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扭式扫把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85790发布日期:2021-03-09 13:3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扭式扫把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塑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扭式扫把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世界资源永远是人类的一大热门话题,节约资源的口号已慢慢深入到人心,因此再生料的觉醒也是必然的,这样人们通过资源的回收利用,才能真正的做到环保节能。再生料最大的优点就是价格绝对比新料便宜,虽然它在整体上的性能与属性都不如新料强,但是我们在很多产品制作方面就没必要使用那种各方面属性和性能都好的材料来制作它,这样浪费了很多很多没必要的属性,而再生料就不同了,根据不同的需要,只需要加工某个方面的属性,能够制造出对应的产品即可,这样不会让资源流失;
3.现有技术的扫把一般整体为塑料制品,也有部分为木质或者铁质的一体握把;由于市场质量参差不齐,且使用需求大,废弃量大导致回收量巨大;在进行回收时一般会将扫把按部位分离,但是现有的扫把中会设置有伸缩部位,且回收时人工拆解较为不便,而且刷毛部分无法同步去除,导致回收效率低下;
4.所以,亟需一种复扭式扫把分离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扫把一般整体为塑料制品,也有部分为木质或者铁质的一体握把;由于市场质量参差不齐,且使用需求大,废弃量大导致回收量巨大;在进行回收时一般会将扫把按部位分离,但是现有的扫把中会设置有伸缩部位,且回收时人工拆解较为不便,而且刷毛部分无法同步去除,导致回收效率低下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扭式扫把分离装置。
6.一种复扭式扫把分离装置,包括有复扭系统、控制屏、分拆系统、扫把和限位系统;复扭系统与控制屏相连接;复扭系统与分拆系统相连接;复扭系统与限位系统相连接;限位系统与扫把相连接。
7.可选地,复扭系统包括有第一外框架、第一传动轮、第一丝杆、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圆柱齿轮、第一直齿轮、第四传动轮、第一搓扭系统、第一支撑架、第五传动轮、第二丝杆、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二圆柱齿轮、第二直齿轮、第八传动轮、第二搓扭系统和第二支撑架;第一外框架内部一侧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外框架内部另一侧与第二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丝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丝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外框架内部一侧与第一圆柱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外框架内部另一侧与第二圆柱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柱齿轮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圆柱齿轮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一搓扭系统进行旋接;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搓扭系统进行旋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
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搓扭系统与第一支撑架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架外表面通过转轴同时与第一直齿轮和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搓扭系统进行传动连接;第一直齿轮与第一圆柱齿轮相啮合;第二搓扭系统与第二支撑架进行焊接;第二支撑架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八传动轮和第二直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搓扭系统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外框架侧面与分拆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轮与分拆系统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外框架中部与限位系统相连接。
8.可选地,分拆系统包括有第二外框架、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支撑板、第一滑套、第三直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一棱杆、电机、安装架、第四直齿轮、第一传动杆、收集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丝杆、第一支撑座、第一异形槽轮、第二传动杆、第一卡盘、第一夹杆、第二卡盘、第二异形槽轮、第二夹杆、第一卡块、第一销轴、第二卡块和第二销轴;第二外框架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支撑板进行插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滑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套外表面一侧与第三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滑套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八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外框架与第一棱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外表面与第一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棱杆与电机进行固接;电机与安装架进行螺栓连接;安装架与第二外框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外框架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外框架与限位系统相连接;第二外框架与复扭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设置有一个第十传动轮,并且第十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二外框架中部设置有收集框;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三丝杆进行固接;第三丝杆外表面与第二外框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撑座进行旋接;第一支撑座上方与第一异形槽轮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卡盘、第一夹杆、第二卡盘和第二异形槽轮相连接;第二夹杆与第一卡块一侧进行固接;第一卡块另一侧与第一销轴进行固接;第二夹杆与第二卡块一侧进行固接;第二卡块另一侧与第二销轴进行固接;第一卡块外表面与第一卡盘相互接触;第一销轴外表面与第一异形槽轮相互接触;第二卡块外表面与第二卡盘相互接触;第二销轴外表面与第二异形槽轮相互接触;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十直齿轮与齿杆架进行啮合;第二传动杆外表面通过轴套与定滑杆进行滑动连接;当第三直齿轮与第四直齿轮啮合时,第四直齿轮转动,当第三直齿轮不与第四直齿轮啮合时,第四直齿轮不转动。
9.可选地,限位系统包括有第三锥齿轮、第三传动杆、第三支撑架、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四支撑杆、第六锥齿轮、第五直齿轮、第六直齿轮、第七锥齿轮、第七直齿轮、第八直齿轮、连接杆、第一横板、第二支撑板、第一电动夹杆、第二电动夹杆、第一弯弧状齿条、第三支撑板、第三电动夹杆、第四电动夹杆和第二弯弧状齿条;第三传动杆外表面分别与第三锥齿轮、第三支撑架、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和第四支撑杆相连接;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杆下方与第一外框架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五直齿轮与第六直齿轮进行啮合;第六直齿轮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八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七锥齿轮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七直齿轮与第八直齿轮进行啮合;第五直齿轮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外框架相连接;第八直齿轮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外框架相连
接;第七直齿轮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连接杆相连接;连接杆与第一横板进行固接;第一横板上方通过转轴同时与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横板与第一外框架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板上方设置有第一电动夹杆和第二电动夹杆;第二支撑板下方与第一弯弧状齿条进行固接;第一弯弧状齿条与第六直齿轮进行啮合;第三支撑板上方设置有第三电动夹杆和第四电动夹杆;第三支撑板下方与第二弯弧状齿条进行固接;第二弯弧状齿条与第八直齿轮进行啮合;第一电动夹杆、第二电动夹杆、第三电动夹杆和第四电动夹杆内设置有扫把;第三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选择性啮合。
10.可选地,第一搓扭系统包括有第九传动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直齿条、第二滑套、转盘、第九直齿轮、第三销轴、第一搓板、第二滑轨、第一伸缩杆组、第二横板、第三滑轨、第二伸缩杆组、横杆、第四销轴、第二搓板、第四滑轨、第三伸缩杆组、第三横板、第一滑轨和第四伸缩杆组;第九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连杆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杆通过转轴与直齿条进行转动连接;直齿条外表面与第二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套与转盘进行焊接;转盘中心通过转轴与第九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九直齿轮与直齿条进行啮合;转盘中心通过转轴与横杆进行转动连接;横杆一侧与第二横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横板与第一丝杆进行旋接;第三横板与第二丝杆进行旋接;第三横板与第一支撑架进行焊接;横杆另一侧与第三横板进行螺栓连接;转盘内部一侧与第三销轴相互接触;转盘内部另一侧与第四销轴相互接触;第三销轴与第一搓板进行固接;第一搓板一侧与第二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搓板另一侧与第三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与第一伸缩杆组进行固接;第三滑轨与第二伸缩杆组进行固接;第一伸缩杆组与第二横板进行固接;第二伸缩杆组与第二横板进行固接;第四销轴与第二搓板进行固接;第二搓板一侧与第四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搓板另一侧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轨与第三伸缩杆组进行固接;第一滑轨与第四伸缩杆组进行固接;第三伸缩杆组与第三横板进行固接;第四伸缩杆组与第三横板进行固接。
11.可选地,第一异形槽轮和第二异形槽轮相对面均设置有一个变轨导槽,第一卡盘和第二卡盘外边沿位置均设置有一个贯通的直线导槽。
12.可选地,当第一滑套带动第八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时,第三锥齿轮转动;当第一滑套带动第八锥齿轮不与第三锥齿轮啮合时,第三锥齿轮不转动。
13.可选地,第一搓板和第二搓板相对面设置有粗糙纹路。
14.可选地,转盘内设置有两个滑槽。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时操作者可以将废弃的扫把放置在限位系统上,然后通过分拆系统将废弃的扫把的刷毛分层拔掉;拔掉后如果是伸缩类型的扫把,则通过限位系统将扫把拦腰折断,此时折断的扫把分为两段,且上下端部均套有锁套的部件,此时通过复扭系统的配合将锁套的部件扭动配合使其脱离;如果是直杆的扫把,则限位系统不需要折断,直接控制扫把的翻转,使其锁套的部件被复扭系统带动扭动配合使其脱离;
16.本发明实现了对废弃扫把的刷毛的分层去除,同时配合根据废弃扫把的类型将其锁套的部件进行复扭分离,可以适应多种款式进行限位分离,灵活度高,操控性强,大大提高了废弃扫把的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分拆系统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分拆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分拆系统部分结构爆炸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复扭系统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搓扭系统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限位系统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j区放大图。
25.附图中的标记:1:复扭系统,2:控制屏,3:分拆系统,4:扫把,5:限位系统,101:第一外框架,102:第一传动轮,103:第一丝杆,104:第二传动轮,105:第三传动轮,106:第一圆柱齿轮,107:第一直齿轮,108:第四传动轮,109:第一搓扭系统,1010:第一支撑架,1011:第五传动轮,1012:第二丝杆,1013:第六传动轮,1014:第七传动轮,1015:第二圆柱齿轮,1016:第二直齿轮,1017:第八传动轮,1018:第二搓扭系统,1019:第二支撑架,301:第二外框架,302:第一电动推杆,303:第一支撑板,304:第一滑套,305:第三直齿轮,306:第八锥齿轮,307:第一棱杆,308:电机,309:安装架,3010:第四直齿轮,3011:第一传动杆,3012:收集框,3013:第一锥齿轮,3014:第二锥齿轮,3015:第三丝杆,3016:第一支撑座,3017:第一异形槽轮,3018:第二传动杆,3019:第一卡盘,3020:第一夹杆,3021:第二卡盘,3022:第二异形槽轮,3023:第二夹杆,3024:第一卡块,3025:第一销轴,3026:第二卡块,3027:第二销轴,3028:第十直齿轮,3029:定滑杆,3030:齿杆架,501:第三锥齿轮,502:第三传动杆,503:第三支撑架,504:第四锥齿轮,505:第五锥齿轮,506:第四支撑杆,507:第六锥齿轮,508:第五直齿轮,509:第六直齿轮,5010:第七锥齿轮,5011:第七直齿轮,5012:第八直齿轮,5013:连接杆,5014:第一横板,5015:第二支撑板,5016:第一电动夹杆,5017:第二电动夹杆,5018:第一弯弧状齿条,5019:第三支撑板,5020:第三电动夹杆,5021:第四电动夹杆,5022:第二弯弧状齿条,10901:第九传动轮,10902:第一连杆,10903:第二连杆,10904:直齿条,10905:第二滑套,10906:转盘,10907:第九直齿轮,10908:第三销轴,10909:第一搓板,10910:第二滑轨,10911:第一伸缩杆组,10912:第二横板,10913:第三滑轨,10914:第二伸缩杆组,10915:横杆,10916:第四销轴,10917:第二搓板,10918:第四滑轨,10919:第三伸缩杆组,10920:第三横板,10921:第一滑轨,10922:第四伸缩杆组。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7.实施例1
28.一种复扭式扫把分离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有复扭系统1、控制屏2、分拆系统3、扫把4和限位系统5;复扭系统1与控制屏2相连接;复扭系统1与分拆系统3相连接;复扭系统1与限位系统5相连接;限位系统5与扫把4相连接。
29.工作过程:使用时先将装置放置在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接着控制控制屏2启动装置运行,操作者可以将废弃的扫把4放置在限位系统5上,然后通过分拆系统3将废弃的扫把4的刷毛分层拔掉;拔掉后如果是伸缩类型的扫把4,则通过限位系统5将扫把4
拦腰折断,此时折断的扫把4分为两段,且上下端部均套有锁套的部件,此时通过复扭系统1的配合将锁套的部件扭动配合使其脱离;如果是直杆的扫把4,则限位系统5不需要折断,直接控制扫把4的翻转,使其锁套的部件被复扭系统1带动扭动配合使其脱离;本发明实现了对废弃扫把4的刷毛的分层去除,同时配合根据废弃扫把4的类型将其锁套的部件进行复扭分离,可以适应多种款式进行限位分离,灵活度高,操控性强,大大提高了废弃扫把4的回收效率。
30.复扭系统1包括有第一外框架101、第一传动轮102、第一丝杆103、第二传动轮104、第三传动轮105、第一圆柱齿轮106、第一直齿轮107、第四传动轮108、第一搓扭系统109、第一支撑架1010、第五传动轮1011、第二丝杆1012、第六传动轮1013、第七传动轮1014、第二圆柱齿轮1015、第二直齿轮1016、第八传动轮1017、第二搓扭系统1018和第二支撑架1019;第一外框架101内部一侧与第一丝杆1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外框架101内部另一侧与第二丝杆1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103外表面一侧与第一传动轮102进行固接;第一丝杆103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传动轮104进行固接;第二丝杆1012外表面一侧与第五传动轮1011进行固接;第二丝杆1012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六传动轮1013进行固接;第一外框架101内部一侧与第一圆柱齿轮1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外框架101内部另一侧与第二圆柱齿轮1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柱齿轮106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105进行固接;第二圆柱齿轮1015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1014进行固接;第一丝杆103和第二丝杆1012外表面一侧与第一搓扭系统109进行旋接;第一丝杆103和第二丝杆1012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二搓扭系统1018进行旋接;第一传动轮1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1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101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1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10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1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10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1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搓扭系统109与第一支撑架1010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架1010外表面通过转轴同时与第一直齿轮107和第四传动轮108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10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搓扭系统109进行传动连接;第一直齿轮107与第一圆柱齿轮106相啮合;第二搓扭系统1018与第二支撑架1019进行焊接;第二支撑架1019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八传动轮1017和第二直齿轮1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1017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搓扭系统101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外框架101侧面与分拆系统3相连接;第一传动轮102与分拆系统3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外框架101中部与限位系统5相连接。
31.将废弃的扫把4进行锁套部件的分离时,通过第十传动轮传动第一传动轮102,使其带动第一外框架101上的第一丝杆103转动,第一丝杆103转动时传动第二传动轮104传动第三传动轮105,第三传动轮105带动第一圆柱齿轮106转动的同时传动第五传动轮1011转动,与此同时第一传动轮102传动第七传动轮1014,第七传动轮1014转动时带动第二圆柱齿轮1015转动,同时传动第六传动轮1013转动,第五传动轮1011和第六传动轮1013同时带动第二丝杆1012转动,第一丝杆103和第二丝杆1012外表均设置为双螺纹,在转动时分别通过第一圆柱齿轮106啮合第一直齿轮107,第一直齿轮107带动第一支撑架1010上的第四传动轮108转动,第四传动轮108转动时传动第一搓扭系统109在第一丝杆103和第二丝杆1012的配合下运行,则第二圆柱齿轮1015转动时啮合第二直齿轮1016,第二直齿轮1016带动第二支撑架1019上的第八传动轮1017传动第二搓扭系统1018运行,第一搓扭系统109和第二搓扭系统1018同时运行将废弃的扫把4上下两侧夹持住,反复搓扭使其锁套的部件脱离。
32.分拆系统3包括有第二外框架301、第一电动推杆302、第一支撑板303、第一滑套304、第三直齿轮305、第八锥齿轮306、第一棱杆307、电机308、安装架309、第四直齿轮3010、第一传动杆3011、收集框3012、第一锥齿轮3013、第二锥齿轮3014、第三丝杆3015、第一支撑座3016、第一异形槽轮3017、第二传动杆3018、第一卡盘3019、第一夹杆3020、第二卡盘3021、第二异形槽轮3022、第二夹杆3023、第一卡块3024、第一销轴3025、第二卡块3026和第二销轴3027;第二外框架301与第一电动推杆302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推杆302与第一支撑板303进行插接;第一支撑板303与第一滑套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套304外表面一侧与第三直齿轮305进行固接;第一滑套304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八锥齿轮306进行固接;第二外框架301与第一棱杆3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307外表面与第一滑套304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棱杆307与电机308进行固接;电机308与安装架309进行螺栓连接;安装架309与第二外框架30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外框架301与第一传动杆3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外框架301与限位系统5相连接;第二外框架301与复扭系统1相连接;第一传动杆3011外表面设置有一个第十传动轮,并且第十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10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3011外表面与第四直齿轮3010进行固接;第二外框架301中部设置有收集框3012;第一传动杆3011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3013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3013与第二锥齿轮3014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3014内部轴心与第三丝杆3015进行固接;第三丝杆3015外表面与第二外框架30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3015外表面与第一支撑座3016进行旋接;第一支撑座3016上方与第一异形槽轮3017相连接;第二传动杆3018外表面与第一卡盘3019、第一夹杆3020、第二卡盘3021和第二异形槽轮3022相连接;第二夹杆3023与第一卡块3024一侧进行固接;第一卡块3024另一侧与第一销轴3025进行固接;第二夹杆3023与第二卡块3026一侧进行固接;第二卡块3026另一侧与第二销轴3027进行固接;第一卡块3024外表面与第一卡盘3019相互接触;第一销轴3025外表面与第一异形槽轮3017相互接触;第二卡块3026外表面与第二卡盘3021相互接触;第二销轴3027外表面与第二异形槽轮3022相互接触;第二传动杆3018外表面与第十直齿轮3028进行固接;第十直齿轮3028与齿杆架3030进行啮合;第二传动杆3018外表面通过轴套与定滑杆3029进行滑动连接;当第三直齿轮305与第四直齿轮3010啮合时,第四直齿轮3010转动,当第三直齿轮305不与第四直齿轮3010啮合时,第四直齿轮3010不转动。
33.在对废弃的扫把4进行分层的去刷毛时,先控制第二外框架301内的第一电动推杆302伸缩,使其带动第一支撑板303带动第一滑套304在第一棱杆307上滑动,滑动时第一滑套304带动第三直齿轮305与第四直齿轮3010啮合,第四直齿轮3010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3011带动第十传动轮传动第一传动轮102,第一传动杆3011转动时还传动第一锥齿轮3013啮合第二锥齿轮3014,第二锥齿轮3014转动时带动第三丝杆3015转动,第三丝杆3015转动带动第一支撑座3016滑动,同时在定滑杆3029的配合下,定滑杆3029外表面的轴套和第一支撑座3016配合带动其中部的部件移动,第十直齿轮3028在移动时与齿杆架3030啮合,产生的转动带动第二传动杆3018进行转动,然后通过固接第一夹杆3020的转动,带动第一夹杆3020以第二传动杆3018为轴心进行自转,同时通过第二传动杆3018带动第一卡盘3019和第二卡盘3021进行同步转动,并通过第一卡盘3019和第二卡盘3021上的直线导槽在转动过程中分别限位第一卡块3024和第二卡块3026的位置,使第二夹杆3023的与第一夹杆3020相对的夹持面始终与第一夹杆3020的夹持面保持平行,并以第二传动杆3018为公转轴心进行
旋转,同时通过第一销轴3025和第二销轴3027分别在第一异形槽轮3017和第二异形槽轮3022的变轨导槽内部行走,并形成循环性的使第二夹杆3023偏离和靠近公转轴心,达到先对扫把4的刷毛进行夹合后,并利用第一销轴3025和第二销轴3027位于第一卡盘3019和第二卡盘3021的靠近圆心的变轨导槽段内行走的状态下保持夹持,再通过第二传动杆3018的旋转扭力,将扫把4的刷毛拔出,当第一销轴3025和第二销轴3027在变轨导槽内部的偏离公转轴心段行走时,通过分离第一夹杆3020和第二夹杆3023使被拔出的扫把4刷毛脱离下落后进行收集,掉落在收集框3012内,此时完成对废弃的扫把4进行分层的去刷毛;当第八锥齿轮306与第三锥齿轮501啮合时则带动第三锥齿轮501转动。
34.限位系统5包括有第三锥齿轮501、第三传动杆502、第三支撑架503、第四锥齿轮504、第五锥齿轮505、第四支撑杆506、第六锥齿轮507、第五直齿轮508、第六直齿轮509、第七锥齿轮5010、第七直齿轮5011、第八直齿轮5012、连接杆5013、第一横板5014、第二支撑板5015、第一电动夹杆5016、第二电动夹杆5017、第一弯弧状齿条5018、第三支撑板5019、第三电动夹杆5020、第四电动夹杆5021和第二弯弧状齿条5022;第三传动杆502外表面分别与第三锥齿轮501、第三支撑架503、第四锥齿轮504、第五锥齿轮505和第四支撑杆506相连接;第三支撑架503和第四支撑杆506下方与第一外框架101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504与第六锥齿轮507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507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五直齿轮508进行固接;第五直齿轮508与第六直齿轮509进行啮合;第六直齿轮509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八直齿轮5012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505与第七锥齿轮5010进行啮合;第七锥齿轮5010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直齿轮5011进行固接;第七直齿轮5011与第八直齿轮5012进行啮合;第五直齿轮508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外框架101相连接;第八直齿轮5012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外框架101相连接;第七直齿轮5011内部轴心通过转轴与连接杆5013相连接;连接杆5013与第一横板5014进行固接;第一横板5014上方通过转轴同时与第二支撑板5015和第三支撑板5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横板5014与第一外框架101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板5015上方设置有第一电动夹杆5016和第二电动夹杆5017;第二支撑板5015下方与第一弯弧状齿条5018进行固接;第一弯弧状齿条5018与第六直齿轮509进行啮合;第三支撑板5019上方设置有第三电动夹杆5020和第四电动夹杆5021;第三支撑板5019下方与第二弯弧状齿条5022进行固接;第二弯弧状齿条5022与第八直齿轮5012进行啮合;第一电动夹杆5016、第二电动夹杆5017、第三电动夹杆5020和第四电动夹杆5021内设置有扫把4;第三锥齿轮501与第八锥齿轮306选择性啮合。
35.回收时先将废弃的扫把4放置在第一电动夹杆5016,第二电动夹杆5017,第三电动夹杆5020和第四电动夹杆5021上,通过第一电动夹杆5016,第二电动夹杆5017,第三电动夹杆5020和第四电动夹杆5021将废弃的扫把4夹紧,当需要将其分段时,第三锥齿轮501被啮合时带动第三支撑架503和第四支撑杆506上的第三传动杆502转动,第三传动杆502转动时同时带动第四锥齿轮504和第五锥齿轮505转动,第四锥齿轮504和第五锥齿轮505转动分别啮合第六锥齿轮507和第七锥齿轮5010,第六锥齿轮507转动时带动第五直齿轮508啮合第六直齿轮509,第七锥齿轮5010转动时带动第七直齿轮5011啮合第八直齿轮5012,第六直齿轮509和第八直齿轮5012转动时分别啮合第一弯弧状齿条5018和第二弯弧状齿条5022,使其第一横板5014所连接的连接杆5013上的第三支撑板5019和第二支撑板5015被带动转动,此时可以将废弃的扫把4掰断,不需要掰断进行分段的,则可以使第一电动夹杆5016,第二
电动夹杆5017,第三电动夹杆5020和第四电动夹杆5021中任一一侧的一组松开不再夹持扫把4,使扫把4被整体翻转,因为一体杆的扫把4中部没有连接部位,所以可以通过复扭系统1将分段或者不需要分段的扫把4锁套部件搓扭松开。
36.第一搓扭系统109包括有第九传动轮10901、第一连杆10902、第二连杆10903、直齿条10904、第二滑套10905、转盘10906、第九直齿轮10907、第三销轴10908、第一搓板10909、第二滑轨10910、第一伸缩杆组10911、第二横板10912、第三滑轨10913、第二伸缩杆组10914、横杆10915、第四销轴10916、第二搓板10917、第四滑轨10918、第三伸缩杆组10919、第三横板10920、第一滑轨10921和第四伸缩杆组10922;第九传动轮10901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10902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10901与第四传动轮1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连杆10902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杆109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0903通过转轴与直齿条10904进行转动连接;直齿条10904外表面与第二滑套1090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套10905与转盘10906进行焊接;转盘10906中心通过转轴与第九直齿轮10907进行固接;第九直齿轮10907与直齿条10904进行啮合;转盘10906中心通过转轴与横杆10915进行转动连接;横杆10915一侧与第二横板10912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横板10912与第一丝杆103进行旋接;第三横板10920与第二丝杆1012进行旋接;第三横板10920与第一支撑架1010进行焊接;横杆10915另一侧与第三横板10920进行螺栓连接;转盘10906内部一侧与第三销轴10908相互接触;转盘10906内部另一侧与第四销轴10916相互接触;第三销轴10908与第一搓板10909进行固接;第一搓板10909一侧与第二滑轨10910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搓板10909另一侧与第三滑轨1091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10910与第一伸缩杆组10911进行固接;第三滑轨10913与第二伸缩杆组10914进行固接;第一伸缩杆组10911与第二横板10912进行固接;第二伸缩杆组10914与第二横板10912进行固接;第四销轴10916与第二搓板10917进行固接;第二搓板10917一侧与第四滑轨10918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搓板10917另一侧与第一滑轨10921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轨10918与第三伸缩杆组10919进行固接;第一滑轨10921与第四伸缩杆组10922进行固接;第三伸缩杆组10919与第三横板10920进行固接;第四伸缩杆组10922与第三横板10920进行固接。
37.第四传动轮108传动第九传动轮10901,第九传动轮10901带动第一连杆10902传动第二连杆10903,第二连杆10903带动直齿条10904在第二滑套10905内滑动,直齿条10904啮合第九直齿轮10907带动转盘10906转动,转盘10906时卡住第三销轴10908和第四销轴10916,使其分别带动第一搓板10909和第二搓板10917往复移动,移动时第一搓板10909通过第二滑轨10910和第三滑轨10913的滑动,同时在第二横板10912上的第一伸缩杆组10911和第二伸缩杆组10914的配合下,使其第一搓板10909被带动往复移动,则同时第二搓板10917通过第四滑轨10918和第一滑轨10921的滑动,同时在第三横板10920上的第三伸缩杆组10919和第四伸缩杆组10922的配合下,使其第二搓板10917被带动往复移动,第一搓板10909和第二搓板10917可以适应不同款式所要分离的锁套部件进行夹持搓扭,同时横杆10915增加第二横板10912和第三横板10920的稳定性。
38.第一异形槽轮3017和第二异形槽轮3022相对面均设置有一个变轨导槽,第一卡盘3019和第二卡盘3021外边沿位置均设置有一个贯通的直线导槽。
39.变轨导槽使第一销轴3025和第二销轴3027分别在第一异形槽轮3017和第二异形槽轮3022的变轨导槽内部行走,并形成循环性的使第二夹杆3023偏离和靠近公转轴心,达
到先对扫把4的刷毛拔去;贯通的直线导槽在转动过程中分别限位第一卡块3024和第二卡块3026的位置,使第二夹杆3023的与第一夹杆3020相对的夹持面始终与第一夹杆3020的夹持面保持平行。
40.当第一滑套304带动第八锥齿轮306与第三锥齿轮501啮合时,第三锥齿轮501转动;当第一滑套304带动第八锥齿轮306不与第三锥齿轮501啮合时,第三锥齿轮501不转动。
41.可以实现第八锥齿轮306与第三锥齿轮501的选择性啮合;实现功能的切换。
42.第一搓板10909和第二搓板10917相对面设置有粗糙纹路。
43.可以增加与扫把4夹持时的摩擦,使扫把4的连接组合部分可以更好的分离。
44.转盘10906内设置有两个滑槽。
45.可以配合分别与第三销轴10908和第四销轴10916进行组合,实现带动第三销轴10908和第四销轴10916在其滑槽内滑动。
46.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仅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变型形式将包含在本文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