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28685发布日期:2020-10-23 19:4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手机壳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壳是对手机外观进行保护或装饰的装饰品。针对手机品牌和功能的增加手机壳也呈多样化,根据手机壳的质地可分为皮革、硅胶、布料、硬塑、软塑料等,手机壳不仅作为装饰品让手机成为一道风景,更可以防摔、防水和防震,而免喷涂塑料是在塑料原料(pp、abs、as、pc等)中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加入具有不同显示效果的金属粉、珠光粉、陶瓷粉、高光色粉等,使其自带特殊色彩效果,对于消费者来说,免喷涂产品更加健康、环保,符合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趋势;对于家电以及塑料加工企业来说,免喷涂技术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加简便环保的产品制造方式,有效避免对工作人员产生身体健康影响,因此,使用免喷涂塑料进行手机壳的制作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由于免喷涂塑料更加美观,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免喷涂手机壳注塑方法中,所选用的原料在实际生产后,硬度较低,因此在手机壳后期的使用时,其光滑的表面很容易被划伤,且不便于修复,而影响美观,且现有的注塑生产中,缺乏对手机壳的耐热性能处理,进而使部分厂家生产的手机壳耐热性较差,很容易被迸溅的高温液体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注塑颗粒制备,原材料由以下元素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包括1.3%~2.5%的铝粉、0.04%炭黑、0.15%抗氧剂、0.15%分散剂和0.8%高光色粉,硬度改性剂4%~10%,其余为abs塑料原料,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总和为100%,随后按相应比例配比,对各材料进行加热融合,随后使用螺旋挤压机对融合后的材料进行制粒处理,以形成注塑颗粒待用;

步骤(2)、注塑颗粒烘干,将制得的注塑颗粒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干燥温度设定为70℃~85℃,干燥4-5小时,将注塑颗粒中的水分控制在0.05以下;

步骤(3)、注塑成型,将原材料加热熔融,且加工温度设置在210℃~230℃,随后利用机械式模内切注塑模具进行注塑成型,待材料冷却成型后取出成型的手机壳,并进行初步检验,随后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保留,进行后续加工;

步骤(4)、初次去毛刺,采用抛光砂纸对手机壳进行打磨,去除注塑成型时模具分界面以及相机孔位处的注塑毛刺;

步骤(5)、孔位加工,利用可输送夹具对手机壳进行夹持输送,并在相应工位钻出或铣出手机壳体不便于注塑成型的孔位,并对所加工孔位进行检验,随后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保留,进行后续加工;

步骤(6)、二次去毛刺,采用抛光砂纸对手机壳后续加工出的可控为进行打磨处理,去除孔位加工时产生的毛刺;

步骤(7)、退火处理,将孔位加工完成的手机壳,放置在加热炉中,设定温度为70℃~85℃,对手机壳进行加热,待手机壳完全加热至70℃~85℃后,关闭加热炉,待其降温冷却后,取出手机壳,实现退火处理;

步骤(8)、表面清洁,将退火后的手机壳,通过抛光轮对手机壳的外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主要抛光部位是前两次的去毛刺打磨部位,之后再对手机壳进行清洗;

步骤(9)、检查包装,对抛光结束后的手机壳进行最后的外观检查,将有刮痕、尺寸有误差等不合格手机壳挑出,并对其进行包装,完成生产。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采用的硬度改性剂选用玻璃纤维,所采用的分散剂选是花王eb-ff,通过不断搅拌使其充分融入原材料的熔融液中进行融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机械式模内切注塑模具为自加热热流道注塑模具,注塑加工时模具本体恒温加热,且加热温度设定在70℃~85℃之间,模具的加热方式可采用蒸汽加热方式。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模具材质选用抛光性好、高纯度、高镜面度及热变形小的优质钢,如瑞典assab的s136优质钢。

优选的,所述步骤(4)和步骤(6)中所采用的抛光砂纸选用2500目砂纸。

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清洗后的手机壳采用风干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对铝粉、炭黑和玻璃纤维的合理搭配混合,使生产出的手机壳具有良好的金属质感,较好的色泽均匀度,有效避免出现降低缩痕、流痕和熔接线的现象,而通过对玻璃纤维的合理使用,使得生产的手机壳具有较高的硬度,可以降低手机壳体被划伤的概率,同时也保留了良好的韧性;

2、本发明而通过在手机壳生产中进行退火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手机壳的耐高温性能,避免手机壳在夏日高温下存储或不剩遇到高温液体时不会发生变形,大大的增强了手机壳的使用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实施例1

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注塑颗粒制备,原材料由以下元素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包括2.2%的铝粉、0.04%炭黑、0.15%抗氧剂、0.15%分散剂和0.8%高光色粉,硬度改性剂8%,其余为abs塑料原料,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总和为100%,随后按相应比例配比,对各材料进行加热融合,随后使用螺旋挤压机对融合后的材料进行制粒处理,以形成注塑颗粒待用;

步骤(2)、注塑颗粒烘干,将制得的注塑颗粒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干燥温度设定为70℃~85℃,干燥4-5小时,将注塑颗粒中的水分控制在0.05以下;

步骤(3)、注塑成型,将原材料加热熔融,且加工温度设置在210℃~230℃,随后利用机械式模内切注塑模具进行注塑成型,待材料冷却成型后取出成型的手机壳,并进行初步检验,随后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保留,进行后续加工;

步骤(4)、初次去毛刺,采用抛光砂纸对手机壳进行打磨,去除注塑成型时模具分界面以及相机孔位处的注塑毛刺;

步骤(5)、孔位加工,利用可输送夹具对手机壳进行夹持输送,并在相应工位钻出或铣出手机壳体不便于注塑成型的孔位,并对所加工孔位进行检验,随后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保留,进行后续加工;

步骤(6)、二次去毛刺,采用抛光砂纸对手机壳后续加工出的可控为进行打磨处理,去除孔位加工时产生的毛刺;

步骤(7)、退火处理,将孔位加工完成的手机壳,放置在加热炉中,设定温度为70℃~85℃,对手机壳进行加热,待手机壳完全加热至70℃~85℃后,关闭加热炉,待其降温冷却后,取出手机壳,实现退火处理;

步骤(8)、表面清洁,将退火后的手机壳,通过抛光轮对手机壳的外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主要抛光部位是前两次的去毛刺打磨部位,之后再对手机壳进行清洗;

步骤(9)、检查包装,对抛光结束后的手机壳进行最后的外观检查,将有刮痕、尺寸有误差等不合格手机壳挑出,并对其进行包装,完成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采用的硬度改性剂选用玻璃纤维,所采用的分散剂选是花王eb-ff,通过不断搅拌使其充分融入原材料的熔融液中进行融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机械式模内切注塑模具为自加热热流道注塑模具,注塑加工时模具本体恒温加热,且加热温度设定在70℃~85℃之间,模具的加热方式可采用蒸汽加热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模具材质选用抛光性好、高纯度、高镜面度及热变形小的优质钢,如瑞典assab的s136优质钢。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和步骤(6)中所采用的抛光砂纸选用2500目砂纸。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8)中清洗后的手机壳采用风干处理。

本实施例通过对铝粉、炭黑和玻璃纤维的合理搭配混合,使生产出的手机壳具有良好的金属质感,较好的色泽均匀度,有效避免出现降低缩痕、流痕和熔接线的现象,而通过对玻璃纤维的合理使用,使得生产的手机壳具有较高的硬度,可以降低手机壳体被划伤的概率,同时也保留了良好的韧性,而通过在手机壳生产中进行退火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手机壳的耐高温性能,避免手机壳在夏日高温下存储或不剩遇到高温液体时不会发生变形,大大的增强了手机壳的使用质量。

实施例2

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注塑颗粒制备,原材料由以下元素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包括1.5%的铝粉、0.04%炭黑、0.15%抗氧剂、0.15%分散剂和0.8%高光色粉,硬度改性剂5%,其余为abs塑料原料,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总和为100%,随后按相应比例配比,对各材料进行加热融合,随后使用螺旋挤压机对融合后的材料进行制粒处理,以形成注塑颗粒待用;

步骤(2)、注塑颗粒烘干,将制得的注塑颗粒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干燥温度设定为70℃~85℃,干燥4-5小时,将注塑颗粒中的水分控制在0.05以下;

步骤(3)、注塑成型,将原材料加热熔融,且加工温度设置在210℃~230℃,随后利用机械式模内切注塑模具进行注塑成型,待材料冷却成型后取出成型的手机壳,并进行初步检验,随后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保留,进行后续加工;

步骤(4)、初次去毛刺,采用抛光砂纸对手机壳进行打磨,去除注塑成型时模具分界面以及相机孔位处的注塑毛刺;

步骤(5)、孔位加工,利用可输送夹具对手机壳进行夹持输送,并在相应工位钻出或铣出手机壳体不便于注塑成型的孔位,并对所加工孔位进行检验,随后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保留,进行后续加工;

步骤(6)、二次去毛刺,采用抛光砂纸对手机壳后续加工出的可控为进行打磨处理,去除孔位加工时产生的毛刺;

步骤(7)、退火处理,将孔位加工完成的手机壳,放置在加热炉中,设定温度为70℃~85℃,对手机壳进行加热,待手机壳完全加热至70℃~85℃后,关闭加热炉,待其降温冷却后,取出手机壳,实现退火处理;

步骤(8)、表面清洁,将退火后的手机壳,通过抛光轮对手机壳的外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主要抛光部位是前两次的去毛刺打磨部位,之后再对手机壳进行清洗;

步骤(9)、检查包装,对抛光结束后的手机壳进行最后的外观检查,将有刮痕、尺寸有误差等不合格手机壳挑出,并对其进行包装,完成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采用的硬度改性剂选用玻璃纤维,所采用的分散剂选是花王eb-ff,通过不断搅拌使其充分融入原材料的熔融液中进行融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机械式模内切注塑模具为自加热热流道注塑模具,注塑加工时模具本体恒温加热,且加热温度设定在70℃~85℃之间,模具的加热方式可采用蒸汽加热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模具材质选用抛光性好、高纯度、高镜面度及热变形小的优质钢,如瑞典assab的s136优质钢。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和步骤(6)中所采用的抛光砂纸选用2500目砂纸。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8)中清洗后的手机壳采用风干处理。

本实施例对比实施例1,通过对铝粉、炭黑和玻璃纤维的合理搭配混合,使生产出的手机壳具有较好的色泽均匀度,有效避免出现降低缩痕、流痕和熔接线的现象,但本实施例中所生产的手机壳具硬度较低,韧性良好,且金属色泽较差。

实施例3

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免喷涂注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注塑颗粒制备,原材料由以下元素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包括2.5%的铝粉、0.04%炭黑、0.15%抗氧剂、0.15%分散剂和0.8%高光色粉,硬度改性剂10%,其余为abs塑料原料,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总和为100%,随后按相应比例配比,对各材料进行加热融合,随后使用螺旋挤压机对融合后的材料进行制粒处理,以形成注塑颗粒待用;

步骤(2)、注塑颗粒烘干,将制得的注塑颗粒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干燥温度设定为70℃~85℃,干燥4-5小时,将注塑颗粒中的水分控制在0.05以下;

步骤(3)、注塑成型,将原材料加热熔融,且加工温度设置在210℃~230℃,随后利用机械式模内切注塑模具进行注塑成型,待材料冷却成型后取出成型的手机壳,并进行初步检验,随后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保留,进行后续加工;

步骤(4)、初次去毛刺,采用抛光砂纸对手机壳进行打磨,去除注塑成型时模具分界面以及相机孔位处的注塑毛刺;

步骤(5)、孔位加工,利用可输送夹具对手机壳进行夹持输送,并在相应工位钻出或铣出手机壳体不便于注塑成型的孔位,并对所加工孔位进行检验,随后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保留,进行后续加工;

步骤(6)、二次去毛刺,采用抛光砂纸对手机壳后续加工出的可控为进行打磨处理,去除孔位加工时产生的毛刺;

步骤(7)、退火处理,将孔位加工完成的手机壳,放置在加热炉中,设定温度为70℃~85℃,对手机壳进行加热,待手机壳完全加热至70℃~85℃后,关闭加热炉,待其降温冷却后,取出手机壳,实现退火处理;

步骤(8)、表面清洁,将退火后的手机壳,通过抛光轮对手机壳的外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主要抛光部位是前两次的去毛刺打磨部位,之后再对手机壳进行清洗;

步骤(9)、检查包装,对抛光结束后的手机壳进行最后的外观检查,将有刮痕、尺寸有误差等不合格手机壳挑出,并对其进行包装,完成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采用的硬度改性剂选用玻璃纤维,所采用的分散剂选是花王eb-ff,通过不断搅拌使其充分融入原材料的熔融液中进行融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机械式模内切注塑模具为自加热热流道注塑模具,注塑加工时模具本体恒温加热,且加热温度设定在70℃~85℃之间,模具的加热方式可采用蒸汽加热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模具材质选用抛光性好、高纯度、高镜面度及热变形小的优质钢,如瑞典assab的s136优质钢。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和步骤(6)中所采用的抛光砂纸选用2500目砂纸。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8)中清洗后的手机壳采用风干处理。

本实施例对比实施例1,通过对铝粉、炭黑和玻璃纤维的合理搭配混合,使生产出的手机壳具有良好的金属色泽以及较好的色泽均匀度,有效避免出现降低缩痕、流痕和熔接线的现象,但本实施例中所生产的手机壳具硬度过高,韧性较差好,且金属色泽较差。

对比实施例1-2和3可知,实施例1中铝粉含量、玻璃纤维含量适中,因此,通过对铝粉、炭黑和玻璃纤维的合理搭配混合,使生产出的手机壳具有良好的金属质感,较好的色泽均匀度,有效避免出现降低缩痕、流痕和熔接线的现象,而通过对玻璃纤维的合理使用,使得生产的手机壳具有较高的硬度,可以降低手机壳体被划伤的概率,同时也保留了良好的韧性,而通过在手机壳生产中进行退火处理,有效的提高了手机壳的耐高温性能,避免手机壳在夏日高温下存储或不剩遇到高温液体时不会发生变形,大大的增强了手机壳的使用质量。

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对上述三种方式对应的手机壳进行性能测试,下表1为相应的对比数据:

表1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手机壳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耐高温性,和韧性,具有缓冲防震的功能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