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9106发布日期:2021-09-17 21:5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柔性管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用树脂覆盖编织线的外表面而成的柔性管挤出成形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疗机构中,为了向患者的生物体内的规定部位注入药液、造影剂等或者抽出生物体内的体液等,使用有被称为导管的管状的医疗器具。该导管由于穿过弯曲的血管等而插入生物体内,因此对前端侧部分谋求柔软性,以不会损伤血管等且容易沿着血管等弯曲部分弯曲。另一方面,对导管中的未插入生物体内的部分谋求适当的刚性,以使导管的操作变得容易。因此,提出了各种以前端侧柔软且把手侧坚硬的方式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逐渐变化的导管的制造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装置,即通过一边使硬度不同的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一边将该两种树脂向编织线的外表面挤出,从而能够制造硬度沿着长度方向连续变化的柔性管的装置。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4486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优选为,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的长度能够根据柔性管的用途等来调节。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造装置中,难以缩短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
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树脂层的长度缩短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
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0.本发明涉及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用于将柔性管挤出成形,该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具备:两台挤出机,它们挤出相互不同的树脂;两个阀,它们分别与两台挤出机对应地设置;混炼机构,其对从两台挤出机经由两个阀供给的树脂进行混炼;模具,其具有贯通孔和挤出口,该贯通孔供编织线贯穿,该挤出口向穿过贯通孔的编织线的表面挤出由混炼机构混炼后的树脂;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两个阀,阀分别能够切换对应的挤出机与混炼机构连通的状态、以及对应的挤出机与混炼机构之间被切断的状态,控制装置控制两个阀,能够在柔性管的挤出成形时,从一台挤出机与混炼机构连通且另一台挤出机与混炼机构之间被切断的第一状态向另一台挤出机与混炼机构连通且一台挤出机与混炼机构之间被切断的第二状态切换。
11.发明效果
12.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将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树脂层的长度缩短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13.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管制造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
14.图2是图1所示的柔性管制造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15.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阀的放大图。
16.图4是图1所示的第一阀的剖视图。
17.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第一阀及第二阀的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在树脂层即内层管的外表面设置编织层(网管)且用树脂层即外层管覆盖编织层而成的结构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作为这样的柔性管的一例,可以举出导管轴。然而,导管轴只不过是柔性管的一例,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在内窥镜中使用的柔性管等其他用途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
19.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管制造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柔性管制造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阀的放大图。图2相当于将图1所示的阀体以外的部分由与xz平面平行且包含阀体的中心轴ax在内的平面剖切而得到的局部剖视图。
20.柔性管制造装置100是用于使用树脂将柔性管7挤出成形的装置,且具备模具1、第一挤出机2a、第二挤出机2b、混炼机构3、第一阀4a、第二阀4b、以及控制装置5。需要说明的是,柔性管制造装置100经由底座而固定在规定的台架等上。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模具1的上游侧及下游侧适当地设置有用于供给编织线6的供给装置、抽出挤出成形了的柔性管7的抽出装置等。编织线6被从模具1的后方侧向前方侧输送。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使用xyz的三轴正交坐标系来确定方向,并将与编织线6的输送方向平行的轴设为x轴,将与铅垂方向平行的轴设为y轴,将与x轴及y轴正交的轴设为z轴。需要说明的是,编织线6例如为在内层管上设置有编织层(网管)且在内层中部的中空部贯穿有芯线(导丝)的状态。柔性管7在编织线6的表面设置有由树脂层构成的外层管,通过在外层管成形后抽出编织线6的芯线,从而能够得到导管轴。
21.模具1是用于向编织线6的外表面挤出树脂的模具,且具备内模11和外模12。在内模11的中心轴部分设置有供编织线6贯穿的贯通孔13。外模12具有中空部,且在中空部收容内模11。在内模11的外周面与外模12的中空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由规定的间隙构成的树脂的流路15。外模12具有与内模11的中心轴同轴的挤出口14。该挤出口14构成流路15的前端部。另外,在外模12设置有用于从后述的混炼机构3向流路15供给树脂的流路16。供给到流路16的树脂通过流路15向挤出口14流动,并挤出至穿过内模11的贯通孔13及挤出口14而向前方送出的编织线6的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内模11相对于外模12固定。
22.第一挤出机2a及第二挤出机2b例如是螺杆挤出机,且能够使树脂的颗粒熔融,并以恒定速度从前端的排出口挤出。分别向第一挤出机2a及第二挤出机2b供给硬度等特性不同的第一树脂及第二树脂。作为一例,第一树脂是硬度相对较高的树脂,第二树脂是比第一树脂柔软的树脂。从第一挤出机2a挤出的第一树脂以及从第二挤出机2b挤出的第二树脂向后述的混炼机构3供给,并由混炼机构3混炼。
23.混炼机构3能够对所供给的树脂进行混炼,并将混炼后的树脂向模具1供给。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混炼机构3例如包括:螺杆21,其收容于在壳体32设置的中空部;以及马达22,其使螺杆21绕其中心轴旋转。壳体32是与后述的第一阀4a的壳体及第二阀4b的壳体一体地构成的金属块。在本说明书中,将对螺杆21进行收容的壳体、以及对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的阀体进行收容的壳体不进行区分地称为壳体32。在螺杆21的外周面与壳体32的中空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由规定的间隙构成的流路24。在螺杆21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突起或销,通过利用马达22的旋转力绕中心轴旋转,能够对流路24内的树脂进行混炼。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混炼机构3使用螺杆21而构成的例子,但只要能够对流路24内的树脂进行混炼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代替螺杆21而使用捏合机。需要说明的是,马达22的旋转由后述的控制装置5控制。
24.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以分别与第一挤出机2a及第二挤出机2b对应的方式设置。第一阀4a用于控制对应的第一挤出机2a与混炼机构3的连接状态,且能够对第一挤出机2a与混炼机构3连通的状态、以及第一挤出机2a与混炼机构3之间被切断的状态进行切换。第二阀4b用于控制对应的第二挤出机2b与混炼机构3的连接状态,且能够对第二挤出机2b与混炼机构3连通的状态、以及第二挤出机2b与混炼机构3之间被切断的状态进行切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25.控制装置5包括控制混炼机构3、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的计算机。控制装置5与混炼机构3的马达22连接来控制螺杆21的旋转。另外,控制装置5与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所具备的马达35连接来切换由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实现的流路的连接状态。由控制装置5进行的控制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26.以下,一并参照图1~图4来详细说明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的结构。
27.图4是图1所示的第一阀的剖视图,图4(a)、图4(b)、图4(c)及图4(d)分别相当于图1所示的a向视图、b向视图、c向视图及d向视图。另外,图4(a)表示壳体的平面部,图4(b)及图4(c)表示第一分割体37的端面,图4(d)表示第二分割体的端面。
28.第一阀4a具备:阀体31,其能够绕中心轴ax旋转;壳体32,其将阀体31收容为能够旋转;安装构件33,其用于将阀体31安装于壳体32;间隔件34,其夹在安装构件33与阀体31之间;以及马达35,其使阀体31旋转。
2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阀体31具备第一分割体37和第二分割体38。
30.第一分割体37是阀体31的、具有与中心轴ax正交的一对端面45a及45b的圆柱形状的构件。如图4(b)及图4(c)所示,在第一分割体37的相对于阀体31的中心轴ax偏心的位置处,以与中心轴ax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具有圆形截面的3个贯通孔47a~47c。由此,在图4(b)所示的端面45a上形成有作为贯通孔47a的一个端部的开口部51、作为贯通孔47b的一个端部的开口部52、以及作为贯通孔47c的一个端部的开口部53。另外,如图4(c)所示,在第一分割体37的另一个端面45b形成有将贯通孔47a及47b的另一个端部彼此连接的槽48a、以及将贯通孔47c的另一个端部与端面45b的中心连接的槽48b。开口部51~53的直径相等,开口部51及53相对于端面45a的中心(中心轴ax的位置)旋转对称(即,开口部51与端面45a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等于开口部53与端面45a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31.第二分割体38是阀体31的、具有与中心轴ax正交的端面49且具有直径与第一分割体37相等的圆柱形状的部分的构件。如图3及图4(d)所示,在第二分割体38设置有流路50。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50构成为由沿第二分割体38的径向延伸的部分、以及沿第二分割体38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部分构成的l字状。流路50的一端位于第二分割体38的外周面,且流路50的另一端位于端面49的中心。
32.第一分割体37及第二分割体38使用沿与中心轴ax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螺栓等固定构件而一体化。在将第一分割体37及第二分割体38一体化了的状态下,设置于第一分割体37的槽48b的端部(端面45b的中心部分)与设置于第二分割体38的流路50的端部(端面49的中心部分)重叠。需要说明的是,在用螺栓固定第一分割体37及第二分割体38的情况下,螺栓安装于未形成贯通孔、槽的部分。当将上述的第一分割体37及第二分割体38一体化而构成阀体31时,在阀体31的内部形成有将端面45a上的开口部51及52连接的第一流路、以及以端面45a上的开口部53为一端的第二流路。第一流路是依次通过开口部51、贯通孔47a、槽48a、贯通孔47b及开口部52的流路。第二流路是依次通过开口部53、贯通孔47c、槽48b及流路50的流路。关于树脂的流动将在后面叙述,开口部51相当于第一流路的上游侧的端部,开口部52相当于第一流路的下游侧的端部,且开口部53相当于第二流路的上游侧的端部。
33.壳体32具有圆柱状的中空部,该中空部具有与第一分割体37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在该中空部收容由第一分割体37和第二分割体38的一部分构成的相同直径的圆柱部分。另外,壳体32具有与阀体31的中心轴ax正交且与阀体31的端面45a抵接的平面部57。阀体31在收容于壳体32的中空部的状态下,能够使阀体31的外周面及端面45a分别与壳体32的中空部的内周面及平面部57滑动并旋转。
34.如图2及图4(a)所示,在壳体32设置有与第一挤出机2a的挤出口连通的第一树脂供给路41、与混炼机构3的流路24连通的第二树脂供给路42、以及用于将供给到阀体31的树脂向壳体32的外部排出(废弃)的树脂排出路43。如图4(a)所示,在壳体32的平面部57上形成有第一树脂供给路41的下游侧的端部即开口部54、以及第二树脂供给路42的上游侧的端部即开口部55。开口部54及55的直径与在第一分割体37的端面45a设置的开口部51~53相同。开口部54的中心与平面部57的中心(与中心轴ax交叉的点)的距离等于在第一分割体37的端面45a设置的开口部51(开口部53)的中心与端面45a的中心的距离。另外,开口部55的中心与平面部57的中心(与中心轴ax交叉的点)的距离等于在第一分割体37的端面45a设置的开口部52的中心与端面45a的中心的距离。
35.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第一树脂供给路41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于壳体32的下表面侧(图1及图2的纸面里侧)。另外,第一树脂供给路41在壳体32的内部折弯,从第一挤出机2a挤出的树脂从第一树脂供给路41的上游侧的端部向y轴正方向流动后,在第一树脂供给路41的弯曲部改变朝向而向x轴正方向流动,并到达第一树脂供给路41的下游侧的端部即开口部54。另外,第二树脂供给路42的长度设计成尽可能短。树脂排出路43构成为在阀体31至少位于第二旋转位置(后述的)时与设置于阀体31的第二流路连通。树脂排出路43与阀体31的第二流路也可以经由在壳体32的中空部的内周面设置的槽连接。
36.在将阀体31的圆柱状部分收容于壳体32的中空部部分的状态下,通过用安装构件33密封壳体32的开口部,从而将阀体31安装于壳体32。安装构件33例如可以使用未图示的螺栓而紧固连结于壳体32。在阀体31与安装构件33之间夹入例如由金属构成的圆环状的间隔件34。间隔件34的厚度设定得比在插入了阀体31的状态下形成在中空部内的空间的深度大,以使得间隔件34的外表面位于比壳体32的开放端的端面稍靠外部的位置。通过在与阀
体31之间夹着间隔件34而将安装构件33固定于壳体32,能够以规定的接触压力将阀体31的端面45a按压于壳体32的平面部57。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构件33和间隔件34作为将阀体31的端面45a按压于壳体32的平面部57的按压构件发挥功能。通过对阀体31施加向壳体32的平面部57侧的按压力,能够限制阀体31向与中心轴平行的方向的移动,并且能够提高阀体31的端面45a与壳体32的平面部57的密接力而抑制接触面上的树脂的渗出等。需要说明的是,阀体31的端面45a的接触压力例如能够通过用于将安装构件33固定于壳体32的螺栓的拧紧转矩来管理。在阀体31的端面45a或壳体32的平面部57磨损了的情况下,通过将间隔件34更换为具有更大厚度的部件、或者调整用于将安装构件33固定于壳体32的螺栓的拧紧转矩,能够将阀体31的接触压力维持为恒定。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切换阀机构4由于构成为经由与中心轴正交的平面(端面45a及平面部57)来进行阀体31与壳体32之间的树脂的进出,因此在端面45a、平面部57的平面性或者它们之间的接触压力的调整容易这一点上,维护性优异。
37.第二阀4b构成为与第一阀4a实质相同,具备:阀体31,其能够绕中心轴ax旋转;壳体32,其将阀体31收容为能够旋转;安装构件33,其用于将阀体31安装于壳体32;间隔件34,其夹在安装构件33与阀体31之间;以及马达35,其使阀体31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4a和第二阀4b相对于与yz平面平行且包含螺杆21的中心轴在内的平面对称地构成,且设置于阀体31及壳体32的流路、槽等的配置也与设置于第一阀4a的配置对称。因此,省略关于第二阀4b的重复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4a和第二阀4b不一定需要相对于规定的平面对称地构成,也可以使构成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的阀体31完全相同,并变更设置于壳体32的流路的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阀4a的壳体、第二阀4b的壳体、以及对混炼机构3的螺杆21进行收容的壳体作为同一构件一体地形成,但它们也可以分别单独地形成。
38.在此,对阀体31相对于壳体32的旋转位置的变化进行说明。
39.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第一阀及第二阀的动作的示意图。图5(a)~图5(e)示出从图1所示的c

c线观察时的第一分割体37的端面45b与设置于壳体32的第一树脂供给路41及第二树脂供给路42的位置关系。为了简化图示,在图5中,用粗实线表示与第一分割体37相关的部分,用通常的实线表示与壳体32相关的部分。与壳体32相关的部分位于纸面的里侧。另外,为了简化图示,省略了设置于第二分割体38的流路的记载,但如上所述,设置于第一分割体37的槽48b经由设置于第二分割体38的流路50而与树脂排出路43连接。
40.图5(a)表示阀体31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状态。在阀体31位于第一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第一流路的上游侧的端部即开口部51与设置于壳体32的开口部54重叠,且第一流路的下游侧的端部即开口部52与设置于壳体32的开口部55重叠。由此,第一树脂供给路41与第二树脂供给路42经由第一流路连接,成为第一挤出机2a与混炼机构3连通的状态。另外,第二流路的上游侧的端部即开口部53被平面部57封闭。因此,当阀体31位于图5(a)所示的第一旋转位置时,成为能够将从第一挤出机2a挤出的树脂全部向混炼机构3供给的状态。
41.图5(b)~图5(d)表示阀体31位于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的状态。在阀体31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的过程中,如图5(b)~图5(d)所示,开口部51~53的位置相对于开口部54及55变化。
42.图5(e)表示阀体31位于第二旋转位置的状态。在阀体31位于第二旋转位置的情况
下,如图5(e)所示,第二流路的上游侧的端部即开口部53与设置于壳体32的开口部54重叠。由此,第一树脂供给路41与树脂排出路经由第二流路连接。另外,第一流路的两端的开口部51及52被平面部57封闭,并且设置于壳体32的开口部55被阀体31的端面45a封闭。当阀体31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成为第一挤出机2a与混炼机构3之间被切断的状态,从第一挤出机2a挤出的树脂全部经由第二流路向外部排出(废弃)。
4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阀4b构成为与第一阀4a实质相同,因此通过第二阀4b的阀体31的旋转,能够与图5中说明的第一阀4a同样地进行流路的切换。即,当第二阀4b的阀体31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时,第二挤出机2b与混炼机构3连通,当第二阀4b的阀体31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第二挤出机2b与混炼机构3被切断。
44.在此,说明在一边使第一树脂及第二树脂的混合比变化、一边将柔性管挤出成形时控制装置5所进行的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的控制方法。具体而言,以下,说明在将第一树脂挤出到编织线的表面后,一边使第二树脂的比例逐渐增加、一边挤出混合树脂(将第一树脂及第二树脂混炼后的树脂)而将柔性管成形的例子。
45.首先,控制装置5控制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以成为第一挤出机2a与混炼机构3连通且第二挤出机2b与混炼机构3之间被切断的第一状态。具体而言,控制装置5控制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各自的马达35,而将第一阀4a的阀体31配置于第一旋转位置(图5(a))且将第二阀4b的阀体31配置于第二旋转位置(图5(e))。在该状态下,从第一挤出机2a挤出的第一树脂全部向混炼机构3供给,从第二挤出机2b挤出的第二树脂全部向外部排出。因此,当一边送出贯穿到模具1的编织线、一边从第一挤出机2a及第二挤出机2b挤出第一树脂及第二树脂时,第一树脂通过混炼机构3向模具1供给,并向编织线的表面挤出。
46.接下来,控制装置5控制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以成为第一挤出机2a与混炼机构3之间被切断且第二挤出机2b与混炼机构连通的第二状态。具体而言,控制装置5控制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各自的马达35,而使第一阀4a的阀体31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图5(e))且使第二阀4b的阀体31旋转到第一旋转位置(图5(a))。在该状态下,从第二挤出机2b挤出的第二树脂全部向混炼机构3供给,从第一挤出机2a挤出的第一树脂全部向外部排出。
47.在控制装置5将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之后,对混炼机构3仅供给第二树脂,但在混炼机构3的流路24中残留有在切换为第二状态之前供给的第一树脂。即使将向流路24供给的树脂从第一树脂(100%)切换为第二树脂(100%),由于两种树脂的流动性的差等,残留在流路内的第一树脂也不会被之后供给的第二树脂立即挤出,直到残留在流路内的第一树脂完全置换为第二树脂为止,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因此,在本发明中,利用流路24内的树脂不会立即置换的特性,在开始混合两种树脂时将向混炼机构3供给的树脂从第一树脂完全切换为第二树脂,作为用于形成第一树脂及第二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树脂层的第一树脂,仅使用在混炼机构3的流路24残留的第一树脂。在混炼机构3的流路24残留的第一树脂一边与第二树脂被混炼一边被挤出,但由于第一树脂的供给停止,因此混炼的树脂中的第二树脂的比例逐渐增加。因此,通过切换向混炼机构3供给的树脂,能够使构成外层管的两种树脂的混合比逐渐变化。另外,在根据阀的开闭度等使第一树脂及第二树脂的混合比自身逐渐变化的结构中,同时供给两种树脂的时间变长,由此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的长度容易变长。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柔性管制造装置100中,在将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挤出成形时,能够将向混炼机构3供给的树脂从第一
树脂完全切换为第二树脂,且能够消除或者缩短同时供给第一树脂及第二树脂的时间,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缩短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的长度。
48.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以下的柔性管制造装置100,即具有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在长度方向上逐渐变化的树脂层,并且能够缩短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的长度。
4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管制造装置100中,根据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的阀体31的旋转位置,能够切换挤出机与混炼机构3连通的状态以及挤出机与混炼机构3被切断的状态,在挤出机与混炼机构3被切断的状态下,能够将从挤出机挤出的树脂向外部废弃。这样,通过将作为向模具1供给的树脂而未被选择的树脂向外部排出,能够抑制在与挤出机相连的流路内存在的树脂的压力变动,因此能够抑制将向混炼机构3供给的树脂的种类切换之后的树脂的挤出量的变动,并提高柔性管的外径的尺寸稳定性。
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管制造装置100中,通过在和阀体31的中心轴ax正交的端面45a设置的开口部51及52与在壳体32的平面部57设置的开口部54及55的重合,使得对应的挤出机与混炼机构3连通。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使用间隔件34和安装构件33对阀体31的端面45a施加规定的接触压力,能够提高阀体31的端面45a与壳体32的平面部57的密接性,且能够抑制树脂的渗出等。
5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管制造装置100中,通过将在壳体32的平面部57设置的开口部55由阀体31的端面45a封闭,从而将对应的挤出机与混炼机构3之间切断。这样,通过利用阀体的端面45a封闭用于向混炼机构3供给树脂的第二树脂供给路42(开口部55),能够抑制在设置于阀体31的流路内残留的树脂进入混炼机构3的流路24,对于缩短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的长度是有效的。另外,通过利用阀体的端面45a封闭用于向混炼机构3供给树脂的第二树脂供给路42(开口部55),也能够抑制混炼机构3的流路24内的树脂通过第二树脂供给路42向阀体31内逆流,且能够防止两种树脂在阀体31的内部混合。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管制造装置100中,将由混炼机构3混炼后的树脂向模具1直接供给,但也可以经由设置在混炼机构3与模具1之间的阀等从混炼机构3向模具1供给树脂。例如,已知在挤出成形了两种树脂的混合比沿着长度方向逐渐变化的树脂层之后,在前端部设置被称为软端(soft tip)的柔软的管状部分而形成的柔性管。例如,为了连续地将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与该软端一体地挤出成形,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管制造装置100中,也可以设置挤出第三树脂的挤出机、以及选择性地将由混炼机构3混炼后的树脂和从第三挤出机挤出的第三树脂中的任一种树脂向模具1供给的切换阀。
5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管制造装置100中,从尽可能地缩短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的观点出发,优选加快在使阀体31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或从第二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旋转位置时的旋转速度。但是,通过放慢阀体31的旋转速度,能够将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的长度调整得更长。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在使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变时,通过放慢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的阀体31的旋转速度,能够延迟相对于混炼机构3停止第一树脂的供给的时机、以及第二树脂相对于混炼机构3的供给速度成为最大的时机,且使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的长度变长。
5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混炼机构3与模具1单独构成且在混炼机构3的下游侧设
置模具1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以下结构,即将混炼机构及模具一体地构成,并将从第一挤出机2a及第二挤出机2b经由第一阀4a及第二阀4b供给的树脂一边进行混炼一边向编织线挤出的结构。作为将两种树脂一边进行混炼一边向编织线的表面挤出的模具,例如可以采用国际公开号wo2019/177018所记载的结构。即,可以通过具有供编织线从一端向另一端贯穿的贯通孔的管状构件、能够以管状构件为中心轴并通过驱动机构旋转的筒形状的内模、以及以在与内模的外表面之间产生规定的间隙的方式包围内模的外模构成模具,也可以构成以下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即在形成于外模与内模之间的树脂流路与两台挤出机之间设置有上述的第一阀及第二阀。在将混炼机构与模具一体地构成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小阀与模具的挤出口之间的流路的体积,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变化的部分的长度。
55.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一边改变两种树脂的混合比、一边覆盖在内层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编织层的编织线的表面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制造装置来制造由树脂层覆盖没有编织线的管的外表面的柔性管。
56.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阀的结构及控制也能够应用于由模具直接将管挤出成型(管成型)的制造装置。
57.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58.本发明可以作为用于制作医疗用导管的导管轴、用于内窥镜的管等柔性管的制造装置来利用。
59.附图标记说明:
60.1 模具
61.2a
ꢀꢀ
第一挤出机
62.2b
ꢀꢀ
第二挤出机
[0063]3ꢀꢀ
混炼机构
[0064]
4a
ꢀꢀ
第一阀
[0065]
4b
ꢀꢀ
第二阀
[0066]5ꢀꢀ
控制装置
[0067]6ꢀꢀ
编织线
[0068]7ꢀꢀ
柔性管
[0069]
13
ꢀꢀ
贯通孔
[0070]
14
ꢀꢀ
挤出口
[0071]
31
ꢀꢀ
阀体
[0072]
32
ꢀꢀ
壳体
[0073]
33
ꢀꢀ
安装构件
[0074]
34
ꢀꢀ
间隔件
[0075]
40a
ꢀꢀ
端面
[0076]
41
ꢀꢀ
第一树脂供给路
[0077]
42
ꢀꢀ
第二树脂供给路
[0078]
43
ꢀꢀ
树脂排出路
[0079]
51、52、53、54、55
ꢀꢀ
开口部
[0080]
57
ꢀꢀ
平面部
[0081]
100 柔性管制造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