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及模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1387发布日期:2020-07-29 02:2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及模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及模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制造工艺简单,成型精度高,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模具一体注塑成型加工。而当模具需要对流道开模或者存在有侧边抽芯结构时,则需要对各模板的开模顺序进行先后控制,例如对于三板细水口模具而言,为了实现流道与产品分离,就需要借助顺序开模机构将各模板在开模时按顺序分离。然而,虽然现有的顺序开模机构可以较为容易的集成到三板细水口模具上,但结构通常比较复杂,使用操作不便,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及模具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顺序开模操作不便,稳定性差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其包括:

第一锁接杆,所述第一锁接杆用于安装在动模板上,且所述第一锁接杆开设有第一卡部;

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用于安装在定模板上,且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弹性组件及与所述弹性组件连接并可转动的锁体,所述锁体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卡部卡接或分离的第二卡部;及

第二锁接杆,所述第二锁接杆用于安装在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二锁接杆设有第三卡部,所述第二卡部能够在所述第三卡部的顶推下转动而脱离与所述第一卡部卡接;其中,所述定模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动模板之间。

上述方案的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应用装备于例如存在有侧边抽芯结构的模具系统中,以能够实现模具系统中各模板按预设顺序分次开模,保证产品开模可操作性与开模质量。具体而言,该模具系统至少包括固定板、定模板和动模板三部分,固定板、定模板以及动模板由上至下依次布置,且模具系统处于锁闭状态时,三者相互盖合,此时在弹性组件的弹性力抵推作用下,第一锁接杆的第一卡部与锁体的第二卡部卡接;而当进行产品开模时,三者能够依次序先后分两级开模。具体地,当进行开模作业时,在注塑机的拉动下,由于第一卡部与第二卡部卡接,使得动模板和定模板相互锁接固定而能够一起朝开模方向远离固定板移动,由此完成第一次开模分离;当移动预设距离后,第二锁接杆的第三卡部移动到与第二卡部接触并抵推锁体进行转动,使第二卡部与第一卡部脱离接触,如此第一锁接杆便脱离锁体的约束,使得注塑机进一步输出拉动力时,动模板能够朝开模方向移动而脱离定模板,至此完成第二次开模分离。综上,当开模顺序控制机构装备于模具系统上后,能够实现抽芯机构在定模板一侧完成产品(例如塑料制品)的两次开模,其结构组成简单,操作便捷,可靠稳定性高。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接杆包括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卡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滑动杆的端部,所述第一卡部形成为凹槽,所述第二卡部形成为卡体,所述卡体可与所述凹槽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接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动杆连接的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与所述动模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侧槽壁为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接杆包括第二滑动杆及与所述第二滑动杆连接的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滑动杆与所述第一滑动杆层叠布置,且所述第三卡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滑动杆的端部,所述第三卡部形成为凸起,所述第二安装块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体设有第一避让斜面和/或所述凸起设有第二避让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滑动杆和所述第二滑动杆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还设有与所述滑槽连通的导向槽,所述锁体转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还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弹性组件插装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螺丝、与所述螺丝连接的弹性抵压件及与所述弹性抵压件连接的顶针,所述锁体开设有插孔,所述顶针插置于所述插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体设有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锁接杆设有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贴合。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模具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开模顺序控制机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开模顺序控制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安装于模具系统中的结构示意图(模具系统处于锁闭状态);

图4为图3中开模顺序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完成第一次开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完成第二次开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锁接杆;11、第一卡部;12、第一滑动杆;13、第一安装块;20、锁定组件;21、弹性组件;211、螺丝;212、弹性抵压件;213、顶针;22、锁体;221、第二卡部;222、插孔;223、第一定位面;23、固定块;231、滑槽;232、导向槽;233、安装孔;30、第二锁接杆;31、第三卡部;32、第二滑动杆;33、第二安装块;34、第二定位面;40、动模板;50、定模板;6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系统,其用于实现产品的一体注塑成型。可以理解的,加工制造时,将流质原料注入模具中,待凝固成型后,脱开模具,取出产品即可。所能够制造的产品种类可以是但不限于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

通常情况,当某些产品结构较为复杂时,例如需要进行流道开模或者侧向抽芯,这就对模具的开模顺序提出了特定要求。此时就需要在模具系统上设计并装备开模顺序控制机构。需要说明的是,模具系统包括模具主体和注塑机(模具系统还包括其他一些设备,只不过在本申请中未参与技术改进,因而不作引出赘述),模具主体又至少包括固定板60、定模板50和动模板40。注塑机布置于动模板40一侧,其能够输出往复直线动力,用于驱动固定板60、定模板50以及动模板40三者相互盖合或分离。

参阅图1至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安装于模具系统上的结构示意图,该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锁接杆10、锁定组件20及第二锁接杆30。所述第一锁接杆10用于安装在动模板40上,且所述第一锁接杆开设有第一卡部11;所述锁定组件20用于安装在定模板50上,且所述锁定组件20包括弹性组件21及与所述弹性组件21连接并可转动的锁体22,所述锁体22能够与所述第一卡部11卡接或分离的第二卡部221;所述第二锁接杆30用于安装在固定板60上,且所述第二锁接杆30设有第三卡部31,所述第二卡部221能够在所述第三卡部31的顶推下转动而脱离与所述第一卡部11卡接;其中,所述定模板50设置于所述固定板60与所述动模板40之间。

具体地,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安装于模具系统的一侧,也即第一锁接杆10、锁定组件20及第二锁接杆30均安装在模具系统的同一侧。第二锁接杆30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在固定板60的侧面,锁定组件20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在定模板50的侧面,同理第一锁接杆10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在动模板40的侧面。采用螺栓组件安装,结构简单,方便装拆,且安装强度高。当然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接杆10、锁定组件20和第二锁接杆30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安装结构固定于模具系统上,例如卡扣连接、焊接、铆接、磁吸连接等。

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开模顺序控制机构应用装备于例如存在有侧边抽芯结构的模具系统中,以能够实现模具系统中各模板按预设顺序分次开模,保证产品开模可操作性与开模质量。具体而言,该模具系统至少包括固定板60、定模板50和动模板40三部分,固定板60、定模板50以及动模板40由上至下依次布置,且模具系统处于锁闭状态时,三者相互盖合,此时在弹性组件21的弹性力抵推作用下,第一锁接杆10的第一卡部11与锁体22的第二卡部221卡接;而当进行产品开模时,三者能够依次序先后分两级开模。具体地,当进行开模作业时,在注塑机的拉动下,由于第一卡部11与第二卡部卡接,使得动模板40和定模板50相互锁接固定而能够一起朝开模方向远离固定板60移动,由此完成第一次开模分离;当移动预设距离后,第二锁接杆30的第三卡部31移动到与第二卡部221接触并抵推锁体22进行转动,使第二卡部221与第一卡部11脱离接触,如此第一锁接杆10便脱离锁体22的约束,使得注塑机进一步输出拉动力时,动模板40能够朝开模方向移动而脱离定模板50,至此完成第二次开模分离。综上,当开模顺序控制机构装备于模具系统上后,能够实现抽芯机构在定模板50一侧完成产品(例如塑料制品)的两次开模,其结构组成简单,操作便捷,可靠稳定性高。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20还包括固定块23,固定块23为锁体22的承载体,使锁体22能够集成固定到定模板50上。固定块23的外形设置为矩形立方块体,所述固定块23开设有滑槽231,具体的滑槽231为形成在固定块23的面积最大的其中一个侧面上,且该滑槽231为通槽结构,以配合安装第一滑动杆12和第二滑动杆32。所述第一锁接杆10包括第一滑动杆12,及与所述第一滑动杆12连接的第一安装块13,所述第一安装块13与所述动模板40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安装块13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装有螺栓,螺栓能够与动模板40上预设的螺孔螺接,从而借助第一安装块13将整个第一锁接杆10与动模板40组装固定。

所述第二锁接杆30包括第二滑动杆32,及与所述第二滑动杆32连接的第二安装块33,所述第一滑动杆12和所述第二滑动杆32设置于所述滑槽231内。同理,第二安装块33也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装有螺栓,螺栓能够与固定板60上预设的螺孔螺接,从而借助第二固定块23将整个第二锁接杆30与固定板60组装固定。需注意的是,而通孔和螺栓的数量可以不止一个,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且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块13与动模板40之间,以及第二安装块33与固定板60之间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安装结构实现组装连接,例如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焊接、铆接等。

第一滑动杆12和第二滑动杆32与滑槽231的形状的尺寸适配,且第一滑动杆12的厚度与第二滑动杆32的厚度叠加之和与滑槽231的深度适配,从而保证第一滑动杆12与第二滑动杆32叠合后匹配安装在滑槽231内,结构紧凑且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块13的厚度大于第一滑动杆12的厚度,第二安装块33的厚度也需大于第二滑动杆32的厚度,如此才能够使第一滑动杆12与第二滑动杆32层叠布置在滑槽231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部11形成于所述第一滑动杆12的端部,所述第一卡部11形成为凹槽,所述第二卡部221形成为卡体,所述卡体可与所述凹槽卡接。借助弹性组件21的弹性力,可抵推卡体可靠卡接在凹槽内,使锁体22能够约束第一锁接杆10而将定模板50与动模板40锁接固定,使注塑机拉动时动模板40和定模板50一起远离固定板60,完成第一开模。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侧槽壁为斜面。较佳的凹槽远离第二锁接杆30的一侧槽壁为斜面,且倾斜方向为远离槽腔向外。如此凹槽可形成扩口状结构,使得模具系统复位时,第一锁接杆10靠近锁体22移动,第二卡部221能够很容易在斜面的导向和避让作用下与第一卡部11恢复卡接。

如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所述第二滑动杆32与所述第一滑动杆12层叠布置,且所述第三卡部31形成于所述第二滑动杆32的端部,所述第三卡部31形成为凸起,所述第二安装块33与所述固定板60连接。当完成第一开模后,紧接着注塑机进一步拉动固定板60,固定板60带动第二锁接杆30移动,此时第三卡部31便能够抵推锁体22转动,使第二卡部221与第一卡部11分离,而后在重力作用下,动模板40即可与定模板50分离,由此完成第二次开模。

较佳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体设有第一避让斜面和/或所述凸起设有第二避让斜面。较佳的卡体设有第一避让斜面的同时凸起也设有第二避让斜面,且第一避让斜面与第二避让斜面的斜度和倾斜方向适配,如此可保证凸体向上移动卡体以使锁体22转动避让开的同时凸起也更容易滑过卡体,防止发生阻挡干涉。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固定块23还设有与所述滑槽231连通的导向槽232,所述锁体22转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232内。如图中所示,导向槽232为圆形槽,锁体22为圆柱体,因而导向槽232能够对锁体22的旋转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保证锁体22动作更加精准和可靠。当锁体22在弹性组件21的弹力抵推下具备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动势,使得第二卡部221能够卡住第一卡部11,使动模板40与定模板50固定,便于固定板60先进行第一次开模。而当第二锁接杆30进一步移动,第三卡部31抵推第二卡部221时,锁体22则在导向槽232的导向下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第二卡部221脱离与第一卡部11接触,使动模板40能够与定模板50分离,完成第二次开模。

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23还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槽232连通的安装孔233,所述弹性组件21插装于所述安装孔233内,且所述弹性组件21包括螺丝211、与所述螺丝211连接的弹性抵压件212及与所述弹性抵压件212连接的顶针213,所述锁体22开设有插孔222,所述顶针213插置于所述插孔222内。螺丝211可将弹性抵压件212安装固定在安装孔233内,弹性抵压件212的伸缩弹力可传递给顶针213,顶针213进而顶推锁体22而可将第一锁接杆10锁固。为强化对锁体22施加的顶推力,顶针213较佳的与锁体22的中心偏位设置,即顶针213位于锁体22的中心上方。此时顶针213插置在锁体22预设的插孔222内,则能够避免偏位设置导致顶针213从锁体22上滑脱,造成锁接失效。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体22设有第一定位面223,所述第二锁接杆30设有第二定位面34,所述第一定位面223与所述第二定位面34贴合。在动模板40与定模板50锁接固定时,通过第一定位面223与第二定位面34抵接,产生的抵接力与弹性组件21施加的顶推力形成力平衡,可防止锁体22过度转动而又能够可靠卡接第一锁接杆10,保证后续第一次开模正常完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