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炼造粒快速冷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8498发布日期:2021-09-29 04:0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炼造粒快速冷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密炼造粒快速冷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前90e密炼造粒收集装置采用振动式空气冷却收集,冷却过程会有大量的滑石粉粉尘进入空气,引起空气污染。而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因此是造成老年哮喘的慢性因素。目前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给予很大重视,已出台相关法律严控环境问题,因此降低滑石粉的排放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另外,振动式空气冷却收集方式采用空气冷却,空气在夏季的冷却速度慢,生产效率低,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造粒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提高造粒生产效率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密炼造粒快速冷却收集装置,该装置由冷却系统及除尘系统组成,实现了造粒的除尘和快速冷却收集,提高轮胎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空气中滑石粉的含量,提高工作环境质量,可大大降低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密炼造粒快速冷却收集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冷却机、冷却系统和除尘系统,冷却系统包括顶部和底部均开口的套体和搅拌部分,套体顶部开设与除尘系统连接的进料口,套体底部开设颗粒出口;冷却机的循环出水管和循环进水管与搅拌部分连通;
7.搅拌部分包括分别设置于套体上方和内部的动力装置和旋转装置;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电机驱动的主动轴及主动轮,旋转装置包括从动轮、从动轴和安装于从动轴侧面的螺旋叶片;从动轴上部平行于主动轴设置,主动轮通过同步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轴下部通过轴承设置在套体底部;从动轴与螺旋叶片内部设置相连空腔,从动轴空腔顶部和底部与冷却机的循环冷却水路连通,实现冷却水循环;
8.除尘系统包括除尘室、喷吹部分和引风部分,除尘室侧壁设置与进料口连通的进风口和排风口,除尘室底部开设泄灰口,内部设置若干滤袋;每个滤袋开口均与喷吹部分和引风部分连通,连通管道上设置开关阀,引风部分设置于排风口处。
9.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电机锁固螺钉固定在上支撑架上,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轴连接,主动轴通过第一角接触球轴承设置在上支撑架上,主动轮通过第一平键固定在主动轴上;从动轴上端通过第二角接触球轴承设置在上支撑架上,下端通过第三角接触球轴承设置在下支撑架上,下支撑架固定在套体底部;从动轮通过第二平键固定在从动轴上。
10.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轴上套设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设置于主动轮上方;从动轴上
套设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设置于从动轮上方。
11.进一步地,所述喷吹部分包括连接气包的脉冲阀和喷吹管,引风部分包括引风机,引风机、喷吹管与滤袋开口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置除尘室上部,除尘室内悬挂设置挡板,挡板正对进风口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套体内部倾斜设置有送料板,送料板底端设置于套体的颗粒出口处。
14.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叶片为不锈钢材质。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炼造粒快速冷却收集装置,利用冷却系统和除尘系统的配合,实现了密炼造粒的除尘和快速冷却收集,降低了空气中滑石粉的排放,提高工作环境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提高生产效率等问题。方案所述除尘系统,通过滤袋除去造粒中引入的滑石粉,清尘过程可以实现滑石粉的回收利用。方案所述冷却系统通过旋转冷却完成造粒的快速冷却,提高生产效率。
17.本实用新型采用除尘系统和冷却系统,通过plc控制,能有效降低滑石粉的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及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密炼造粒快速冷却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系统装配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装配图;
23.图中各标记如下:
24.1:冷却机;
25.2:冷却系统、201:电机、202:电机锁固螺钉、203:联轴器、204:上支撑架、205:主动轴、206:密封件、207:第一角接触球轴承、208:第一轴承挡圈、209:第一套筒、2010:主动轮、2011:第一平键、2012:同步带、2013:第三轴承挡圈、2014:第三角接触球轴承、2015:下支撑架、2016:法兰、2017:法兰锁固螺钉、2018:套体、2019:从动轮、2020:第二平键、2021:第二套筒、2022:第二轴承挡圈、2023:第二角接触球轴承、2024:锁固螺钉、2025:从动轴;
26.3:除尘系统、301:进风口、302:滤袋、303:脉冲阀、304:喷吹管、305:引风机、306:泄灰口、30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密炼造粒快速冷却收集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冷却机1、冷却系统2和除尘系统3,冷却机1为冷却系统2提供循环冷却水;冷却系统2实现造粒的快速冷却;除尘系统3实现造粒中滑石粉的吸附,通过清尘过程实现滑石粉的循环利用。
30.冷却系统2包括顶部和底部均开口的套体2018和搅拌部分,套体2018顶部开设与除尘系统3连接的进料口,套体2018底部开设颗粒出口。冷却机1的循环出水管和循环进水管与搅拌部分连通。
31.搅拌部分包括分别设置于套体2018上方和内部的动力装置和旋转装置。动力装置包括电机201和电机驱动的主动轴205及主动轮2010。旋转装置包括从动轮2019、从动轴2025和安装于从动轴2025侧面的不锈钢螺旋叶片。从动轴2025上部平行于主动轴205设置,主动轮2010通过同步带2012带动从动轮2019转动,实现了旋转运动的传递。
32.电机201通过电机锁固螺钉202固定在上支撑架204上,电机2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03与主动轴205连接。主动轴205通过第一角接触球轴承207设置在上支撑架204上,主动轴205和第一角接触球轴承207之间通过密封件206过渡,第一角接触球轴承207既能承受主动轴205转动时的径向力又能承受少量的轴向力,第一角接触球轴承207通过上支撑架204和第一轴承挡圈208固定。主动轮2010通过第一平键2011固定在主动轴205上。主动轴205上套设有第一套筒209,第一套筒209设置于主动轮2010上方,防止主动轮2010窜动。
33.从动轴2025上端通过第二角接触球轴承2023设置在上支撑架204上。第二角接触球轴承2023上侧通过锁固螺钉2024固定在上支撑架204上,下侧通过第二轴承挡圈2022进行固定。从动轮2019通过第二平键2020固定在从动轴2025上。从动轴2025上套设有第二套筒2021,第二套筒2021设置于从动轮2019上方,防止从动轮2019窜动。
34.从动轴2025下端通过第三角接触球轴承2014设置在下支撑架2015上,下支撑架2015固定在套体2018底部。第三角接触球轴承2014上侧通过第三轴承挡圈2013固定,下侧通过法兰2016固定,法兰2016通过法兰锁固螺钉2017固定在下支撑架2015上。
35.从动轴2025与螺旋叶片内部设置相连空腔,从动轴2025空腔顶部和底部与冷却机1的循环冷却水路连通,实现冷却水循环。
36.套体2018内部倾斜设置有送料板,送料板底端设置于套体2018的颗粒出口处。
37.除尘系统3包括除尘室、喷吹部分和引风部分。除尘室侧壁设置与进料口连通的进风口301和排风口,除尘室底部开设泄灰口306,进行滑石粉回收;内部设置若干滤袋302。每个滤袋302开口均与喷吹部分和引风部分连通,连通管道上设置开关阀。喷吹部分包括连接气包的脉冲阀303和喷吹管304,引风部分包括引风机305,引风机305、喷吹管304与滤袋302开口连通。进风口301设置除尘室上部,除尘室内悬挂设置挡板307,挡板307正对进风口301设置,在清灰过程提供密闭空间。引风机305设置于排风口处为粉尘流动提供动力。
38.使用过程包括三部分:
39.(1)冷却过程:颗粒通过进料口落入螺旋叶片,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轴转动,实现旋转运动的传递,通过主动轮、从动轮和同步带实现运动的传递,完成旋转冷却过程。通过在空心的从动轴和螺旋叶片的内部引入冷却水,实现对造粒的快速冷却。冷却完成的颗粒通过底部送料板落入颗粒出口。
40.(2)除尘过程:引风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排风口,含尘气体由进风口进入,经碰撞挡
板,气体中大部分粗颗粒物粉尘受惯性作用被分离出来,直接落入泄灰口。经预除尘后的气体沿挡板下行进入滤袋室,气体在不同的高度通过内部装有袋笼的滤袋,颗粒物被捕集在滤袋表面形成粉尘层,过滤后的气体经引风机从排风口排出。
41.(3)清尘过程:关闭进风口,使除尘室处于离线状态。开启脉冲阀,使气包中的压缩空气通过喷吹管进入滤袋中,在气流的冲刷作用及布袋膨胀变形产生的振动作用下,附着在滤袋表面的粉尘层被剥离落入泄灰口中排出。
42.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