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注塑机螺杆低温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0545发布日期:2021-10-29 20:5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注塑机螺杆低温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注塑机螺杆低温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注塑机的加热系统是用来加热料筒及注射喷嘴的,注塑机的料筒一般采用电热圈作为加热装置,安装在料筒的外部,并进行分段加热,热量通过筒壁导热为物料塑化提供热量,从而进行生产产品,该加热方式会导致加热后的料筒会有热量散发至空气中,造成能源大量的损耗,加热方式也不稳定,既提高了生产成本,也不符合绿色生产,另外,加热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没有被利用,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3.为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现在进行的改进,较多的做法是,采用模温机,从外部进行辅助加热;但该方式让每台注塑机都配备模温机,也造成大量的成本投入,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注塑机螺杆低温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注塑机螺杆低温加热装置,该新型注塑机螺杆低温加热装置,便于将注塑机电热圈加热,改为水循环加热,降低料筒热量损耗,提高产品稳定性,注塑机改为水循环后,采用一个模温机共用两台或者多台注塑机,降低成本投入,达到所需效果,料筒外部添加热量保护套,减少热量的散失。
5.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注塑机螺杆低温加热装置,包括注塑机主体,所述注塑机主体的一侧设有注塑嘴机构,所述注塑嘴机构包括射嘴、螺杆、水循环空腔、保温层、料斗、进水控制阀和出水控制阀,所述射嘴的内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射嘴内部开设有水循环空腔,所述射嘴的外壁涂有保温层,所述射嘴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进水控制阀和出水控制阀,所述进水控制阀和出水控制阀贯穿与射嘴的外壁,并延伸于水循环空腔内部,所述射嘴的外壁包裹有热量保护套机构。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射嘴的外壁包裹有热量保护套机构,所述热量保护套机构包括隔温棉、预留孔、抵触板、压板、固定杆和螺母,所述隔温棉的上下两端分别均开设有预留孔,所述隔温棉的下端抵触有抵触板,所述隔温棉上端包裹接头处固定有压板,且压板通过固定杆配合螺母固定,所述抵触板与压板的横截面为弧形设计,且抵触板与压板的弧度与射嘴的外壁弧度相互吻合。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注塑机主体的上端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注塑机主体的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一端放置于水循环空腔内部。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相邻的注塑机主体的进水控制阀与出水控制阀之间通过连接管套接,且连接管为“u”形结构设置,所述进水控制阀与出水控制阀与连接管的套接处缠绕有生胶带。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多台中的最上方注塑机主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环,且第一限位环的环内贯穿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进水控制阀相连接,且进水管
的另一端连接有模温机,所述模温机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侧套接有第二限位环,且第二限位环螺纹连接在最下方注塑机主体的外壁,所述出水管与出水控制阀相连接。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设置水循环空腔后期注入热水后对射嘴与料斗起到了热循环的效果,通过设置进水控制阀和出水控制阀便于了使用者配合连接管连接多台注塑机主体随后联入模温机便可形成水路循环从而降低了料筒的热量损耗,通过设置隔温棉进一步保护了射嘴的内部温度同时也对被包裹料斗起到了保温的效果,进一步降低了热量损耗,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便于了使用者观察模温机对加热后循环至水循环空腔内部的水温进行从而精准的调控模温机的加热温度,通过设置连接管便于了使用者连接相邻注塑机主体的进水控制阀与出水控制阀使得多台注塑机主体可以被一台模温机供给热量,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成本投入的同时也减小了设备的占地空间,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对较长的进水管与出水管的管身起到了固定限位的效果,避免了其乱缠绕,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使得装置布线整洁便于五s管理。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注塑嘴机构的零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热量保护套机构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12.其中:1、注塑机主体;2、注塑嘴机构;201、射嘴;202、螺杆;203、水循环空腔;204、保温层;205、料斗;206、进水控制阀;207、出水控制阀;3、热量保护套机构;301、隔温棉;302、预留孔;303、抵触板;304、压板;305、固定杆;306、螺母;4、控制面板;5、温度传感器;6、连接管;7、生胶带;8、第一限位环;9、进水管;10、模温机;11、出水管;12、第二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14.根据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注塑机螺杆低温加热装置,包括注塑机主体1,所述注塑机主体1的一侧设有注塑嘴机构2,所述注塑嘴机构2包括射嘴201、螺杆202、水循环空腔203、保温层204、料斗205、进水控制阀206和出水控制阀207,所述射嘴201的内部设有螺杆202,所述螺杆202射嘴201内部开设有水循环空腔203,所述射嘴201的外壁涂有保温层204,所述射嘴201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进水控制阀206和出水控制阀207,所述进水控制阀206和出水控制阀207贯穿与射嘴201的外壁,并延伸于水循环空腔203内部,所述射嘴201的外壁包裹有热量保护套机构3,通过设置水循环空腔203后期注入热水后对射嘴201与料斗205起到了热循环的效果,通过设置进水控制阀206和出水控制阀207便于了使用者配合连接管6连接多台注塑机主体1随后联入模温机10便可形成水路循环从而降低了料筒的热量损耗。
15.所述射嘴201的外壁包裹有热量保护套机构3,所述热量保护套机构3包括隔温棉301、预留孔302、抵触板303、压板304、固定杆305和螺母306,所述隔温棉301的上下两端分别均开设有预留孔302,所述隔温棉301的下端抵触有抵触板303,所述隔温棉301上端包裹
接头处固定有压板304,且压板304通过固定杆305配合螺母306固定,所述抵触板303与压板304的横截面为弧形设计,且抵触板303与压板304的弧度与射嘴201的外壁弧度相互吻合,通过设置隔温棉301进一步保护了射嘴201的内部温度同时也对被包裹料斗205起到了保温的效果,进一步降低了热量损耗。
16.所述注塑机主体1的上端设有控制面板4,所述注塑机主体1的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5,且温度传感器5的一端放置于水循环空腔203内部,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5便于了使用者观察模温机10对加热后循环至水循环空腔203内部的水温进行从而精准的调控模温机10的加热温度。
17.所述相邻的注塑机主体1的进水控制阀206与出水控制阀207之间通过连接管6套接,且连接管6为“u”形结构设置,所述进水控制阀206与出水控制阀207与连接管6的套接处缠绕有生胶带7,通过设置连接管6便于了使用者连接相邻注塑机主体1的进水控制阀206与出水控制阀207使得多台注塑机主体1可以被一台模温机10供给热量,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成本投入的同时也减小了设备的占地空间。
18.所述多台中的最上方注塑机主体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环8,且第一限位环8的环内贯穿有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的一端与进水控制阀206相连接,且进水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模温机10,所述模温机10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的外侧套接有第二限位环12,且第二限位环12螺纹连接在最下方注塑机主体1的外壁,所述出水管11与出水控制阀207相连接,通过设置模温机10将进水管9连接进水控制阀206配合出水管11连接出水控制阀207形成了水路循环,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环8与第二限位环12对较长的进水管9与出水管11的管身起到了固定限位的效果,避免了其乱缠绕,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使得装置布线整洁便于五s管理。
19.装置使用前,以组装三台注塑机主体1为例,首先将第一限位环8与第二限位环12分别顺时针拧入与最上侧与最下侧注塑机主体1的外壁,随后将相邻注塑机主体1的进水控制阀206与出水控制阀207之间套接连接管6,然后将生胶带7去出并缠绕与管道连接处,顺势将模温机10的进水管9与最上方注塑机主体1的进水控制阀206相连接,随后将出水管11与最下方注塑机主体1的出水控制阀207相连接,随后在连接处裹上生胶带7,此时三台注塑机主体1的水循环空腔203将与进水管9、模温机10和出水管11形成一个水循环通路;装置使用时,接通外部电源打开模温机10的开关,模温机10开始加热水循环通路中的水,加热后的水经过进水管9注入进水控制阀206通过水循环空腔203的过程中会对料斗205的外壁进行水浴加热,同时热水也会提高射嘴201的内部温度便于注塑,随后热水由出水控制阀207排出,随后进入其他注塑机主体1,最后热水通过出水管11流回模温机10从而形成热量循环,此时便可实现一台模温机10对多台注塑机主体1进行热量供给节约了资源降低了能耗,装置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控制面板4自带的显示屏幕观察位于水循环空腔203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5从而知晓水循环空腔203内部热水的温度,从而调节模温机10对热水的加热温度,避免传输距离过长导致的热量散失,水循环过程中通过保温层204减小了了射嘴201外壁的热量损耗,配合使用隔温棉301进一步对料斗205的外壁与射嘴201外壁起到了保温的效果,进一步降低了热量损耗,就这样该新型注塑机螺杆低温加热装置的使用过程便完成了。
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
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