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耳带焊接机及口罩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07497发布日期:2021-07-16 21:2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口罩耳带焊接机及口罩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口罩耳带焊接机及口罩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口罩通常包括口罩本体及固定在口罩本体上的耳带,耳带通常通过超声焊的方式固定在口罩本体上,由此各种耳带焊接机应运而生,例如申请号为202010310299.6所揭示的口罩耳带焊接机。其包括切拉线机构及耳带夹持机构,切拉线机构包括一个由压夹气缸325驱动的压头及一个可移动的气动夹爪322,所述耳带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由气缸333驱动的夹爪336,两个气缸连接驱动它们自转的旋转驱动结构,同时,压杆352的升降由气缸351来实现,而夹爪336的升降由另一个气缸331来实现,这就造成整体结构中需要用到多个动力源,增加了设备的复杂程度、成本及运行的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口罩耳带焊接机及口罩加工设备。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口罩耳带焊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连接一位于安装座上且可驱动所述安装盘绕其轴线自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安装盘的长度方向两侧可相对其转动且呈矩形分布有四个夹爪,四个所述夹爪对称分布在所述安装盘的长度方向对称轴两侧,它们转动所绕的轴与所述对称轴垂直;所述安装盘的长度方向一侧外设置一剪切机构,所述剪切机构的剪刀可移动至所述安装盘对应侧的两个夹爪的间隙处进行剪切;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驱动靠近所述剪刀一侧的两个夹爪闭合的第一下压机构;所述安装座上还可移动地连接两个导向轴,两个导向轴的下端连接超声焊接装置,它们的上端连接驱动它们升降的升降装置,每个超声焊接装置的焊接头正对安装盘长度方向一侧的两个夹爪之间的间隙且到两个夹爪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可相对其升降的退绳板及压头,所述退绳板与所述安装盘的第一端的侧壁形状匹配且贴近,所述压头可向位于所述对称轴同一侧且靠近两个焊接头的两个夹爪施加压力使它们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6.优选的,所述的口罩耳带焊接机中,所述安装盘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凸的弧形导绳侧面,所述弧形导绳侧面到所述对称轴的间距可调整。
7.优选的,所述的口罩耳带焊接机中,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四个位于主体的四个顶角位置且延伸到外部的遮挡板。
8.优选的,所述的口罩耳带焊接机中,所述退绳板为与所述弧形导绳侧面形状匹配的弧形,其两端具有对称的且向所述弧形导绳侧面翻折的翻折部。
9.优选的,所述的口罩耳带焊接机中,所述压头与所述退绳板共用一个升降驱动源。
10.优选的,所述的口罩耳带焊接机中,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口罩固定杆,所述口罩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安装盘的第二端,常态下,所述口罩固定杆的末端低于所述焊接头的末
端。
11.优选的,所述的口罩耳带焊接机中,所述口罩固定杆包括可浮动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设置有硅胶垫。
12.优选的,所述的口罩耳带焊接机中,所述安装盘的下方设置有口罩本体输送线,所述口罩本体输送线为步进式输送机。
13.优选的,所述的口罩耳带焊接机中,所述口罩本体输送线的输出端与转接输送线衔接,所述转接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有承接台,所述承接台包括间隙设置的第一承接板及第二承接板,它们之间的间隙上方设置有下推装置,所述下推装置的推块可移动至所述间隙处且位于所述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的下方。
14.口罩加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的口罩耳带焊接机。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6.本方案的四个夹爪自身不带动力,夹爪的打开和关闭通过两个下压机构来实现,仅需要两个动力源,并且耳带的拉拽仅需要通过安装盘的转动和一个夹爪的闭合即可实现,因此,本方案中耳带的拉拽、折弯及夹持结构仅需要三个动力源即可实现,相对现有技术所需的动力源数量大大减少,动作、结构更简单,易于实现,设备成本低,运行能耗少。
17.本方案的安装盘的两端具有位置可调地弧形导绳侧面,可以有效地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位置,从而改变拉拽得到的耳带的长度,以满足不同尺寸的口罩的加工需要,应用的灵活性好。
18.本方案退绳板的形状设计能够有效地将贴合在所述弧形导绳侧面的耳带向下移动与弧形导绳侧面实现分离,为后续口罩的可靠焊接及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
19.本方案的退绳板与压头共用同一升降动力源,能够进一步减少动力源的数量,减低设备成本及运行能耗。
20.本方案的口罩固定杆能够在焊接时对口罩进行固定,避免焊接动作造成口罩本体的位移或被带起,保证了焊接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精度。
21.本方案耳带夹持、拉拽及弯折结构的升降与焊头的升降共用一个升降动力源,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紧凑度,减少了动力源的数量,降低了设备成本及能耗。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焊接机从背向退绳板的一端观察的端视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焊接机的侧视图(图中未示出夹爪);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盘上安装有四个夹爪的俯视图;
25.图4是图3中的安装盘转动180
°
后的俯视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爪的侧视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盘上设置有压头、退绳板及驱动它们升降的结构的俯视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焊接机的主视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焊接机的俯视图(图中隐去了耳带焊接区域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31.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口罩耳带焊接机进行阐述,如附图1、附图2所示,其包括安装座900,所述安装座900的下方设置有安装盘100,所述安装座900级所述安装盘100都主要用于提供安装空间。
33.如附图3所示,所述安装盘100具体包括主体110,所述主体110整体呈现为四方锥状,即所述主体110的四个侧面为斜面,且其顶面的尺寸小于底面的尺寸,所述主体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凸的弧形导绳侧面120,所述弧形导绳侧面120到所述安装盘100的长度方向对称轴x的间距可调整。具体的,所述弧形导绳侧面120通过一连接杆130连接到所述主体110。所述连接杆130上形成有腰型孔131,所述主体110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130通过穿过所述腰型孔131和连接孔的螺栓连接螺母实现所述连接杆130和主体110的固定。并且所述主体110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四个顶角位置的遮挡板140。
34.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安装盘100连接一驱动其绕其轴线自转的旋转驱动装置300,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0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900上,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00可以是各种可行的装置或结构,例如其可以是旋转气缸或电机与减速机构成的结构,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00的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座900上的电机310,所述电机310连接一减速机320,所述减速机320的旋转部共轴连接一转轴330,所述转轴共轴连接所述安装盘100的主体110,从而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00能够驱动所述安装盘100自转。
35.如附图1、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安装盘100的主体110的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四个夹爪400,即所述主体110的每个长度方向侧面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夹爪400,并且,四个所述夹爪400对称分布在所述安装盘100的长度方向对称轴x的两侧,四个所述夹爪400可相对所述主体110转动,即它们均枢轴连接在所述主体110上,并且它们转动至闭合状态时,具有与所述主体的侧壁贴近和叠合的面。并且,每个所述夹爪400转动时所绕的轴与所述长度方向对称轴x垂直。
36.如附图5所示,所述夹爪400的包括夹持部分401、尾部402及衔接它们的衔接部分403,它们整体折弯呈钝角造型,所述衔接部分403与所述主体110枢轴连接,并且所述夹爪400与其所连接的轴之间具有一定的阻尼,所述夹爪400在由一压力驱动闭合或打开后能够保持相应的状态不变。
37.在工作开始时,如附图3所示,耳带材料的自由端固定在位于主体右下角位置的夹爪410上,夹爪420、430位于主体上侧位置,此时,所述安装盘100自转180
°
,如附图4所示,所述夹爪410转动至其对角位置,即位于左上角,从而所述夹爪410能够拉动所述耳带材料缠
绕在所述主体110的侧壁,此时夹爪420、430切换至主体下侧位置。随后,位于所述主体110下侧的两个夹爪420、430 闭合,将耳带材料固定在所述主体110的侧壁处。此时,可以将位于夹爪420、430之间的耳带材料剪断,从而位于所述夹爪410、420之间的耳带材料呈现为u形耳带以备焊接到口罩本体上,而被剪断的耳带材料的另一端固定在夹爪430上,以待下次所述安装盘100转动时,再次拉动所述耳带缠绕在所述主体110上。
38.如上所述,在所述安装盘100转动后,需要将缠绕在所述主体110上的部分从耳带原材中剪切得到待焊接的u形耳带,因此,如附图1所示,在所述安装盘100的一侧外(缠绕有耳带材料的主体的长侧面)还设置有剪切机构600,所述剪刀机构包括剪刀610及驱动所述剪刀610直线移动及产生剪切动作的直线驱动机构620,所述剪刀610正对所述安装盘长度方向一侧的两个夹爪420、430的间隙,同时,所述主体110的侧面形成有与所述剪刀位置对应的避让缺口170,以便于剪刀610的剪切,所述剪切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申请号202010310299.6所述揭示的结构。
39.在上述结构中,每个所述夹爪虽然可以转动,但是它们自身不带有动力源,因此需要相应的结构来驱动它们转动,于是在较优的方式中,当需要将靠近所述剪刀610一侧的两个夹爪闭合时,即将上述的夹爪420、430闭合时,采用如附图1、附图2、附图4所示的第一下压机构500来对两个所述夹爪420、430的夹持部施加下压力,所述第一下压机构500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座900上的能够产生直线移动的下压驱动装置510,所述下压驱动装置510可以是气缸或油缸或电动缸,所述下压驱动装置510的伸缩杆连接一横杆520,所述横杆520上设置有两个压块530,两个所述压块530为l形,且两个压块530与上述靠近所述剪切机构600一侧的两个夹爪420、430的夹持部对应且位于它们上方,从而可以有效地实现两个夹爪420、430的闭合。
40.如附图1所示,所述安装座900连接两根平行地且沿垂直所述安装盘的方向延伸的导向轴700,且所述安装座900可相对所述导向轴700上下移动,具体的,所述安装座900上设置有两个带阻尼的导向套910,所述导向轴700穿设在所述导向套910中。每个所述导向轴700的下端连接有超声焊接装置200,所述超声焊接装置是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所述超声焊接装置200的焊接头与所述主体的避让缺口170位置对应且末端贴近所述主体110,两个所述焊接头略靠近夹持有耳带的两个夹爪并与两个夹头夹持的耳带的两头位置对应。所述导向轴700的上端连接驱动其升降的升降装置800,所述升降装置800以气缸或油缸作为动力源,所述升降装置800的伸缩轴共轴连接转接板,所述转接板连接两个所述导向轴700。
41.在焊接时或焊接后,还需要松开上述夹爪420、430对所述耳带的固定,以使焊接有耳带的口罩能够随输送线移动进行后续作业,因此需要将夹持有耳带的两个夹爪打开,因此,如附图1、附图2、附图6所示,所述安装座900上还设置有两个可分别向一夹爪施加压力使它们打开的压头1000,两个所述压头1000对应的两个夹爪靠近所述安装盘的第一端150,两个所述压头1000连接驱动它们升降的升降气缸2000。所述升降气缸2000固定在所述安装座900上,其同时驱动一退绳板3000,即所述升降气缸2000的伸缩轴通过一转接件2100连接两个所述压头1000及退绳板3000,所述退绳板3000与所述安装盘100的第一端150的侧壁形状匹配且贴近,即所述退绳板3000为与所述弧形导绳侧面120的侧壁形状匹配的弧形,所述退绳板3000的两端具有对称的且向所述弧形导绳侧面翻折的翻折部3100。
42.工作时,所述退绳板3000与压头1000同步下移,所述退绳板3000推动所述耳带沿
所述主体110的侧面向下移动并与主体110分离,同时,如附图4所示,所述压头下压两个夹持耳带的所述夹爪410、420的尾部使它们转动松开所述耳带。
43.进一步,如附图2所示,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口罩固定杆4000,所述口罩固定杆固定4000在所述安装盘100的第二端160,常态下,所述口罩固定杆4000的末端低于所述焊接头710的末端,从而所述口罩固定杆4000先与口罩本体接触并将口罩本体固定。并且所述口罩固定杆4000为弹性伸缩杆,其包括安装主轴4100,所述安装主轴4100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可沿所述安装主轴410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地设置有伸缩杆4200,所述伸缩杆4200的部分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其下端延伸到所述安装主轴4100外且设置有硅胶垫4400,所述伸缩杆4200的顶部与限位槽的槽底之间还设置有弹簧4300。
44.如附图7、附图8所示,所述安装盘的下方设置有口罩本体输送线5000,所述口罩本体输送线5000为步进式输送机,其输送面上形成有与口罩本体形状匹配的限位槽5100,工作时,将一个口罩本体放入一限位槽510中,位于限位槽中的口罩本体随所述口罩本体输送线5000输送至焊接头的下方以进行耳带的焊接,所述口罩本体输送线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如申请号为202010465046.6所揭示的结构。
45.如附图7、附图8所示,所述口罩本体输送线5000的输出端与转接输送线6000衔接,所述转接输送线6000包括上下位设置且保持为微小间隙的上皮带输送线6100及下皮带输送线6200,所述上皮带输送线6100包括两条间隙设置且同轴同步转动的皮带6110、6120,两条皮带6110、6120的间距大于所述口罩本体输送线5000的限位槽的宽度,驱动两条所述皮带同步转动的结构为已知技术,此处不做赘述。所述下皮带输送线6200同样包括两条皮带,且两条皮带与上皮带输送线的两条皮带分别对应,所述下皮带输送线6200的输送面与所述口罩本体输送线5000的输送面的高度相当。
46.如附图7、附图8所示,所述转接输送线6000的输出端设置有承接台7000,所述承接台7000包括间隙设置的第一承接板7100及第二承接板7200,它们之间的间隙7300上方设置有下推装置8000,所述下推装置8000的推块8100可移动至所述间隙7300处且位于所述第一承接板7100和第二承接板7200的下方,从而可以将移动至所述第一承接板7100和第二承接板7200上的口罩下压至接料台上,所述推块8100连接驱动其升降的气缸8200,所述气缸8200固定在一龙门架上。
47.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