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用消失模自动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7231发布日期:2021-06-29 23:4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用消失模自动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失模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造用消失模自动下料机。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

现有的消失模因具备近无余量、精确成型、无需取模、无分型面、无砂芯、没有飞边、毛刺、拔模斜度,减少了由于型芯组合而造成的尺寸误差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现对于消失模的铸造生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消失模的铸造过程中需要人工取料,工作效率低的同时,工作人员也有因失误操作被烫伤的安全隐患,正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铸造用消失模自动下料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造用消失模自动下料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用消失模自动下料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下注塑模具,所述下注塑模具的顶部的设置有上注塑模具,所述上注塑模具与下注塑模具之间设置有消失模成品体,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面的中部开设有让位槽,所述支撑架顶部的内侧固定套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一侧的顶面贯穿让位槽的一侧并于顶面固定连接有移动台,所述移动台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的内侧固定套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安装板,所述过渡安装板顶部的一侧固定套接有撑接板,所述撑接板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撑接板之间分别开设有第二滑移槽和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二滑移槽与第一滑移槽之间设置有复合吸盘件,所述复合吸盘件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流机构。

精选的,所述气流机构的内部包括有主流管,且主流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中空板,所述中空板一侧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四个分流管。

精选的,所述撑接板与调节板之间设置有四组复合吸盘件,且复合吸盘件的内部包括有吸盘,所述吸盘底部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的顶面与调节板的底面活动连接,所述吸盘中部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底面与调节板的顶面活动连接,所述吸盘顶部的内侧与分流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吸盘的两端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一滑移槽和第二滑移槽的内部。

精选的,所述第二滑移槽与第一滑移槽相互平行,且第二滑移槽的长度值等于第一滑移槽的长度值。

精选的,所述传动机构的内部包括有丝杆,且丝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丝杆一端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板,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轴承座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架顶部的内壁上。

精选的,所述移动台底部的内侧卡接导轨,且导轨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顶面。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以移动台、固定架、第一电动推杆、过渡安装板四者组成模具内行进机构,配合传动机构一同使用后,将气流机构、复合吸盘件、调节板、第二电动推杆、撑接板五者组成往复吸附机构自动送入到消失模成品体顶面指定位置处进行吸附作业,随后一系列运动复位作业后,将消失模成品体自动移出下注塑模具与上注塑模具之间,由此实现整体装置自动下料的功能,取代人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消除人工作业存在烫伤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通过复合吸盘件内部的定位盘与螺母可使吸盘根据不同类型消失模成品体顶面适宜吸附的位置进行在第一滑移槽与第二滑移槽的内部进行相对应的调节,继而进一步优化装置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气流机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复合吸盘件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下注塑模具;3、上注塑模具;4、消失模成品体;5、支撑架;6、让位槽;7、传动机构;71、丝杆;72、轴承座;73、螺套板;74、伺服电机;8、移动台;9、固定架;10、第一电动推杆;11、过渡安装板;12、撑接板;13、第二电动推杆;14、调节板;15、第一滑移槽;16、第二滑移槽;17、复合吸盘件;171、吸盘;172、定位盘;173、螺母;18、气流机构;181、主流管;182、中空板;183、分流管;19、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铸造用消失模自动下料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下注塑模具2,下注塑模具2的顶部的设置有上注塑模具3,上注塑模具3与下注塑模具2之间设置有消失模成品体4,工作台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5,支撑架5顶面的中部开设有让位槽6,支撑架5顶部的内侧固定套接有传动机构7,传动机构7的内部包括有丝杆71,且丝杆7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轴承座72,丝杆71一端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板73,丝杆7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74,伺服电机74与轴承座72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架5顶部的内壁上,传动机构7为装置提供长距离横向自动移动结构基础,避免后续移动台8干涉上注塑模具3与下注塑模具2的作业,传动机构7一侧的顶面贯穿让位槽6的一侧并于顶面固定连接有移动台8,移动台8底部的内侧卡接导轨19,且导轨19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支撑架5的顶面,导轨19为移动台8的移动提供运动导向和移动支撑,保证移动台8移动的稳定性,移动台8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9,固定架9顶部的内侧固定套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0,第一电动推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安装板11,过渡安装板11顶部的一侧固定套接有撑接板12,撑接板12与调节板14之间设置有四组复合吸盘件17,且复合吸盘件17的内部包括有吸盘171,吸盘171底部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定位盘172,定位盘172的顶面与调节板14的底面活动连接,吸盘171中部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并螺纹连接有螺母173,螺母173的底面与调节板14的顶面活动连接,吸盘171顶部的内侧与分流管183的一端固定套接,吸盘171的两端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一滑移槽15和第二滑移槽16的内部,四组复合吸盘件17可保证对后续消失模成品体4吸附连接的稳定性,即是其中一组复合吸盘件17失效,剩余其他的复合吸盘件17依旧可完后吸附转移作业,撑接板12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3,第二电动推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板14,调节板14与撑接板12之间分别开设有第二滑移槽16和第一滑移槽15,第二滑移槽16与第一滑移槽15相互平行,且第二滑移槽16的长度值等于第一滑移槽15的长度值,后续利用复合吸盘件17内部的定位盘172与螺母173可使吸盘171根据不同类型消失模成品体4顶面适宜吸附的位置进行在第一滑移槽15与第二滑移槽16的内部进行相对应的调节,继而进一步优化装置的使用性能,第二滑移槽16与第一滑移槽15之间设置有复合吸盘件17,复合吸盘件17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流机构18,气流机构18的内部包括有主流管181,且主流管181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中空板182,中空板182一侧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四个分流管183,以移动台8、固定架9、第一电动推杆10、过渡安装板11四者组成模具内行进机构,配合传动机构7一同使用后,将气流机构18、复合吸盘件17、调节板14、第二电动推杆13、撑接板12五者组成往复吸附机构自动送入到消失模成品体4顶面指定位置处进行吸附作业,随后一系列运动复位作业后,将消失模成品体4自动移出下注塑模具2与上注塑模具3之间,由此实现整体装置自动下料的功能,取代人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消除人工作业存在烫伤安全隐患。

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消失模成品体4顶面的适宜吸附作业的位置,预先调节四组复合吸盘件17的位置,具体步骤为将一组复合吸盘件17内部吸盘171顶部的螺母173拧松,然后沿着第二滑移槽16与第一滑移槽15进行指定距离移动,完成后,重新拧紧螺母173,后续其他三组复合吸盘件17按照同样的原理进行作业,完成后,以下注塑模具2与上注塑模具3的一个生产周期为例,具体为在下注塑模具2与上注塑模具3注塑作业完成,且上注塑模具3在现有的液压提升机构抬起,下注塑模具2与上注塑模具3完全分离后,启动传动机构7内部的伺服电机74并使其正转,由伺服电机74带动丝杆71同步转动,继而使螺套板73推移移动台8以及移动台8的上层结构进行移动,到达丝杆71的运动极限后,关闭伺服电机74,接着再启动第一电动推杆10,由第一电动推杆10内部的伸缩推移撑接板12以及撑接板12的下层结构,最终使四组复合吸盘件17的底部分别位于消失模成品体4顶面指定吸附面,随后启动第二电动推杆13,下推四组复合吸盘件17,使四组复合吸盘件17内部的吸盘171底面贴于消失模成品体4的顶面,然后再启动气流机构18内部的主流管181一端的固定安装连接现有抽气泵,使四个吸盘171底部产生负压并吸附到消失模成品体4的顶面,随后依次关闭第二电动推杆13、第一电动推杆10以及启动传动机构7内部的伺服电机74并反转,将各运动结构复位并远离工作台1,待消失模成品体4完全离开下注塑模具2与上注塑模具3之间后,关闭伺服电机74,启动第二电动推杆13,重新下推消失模成品体4,然后关闭抽气泵,最终使消失模成品体4放置到支撑架5的顶面,工作人员统一收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填充图案只是为了区别图层,不做其他任何限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