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条板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6371发布日期:2021-12-08 15:1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条板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条板成型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汽车产品越来越多,对汽车配件的要求也更为紧张,对汽车配件的生产主要采用压铸模具进行压铸,压铸全称为压力铸造,是指将金属液体在高压、高速条件下填充模具型腔,并在高压下冷却成型,形成所需要产品的铸造方法,是铸造工艺中应用最广和发展速度最快的金属热加工成形工艺方法之一。压铸作为一种零部件成形技术,适应了现代制造业中产品复杂化、精密化、轻量化、节能化和绿色化的要求,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3.现有的压铸模具,结构复杂,且在压铸时,需要人工手扶模具进行固定,不仅危险性较高,而且人工长时间的工作,会因疲劳导致压铸产生偏差,从而使产品产生瑕疵,增加投入成本,造成原材料的浪费,以及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精度,为此,针对胶条板,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胶条板成型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条板成型结构,包括面板、上模板、下模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内设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下方设有注塑通道和分流道,所述分流道设置在所述注塑通道下方,所述分流道呈一字型,所述分流道垂直于所述注塑通道,所述注塑通道和所述分流道外套有第一冷却管。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管包括第一突出端部、第二突出端部、管身和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一突出端部和第二突出端部都为圆环形,所述第一突出端部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突出端部的面积,所述管身套在所述注塑通道外侧,所述管身的下端设有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内插入所述分流道,所述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注塑通道两侧分流道。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管下方设有支撑管,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冷却管,所述支撑管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8.进一步地,所述分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梯形注塑口,所述分流道和梯形注塑口一体成型。
9.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内设有产品成型腔,所述产品成型腔内设有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包括第一水平向冷却管、第二水平向冷却管和竖向冷却管。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向冷却管和所述第二水平向冷却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竖向冷却管的两端,所述第一水平向冷却管设在产品上方或下方四周,所述第一水平向冷却管在拐角处呈十字形,增大冷却管的冷却面积,所述竖向冷却管设置在同一侧,所述竖向冷却管上设有冷却环,所述第二水平向冷却管设有冷水管突出端,所述冷水管突出端与上模板
或下模板齐平。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管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产品上下两侧,使模具在注胶过程中可以快速的冷却,从而保证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带走更多的热量,增强冷却效果,增大了冷却水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热量的交换,从而增强了冷却效果。
1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垫块,所述垫块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垫块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包括凸起端部,所述凸起端部卡扣在所述上模板内,所述固定柱用于固定上模板和下模板,设有的固定套增大与上模板的摩擦力,设有的所述凸起端部可以固定在所述上模板上,更好的实现固定的目的。
1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垫片放置在所述第二垫片上,所述第二垫片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靠在产品上,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产品。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片上还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至少设有四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垫片的四角,所述导向柱上套有弹簧。
15.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还设有承重柱,所述承重柱穿透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顶靠所述下模板的下方,所述承重柱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中间部位。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设有不同方向和不同种类的冷却管,实现快速冷却;(2)本实用新型设有的分流道穿在在冷水管内,既起到冷却效果也实现了固定作用,简化了模具结构。(3)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中冷却结构的设计,能够更适用于需要快速冷却的胶条成型。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冷却管和分流管结构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管结构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板内部结构图。
22.图中:面板1;上模板2;下模板3;底板4;注塑口10;分流道11;第一冷却管12;第一突出端部121;第二突出端部122;管身123;第三延伸部124;第四延伸部125;支撑管126;梯形注塑口111;产品成型腔5;第二冷却管13;第一水平向冷却管131;第二水平向冷却管132;竖向冷却管133;冷却环14;垫块41;固定柱411;固定套412;凸起端部4121;第一垫片42;第二垫片43;支撑柱413;导向柱414;承重柱415。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应当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再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仍应当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24.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条板成型结构,包括面板1、上模板2、下模板3和底板4,所述面板1内设有注塑口10,所述注塑口10下方设有注塑通道和分流道11,所述
分流道11设置在所述注塑通道下方,所述分流道11呈一字型,所述分流道11垂直于所述注塑通道,所述注塑通道和所述分流道11外套有第一冷却管12,所述分流道11穿置在所述第一冷却管12中。
25.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冷却管12包括第一突出端部121、第二突出端部122、管身123和第三延伸部124和第四延伸部125,所述第一突出端部121和第二突出端部122都为圆环形,所述第一突出端部121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突出端部122的面积,所述管身123套在所述注塑通道外侧,所述管身123的下端设有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内插入所述分流道11,所述第三延伸部124和第四延伸部125分别设置在所述注塑通道两侧分流道11,。
26.所述第一冷却管12下方设有支撑管126,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冷却管12,所述支撑管126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板4上。
27.如图4所述,所述分流道11的两端分别设有梯形注塑口111,所述分流道11和梯形注塑口111一体成型。
28.如图5所示,所述上模板2和下模板3内设有产品成型腔5,所述产品成型腔5内设有第二冷却管13,所述第二冷却管13包括第一水平向冷却管131、第二水平向冷却管132和竖向冷却管133。
29.所述第一水平向冷却管131和所述第二水平向冷却管132分别设置在所述竖向冷却管133的两端,所述第一水平向冷却管131设在产品上方或下方四周,所述第一水平向冷却管131在拐角处呈十字形,增大冷却管的冷却面积,所述竖向冷却管133设置在同一侧,所述竖向冷却管133上设有冷却环14,所述第二水平向冷却管132设有冷水管突出端1321,所述冷水管突出端1321与上模板2或下模板3齐平。
30.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管13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产品上下两侧,使模具在注胶过程中可以快速的冷却,从而保证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带走更多的热量,增强冷却效果,增大了冷却水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热量的交换,从而增强了冷却效果。
31.所述底板4上设有垫块41,所述垫块41位于所述底板4的两侧,所述垫块41上设有固定柱411,所述固定柱411上设有固定套412,所述固定套412包括凸起端部4121,所述凸起端部4121卡扣在所述上模板2内,所述固定柱411用于固定上模板2和下模板3,设有的固定套412增大与上模板的摩擦力,设有的所述凸起端部4121可以固定在所述上模板2上,更好的实现固定的目的。
32.所述底板4上还设有第一垫片42和第二垫片43,所述第二垫片43放置在所述底板4上,所述第一垫片42放置在所述第二垫片43上,所述第二垫片43上设有支撑柱413,所述支撑柱413顶靠在产品上,所述支撑柱413用于支撑产品。
33.所述第一垫片42上还设有导向柱414,所述导向柱414至少设有四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垫片42的四角,所述导向柱414上套有弹簧。
34.所述底板4上还设有承重柱415,所述承重柱415穿透所述第一垫片42和所述第二垫片43顶靠所述下模板3的下方,所述承重柱415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中间部位。
35.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