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造粒机的螺旋均热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2218发布日期:2020-01-14 23:1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造粒机的螺旋均热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造粒机的螺旋均热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塑料造粒机、塑料再生机、注塑机、吹塑机、挤塑机和塑料混炼机一般采用在螺杆的机管上安装电炉丝加热圈加热的设计。这种设计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电能浪费,因为这种设计的电炉丝加热圈的外圆和部分机管外圆裸露使部分热能散发浪费在空间。二是塑化慢,因为这种设计只能通过机管的孔壁加热塑化塑料,机管内贴近孔壁的塑料塑化较快和较充分,而离孔壁较远的塑料则塑化较慢和不够充分,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生产塑料造粒机和挤塑机常采用两台塑料造粒机进行连接,对塑化后的熟塑料再进行一次均化塑化。这种连接机型称为母子机型,也就是要多制造一台子机。三是塑料流速慢和生产效率低,因为这种设计仅依赖机管内孔壁加热塑化,离机管孔壁远一点的塑料塑化不够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造粒机的螺旋均热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造粒机的螺旋均热加热装置,包括外壳2、隔热保温层3、加热管4和受热片5,所述的加热管4固定安装在外壳2内,在所述外壳2的内壁安装有隔热保温层,在所述的加热管上焊接有数片呈螺旋装布置的受热片5,相邻两受热片5之间沿加热管4轴向方向形成螺旋风道,所述加热管的一端伸出外壳外形成进料口,另一端伸出外壳后形成出料口,在所述的出料口处安装有模头8,所述的外壳上开设有热风进风口1和废气排气口7。

所述的热风进风口1为两个,两个热风进风口之间形成间距,且均位于外壳的上部。

所述的废气排气口7为两个,两个废气排气口7之间形成间距,且均位于外壳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加热管外设置螺旋受热片可加大加热管受热面积,使加热管充分受热。

2、螺旋风道设计可使热风沿加热管方向旋转加热,防止加热管局部受热不匀造成原料加热不足或部分位置加热过度现象的发生。

3、两个热风进风口防止热量传递至末端后温度降低,造成前后温差较大,原材料受热不均匀的现象。

4、污染少,成本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造粒机的螺旋均热加热装置,包括外壳2、隔热保温层3、加热管4和受热片5,所述的加热管4固定安装在外壳2内,在所述外壳2的内壁安装有隔热保温层,在所述的加热管上焊接有数片呈螺旋装布置的受热片5,相邻两受热片5之间沿加热管4轴向方向形成螺旋风道,所述加热管的内部形成盛放原材料的中空腔体6,该加热管的一端伸出外壳外形成进料口,另一端伸出外壳后形成出料口,在所述的出料口处安装有模头8,所述的外壳上开设有热风进风口1和废气排气口7。

所述的热风进风口1为两个,两个热风进风口之间形成间距,且均位于外壳的上部。

所述的废气排气口7为两个,两个废气排气口之间形成间距,且均位于外壳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热气经过热风进风口进入外壳内部,对螺旋状的受热片和加热管进行加热,进而使得加热管内的物料受热,加热管内的物料经过挤出机构,将物料挤至模头,自模头处挤出,热气对加热管和受热片加热完成后经过废气排气口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