板、连通阀,所述盒体被所述隔板分隔成两个空间,一个为预热空间,一个为供墨空间,所述连通阀连通所述预热空间和所述供墨空间;所述预热空间的一端与所述进墨管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出墨管连通;所述供墨空间的一端与所述供墨管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墨管连通。

为了提高效率,将墨盒隔离成两部分,这样一个与墨水加热通路连通的预热空间,预热空间中设置温度感应装置用于感应预热空间中的墨水温度,就是其中的墨水在和板卡进行热交换,将板卡的热量吸收,当预热空间中的墨水达到了设定温度,开通连通阀,将墨水从预热空间转移到供墨空间,或者当预热空间中的墨水温度增温速率低到设定值的时候,就是热交换效率很低的时候,开通连通阀,将墨水从预热空间转移到供墨空间,然后在将液料箱中的墨水转移到预热空间,继续高效热交换。而供墨空间中是预热后的墨水,供墨空间中也有温度传感装置,用于感应供墨空间中的墨水温度,供墨空间与墨水冷却通路连通,加热装置设置在供墨空间中,如果预热后的墨水没有达到需要温度,就启动加热装置,对供墨空间中的墨水进行加热,如果供墨空间中的墨水超过了需要温度,就启动墨水冷却通路,对供墨空间中的墨水降温,供墨空间为打印喷头供墨。将墨盒分成两个空间,热交换效果更好的同时,不会干扰喷墨工作,系统更稳定。

优选的,还包括液料盒和喷头,所述液料盒与所述预热空间连通,所述喷头与所述供墨空间连通。

优选的,所述外壳使用铜、铝、钢中至少一种材料制成,且厚度不超过2毫米。

外壳为了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可以设计成封闭状,这样更好地保护板卡和喷头在外壳中部分的结构,确保打印头内部环境洁净度,延长板卡寿命,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能更好的散热,使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制成,而且厚度越薄越好,这样打印头在高速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外壳也进行了散热。

优选的,还包括喷墨装置、保护装置;喷墨装置和保护装置并排设置在外壳中,所述外壳设置一个下开口,所述喷墨装置伸出所述外壳下开口进行打印工作,所述喷墨装置缩入所述外壳中与所述保护装置接触。

喷墨装置下部就是打印喷头,将喷墨装置与保护装置集成在外壳中,及时保护所述喷墨装置,使得喷墨装置的打印喷头不会干涸而堵塞,同时将保护装置与外界灰尘环境隔离,处于外壳的洁净环境中,从而能更好的的清洁和保护所述喷墨装置。工作状态时,喷墨装置从外壳上仅有的一个开口伸出进行喷墨工作,不工作或者停止工作的时候,喷墨装置就缩回外壳,与保护装置接触,保护装置使得喷墨装置保湿,从而不会干涸堵塞喷孔。

优选的,所述外壳下开口与所述喷墨装置相匹配,所述喷墨装置由所述喷墨口伸出,且所述喷墨装置伸出时的最低水平面高于所述下开口的最低水平面。

因为外壳与打印面之间的距离只有几毫米的距离,喷墨装置最低水平面就是喷头喷孔所在平面,当喷墨装置突出于所述外壳下开口的时候,喷头上沾染的灰尘会较多,也容易造成堵塞,而且随着外壳一起高速运动,突出的喷头喷出的墨水也会有一定幅度的偏移,影响打印效果。设计将喷墨装置向内凹陷,一般喷墨装置伸出时的最低水平面高于下开口最低水平面1~2毫米,一方面能起到防尘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气流对于墨水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面包括沿长轴设置的倾斜面和水平面,所述倾斜面设置在所述水平面的两侧,所述水平面位于所述倾斜面最低点所在平面,所述外壳下开口设置在所述水平上。

将外壳底面设计成一个横截面为梯形状,这种符合流体力学,使得作用于墨水的气流更稳定,从而减少墨水偏移,在倾斜面上还可以设置若干相互平行的导流板,导流板与打印头运动方向相平行,从而经过水平面的气流,也就是作用于喷墨装置喷出墨滴的气流更稳定。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封闭状,优选的为密封状,所述外壳下开口内壁设置有一圈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喷墨装置密封接触,所述外壳还包括封闭板,封闭板用于封闭或者打开所述外壳下开口。

外壳整体密封,就可以保证内部的洁净度,设置的密封圈保证在打印头高速往复运动过程中灰尘不会进入外壳内部,在喷墨装置缩入外壳中与保护装置接触的时候,使用封闭板封闭外壳与外界连通的下开口,如此可以使得外壳内部自始至终的密封性,这种密封性对于喷墨装置也有保护作用,因为喷墨装置属于精密元件,上面设置的板卡和控制卡等都需要洁净的工作环境,从而保证正常稳定工作。

优选的,还包括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喷墨装置移动至所述保护装置,使得所述喷墨装置与保护装置接触;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保护装置移动至所述喷墨装置,使得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喷墨装置接触。

驱动装置有单独的供电装置,为了在设备停机或者断电的时候,依旧能驱动喷墨装置与保护装置接触,从而达到保护喷墨装置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保护装置驱动组件和喷墨装置驱动组件,所述保护装置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导向件,所述保护装置与所述导向件连接,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导向件带动所述保护装置水平方向运动;所述喷墨装置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移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移动部连接,所述移动部与所述喷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移动部带动所述喷墨装置竖直方向运动。

保护装置和喷墨装置分别设置驱动,其中喷墨装置仅仅是竖直方向运动,而保护装置是进行水平方向移动,从而缩回外壳中的喷墨装置先是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匹配的保护装置平移到喷墨装置下方,然后喷墨装置在向下移动到与所述保护装置接触。

优选的,所述喷墨装置驱动组件还包括导向柱和滑块,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面上,所述导向柱和所述滑块相匹配,且所述滑块沿所述导向柱滑动,所述滑块与所述喷墨装置连接。

因为喷墨装置长轴方向较长,有能超过一米的情况,所以延长轴间隔设置导向柱和滑块,限定和保证喷墨装置两端的同步性,不会偏移,还能保证竖直方向运动的平稳性。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喷墨装置驱动件,所述喷墨装置驱动件包括安装架、竖直驱动块、水平驱动块,竖直驱动块与所述喷墨装置连接,且驱动所述喷墨装置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竖直驱动块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水平驱动块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驱动所述安装架水平方向运动。

作为驱动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将所述保护装置固定设置在外壳中,驱动喷墨装置运动到保护装置处,这样减少保护装置移动动作,仅移动喷墨装置就能完成工作。这时候需要封闭板封闭外壳下开口。

优选的,所述喷墨装置驱动组件还包括导向块和滑动块,所述导向块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导向块相匹配,且所述滑动块沿所述导向块滑动,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喷墨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容纳槽、保湿条、擦拭条,所述保湿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擦拭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两侧,且沿长轴设置,所述保湿条的长度与所述喷墨装置长度相匹配,所述擦拭条的长度与所述喷墨装置长度相匹配;所述保湿条是由海绵、毛毡或者棉布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保护装置是利用容纳槽中的保湿条与喷墨装置的喷墨孔接触,从而能起到保湿的作用,在喷墨装置需要工作的时候,喷头离开保湿条,经过擦拭条,将喷头上的墨水擦拭干净,然后进行后续的打印工作。

优选的,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容纳槽、密封条,所述容纳槽上开口与所述喷墨装置相匹配,所述容纳槽上开口设置一圈所述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喷墨装置密封接触。

作为保护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容纳槽中放置液体,喷墨装置与保护装置密封接触,从而起到密封保湿作用。

优选的,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负压吸墨装置、雾化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负压吸墨装置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

喷墨装置与保护装置密封接触之后,负压吸墨装置开始一段时间的工作,从喷墨装置的喷孔中吸出适量墨水,清洁喷头,喷墨装置在需要工作的时候,喷头离开容纳槽,经过擦拭条,将喷头上的墨水擦拭干净,然后进行后续的打印工作。或者在容纳槽中设置雾化装置,在喷墨装置与保护装置密封接触之后,雾化装置开始工作设定时间,使得密闭空间中保持适宜的湿度,从而起到保护喷头喷孔的作用,喷墨装置在需要工作的时候,喷头离开容纳槽,经过擦拭条,将喷头上的墨水擦拭干净,然后进行后续的打印工作。

优选的,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防溅板,所述防溅板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且用于封闭所述所述容纳槽开口,所述防溅板上设置通孔。

因为容纳槽中有液体,而打印头工作的时候是高速运动的,在有些情况,保护装置也是运动的,所以可以设置至少一层防溅板,防止容纳槽中的液体飞溅出来,同时容纳槽还有排墨水孔,当液面超过设定高度的时候,就会被排出,排液口低于防溅板。

优选的,沿打印方向进行喷墨工作,还包括喷头,所述喷头上设置至少一排均匀的喷孔,所述一排喷孔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90°。

因为现有的一排喷孔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都是垂直的,也就是两个喷孔之间的间距是一定的,也就是像素就是一定的。本方案就是在不改变喷头两个喷孔间距的基础上,改变布置方式,使得所述一排喷孔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90°,这样子就能缩短两个喷孔之间的间距,也就是提高了像素,改变夹角从而能改变像素。

优选的,所述一排喷孔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0°。

两个喷孔之间的间距可以缩短,可以让两个喷孔部分重合,但是不能让一排喷孔变成纵向排列布置,这样只能是提高该打印方向的喷墨量,虽然能达到提高产品粘结力的效果,单不能达到本方案需要的提高像素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喷头设置两排或者两排以上喷孔,一排喷孔所在直线与另一排喷孔所在直线相平行。

两排或者两排以上的喷孔平行布置这种方式使得喷孔成为均匀的阵列,这样沿打印方向的喷墨量是均匀的,更容易布置,也更容易控制。

优选的,所述喷头设置两排或者两排以上喷孔,所有喷孔成阵列状,其中横排喷孔所在直线与纵列喷孔所在直线垂直。

将两排或者两排以上的喷孔并排设置,且端部平齐,使得喷孔成矩形阵列布置,然后一排喷孔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90°,也就是倾斜布置,这样子容易操作,而且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分辨率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喷头设置两排或者两排以上喷孔,所有喷孔成阵列状,其中横排喷孔所在直线与纵列喷孔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90°。

将两排或者两排以上的喷孔并排设置,但是相邻排的喷孔交错,这一步就已经使得相邻排喷孔之间的间距减少,提高分辨率,具体的,如果是两排的时候,第一排喷孔均匀间隔设置,第二排以同样的间隔设置,具体的,第二排的第一个喷孔位于第一排第一个喷孔和第二个喷孔的中间,如此设置;如果是三排的时候,第一排喷孔均匀间隔设置,第二排以同样的间隔设置,具体的,第二排的第一个喷孔位于第一排第一个喷孔和第二个喷孔的三分之一,第三排以同样的间隔设置,具体的,第三排的第一个喷孔位于第一排第一个喷孔和第二个喷孔的三分之二。然后一排喷孔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90°,也就是倾斜布置,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分辨率,这种操作较为复杂,但是能达到更高的分辨率。

优选的,2~4排喷孔组成一组喷头阵列,所述喷头阵列中一个喷孔在一条打印方向的直线上,即同一条打印方向的直线上仅有一个喷孔。

上述形成的阵列保证每条在打印方向的直线上的喷墨量是相同的,如果为了提高喷墨量,就可以沿打印方向布置多个所述阵列,从而增加喷墨量,

优选的,所述喷头阵列中一个喷孔在一条打印方向的直线上,且两个相邻的所述经过喷头的打印方向的直线的之间的距离相等。

本方案所述的喷头不论是沿打印方向还是沿与打印方向垂直的方向,都保证了均匀性,使得阵列整体喷墨均匀,保证喷墨质量,提高产品粘结力的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伸出所述外壳下开口,所述喷头上喷孔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外壳最低面所在水平面,即所述喷孔所在水平面嵌入所述外壳。

打印头是需要在铺设的颗粒物质上移动,而且距离颗粒物质的距离是毫米级别的,所以要尽量保护打印头上的喷孔不被堵塞,如果喷孔所在水平面与外壳最低面所在水平面平齐或者如果喷孔所在水平面低于外壳最低面所在水平面,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在运动过程中,喷孔容易沾上颗粒物或者灰尘,而本方案,让喷孔嵌入所述外壳,就起到了保护作用,减少了喷孔需要清洗的次数,而且这种方式还能保证墨滴的方向性,减少墨滴受气流的影响,降低墨滴偏移。

优选的,所述喷头上喷孔所在水平面比所述外壳最低面所在水平面高1~2mm,即所述喷孔所在水平面嵌入所述外壳1~2mm。

1~2毫米是探索过程发现的最优值,这样既能保证墨滴能尽快滴落到预定位置,还能保护喷孔。

优选的,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喷头与所述外壳接触所在缝隙外侧设置一圈柔性密封圈。

柔性密封圈可以稳固喷头,且密封效果好,移动更畅通,保证喷墨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柔性密封圈与所述喷头和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因为喷头要定期更换,所以要可拆卸,才能方便喷头维护,而且不会损坏喷头,提高喷头使用寿命。

优选的,还包括供墨装置,所述供墨装置包括墨盒、进液料管、出液料管、喷头、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墨盒设置在所述喷头上方,且与所述喷头连通,所述进液料管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出液料管与所述墨盒连通,且所述出液料管由所述墨盒顶部进入墨盒后伸至所述墨盒底部,所述出液料管另一端与所述喷头连通。

以虹吸的方式从墨盒中向喷头供墨的方式比现有的从墨盒底部连通喷头供墨的方式更能保持负压稳定,现有的方式在喷头运动过程中液面会波动,液面波动就造成了一定负压环境的情况下出墨量并不稳定,甚至出现喷头断墨的问题,但是使用了本方案所述的虹吸的方式,喷头液面的波动对于一定负压环境的出墨量并没有什么影响,可以维持喷头喷墨的稳定,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优选的,所述供墨装置还包括蝶型过滤器,所述蝶型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出液料管与所述喷头之间,即所述蝶型过滤器一端与所述出液料管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喷头连通。

在墨水进入喷头之前,再次过滤,保证进入喷头墨水的质量,增加喷头的寿命。

优选的,所述供墨装置还包括脱气装置、液料箱,所述进液料管一端与所述液料箱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脱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液料管上,所述脱气装置包括真空腔、聚四氟乙烯膜管,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外周设置真空腔,所述聚四氟乙烯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料管连通。

墨水中的气体会影响喷头工作,所以在墨水进入墨盒之前,将墨水进行脱气处理,提高进入墨盒中墨水的质量,而且墨盒中的墨水脱气也利于负压稳定。

优选的,所述供墨装置还包括防倒吸装置,所述防倒吸装置设置在所述负压装置与所述墨盒之前,所述防倒吸装置包括进液管、储液罐、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墨盒顶部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顶部连通,所述出液管一端与所述储液罐顶部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负压装置连通。

因为墨盒中的墨水液面波动,所以在一定负压的情况下,会有液滴到达顶部,从而被吸入负压装置中,这样就会影响负压装置工作,从而本方案设计了防倒吸装置,将达到顶部的液滴被吸入到储液罐中,而不是直接进入负压装置,这样增加了储液罐之后,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液体,维持负压正常工作。优选的,所述储液罐为透明材料制成。方便管理储液罐中的液体,及时进行更换,增加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供墨装置还包括防浪装置,所述防浪装置与所述墨盒分离或者柔性连接,所述防浪装置为纵横交错而成的立方体网格状,且每个表面均设置通孔,所述防浪装置设置在所述墨盒中。

墨盒会高速运动,从而液面会波动,波动的液面影响不是很好,所以增加了防浪装置,立方体网格状的防浪装置中间和外部都处于贯通状态,保证液体的流动性,同时还能阻止液面大幅波动。优选的,所述防浪装置与所述墨盒分离或者柔性连接,且所述防浪装置密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墨盒中墨水的密度。将防浪装置设置在墨水上,可以避免液面波动的同时,还能避免液滴被负压吸走,设置成漂浮状,或者与墨盒柔性连接的方式,保证防浪装置可以随液面波动运动,从而达到目的。

优选的,还包括正压清洗装置,所述正压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罐、输出管、三通阀、正压装置,所述墨盒通过出液料管与所述喷头连通,所述正压清洗装置与所述出液料管连通;所述正压装置与所述清洗罐连通,所述清洗罐与所述输出管连通,所述输出管与所述三通阀连通,所述三通阀设置在所述出液料管上,其中所述三通阀包括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所述三通阀一个入口与所述墨盒连通,且另一个入口与所述清洗罐连通,所述三通阀的出口与所述喷头连通,所述三通阀连通所述墨盒和所述喷头或者所述三通阀连通所述清洗罐和所述喷头。

设置了正压清洗装置,实现了随时自清洗功能,正常喷墨工作的时候,所述三通阀是连通所述墨盒和所述喷头,当需要清洗喷头的时候,改变三通阀通路,使得所述三通阀连通所述清洗罐和所述喷头,切换通路,使得清洗罐中的清洗液被正压装置压至喷头,完成喷头清洗工作,两种工作方式可以快速切换,不用拆卸、安装和调试喷头,就实现自清洗功能。正压装置的压力值要小于喷头能承受的压力值。三通阀安装位置要靠近喷头,这样可以节约墨水和清洗液。而且每个喷头分别设置三通阀,这样在单个喷头堵塞需要清洗的时候,能实现单个喷头的清洗,清洗效率高。

优选的,还包括所述蝶形过滤器,所述蝶形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出液料管上,且位于所述三通阀的下游。

设置蝶形过滤器是为了保证进入喷头液体的质量,进入喷头的清洗液或者墨水都经过过滤,延长喷头寿命,减少喷头堵塞概率。

优选的,还包括浮子传感器,所述浮子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清洗罐中,且用于检测所述清洗罐中的液位。

在清洗罐中设置浮子传感器,即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清洗罐中的液位,保证清洗液的充足,防止有清洗液不够,会影响喷头寿命。

优选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清洗罐中,且用于检测所述清洗罐中压力值。

检测清洗时候的正压,不要超过喷头承受范围,也利于控制清洗液的流速,已达到需要的清洗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负压清洗装置,所述负压清洗装置包括负压泵、容纳槽、密封条、驱动器,所述负压泵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容纳槽上开口与所述喷头相匹配,所述容纳槽上开口设置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喷头相匹配,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容纳槽连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容纳槽运动。

带有喷头移动到负压清洗装置上方,驱动器驱动所述容纳槽向上运动,使得密封条与所述喷头密封接触,然后驱动器停止运动,负压泵使得容纳槽内呈负压状态,负压状态就会使得喷头中的液体被吸出来,从而将堵塞喷头的灰尘之类的排除,负压吸出液体的方式更利于保护喷头。

喷头进行打印工作的时候,间歇的使用负压清洗装置,从喷头中吸出墨水,这样也能使得轻微堵塞的喷头畅通,而且使用负压清洗这种方式利于延长打印头寿命。另一方面在喷头需要进行清洗的时候,如果正压清洗装置的正压装置停止工作之类的,就可以利用这套负压清洗装置进行清洗工作。所以这套负压清洗装置可以使用墨水或者清洗液清洗喷头,而且这种负压清洗的方式使用压力较小,对喷头易损零件损坏较小,利于延长喷头寿命。

优选的,还包括擦拭装置,所述擦拭装置包括容纳槽、擦拭条、升降件,所述升降件与所述容纳槽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容纳槽上下运动,所述擦拭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且顶端伸出所述容纳槽上开口;所述擦拭装置与所述负压清洗装置相邻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擦拭条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密封条顶端的水平高度。

在喷头正压清洗或者负压清洗之后,为了保证喷头洁净度,需要使用擦拭条进行擦拭,擦拭条长度与整个打印头长度相匹配,打印头从擦拭装置上经过的时候,擦拭条就将所有喷头擦拭了,有利于提高打印头的喷墨质量。负压清洗装置与擦拭装置设计成一体,这样方便工作,只要经过负压清洗肯定需要擦拭,这样一体提高效率。

一种打印方法,根据得到的板卡实时温度值和板卡设定温度值,判断所述板卡实时温度值是否与所述板卡设定温度值相匹配,若否,则启动板卡冷却通路运行;若是,则关闭板卡冷却通路运行。

优选的,根据得到的墨水实时温度值和墨水设定温度值,判断所述墨水实时温度值是否超过所述墨水最高设定温度值,若是,则启动墨水冷却通路;若否,则关闭墨水冷却通路,且判断所述墨水实时温度值是否低于所述墨水最低设定温度值,若是,则启动墨水加热通路。

优选的,当墨水加热通路工作时,根据墨水实时温度,得到墨水的实时增温速率,根据墨水的实时增温速率和设定增温速率,判断实时增温速率是否与设定增温速率相匹配,若否,则判断所述墨水实时温度值是否低于所述墨水最低设定温度值,若是,则关闭墨水加热通路,且同时启动墨水中的加热器;根据墨水实时温度值和墨水适宜设定温度值,判断所述墨水实时温度值是否与墨水适宜设定温度值相匹配,若是,则关闭墨水中的加热器。

优选的,当板卡冷却通路工作时,根据所述墨水实时温度和所述板卡实时温度值,判断所述墨水实时温度是否高于与所述板卡实时温度值,若是,则关闭墨水加热通路。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所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打印设备,使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头或者使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方法或者使用上述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种。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公开的一个方面带来的一个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带冷却板卡系统的打印头,为板卡这种精密元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延长精密元件的寿命,降低成本,减少维修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利用板卡温度对于需要加热的墨水进行加热,提高热量利用率,减少对墨水的直接加热,也能减少外壳内部空间的热量,充分利用产生的热量,保证了墨水还有板卡的适宜工作温度,而且能使得开放式的外壳结构改进成封闭状,这样保护外壳内部结构,延长使用寿命。

还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即将喷孔保护装置和喷墨装置集成在一起,且相互工作、互不影响,在打印头完成喷墨动作后,打印头迅速缩回至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可有效解决目前喷头喷孔堵塞问题,及时保护打印头,从而大幅提高设备打印头的寿命以及设备打印的精度,并且可以对设备工作的连续性提供比较大的保障。

还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在现有分辨率喷头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布置方式,提高分辨率,从而达到不提高成本的同时增加分辨率,达到高分辨率的效果,分辨率提高了,颗粒材料之间的粘结力就提高了,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虹吸式供墨装置,这种方式在喷头运动造成液面波动的时候,依旧能维持负压稳定,保证打印质量。还提供了清洗装置,设置自清洗系统,通过软件控制,实现清洗液进入喷头,对喷头进行清洗然后关闭自清洗系统,阻止清洗液进入喷头,使得墨水进入喷头,重新开始打印工作,整个过程无需拆卸打印头,节约了拆卸、安装和调试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打印头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打印头的换热块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6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头,喷墨装置和保护装置均设置在外壳中时候,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结构,喷墨装置伸出外壳下开口进行打印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头,喷墨装置和保护装置均设置在外壳中时候,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结构,喷墨装置伸出外壳下开口进行打印工作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头,喷墨装置和保护装置均设置在外壳中时候,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结构,喷墨装置缩入外壳中与所述保护装置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头,喷墨装置和保护装置均设置在外壳中时候,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结构,喷墨装置伸出外壳下开口进行打印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头,喷墨装置和保护装置均设置在外壳中时候,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结构,喷墨装置缩入外壳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头,喷墨装置和保护装置均设置在外壳中时候,去除部分外壳后的结构,喷墨装置缩入外壳中与所述保护装置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2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打印头,保护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3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打印头,保护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4是现有的打印头的喷孔布置与打印方向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打印方向。

附图15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打印头,喷孔布置与打印方向之间一种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打印方向。

附图16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打印头,喷孔布置与打印方向之间另一种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打印方向。

附图17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打印头,喷孔布置与打印方向之间第三种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打印方向。

附图18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打印头,供墨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19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打印头,正压清洗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0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打印头,正压清洗装置和负压清洗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1是附图20中喷墨装置和负压清洗装置部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2是附图20中喷墨装置和负压清洗装置接触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外壳10、恒温装置20、换热块21、墨水管路210、液体管路211、进液管22、出液管23、一号散热器24、板卡30、墨水加热装置40、墨盒41、进墨管42、出墨管43、墨水冷却装置50、供墨管51、输墨管52、二号散热器53、喷墨装置60、保护装置70、容纳槽71、擦拭条72、密封条73、防溅板74、驱动装置80、保护装置驱动组件81、驱动件810、导向件811、喷墨装置驱动组件82、驱动部820、移动部821、喷头90、喷孔91、供墨装置100、进液料管102、出液料管103、负压装置104、正压清洗装置110、清洗罐111、输出管112、三通阀113、正压装置114、负压清洗装置120、驱动器121。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打印头,包括外壳10、恒温装置20和板卡30,所述恒温装置20和所述板卡30接触,所述恒温装置20包括换热块21、进液管22、出液管23、一号循环泵、一号散热器24,所述换热块21的一端与进液管22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出液管23连通,所述一号散热器24的一端与所述所述进液管22连通,且所述一号散热器24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23连通,所述进液管22或者所述出液管23上设置所述一号循环泵,所述一号散热器24、所述进液管22、所述换热块21、所述出液管23、所述一号循环泵连通成一个冷却通路;所述外壳10围成一个空间,所述换热块21、板卡30均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部,所述一号散热器24设置在所述外壳10外部。

所述一号散热器24包括散热片、连通通路,所述散热片间隔设置,且散热片之间有缝隙,所述缝隙贯穿方向与所述打印头运动方向一致,所述散热片的两端设置连通通路,所述连通通路将相邻的所述散热片连通,设置在两端的所述散热片的连通通路分别于所述进液管22、出液管23连通,所述进液管22与所述散热片连通处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出液管23与所述散热片连通处的水平高度。

换热块21的大小可以与板卡30发热区域大小相匹配,也可以与板卡30整体相匹配,后一种方式利用换热块21将板卡30保护起来,与外界隔离,如此情况打印头外壳10就可以是开放式,也不会影响板卡30工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打印头还包括墨水加热装置40,所述墨水加热装置40包括墨盒41、进墨管42、出墨管43、二号循环泵,所述墨盒41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部,所述所述换热块21的一端与进墨管42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出墨管43连通,所述墨盒41的一端与所述进墨管42连通,且所述墨盒41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出墨管43连通,所述进墨管42或者所述出墨管43上设置所述二号循环泵,所述墨盒41、所述进墨管42、所述换热块21、所述出墨管43、所述二号循环泵连通成一个墨水加热通路。

换热块21包括墨水管路210、液体管路211,所述墨水管路210呈之字形折返状,所述墨水管路210一端与所述进墨管42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出墨管43连通,所述液体管路211呈之字形折返状,所述液体管路211一端与所述进液管22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23连通。

墨盒41包括盒体、加热器、温度感应装置,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温度感应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盒体中。

实施例3:

参照附图3和4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一种打印头还包括墨水冷却装置50,所述墨水冷却装置50包括供墨管51、输墨管52、三号循环泵、二号散热器53,所述二号散热器53设置在所述外壳10外部,所述墨盒41的一端与所述供墨管51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墨管52连通,所述二号散热器53的一端与所述供墨管51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墨管52连通,所述供墨管51或者所述输墨管52上设置所述三号循环泵,所述墨盒41、所述供墨管51、所述二号散热器53、所述输墨管52、所述三号循环泵连通成一个墨水冷却通路。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或3的基础上,所述墨盒41还包括隔板、连通阀,所述盒体被所述隔板分隔成两个空间,一个为预热空间,一个为供墨空间,所述连通阀连通所述预热空间和所述供墨空间;所述预热空间的一端与所述进墨管42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出墨管43连通;所述供墨空间的一端与所述供墨管51连通,且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墨管52连通。

还包括液料盒和喷头90,所述液料盒与所述预热空间连通,所述喷头90与所述供墨空间连通。

实施例5:

参照附图1所示,其中外壳10为封闭状,将内部元件保护起来,增加寿命,减少这些元件受到外界灰尘,不良气体的影响。其中外壳10使用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制成,例如铜、铝、钢等材料,且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者可以使用金属烧结材料制成,烧结材料的特点是透气但是灰尘或者砂粒不会通过,所以很适合打印头工作环境,既能透气通风冷却,又不会内部集尘。

现在工作时,如果出现停机,则需要人手动将打印头开动至保护位,这种方案费时费力,倘若人不在设备附近,则无法做到随时随地发现停机问题并处理。另一方面就是位于这个保护位置的打印头在等待下一部工序完成的时候处于不喷墨状态,如果下一步工序时间过长,则无法有效避免喷孔91被空气中的漂浮灰尘堵塞。还有,现有的保护位是暴露在空气中,长时间会有灰尘及粉末落在上面,对打印头的保护作用微乎其微,且容易对喷孔91堵塞造成二次污染。

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喷墨装置60,会导致喷孔91堵塞,从而不能正常工作,直到产品检验的时候,才能发现问题,所以喷墨装置60不被堵塞,这个对于正常工作影响很大,能及时保护喷墨装置60,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废品率。

实施例6:

参照附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或5的基础上,还包括喷墨装置60、保护装置70。

喷墨装置60和保护装置70并排设置在外壳10中,所述外壳10设置一个下开口,所述喷墨装置60伸出所述外壳10下开口进行打印工作,所述喷墨装置60缩入所述外壳10中与所述保护装置70接触。

所述外壳10为封闭状,所述外壳10下开口内壁设置有一圈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喷墨装置60密封接触,所述外壳10还包括封闭板,封闭板用于封闭或者打开所述外壳10下开口。

外壳10下开口与所述喷墨装置60相匹配,所述喷墨装置60由所述喷墨口伸出,且所述喷墨装置60伸出时的最低水平面高于所述下开口的最低水平面。

参照附图6所示,外壳10的底面包括沿长轴设置的倾斜面和水平面,所述倾斜面设置在所述水平面的两侧,所述水平面位于所述倾斜面最低点所在平面,所述外壳10下开口设置在所述水平上。

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方案所述打印头还需要设置独立的供电装置,从而能在设备停机或者断电的时候,依旧能使喷墨装置60缩入所述外壳10中与所述保护装置70接触,从而能起到及时保护的作用。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1或5的基础上,还包括喷墨装置60、保护装置70、驱动装置80;喷墨装置60和保护装置70并排设置在外壳10中,所述外壳10设置一个下开口,所述喷墨装置60伸出所述外壳10下开口进行打印工作,所述喷墨装置60缩入所述外壳10中与所述保护装置70接触。所述驱动装置80驱动所述喷墨装置60移动至所述保护装置70,使得所述喷墨装置60与保护装置70接触;或者所述驱动装置80驱动所述保护装置70移动至所述喷墨装置60,使得所述保护装置70与所述喷墨装置60接触。

实施例8:

参照附图6~8所示,在实施例6或者实施例7的基础上,所述驱动装置80包括保护装置驱动组件81和喷墨装置驱动组件82,所述保护装置驱动组件81包括驱动件810、导向件811,所述保护装置70与所述导向件811连接,所述驱动件810驱动所述导向件811带动所述保护装置70水平方向运动;所述喷墨装置驱动组件82包括驱动部820、移动部821、导向柱和滑块,所述驱动部820与所述移动部821连接,所述移动部821与所述喷墨装置60连接,所述驱动部820驱动所述移动部821带动所述喷墨装置60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外壳10底面上,所述导向柱和所述滑块相匹配,且所述滑块沿所述导向柱滑动,所述滑块与所述喷墨装置60连接。

实施例9:

参照附图9~11所示,在实施例6或者实施例7的基础上,或者在实施例2-4中任意一种的基础上,所述驱动装置80包括喷墨装置60驱动件810,所述喷墨装置60驱动件810包括安装架、竖直驱动块、水平驱动块、导向块和滑动块,竖直驱动块与所述喷墨装置60连接,且驱动所述喷墨装置60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竖直驱动块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水平驱动块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驱动所述安装架水平方向运动。所述导向块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导向块相匹配,且所述滑动块沿所述导向块滑动,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喷墨装置60连接。

实施例10:

在上述实施例6~9中任意一种的基础上,保护装置70包括容纳槽71、保湿条、擦拭条72,所述保湿条设置在所述容纳槽71中,所述擦拭条72设置在所述容纳槽71两侧,且沿长轴设置,所述保湿条的长度与所述喷墨装置60长度相匹配,所述擦拭条72的长度与所述喷墨装置60长度相匹配;所述保湿条是由海绵、毛毡或者棉布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

实施例11:

在上述实施例6~9中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3所示,保护装置70包括容纳槽71、密封条73、擦拭条72,所述容纳槽71上开口与所述喷墨装置60相匹配,所述容纳槽71上开口设置一圈所述密封条73,所述密封条73与所述喷墨装置60密封接触。所述擦拭条72设置在所述容纳槽71两侧,且沿长轴设置,所述擦拭条72的长度与所述喷墨装置60长度相匹配。

实施例12;

在上述实施例6~9中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2所示,保护装置70包括容纳槽71、密封条73、擦拭条72、防溅板74,所述容纳槽71上开口与所述喷墨装置60相匹配,所述容纳槽71上开口设置一圈所述密封条73,所述密封条73与所述喷墨装置60密封接触。所述擦拭条72设置在所述容纳槽71两侧,且沿长轴设置,所述擦拭条72的长度与所述喷墨装置60长度相匹配。所述防溅板74设置在所述容纳槽71中,且用于封闭所述所述容纳槽71开口,所述防溅板74上设置通孔。

实施例13:

在上述实施例6~9中任意一种的基础上,保护装置70还包括负压吸墨装置,负压吸墨装置与所述容纳槽71连通,工作的时候,将喷孔91中的墨水吸出,从而能防止喷孔91堵塞。

实施例14:

在上述实施例6~9中任意一种的基础上,保护装置70还包括雾化装置,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槽71中,用于使得密封环境中保持适宜湿度。

参照附图14所示,这是现有的布置打印头喷头90和打印方向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分辨率完全取决于喷孔91与喷孔91之间的间距,间距小,分辨率就高,这样为了提高分辨率,就需要更精细的加工工具,使得高分辨率的喷头90价格都很高,不适于工业化,因为喷头90本身也是耗材,所以价格太高,成本就居高不下。所以怎么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分辨率,十分有价值。

实施例15:

在上述实施例1-14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5所示,沿打印方向进行喷墨工作,包括喷头90和外壳10,所述喷头90上设置至少一排均匀的喷孔91,所述喷头9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所述一排喷孔91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90°,且所述一排喷孔91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0°。

可以看出,使用本方案,使用与附图14同样分辨率的喷头90,但是倾斜设置,就减少了喷孔91与喷孔91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了增加分辨率的效果,而且所述一排喷孔91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越大,喷孔91与喷孔91之间的距离越小,越能达到增加分辨率的作用,分辨率提高了,相邻墨滴重合部分就会增加,从而能提高颗粒物的粘结力,提高产品均匀性和强度质量。

实施例16:

参照附图1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14的基础上,沿打印方向进行喷墨工作,包括喷头90和外壳10,所述喷头9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喷头90设置两排或者两排以上喷孔91,一排喷孔91所在直线与另一排喷孔91所在直线相平行,所有喷孔91成阵列状,其中横排喷孔91所在直线与纵列喷孔91所在直线垂直。所述一排喷孔91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90°,且所述一排喷孔91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0°。

其中横排喷孔91就是图中所示的一排喷孔91,纵列喷孔91就是不同排同样位数的一列喷孔91。

本实施例使用的也是与附图14中同样分辨率的喷头90,经过本实施例所述设置,可以看出喷孔91与喷孔91之间的间距显著减少了很多,相对应的分辨率也是显著提高。

实施例17:

参照附图1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14的基础上,沿打印方向进行喷墨工作,包括喷头90和外壳10,所述喷头9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喷头90设置两排或者两排以上喷孔91,一排喷孔91所在直线与另一排喷孔91所在直线相平行,所有喷孔91成阵列状,其中横排喷孔91所在直线与纵列喷孔91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90°。所述一排喷孔91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90°,且所述一排喷孔91所在直线与同一水平面内打印方向所在直线形成的夹角不等于0°。

本实施例使用的也是与附图14中同样分辨率的喷头90,经过本实施例所述设置,可以看出喷孔91与喷孔91之间的间距显著减少了很多,相对应的分辨率也是显著提高。

实施例18:

在上述实施例1-14的基础上,2~4排喷孔91组成一组喷头90阵列,所述喷头90阵列中一个喷孔91在一条打印方向的直线上,即同一条打印方向的直线上仅有一个喷孔91。所述喷头90阵列中一个喷孔91在一条打印方向的直线上,且两个相邻的所述经过喷头90的打印方向的直线的之间的距离相等。

这样的布置使得在打印平面上,不论是沿打印方向还是沿与打印方向垂直的方向,墨滴都是均匀的,这样打印效果更好,产品均匀性更高。

实施例18:

在上述实施例1-17的基础上,所述喷头90上喷孔91所在水平面比所述外壳10最低面所在水平面高1~2mm,即所述喷孔91所在水平面嵌入所述外壳101~2mm。

实施例19:

在上述实施例1-18的基础上,所述喷头9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且所述喷头90与所述外壳10接触所在缝隙外侧设置一圈柔性密封圈。

实施例20:

在上述实施例1-19的基础上,还包括供墨装置100,包括墨盒、进液料管102、出液料管103、喷头90、负压装置104,所述负压装置104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墨盒设置在所述喷头90上方,且与所述喷头90连通,所述进液料管102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出液料管103与所述墨盒连通,且所述出液料管103由所述墨盒顶部进入墨盒后伸至所述墨盒底部,所述出液料管103另一端与所述喷头90连通。

所述出液料管103由所述墨盒顶部进入墨盒后甚至所述墨盒底部,且另一端与所述喷头90连通,在负压装置104提供稳定的负压,这种虹吸方式为喷头90供墨的方式,更能维持墨盒中墨水的负压稳定,随着液面波动,在负压一定的情况下,稳定为喷头90供墨,延长喷头90寿命。

实施例21:

在上述实施例1-19的基础上,还包括供墨装置100,包括墨盒、进液料管102、出液料管103、喷头90、负压装置104、蝶型过滤器,所述负压装置104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墨盒设置在所述喷头90上方,且与所述喷头90连通,所述进液料管102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出液料管103与所述墨盒连通,且所述出液料管103由所述墨盒顶部进入墨盒后伸至所述墨盒底部,所述出液料管103另一端与所述喷头90连通。

所述蝶型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出液料管103与所述喷头90之间,即所述蝶型过滤器一端与所述出液料管103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喷头90连通。

所述墨盒中还设置浮子传感器,所述浮子传感器漂浮在所述墨盒中的墨水表面,用于实时监控墨盒内墨水的墨量,当墨水到达一定极限低值的时候,控制自动加入墨水,保证墨盒内墨水充足。

实施例22:

在上述实施例1-19的基础上,还包括供墨装置100,包括墨盒、进液料管102、出液料管103、喷头90、负压装置104、脱气装置、液料箱。

所述进液料管102一端与所述液料箱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脱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液料管102上,所述脱气装置包括真空腔、聚四氟乙烯膜管,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外周设置真空腔,所述聚四氟乙烯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料管102连通。

所述负压装置104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墨盒设置在所述喷头90上方,且与所述喷头90连通,所述进液料管102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出液料管103与所述墨盒连通,且所述出液料管103由所述墨盒顶部进入墨盒后伸至所述墨盒底部,所述出液料管103另一端与所述喷头90连通。

实施例23:

在上述实施例1-19的基础上,还包括供墨装置100,包括墨盒、进液料管102、出液料管103、喷头90、负压装置104、防倒吸装置,所述负压装置104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墨盒设置在所述喷头90上方,且与所述喷头90连通,所述进液料管102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出液料管103与所述墨盒连通,且所述出液料管103由所述墨盒顶部进入墨盒后伸至所述墨盒底部,所述出液料管103另一端与所述喷头90连通。

防倒吸装置设置在所述负压装置104与所述墨盒之前,所述防倒吸装置包括进液管、储液罐、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墨盒顶部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顶部连通,所述出液管一端与所述储液罐顶部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负压装置104连通。所述储液罐为透明材料制成。

实施例24:

在上述实施例1-19的基础上,还包括供墨装置100,包括墨盒、进液料管102、出液料管103、喷头90、负压装置104、防浪装置,所述负压装置104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墨盒设置在所述喷头90上方,且与所述喷头90连通,所述进液料管102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出液料管103与所述墨盒连通,且所述出液料管103由所述墨盒顶部进入墨盒后伸至所述墨盒底部,所述出液料管103另一端与所述喷头90连通。

防浪装置为纵横交错而成的立方体网格状,且每个表面均设置通孔,所述防浪装置设置在所述墨盒中。所述防浪装置与所述墨盒分离或者柔性连接,且所述防浪装置密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墨盒中墨水的密度。

实施例25:

参照附图1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19的基础上,还包括供墨装置100,包括墨盒、进液料管102、出液料管103、喷头90、负压装置104、蝶型过滤器、脱气装置、液料箱、防倒吸装置、防浪装置。

所示液料箱中储存墨水,所述进液料管102一端与所述液料箱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脱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液料管102上,所述脱气装置包括真空腔、聚四氟乙烯膜管,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外周设置真空腔,所述聚四氟乙烯管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料管102连通。

所述负压装置104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墨盒设置在所述喷头90上方,且与所述喷头90连通,所述进液料管102与所述墨盒连通,所述出液料管103与所述墨盒连通,且所述出液料管103由所述墨盒顶部进入墨盒后伸至所述墨盒底部,所述出液料管103另一端与所述喷头90连通。

所述防倒吸装置设置在所述负压装置104与所述墨盒之前,所述防倒吸装置包括进液管、储液罐、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墨盒顶部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顶部连通,所述出液管一端与所述储液罐顶部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负压装置104连通。所述储液罐为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蝶型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出液料管103与所述喷头90之间,即所述蝶型过滤器一端与所述出液料管103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喷头90连通。

所述防浪装置为纵横交错而成的立方体网格状,且每个表面均设置通孔,所述防浪装置设置在所述墨盒中。所述防浪装置与所述墨盒分离或者柔性连接,且所述防浪装置密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墨盒中墨水的密度。可以通过弹簧或者橡胶链达到柔性连接的目的。

实施例26:

在上述实施例1-19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9所示,包括墨盒、出液料管103、喷头90、正压清洗装置110、蝶形过滤器、浮子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外壳10。

所述墨盒通过出液料管103与所述喷头90连通,喷头90贯穿安装在所述外壳10上,所述蝶形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出液料管103上。所述正压清洗装置110与所述出液料管103连通。

所述正压清洗装置110包括清洗罐111、输出管112、三通阀113、正压装置114。所述正压装置114与所述清洗罐111连通,所述清洗罐111与所述输出管112连通,所述输出管112与所述三通阀113连通,所述三通阀113设置在所述出液料管103上,其中所述三通阀113包括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所述三通阀113一个入口与所述墨盒连通,且另一个入口与所述清洗罐111连通,所述三通阀113的出口与所述喷头90连通,所述三通阀113连通所述墨盒和所述喷头90或者所述三通阀113连通所述清洗罐111和所述喷头90。所述蝶形过滤器设置位于所述三通阀113的下游。

浮子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清洗罐111中,且用于检测所述清洗罐111中的液位,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清洗罐111中,且用于检测所述清洗罐111中压力值。

实施例27:

参照附图2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19的基础上,还包括负压清洗装置120、擦拭装置,所述负压清洗装置120包括负压泵、收集槽、密封件、驱动器121,所述负压泵与所述收集槽连通,所述收集槽上开口与所述外壳10相匹配,所述收集槽上开口设置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外壳10相匹配,所述驱动器121与所述收集槽连接,所述驱动器121驱动所述收集槽上下运动。

参照附图21和22所示,所述擦拭装置包括容纳槽71、擦拭条72、升降件,所述升降件与所述容纳槽71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容纳槽71上下运动,所述擦拭条72设置在所述容纳槽71中,且顶端伸出所述容纳槽71上开口。

所述擦拭装置与所述负压清洗装置120相邻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擦拭条72顶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密封件顶端的水平高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