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管道的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2465发布日期:2020-04-21 22:5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管道的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申请涉及管材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管道的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电缆保护管是由内编织复合层、中间层、外编织复合层构成的,电缆保护管主要安装在通讯电缆与电力线交叉的地段,防止电力线发生断线造成短路事故,引起通讯电缆和钢丝绳带电,以保护电缆、交换机、机芯板,以至整机不被烧坏,对电力线磁场干扰也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现有的复合管道一般包括内外两层纤维编织布,而且在生产时,需要将纤维编织布裹在成圆筒状。而管道一般都很长,而纤维编织布的长度有限,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当一卷纤维编织布用完后,在使用新的一卷纤维编织布时,就需要在将新的一卷的纤维编织布的首端搭接在前面的纤维编织布的尾端,这就导致复合管道存在接头和搭接缝,不仅影响了复合管道的质量,而且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管道的成型工艺,一种复合管道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内层成型:采用编织机,将第一层复合材料编织成筒形,形成管道内层;

(2)中层成型:将多个第二层复合材料依次缠绕内层,形成管道中层;

(3)涂抹固化材料:在第二层复合材料缠绕的同时对第二层复合材料涂抹固化材料。

(4)外层成型:将第三层复合材料卷绕成筒状并包裹中层,形成管道外层;

(5)挤压:对步骤(4)中的管道进行挤压。

采用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中采用第一层复合材料、第二层复合材料和第三层复合材料制成,即管道分别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使采用本工艺制成的复合管道强度较高。而且中层是有多个第二层复合材料依次缠绕叠加而成,与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材料相比,没有接头和接口缝,进一步提高了管材强度,而且本申请中的管道内层是用编织机将第一次复合材料编织成筒形,同样没有接头和接口缝。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人为搭接两个复合材料,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固化材料为不饱和树脂。采用不饱和树脂,其在热或引发剂的作用下,可固化成为一种不溶不融的高分子网状聚合物,而且耐腐蚀性强。

进一步,所述第一层复合材料为内层玻璃纤维编织布。玻璃纤维编织布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

进一步,所述第二层复合材料为中层玻璃纤维编织布。玻璃纤维编织布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

进一步,所述第三层复合材料为外层玻璃编织布。玻璃纤维编织布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

进一步,所述固化材料为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后树脂综合性能好,耐腐蚀性强。

进一步,所述步骤(2)是通过管道成型装置完成的。

进一步,所述管道成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依次包括传送段、缠绕段和包裹段,所述传送段包括多个传送辊,所述传送辊与机架转动连接;缠绕段包括支架和转盘,所述支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转盘转动连接;所述转盘中部开有供管道穿过的通孔;所述转盘一端设有多个转动轴,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缠绕筒。将已经成型的管道内层放置在传送辊上,传送辊带动管道内层向前传送,并移动到转盘的通孔处。管道穿过通孔后继续向前传送,此时将多个中层玻璃纤维编织布的端部固定在管道内层外壁上,然后启动转盘转动,盘转动并带动转动轴沿管道内层公转,多个中层复合材料被依次卷绕到内层管道上,而且每个复合材料均呈螺旋状。因为有多层中层复合材料,依次叠加,可以保证管道的强度和质量,而且操作方便,不需人为的搭接。

进一步,还包括容纳固化材料的容纳箱,所述容纳箱与机架固接且位于转盘下端;所述转盘侧壁设有多个挖勺,所述挖勺可进入容纳箱内。在转盘转动过程中挖勺会进入到容纳箱内并舀起固化材料,随着转盘继续转动,当挖勺转动到转盘上端时,被挖勺挖起的固化材淋到中层复合材料上,使中层复合材料与内层复合材料和外层复合材料的粘接性更好。

进一步,所述管道成型装置还包括挤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管道成型装置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容纳箱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四的包裹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挤压模具2、挤压孔3、包裹架4、传送辊5、支架6、齿轮7、齿圈8、转盘9、通孔10、缠绕筒11、挖勺12、转动轴13、容纳箱14、第一磁性件15、第二磁性件16、搅拌辊17、切割片18、4圆柱19、顶杆20、转动电机21。

实施例一

一种复合管道的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内层成型:采用编织机,将第一层复合材料编织成筒形,形成管道内层;本申请的编织机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

(2)中层成型:将多个第二层复合材料依次缠绕内层,形成管道中层;

(3)涂抹固化材料:在第二层复合材料缠绕的同时对第二层复合材料涂抹固化材料。

(4)外层成型:将第三层复合材料卷绕成筒状并包裹中层,形成管道外层;

(5)挤压:对步骤(4)中的管道进行挤压。

其中,所述第一层复合材料为内层玻璃纤维编织布。所述第二层复合材料为中层玻璃纤维编织布。所述第三层复合材料为外层玻璃编织布。

其中,固化材料采用不饱和树脂,具体的为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后树脂综合性能好,耐腐蚀性强。

本方案中采用第一层复合材料、第二层复合材料和第三层复合材料制成,即管道分别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使采用本工艺制成的复合管道强度较高。而且中层是有多个第二层复合材料依次缠绕叠加而成,与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材料相比,没有接头和接口缝,进一步提高了管材强度,而且本申请中的管道内层是用编织机将第一次复合材料编织成筒形,同样没有接头和接口缝。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人为搭接两个复合材料,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包括管道成型装置,步骤(2)是通过管道成型装置完成的。如图1所示,管道成型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依次包括传送段、缠绕段和包裹段,传送段包括多个传送辊5,传送辊5与机架1转动连接,传送辊5通过传送电机驱动转动,其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在此不再赘述。缠绕段包括支架6和转盘9,支架6与机架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架6与转盘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盘9外部焊接有齿圈8,支架6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驱动电机,电机输出轴平键练级有齿轮7,齿轮7与齿圈8啮合。转盘9中部开有供管道穿过的通孔10;转盘9一端设有多个转动轴13,本实施例中的转动轴13的数量为六个。转动轴13转动连接有缠绕筒11,缠绕筒11缠绕有中层玻璃纤维编织布。

具体过程如下:将已经成型的管道内层放置在传送辊5上,传送辊5带动管道内层向前传送,并移动到转盘9的通孔10处。管道穿过通孔10后继续向前传送,此时将多个中层玻璃纤维编织布的端部固定在管道内层外壁上,然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转动并通过齿轮7带动齿圈8转动,进而驱动转盘9转动,盘转动并带动转动轴13沿管道内层公转,多个中层复合材料被依次卷绕到内层管道上,而且每个复合材料均呈螺旋状。因为有多层中层复合材料,依次叠加,可以保证管道的强度和质量,而且操作方便,不需人为的搭接。

管道成型装置还包括容纳不饱和树脂的容纳箱14,容纳箱14与机架1通过螺栓固接且位于转盘9下端;转盘9侧壁设有多个挖勺12,本实施例中挖勺12数量为六个。挖勺12可进入容纳箱14内。在转盘9转动过程中挖勺12会进入到容纳箱14内并舀起固化材料,随着转盘9继续转动,当挖勺12转动到转盘9上端时,被挖勺12挖起的固化材淋到中层复合材料上,使中层复合材料与内层复合材料和外层复合材料的粘接性更好。

在机架1左端还通过螺栓连接有包裹架4和挤压模具2,挤压模具2中部有挤压孔3,用于对管道进行挤压。挤压时,管道穿过挤压孔,涂抹在管道中层的固化材料经过挤压模具2的挤压而通过玻璃纤维编织布的缝隙流到内层内侧和外层外侧并最终固化成型,形成复合管道。包裹架4上端用于放置外层玻璃纤维编织布,用以包裹管道中层。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容纳箱14两侧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磁性件15和第二磁性件16,第一磁性件15和第二磁性件16均与容纳箱14侧壁通过螺栓连接。第一磁性件15和第二磁性件16均为永磁体,第一磁性件15和第二磁性件16相对的一面磁性相异。在容纳箱14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辊17,搅拌辊17为中空设置,在搅拌辊17内部偏心处焊接有切割片18,切割片18和搅拌辊17均为铁制成的。搅拌辊17在容纳箱14内转动,使容纳箱14内的不饱和树脂均匀,而且在转动过程中,切割片18切割磁感线,并产生热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加热,防止其凝固。

实施例四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还包括转动电机21,转动电机与机架通过螺栓连接。转动电机21输出轴通过平键连接有斜圆柱19。包裹架两侧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顶杆20。在需要包裹时,转动电机转动并带动斜圆柱转动,斜圆柱推动顶杆向上滑动,并推动顶杆向上移动,两侧的顶杆间歇性的向上移动,将外层复合材料包裹在内层复合材料外。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