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高防震PU注塑鞋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1406发布日期:2020-07-29 02:2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工高防震PU注塑鞋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注塑鞋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高防震pu注塑鞋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塑胶注塑鞋成型是一种将胶料直接从机筒注入模型硫化、织物或皮革鞋面粘接的生产方法。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注塑,赋予鞋帮、鞋底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弹性,并使二者相互融合结合在一起,故称注塑鞋。采用注塑工艺的皮鞋又有注塑皮鞋之称。

注塑鞋注塑后需要对模具做冷却处理,待模具冷却后将注塑成形的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由于注塑鞋成形在鞋型模内,注塑鞋不易从鞋型模内取出,通常采用人工取鞋的方式将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效率底下,若鞋型模未冷却完毕,还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加工高防震pu注塑鞋的生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加工高防震pu注塑鞋的生产系统,包括第一输送台、第二输送台、第一鞋型模及第二鞋型模,所述第一输送台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台上方,所述第二输送台上设有支撑轴,所述第一输送台设于所述支撑轴顶部,所述第一输送台上设有第一传动槽,所述第一传动槽内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台上设有第二传动槽,所述第二传动槽内设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台上设有第一通腔,所述第一传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通腔上方;所述第一通腔上方设有机械手,所述第二传动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腔相配合的接料组件;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分别用于加工左右脚的注塑鞋,以便使注塑鞋在生产时即完成配对,避免出现单只鞋子情况,减少原料浪费;注塑鞋在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内成型后,将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放置于第一传送带上,在第一传送带作用下带动鞋型模移动,使鞋型模在移动过程中冷却,鞋型模移动至第一通腔位置处后,第一支撑板为鞋型模提供支撑力,使鞋型模处于第一通腔顶部,机械手往下运动,将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以便对注塑鞋做收集;利用机械手直接将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提升对注塑鞋的收集效率,避免因鞋体温度过高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当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后,第一支撑板往下翻转,第一支撑板进入到第一活动槽内,鞋型模掉落在接料组件上,在接料组件作用下对鞋型模起缓冲作用,避免鞋型模直接砸落在第二传动槽内,延长设备和鞋型模的使用寿命;掉落在接料组件上的鞋型模通过第二传送带从第二传动槽内运出,将鞋型模重新输送至起点位置,以便再次对鞋型模做利用,使鞋型模快速得到回收,减少注塑鞋加工滞留时间;在对注塑鞋做收集时,将鞋型模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后即可自动完成对注塑鞋和鞋型模的收集,提升注塑鞋加工自动化程度,降低注塑鞋加工难度。

所述第一鞋型模底部设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鞋型模顶面截面,所述第二鞋型模底部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传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相配合的挡板;在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槽的相互配合下,使两个鞋型模相互配合形成一组,以便同时对一双注塑鞋进行加工,使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相互与第一传动槽内壁接触,对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起定位作用,保证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移动的稳定性;当鞋型模移动至第一通腔顶部时,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分别移动至挡板底部,挡板对鞋型模起限位作用,避免机械手将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时拉动鞋型模一往上运动,使机械手更稳定的工作;在底座设置下,增加鞋型模的稳定性,使鞋型模掉落在接料组件上时稳定的置于接料组件上,对鞋型模起保护作用。

所述第一输送台侧壁上设有安装箱,所述第一活动槽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安装箱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推板;鞋型模移动至第一通腔顶部时,第一推板处于安装箱一侧,第一支撑板处于水平状态,为鞋型模提供支撑力,以便为机械手提供充足时间将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当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后,第一推板在安装箱内移动,第一推板带动第一连接杆移动,第一连接杆拉动第一支撑板往下翻转,第一支撑板进入到第一活动槽内,使鞋型模直接从第一通腔内掉落,以便自动完成对鞋型模的回收。

所述安装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安装箱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输送台侧壁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穿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推杆相配合的推块;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杆移动的驱动电机;鞋型模移动至第一通腔顶部时,推块处于第二通孔一侧,在推块作用下将第一空腔内的气流推送至第二空腔内,在气压作用下将第一推板压在安装箱内壁上,使第一推板为第一支撑板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将鞋型模稳定的固定在第一通腔顶部;当注塑鞋从鞋型模上取下后,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连接杆移动,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一推杆移动,推块随第一推杆移动后增加第一空腔空间,第二空腔内的气流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到第一空腔内,第一支撑板在重力作用下往下翻转,使第一支撑板翻入到第一活动槽内,以便使鞋型模正常落下,完成对鞋型模的自动回收操作。

所述推块侧壁上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推杆上可转动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上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推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底部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三连接杆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连接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配合的通槽;所述第一空腔内壁上设有传动板,所述套管上设有与所述传动板相配合的第三连接槽,所述传动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槽通过螺纹相配合;第三连接杆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后,套管带动第三连接杆转动,使第一限位块转动与通槽错开,第一限位块与第一活动腔内壁相接触,使第一推杆与推块形成连接配合,以便在第一推杆的移动下带动推块在第一空腔内移动,从而对第一推板的位置做控制;当第一推杆带动套管移动至第一空腔一端后,传动板嵌入到第三连接槽内,在传动板与第三连接槽的螺纹配合下,使套管带动第三连接杆转动,第一限位块转动至通槽位置处,在第一复位弹簧作用下推动推块往前移动,使第一支撑板在往下翻转后快速复位,以便为第二块鞋型模提供支撑力,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套管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推杆侧壁上还设有滑块,所述套管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侧壁上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二推杆;套管移动至第一空腔一端时,传动板嵌入到第三连接槽内,在传动板与第二连接槽的螺纹配合下使套管转动,套管带动第三连接杆转动,第二限位块转动至限位槽位置处,使第二限位块嵌入到限位槽内,对第一限位块的位置做固定,使第一限位块与通槽相对齐;在滑块与滑槽的相互配合下,对套管的转动起限位作用,保证套管与第一推杆的连接效果;当第三连接杆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后,在第二推杆作用下推动第二限位块从限位槽内脱出,第二复位弹簧推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使第一限位块转动与通槽位置错开,第一限位块与第一活动腔内壁相接触,完成第一推杆与推块的连接,使第一推杆的复位和推块的复位存在时间差,避免第二组鞋型模运动至第一通腔顶部时直接从第一通腔内掉落。

所述第三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推杆相配合的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与所述第三活动槽相通,所述第三活动槽内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限位块通过一第一连接绳连接于所述第二推板上;第一推杆推动第三连接杆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时,第二推杆插入到第三活动槽内,第二推杆推动第二推板在第三活动槽内移动,第二推板带动第一连接绳移动,第一连接绳拉动第二限位块往第二活动槽内移动,使第二限位块从限位槽内脱出,第二限位块失去对套管的限位效果,第二复位弹簧推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使第一限位块转动至与通槽错开位置处,从而使第一推杆移动时带动推块一同移动,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所述第二传动槽底部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接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的套筒、穿设于所述套筒内的支撑杆及设于所述支撑杆顶部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设有支撑弹簧,所述套筒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储油腔,所述套筒与所述储油腔相通;在第二支撑板设置下,减小鞋型模的重力势能,避免鞋型模从高处落下造成损坏;鞋型模掉落在第二支撑板上后,在鞋型模重力作用下推动支撑杆往下运动,支撑杆往套筒底部运动,将套筒内的液压油推入到储油腔内,在液压油作用下,使第二支撑板缓慢往下运动,对鞋型模起良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对鞋型模和第二输送台起良好的保护作用。

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顶部设有缓冲板;所述储油腔顶部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储油腔内设有第三推板,所述第三推板顶部设有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配合的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顶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部设有第三复位弹簧;在缓冲弹簧和缓冲板的配合下,将鞋型模上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缓冲弹簧的弹性势能,避免鞋型模与第二支撑板产生碰撞,为鞋型模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第二支撑板在鞋型模重力下往下运动时,支撑杆往套筒底部运动,套筒内的液压油进入到储油腔内,第三推板往上运动,当鞋型模在第二传送带作用下从第二输送台上运出时,第三复位弹簧拉动第三推板往下运动,支撑弹簧推动第二支撑板往上运动,使第二支撑板上升至初始高度上,完成第二支撑板的复位,以便在第二支撑板作用下减小鞋型模上的重力势能,对鞋型模起保护作用,方便设备连续使用。

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线轴,所述线轴上绕设有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另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所述连接轴传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杆侧壁上设有第四复位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杆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配合的第二通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三推杆;当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轴转动,推块随第一推杆移动,增加第一空腔内空间,第二空腔内的气流进入到第一空腔内,第一支撑板在重力作用下往下翻转,使第一支撑板翻入到第一活动槽内,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板移动,将第三推杆从第二支撑板下方移开,避免第三推杆对第二支撑板的移动造成阻碍;当鞋型模从第一通腔内掉落后,驱动电机停止工作,第二支撑板上的鞋型模下降至第二传送带上,推块在第一复位弹簧作用下快速复位,第二连接杆在第四复位弹簧和第二连接绳作用下缓慢复位,第三推杆缓慢朝鞋型模方向移动,在第三推杆作用下将缓冲板上的鞋型模推送至第二传送带上,鞋型模在第二传送带作用下从第二输送台上运出,对鞋型模做回收使用;在第二连接绳和线轴的配合下,使第二连接杆往回移动时产生一定阻力,减缓第二连接杆复位速度,保证第三推杆移动至第一通腔底部时第二支撑板已经下降至最底部,提升第三推杆与鞋型模的配合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对注塑鞋做收集时,将鞋型模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后即可自动完成对注塑鞋和鞋型模的收集,提升注塑鞋加工自动化程度,降低注塑鞋加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沿z-z处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的c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的d处放大图。

图9为图2中沿h-h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e处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的f处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的m处放大图。

图13为图2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的g处放大图。

图15为图14中的h处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17为图16中沿b-b处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中的i处放大图。

图19为图17中的j处放大图。

图20为图16中沿d-d处的剖视图。

图21为图20中的k处放大图。

图22为图21中的l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2所示,一种用于加工高防震pu注塑鞋的生产系统,包括第一输送台1、第二输送台2、第一鞋型模3及第二鞋型模4,所述第一输送台1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台2上方,所述第二输送台2上设有支撑轴21,所述第一输送台1设于所述支撑轴21顶部,所述第一输送台1上设有第一传动槽,所述第一传动槽内设有第一传送带11,所述第二输送台2上设有第二传动槽,所述第二传动槽内设有第二传送带22,所述第一输送台1上设有第一通腔,所述第一传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7,所述第一支撑板17设于所述第一通腔上方;所述第一通腔上方设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为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夹爪,所述第二传动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腔相配合的接料组件;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分别用于加工左右脚的注塑鞋,以便使注塑鞋在生产时即完成配对,避免出现单只鞋子情况,减少原料浪费;注塑鞋在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内成型后,将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放置于第一传送带上,在第一传送带作用下带动鞋型模移动,使鞋型模在移动过程中冷却,鞋型模移动至第一通腔位置处后,第一支撑板为鞋型模提供支撑力,使鞋型模处于第一通腔顶部,机械手往下运动,将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以便对注塑鞋做收集;利用机械手直接将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提升对注塑鞋的收集效率,避免因鞋体温度过高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当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后,第一支撑板往下翻转,第一支撑板进入到第一活动槽内,鞋型模掉落在接料组件上,在接料组件作用下对鞋型模起缓冲作用,避免鞋型模直接砸落在第二传动槽内,延长设备和鞋型模的使用寿命;掉落在接料组件上的鞋型模通过第二传送带从第二传动槽内运出,将鞋型模重新输送至起点位置,以便再次对鞋型模做利用,使鞋型模快速得到回收,减少注塑鞋加工滞留时间;在对注塑鞋做收集时,将鞋型模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后即可自动完成对注塑鞋和鞋型模的收集,提升注塑鞋加工自动化程度,降低注塑鞋加工难度。

所述第一鞋型模3底部设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截面大于所述第一鞋型模3顶面截面,所述第二鞋型模4底部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传动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相配合的挡板18;第一底座结构与第二底座结构相同;在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槽的相互配合下,使两个鞋型模相互配合形成一组,以便同时对一双注塑鞋进行加工,使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相互与第一传动槽内壁接触,对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起定位作用,保证第一鞋型模和第二鞋型模移动的稳定性;当鞋型模移动至第一通腔顶部时,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分别移动至挡板底部,挡板对鞋型模起限位作用,避免机械手将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时拉动鞋型模一往上运动,使机械手更稳定的工作;在底座设置下,增加鞋型模的稳定性,使鞋型模掉落在接料组件上时稳定的置于接料组件上,对鞋型模起保护作用。

所述第一输送台1侧壁上设有安装箱13,所述第一活动槽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安装箱13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17底部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71,所述第一连接杆171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杆171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推板172;鞋型模移动至第一通腔顶部时,第一推板处于安装箱一侧,第一支撑板处于水平状态,为鞋型模提供支撑力,以便为机械手提供充足时间将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当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后,第一推板在安装箱内移动,第一推板带动第一连接杆移动,第一连接杆拉动第一支撑板往下翻转,第一支撑板进入到第一活动槽内,使鞋型模直接从第一通腔内掉落,以便自动完成对鞋型模的回收。

所述安装箱13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安装箱13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输送台1侧壁上设有安装板16,所述安装板16上设有第二连接杆14,所述第二连接杆14上设有第一推杆141,所述第一推杆141穿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推杆141相配合的推块131,推块侧壁上设有密封膜,密封膜为橡胶制成,在密封膜设置下使推块在第一空腔内移动时仍能保证推块与第一空腔的密封配合;所述安装板16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杆14移动的驱动电机164;鞋型模移动至第一通腔顶部时,推块处于第二通孔一侧,在推块作用下将第一空腔内的气流推送至第二空腔内,在气压作用下将第一推板压在安装箱内壁上,使第一推板为第一支撑板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将鞋型模稳定的固定在第一通腔顶部;当注塑鞋从鞋型模上取下后,驱动电机驱动第二连接杆移动,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一推杆移动,推块随第一推杆移动后增加第一空腔空间,第二空腔内的气流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到第一空腔内,第一支撑板在重力作用下往下翻转,使第一支撑板翻入到第一活动槽内,以便使鞋型模正常落下,完成对鞋型模的自动回收操作。

所述推块131侧壁上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33,所述第一推杆141上可转动连接有套管151,所述套管151上设有第三连接杆15,所述推块131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杆15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底部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三连接杆15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43,所述第二连接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43相配合的通槽;所述第一空腔内壁上设有传动板134,所述套管15上设有与所述传动板134相配合的第三连接槽,所述传动板134与所述第三连接槽通过螺纹相配合;即传动板插入到第三连接槽内后可驱动套管转动一定角度;第三连接杆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后,套管带动第三连接杆转动,使第一限位块转动与通槽错开,第一限位块与第一活动腔内壁相接触,使第一推杆与推块形成连接配合,以便在第一推杆的移动下带动推块在第一空腔内移动,从而对第一推板的位置做控制;当第一推杆带动套管移动至第一空腔一端后,传动板嵌入到第三连接槽内,在传动板与第三连接槽的螺纹配合下,使套管带动第三连接杆转动,第一限位块转动至通槽位置处,在第一复位弹簧作用下推动推块往前移动,使第一支撑板在往下翻转后快速复位,以便为第二块鞋型模提供支撑力,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所述第三连接杆15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设有限位弹簧153,所述限位弹簧153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152,所述套管15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52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推杆14侧壁上还设有滑块146,所述套管151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块146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146侧壁上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槽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52相配合的第二推杆132;套管移动至第一空腔一端时,传动板嵌入到第三连接槽内,在传动板与第二连接槽的螺纹配合下使套管转动,套管带动第三连接杆转动,第二限位块转动至限位槽位置处,使第二限位块嵌入到限位槽内,对第一限位块的位置做固定,使第一限位块与通槽相对齐;在滑块与滑槽的相互配合下,对套管的转动起限位作用,保证套管与第一推杆的连接效果;当第三连接杆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后,在第二推杆作用下推动第二限位块从限位槽内脱出,第二复位弹簧推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使第一限位块转动与通槽位置错开,第一限位块与第一活动腔内壁相接触,完成第一推杆与推块的连接,使第一推杆的复位和推块的复位存在时间差,避免第二组鞋型模运动至第一通腔顶部时直接从第一通腔内掉落。

所述第三连接杆15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推杆132相配合的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延伸至第一推杆上,所述第二活动槽与所述第三活动槽相通,所述第三活动槽内设有第二推板154,所述第二限位块152通过一第一连接绳155连接于所述第二推板154上;第一推杆推动第三连接杆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时,第二推杆插入到第三活动槽内,第二推杆推动第二推板在第三活动槽内移动,第二推板带动第一连接绳移动,第一连接绳拉动第二限位块往第二活动槽内移动,使第二限位块从限位槽内脱出,第二限位块失去对套管的限位效果,第二复位弹簧推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使第一限位块转动至与通槽错开位置处,从而使第一推杆移动时带动推块一同移动,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所述第二传动槽底部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接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的套筒23、穿设于所述套筒23内的支撑杆25及设于所述支撑杆25顶部的第二支撑板26,所述第二支撑板26底部设有支撑弹簧263,所述套筒23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板24,所述第一连接板24上设有储油腔,所述套筒23与所述储油腔相通;在第二支撑板设置下,减小鞋型模的重力势能,避免鞋型模从高处落下造成损坏;鞋型模掉落在第二支撑板上后,在鞋型模重力作用下推动支撑杆往下运动,支撑杆往套筒底部运动,将套筒内的液压油推入到储油腔内,在液压油作用下,使第二支撑板缓慢往下运动,对鞋型模起良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对鞋型模和第二输送台起良好的保护作用。

所述第二支撑板26上设有多个缓冲弹簧261,所述缓冲弹簧261顶部设有缓冲板262;所述储油腔顶部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储油腔内设有第三推板241,所述第三推板241顶部设有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配合的第四连接杆242,所述第四连接杆242顶部设有限位板243,所述限位板243底部设有第三复位弹簧244;在缓冲弹簧和缓冲板的配合下,将鞋型模上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缓冲弹簧的弹性势能,避免鞋型模与第二支撑板产生碰撞,为鞋型模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第二支撑板在鞋型模重力下往下运动时,支撑杆往套筒底部运动,套筒内的液压油进入到储油腔内,第三推板往上运动,当鞋型模在第二传送带作用下从第二输送台上运出时,第三复位弹簧拉动第三推板往下运动,支撑弹簧推动第二支撑板往上运动,使第二支撑板上升至初始高度上,完成第二支撑板的复位,以便在第二支撑板作用下减小鞋型模上的重力势能,对鞋型模起保护作用,方便设备连续使用。

所述安装板16上设有第二连接块161,所述第二连接块161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162,所述连接轴162上设有线轴163,所述线轴163上绕设有第二连接绳165,所述第二连接绳165另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4上,所述驱动电机164输出轴与所述连接轴162传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杆14侧壁上设有第四复位弹簧142,所述第二连接杆14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板144,所述安装板16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44相配合的第二通腔,所述第二连接板144上设有第三推杆145;当注塑鞋从鞋型模内取出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轴转动,推块随第一推杆移动,增加第一空腔内空间,第二空腔内的气流进入到第一空腔内,第一支撑板在重力作用下往下翻转,使第一支撑板翻入到第一活动槽内,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板移动,将第三推杆从第二支撑板下方移开,避免第三推杆对第二支撑板的移动造成阻碍;当鞋型模从第一通腔内掉落后,驱动电机停止工作,第二支撑板上的鞋型模下降至第二传送带上,推块在第一复位弹簧作用下快速复位,第二连接杆在第四复位弹簧和第二连接绳作用下缓慢复位,第三推杆缓慢朝鞋型模方向移动,在第三推杆作用下将缓冲板上的鞋型模推送至第二传送带上,鞋型模在第二传送带作用下从第二输送台上运出,对鞋型模做回收使用;在第二连接绳和线轴的配合下,使第二连接杆往回移动时产生一定阻力,减缓第二连接杆复位速度,保证第三推杆移动至第一通腔底部时第二支撑板已经下降至最底部,提升第三推杆与鞋型模的配合效果。

第一传动槽内壁上设有第四活动槽,第四活动槽内设有第一转辊,第一转辊上设有第四推杆122,第一转辊与驱动电机开关相连,当第一转辊转动时,驱动电机即开始工作;第四推杆上设有第五复位弹簧123,第五复位弹簧为第四推杆提供复位推力,使第一转辊转动后可自动复位,对驱动电机工作起控制作用,从而对第一支撑板的位置做控制,为机械手提供充足时间,保证机械手的正常工作。

第一传动槽侧壁上设有第三连接板12,第三连接板上设有第三活动腔,第三活动腔内设有传动轮,传动轮与第一传动带传动配合,传动轮上设有第二转辊121,第三活动腔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五通孔,第二转辊穿设于所述第五通孔内,第二转辊上设有多个扇叶;当第一传送带转动时,第一传送带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带动第二转辊转动,扇叶随第二转辊一同转动,在扇叶作用下在第一输送台上产生气流,增加鞋型模表面空气流速,以便使鞋型模快速冷却,减少鞋型模冷却时间。

注塑鞋成型后,将鞋型膜和注塑鞋一同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第一传送带带动鞋型模在第一传送带上移动,第二转辊转动带动扇叶转动,增加鞋型模表面空气流速使鞋型模快速冷却;鞋型模在第一传送带作用下移动至第一通腔顶部时,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嵌于挡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将鞋型模固定在第一通腔顶部,机械手工作将注塑鞋从鞋型模上取出,对注塑鞋做收集;注塑鞋从鞋型模上取下后,第二组鞋型模移动第四推杆位置处,第二组鞋型模推动第四推杆往第四活动槽内运动,转辊转动接通驱动电机开关,驱动电机驱动连接轴转动,线轴转动将第二连接绳绕于线轴上,第二连接绳拉动第二连接杆移动,第一支撑板往下翻转进入到第一活动槽内,第三推杆从第二支撑板下方移开;鞋型模从第一通腔内落下直接落在缓冲板上,缓冲弹簧受力收缩,在鞋型模重力作用下压动第二支撑板往下运动,支撑杆进入到套筒内,支撑杆在液压油作用下缓慢下降,直至第二支撑板下降至与第二传送带同等高度上;当鞋型模从第一通腔内掉落时,驱动电机即停止工作,推块移动至传动板位置处,传动板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套管带在路沃恩配合下转动,第一限位块与通槽相对,使推块快速复位,第二连接杆在第二连接绳和线轴拉扯下缓慢复位,推块推动第一支撑板往上翻转,以便为第二组鞋型模提供支撑力,避免第二组鞋型模直接从第一通腔内掉落;第二连接杆缓慢复位带动第三推杆缓慢移动,保证第三推杆移动至第一通腔下方时第二支撑板下降至最低处,在第三推杆作用下推动鞋型模往第二传送带上移动,使鞋型模一侧置于第二传送带上,在第二传送带作用下带动鞋型模移动,将鞋型膜输送至初始位置上,完成对鞋型模的回收;第三推杆将鞋型膜从第二支撑板上推下后驱动电机驱动线轴再次转动,将第三推杆从第二支撑板上方移开,液压油重新进入到套筒内,第二支撑板往上运动,当第二支撑板上升至第三推杆上方后,驱动电机停止工作,第二连接杆再次往回运动,第二推杆插入到第三活动槽内使第二限位块从限位槽内脱出,第一限位块转动使第三连接杆与推块形成连接配合,以便设备再次使用。

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驱动电机仅为示意图,其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结构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