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0667发布日期:2020-04-03 18:58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注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双色塑胶模公模滑块一射开模不抽芯,旋转至180度二射开模后滑块抽芯,目前公模机械式的滑块在开模的同时,滑块在斜导柱推力作用下同步抽芯后退运动脱模,而在次合模时滑块继续在斜导柱推力作用下滑块抽芯前进运动合模,此结构无法控制滑块开合模具动作,由于产品成型模具开模后的滑块运动导致产品立即收缩变形,第二次合模滑块前进将一射产品轻则插铲伤,严重会将一射产品直接干涉铲胶,完全无法满足当代产品的量产及产品功能尺寸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该机构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减少产品被传统的滑块插铲至不良状态,后序应用市场非常广泛。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有上固定板、热流道板、母模板、母模仁、公模仁、公模板、模脚、下固定板以及双色注塑机动模侧转盘,所述的模脚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上顶针板上连接有顶针,顶针的上端连接在公模仁上,热流道板上分别具有一次注射头以及二次注射头,在一次注射头注塑时所述的母模仁和公模仁之间的侧边设置有公模滑块保持组件,双色注塑机动模侧转盘带动公模部分旋转180度,在二次注射头注塑时母模仁和公模仁之间的侧边设置有公模滑块联动组件。

在上述的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中,所述的公模滑块联动组件包括注塑滑块、滑块座、内滑块以及弹簧,注塑滑块固连于滑块座的一侧,所述的滑块座上配合设置有一射斜导柱,所述的滑块座上开设有供一射斜导柱插入到斜导槽,在滑块座的内部具有供内滑块和弹簧一起安装的装入槽,在装入槽两侧端部设置有内滑块压板,一射斜导柱的两侧边为全直身平面段,在一射斜导柱插入或脱出斜导槽时内滑块与一射斜导柱的全直身平面段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中,所述的内滑块包括有平面部以及安装卡头部,所述的内滑块的平面部与一射斜导柱的全直身平面段配合,所述的安装卡头部卡设在装入槽上。

在上述的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中,所述的一射斜导柱背部具有斜靠肩部,在注塑滑块上具有与斜靠肩部相配合的滑块耐磨板。

在上述的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中,所述的公模滑块联动组件包括与一次注塑共用的注塑滑块、滑块座、内滑块以及弹簧,双色注塑机动模侧转盘带动公模部分旋转180度后,所述的滑块座上配合设置有二射斜导柱,所述的二射斜导柱与内滑块之间具有联动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中,所述的联动结构包括位于内滑块上的台阶卡口部以及位于二射斜导柱的卡阶面部,所述的二射斜导柱插入或脱出斜导槽时内滑块上的台阶卡口部卡在卡阶面部上并使得二射斜导柱带动滑块座一起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应用在同一件产品需要由两种不同的材料成型组成,且产品倒扣位置有硬胶和软胶的情况下,用此处顺序开合模机构可以在一次注塑时脱模时保持注塑滑块不动,从而保证二次注塑时产品不发生变形,在二次注塑后注塑滑块能够及时移动脱出产品,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减少产品被传统的滑块插铲至不良状态,导致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整体示意图;

图2是一次注塑时的公模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二次注塑时的公模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二次注塑时内滑块与二射斜导柱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中,上固定板1;热流道板2;母模板3;母模仁4;公模仁5;公模板6;模脚7;下固定板8;双色注塑机动模侧转盘9;上顶针板10;下顶针板11;顶针12;公模滑块保持组件13;公模滑块联动组件14;注塑滑块15;滑块座16;内滑块17;平面部171;台阶卡口部172;安装卡头部173;弹簧18;一射斜导柱19;斜导槽20;装入槽21;内滑块压板22;斜靠肩部23;滑块耐磨板24;全直身平面段25;二射斜导柱26;卡阶面部27;硬胶28;软胶29。

如图1所示,本塑胶双色模机械式公模滑块控制顺序开合模机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有上固定板1、热流道板2、母模板3、母模仁4、公模仁5、公模板6、模脚7、下固定板8以及双色注塑机动模侧转盘9,模脚7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上顶针板10和下顶针板11,上顶针板10上连接有顶针12,顶针12的上端连接在公模仁5上,热流道板2上分别具有一次注射头以及二次注射头,这里一次注射头主要用来注塑硬胶28部分,二次注射头主要用来注塑软胶29部分,双色注塑机动模侧转盘9主要是用来带动公模部分旋转,实现二次注塑位置,在一次注射头注塑时母模仁4和公模仁5之间的侧边设置有公模滑块保持组件13,双色注塑机动模侧转盘9带动公模部分旋转180度,在二次注射头注塑时母模仁4和公模仁5之间的侧边设置有公模滑块联动组件14,这里本专利主要是用来实现双色注塑机的顺序开合模,这里在一次注射头注塑后并开模后通过公模滑块保持组件13可以使得公模滑块保持住注塑位置而不脱离,这样可以保证二次注射头注塑软胶29部分时产品整体不变形,而在二次注塑完成后又通过公模滑块联动组件14要求公模滑块尽快的退出产品,这样方便后续将产品顶出,防止插铲伤产品。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公模滑块联动组件14包括注塑滑块15、滑块座16、内滑块17以及弹簧18,注塑滑块15固连于滑块座16的一侧,滑块座16上配合设置有一射斜导柱19,滑块座16上开设有供一射斜导柱19插入到斜导槽20,在滑块座16的内部具有供内滑块17和弹簧18一起安装的装入槽21,在装入槽21两侧端部设置有内滑块压板22,内滑块17包括有安装卡头部173,安装卡头部173卡设在装入槽21上,这里通过安装卡头部173可以保证内滑块17的安装位置,并通过端部的内滑块压板22进行了端部封装,这里将内滑块17装入滑块座16后,相当于内滑块17与滑块座16组成了一个整体,一射斜导柱19背部具有斜靠肩部23,在注塑滑块15上具有与斜靠肩部23相配合的滑块耐磨板24,这里通过滑块耐磨板24可以增强耐磨持久性,保证寿命,一射斜导柱19的两侧边为全直身平面段25,在一射斜导柱19插入或脱出斜导槽20时内滑块17与一射斜导柱19的全直身平面段25配合,这里内滑块17包括有平面部171,具体表现为内滑块17的平面部171与一射斜导柱19的全直身平面段25配合,这里由于内滑块17是通过平面部171与一射斜导柱19的全直身平面段25配合,这样一射斜导柱19就与内滑块17之间是自由滑动配合,也就是说当一射斜导柱19脱模时限位时注塑滑块15是处于保持不动的状态,从而有利于进行二次注塑。

如图3所示,公模滑块联动组件14包括与一次注塑共用的注塑滑块15、滑块座16、内滑块17以及弹簧18,双色注塑机动模侧转盘9带动公模部分旋转180度后,滑块座16上配合设置有二射斜导柱26,这里当一次注塑好旋转180度后,相当于原来处于一次注塑的注塑滑块15、滑块座16、内滑块17以及弹簧18就旋转到二射斜导柱26处和二射斜导柱26进行配合,如图4所示,这里二射斜导柱26与内滑块17之间具有联动结构,具体为联动结构包括位于内滑块17上的台阶卡口部172以及位于二射斜导柱26的卡阶面部27,二射斜导柱26插入或脱出斜导槽20时内滑块17上的台阶卡口部172卡在卡阶面部27上并使得二射斜导柱26带动滑块座16一起移动,这里可以看出由于台阶卡口部172和卡阶面部27的配合,就使得二射斜导柱26开模移动时就可以一起带动滑块座16一起联动,从而带动注塑滑动一起联动,这样实现了产品注塑后的脱出产品。

工作时模具合模一射斜导柱19端部斜面产生推力将内滑块17尾部斜面向下挤压,两边的内滑块17产生侧向分力,由于一射斜导柱19两侧边后面一段是全直身平面段25,所以内滑块17向外侧运动到一定的位置后和一射斜导柱19产生分离,一射斜导柱19继续向前运动,直到模具合到位,二射斜导柱26刚开始运动的时候和一射斜导柱19一样,当二射斜导柱26运动到一定的位置时,内滑块17完全被二射斜导柱26压至回位状态,二射斜导柱26和滑块座16斜面产生接触,将滑块座16和注塑滑块15向前边推边合模,直至滑块完全复位状态,模具合到位,双色注塑机一次注射头注射填充硬胶28,具体硬胶28为pc+gf30%,模具开模,一射斜导柱19两侧为直身,这样模具打开时,对应位置的注塑滑块15为静止状态,目的可以撑住一次注塑的产品不动,从而一次注塑的产品不会发生的缩水和变形,双色注塑机动模侧转盘9将公模部分旋转180度,模具第二次合模,双色注塑机二次注射头注射填充软胶29,软胶29具体为tpe,填充完成后,模具开模,二射斜导柱26的台阶卡口部172和卡阶面部27的配合,这样对应位置内滑块17产生向外推力,使其注塑滑块15和滑块座16在开模二射导柱力的作用下,将注塑滑块15拨开,从而达到滑块脱模状态,上顶针板10和下顶针板11顶出,将二次注塑填充好的产品顺利顶出,模具继续循环其动作生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