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4093发布日期:2020-06-23 22:5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是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

目前,注胶是注塑成型工艺中关键的一步,往膜腔中注胶的方式有直接进胶、侧浇口进胶、搭接式进胶、扇形浇口进胶以及潜伏式浇口进胶等方式。其中,潜伏式浇口进胶运用较为广泛。潜伏式浇口进胶的方式以其浇口位置灵活、浇口可与胶件分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多种注塑成型中。然而,以潜伏式浇口进胶的方式完成的注塑成型,需要顶针将浇口处的胶顶出。为了防止胶从顶出口进入堵塞顶出口,顶针的尺寸需要与顶出口相适配,以尽量降低顶针与顶出口侧壁的间隙。但是,顶针紧贴着顶出口侧壁设置,使得顶针沿着顶出口滑动的摩擦阻力变大,影响顶针对浇口处的胶进行顶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顶针沿着顶出口滑动摩擦阻力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

一种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该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包括:膜盖本体和若干顶针;所述膜盖本体开设有输胶通道和两个工字型进胶通道,所述输胶通道的每一端与一所述工字型进胶通道连通,所述工字型进胶通道的每一端开设有一个潜伏进胶孔和一个第一顶胶口,所述输胶通道开设有若干第二顶胶口,每一所述顶针插设于一所述第一顶胶口中并与所述膜盖本体连接;每一所述顶针插设于一所述第二顶胶口中并与所述膜盖本体连接;所述顶针包括顶头、顶杆以及活塞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顶头连接,所述顶杆和所述顶头插设于所述第一顶胶口中并与所述膜盖本体连接;所述顶杆和所述顶头插设于所述第二顶胶口中并与所述膜盖本体连接;所述顶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压杆;所述顶杆远离所述顶头的一端开设有容置腔,所述顶杆于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润滑油,所述活塞杆插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顶杆滑动连接,所述顶杆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油孔,各所述出油孔均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收容于所述容置腔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橡胶帽的一端设置有施力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力板上设置有防滑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力板上设置有防滑橡胶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潜伏进胶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膜盖本体开设所述输胶通道的一面所形成的角度为30度至5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潜伏进胶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膜盖本体的面板所形成的角度为4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潜伏进胶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膜盖本体的面板所形成的角度为4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潜伏进胶孔的入口直径为1毫米至2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潜伏进胶孔的入口直径为1.5毫米

上述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在注塑成型作业完成之后,通过推动活塞杆将容置腔中的润滑油通过各出油孔涂抹到第一顶胶口的侧壁上,降低了顶杆沿着第一顶胶口运动时的摩擦阻力,通过推动压杆来推动顶杆带动顶头运动,多个顶针同时运动将潜伏进胶孔、工字型进胶通道以及输胶通道中的残胶顶出,极大地改善了顶针对浇口处的胶进行顶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中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10,该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10包括:膜盖本体100和若干顶针200。膜盖本体100开设有输胶通道101和两个工字型进胶通道102,输胶通道101的每一端与一工字型进胶通道102连通,也就是说,两个工字型进胶通道102分别位于输胶通道101的两端并分别与输胶通道101连通,工字型进胶通道102的每一端开设有一个潜伏进胶孔103和一个第一顶胶口104,输胶通道101开设有若干第二顶胶口105,第二顶胶口105和第一顶胶口104的结构相同。每一顶针200插设于一第一顶胶口104中并与膜盖本体100连接,每一顶针200插设于一第二顶胶口105中并与膜盖本体100连接。顶针200包括顶头210、顶杆220以及活塞杆230。顶杆220的一端与顶头210连接,顶杆220和顶头210插设于第一顶胶口104中并与膜盖本体100连接。顶杆220和顶头210插设于第二顶胶口105中并与膜盖本体100连接。顶杆220的另一端设置有压杆221。顶杆220远离顶头210的一端开设有容置腔201,顶杆220于容置腔201中设置有润滑油,活塞杆230插设于容置腔201中并与顶杆220滑动连接,顶杆220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油孔202,各出油孔202均与容置腔201连通。

上述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10,在注塑成型作业完成之后,通过推动活塞杆230将容置腔201中的润滑油通过各出油孔202涂抹到第一顶胶口104的侧壁上,降低了顶杆220沿着第一顶胶口104运动时的摩擦阻力,通过推动压杆221来推动顶杆220带动顶头210运动,多个顶针200同时运动将潜伏进胶孔103、工字型进胶通道102以及输胶通道101中的残胶顶出,极大地改善了顶针200对浇口处的胶进行顶出的效果。

注塑用成型胶通过膜盖本体100进入到模具中,具体的,膜盖本体100开设有输胶通道101和两个工字型进胶通道102,输胶通道101的每一端与一工字型进胶通道102连通,注塑用成型胶通过输胶通道101流入到两个工字型进胶通道102中。工字型进胶通道102的每一端开设有一个潜伏进胶孔103和一个第一顶胶口104,流入两个工字型进胶通道102中的注塑用成型胶通过潜伏进胶孔103进入到模具的膜腔中。每一顶针200插设于一第一顶胶口104中并与膜盖本体100连接。每一个第一顶胶口104临近一个潜伏进胶孔103开设,便于在注塑成型作业完成之后顶针200将潜伏进胶孔103以及工字型进胶通道102中的残胶顶出。输胶通道101开设有若干第二顶胶口105,便于在注塑成型作业完成之后顶针200将输胶通道101中的残胶顶出。

在注塑成型作业完成之后,顶针200用于将潜伏进胶孔103、工字型进胶通道102以及输胶通道101中的残胶顶出,具体的,顶针200包括顶头210、顶杆220以及活塞杆230。顶头210用于顶出残胶。顶杆220的一端与顶头210连接,顶杆220和顶头210插设于顶胶口104中并与膜盖本体100连接。顶杆220和顶头210插设于第二顶胶口105中并与膜盖本体100连接。顶杆220的另一端设置有压杆221。顶杆220远离顶头210的一端开设有容置腔201,顶杆220于容置腔201中设置有润滑油,活塞杆230插设于容置腔201中并与顶杆220滑动连接,顶杆220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出油孔202,各出油孔202均与容置腔201连通。在注塑成型作业完成之后,通过推动活塞杆230将容置腔201中的润滑油通过各出油孔202涂抹到第一顶胶口104和第二顶胶口105的侧壁上,降低了顶杆220沿着顶胶口104运动时的摩擦阻力,通过推动压杆221来推动顶杆220带动顶头210运动将潜伏进胶孔103、工字型进胶通道102以及输胶通道101中的残胶顶出。

为了增加顶针200的工作稳定性,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塞杆230收容于容置腔201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帽231。橡胶帽231具有一定的弹性,较佳的韧性和耐磨性能,橡胶帽231在第一顶胶口104或第二顶胶口105中滑动时,橡胶帽231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橡胶帽231与顶胶口104或第二顶胶口105的内壁抵接,增加橡胶帽231与顶胶口104或第二顶胶口105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容置腔201中的润滑油从橡胶帽231和顶胶口104或第二顶胶口105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出。进一步地,活塞杆230远离橡胶帽231的一端设置有施力板232,可以通过施力板232来推动活塞杆230运动。施力板232上设置有防滑纹,以增加外界与活塞杆230之间的摩擦力。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施力板上设置有防滑橡胶垫。如此,增加了顶针200的工作稳定性。

为了增加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的工作稳定性,请参阅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潜伏进胶孔103的中心线与膜盖本体100开设输胶通道101的一面所形成的角度为30度至50度。以避免潜伏进胶孔103处的注塑用成型胶粘后容易被顶针顶断,难以被从潜伏进胶孔103中清理掉。进一步地,潜伏进胶孔103的中心线与膜盖本体100的面板所形成的角度为40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潜伏进胶孔103的中心线与膜盖本体100的面板所形成的角度为45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潜伏进胶孔103的入口直径为1毫米至2毫米。进一步地,潜伏进胶孔103的入口直径为1.5毫米。以避免潜伏进胶孔103处的注塑用成型胶与膜腔中的胶粘结到一起后难以被顶针从潜伏进胶孔103中清理掉。如此,增加了潜伏式浇口的前膜盖的工作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