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5953发布日期:2021-11-29 18:4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聚氨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航空板材领域会使用到聚氨酯材料,聚氨酯在制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到发泡装置,以便在聚氨酯内产生气泡,进而生产出需要的发泡体。现有的发泡装置仅通过搅拌的方式进行发泡,搅拌方式单一,且发泡效率低,同时搅拌发泡的范围有效,无法实现对聚氨酯全面的发泡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
4.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出气搅拌结构、设置于所述出气搅拌结构上方的连接结构及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上方的进气结构,所述出气搅拌结构还包括引导框、设置于所述引导框下方的搅拌框、设置于所述搅拌框外部的搅拌杆及位于所述搅拌杆上方的过滤框,所述引导框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引导框的下表面与所述搅拌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沿径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搅拌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框呈倒置的圆台状,所述搅拌框贯穿所述过滤框的内外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框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连接。
6.通过设置引导框、搅拌框、过滤框等结构,以实现通过引导框、搅拌框的旋转带动过滤框及搅拌杆的旋转,进而可以对从出气框下端排出的气体进行打散,使其均匀分布,且过滤框的设置可以使得气泡沿着其外圆周面斜向外上方漂浮,使得气泡在径向上分布的更加均匀,扩大径向上分布的范围,同时,圆台状引导框的设置可以使得搅拌框外圆周面上的气泡顺着引导框的外圆周面向斜内上方漂浮,以便进一步扩大径向上分布的范围,使得气泡在聚氨酯内分布的更加均匀。
7.优选地,所述出气搅拌结构包括第一驱动框,所述引导框的上表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驱动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引导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二驱动框,所述第二驱动框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驱动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连接。
8.通过设置第一驱动框及第二驱动框,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框带动第一驱动框旋转,进而实现引导框及搅拌框的旋转;并且第一驱动框可以在第二驱动框上升降,以便扩大其发泡的范围。
9.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框与所述第二驱动框呈长方体状。
10.通过将第一驱动框与第二驱动框均设计成长方体状,一方面可以简化其制作工
艺,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二驱动框带动第一驱动框稳定的旋转。
11.优选地,所述出气搅拌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框内的挡板及位于所述挡板上方的连接绳,所述挡板收容于所述第一驱动框内且与其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接绳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下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
12.通过设置挡板,使得气体从第二驱动框向下流动时可以带动挡板及第一驱动框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引导框及搅拌框向下移动,以便扩大其发泡在轴向上的范围;并且连接绳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驱动框过度向下移动而脱离第二驱动框。
13.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旋转框及位于所述旋转框上方的管道,所述旋转框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二驱动框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旋转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旋转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4.通过设置旋转框及管道可以方便的将外部气体从管道输入到旋转框内,且通过旋转框带动第二驱动框旋转。
15.优选地,所述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还包括进气结构,所述进气结构包括进气框及设置于所述进气框一侧的进气管,所述管道的上端收容于所述进气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进气框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进气框的侧面固定连接。
16.通过进气管、进气框与管道的配合可以将气体顺利的输入到旋转框内,以便将气体输入到引导框及搅拌框内。
17.优选地,所述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下方的转轴及设置于所述转轴下方的齿轮,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齿环,所述旋转框穿过所述齿环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环啮合。
18.通过电机可以驱动转轴及齿轮旋转,进而通过与齿轮啮合的齿环旋转带动旋转框旋转。
19.优选地,所述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还包括密封块结构,所述密封块结构包括出气框、设置于所述出气框内的密封块及位于所述密封块上方的弹性件。
20.密封块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驱动框内的气体进入到引导框内,而不会使得引导框内的气体进入到第一驱动框内,实现气体单向流动。
21.优选地,所述出气框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引导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块收容于所述出气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密封块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七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七通孔上方的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七通孔连通,所述第八通孔的上端与所述密封块的上表面连通。
22.通过密封块在出气框内上下移动,以便在第一驱动框内的气体进入到引导框内时,密封块在出气框内向下移动,使得第七通孔移到出气框的下方,以便使得气体从第八通孔进入到第七通孔,然后从第七通孔的两端排入到引导框内。
23.优选地,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引导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密封块固定连接。
24.弹性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防止密封块向下移动脱离出气框,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密
封块向上复位,进而使得第七通孔向上移动至出气框内,形成密封的效果,防止引导框内的气体流入到第一驱动框内。
25.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通过设置引导框及搅拌框,进而气泡在沿着搅拌框的外圆周面向上漂浮时,可以沿着引导框的外圆周面斜向内上方漂浮,从而可以引导气泡至引导框的正上方,且配合过滤框,可以使得气泡沿径向向外漂浮,从而可以使得气泡在聚氨酯内均匀分布,保证了聚氨酯发泡体的品质;并且在过滤框下方设置搅拌杆,从而可以对从出气框下端喷出的气体沿着其边缘向外进入到聚氨酯内,以便在聚氨酯内产生气泡;且密封块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驱动框内的气体顺利进入到引导框及搅拌框内,而不会从引导框进入到第一驱动框内,实现气体单向流动,且可以在引导框内形成密封的气体,实现将其移动到聚氨酯内形成水封现象,防止聚氨酯进入到搅拌框及引导框内;第一驱动框及第二驱动框的配合可以实现过滤框及搅拌杆的旋转,以便对聚氨酯进行充分的搅拌,且有利于使得气泡在聚氨酯内分布的均匀。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实施例提供的的正视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实施例提供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0.图4是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实施例提供的沿c

c方向的剖面图;
31.图5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实施例提供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清楚完整的说明。
33.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出气搅拌结构2、设置于所述出气搅拌结构2上方的连接结构3、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方的驱动结构4、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3上方的进气结构5、设置于所述出气搅拌结构2内的密封块结构6。
34.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开口,以便将聚氨酯倒入到壳体1内,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位于其下端的出料管11、设置于其上端的盖板12、设置于所述盖板12上的轴承13。所述出料管11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的下端连接,使得所述出料管11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连通,以便壳体1内发泡完毕后的聚氨酯从储料罐11排出,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11内设有阀门(未图示),以便控制出料管11内聚氨酯流出的流量及开关。所述盖板12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比如通过螺栓或者卡扣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以便将壳体1的上端开口盖住,所述盖板12上设有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一通孔121贯穿所述盖板12的上下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121为圆形。所述轴承13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121内,所述轴承13的外圈与所述第一通孔121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以便将轴承13固定于所述第
一通孔121内。
35.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出气搅拌结构2包括引导框21、设置于所述引导框21下方的搅拌框22、设置于所述搅拌框22外部的过滤框23、位于所述过滤框23下方的搅拌杆24、设置于所述引导框21上方的第一驱动框25、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框25内的挡板26、设置于所述挡板26上方的连接绳27。所述引导框21为空心的圆台状,所述引导框21的下表面的面积大于其上表面的面积,所述引导框21的下端呈开口状,所述引导框21的上表面设有第二通孔211,所述第二通孔211贯穿所述引导框21的内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211的中心轴线、所述引导框21的中心轴线及壳体1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引导框21倒置的圆台状的设置可以使得搅拌框22外圆周面上的气泡向上流动时可以沿着引导框21外圆周面朝向斜向内侧流动,以便使得气泡集中在引导框2的正上方。
36.进一步的,搅拌框22优选为空心的圆柱体且轴向两端面相通,所述搅拌框22轴向一端与所述引导框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引导框21与所述搅拌框22的内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23呈倒置的圆台状且其上表面的面积大于其下表面的面积,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框22贯穿所述过滤框23的内外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框23的中心轴线、搅拌框22的中心轴线及引导框21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过滤框22的侧面上设有滤孔,以便将其下方的大气泡打碎成小气泡,从而使得气泡可以均匀分散在聚氨酯内,所述过滤框23收容于所述壳体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过滤框23可以在壳体1内旋转,且由于过滤框23呈倒置的圆台状,使得其斜面呈斜向外上方延伸,进而可以引导其下方的气泡斜向外上方流动,扩大其径向分散的范围,且分散的更加均匀。所述搅拌杆24可以设置一个,亦可以设置多个,当所述搅拌杆24设有多个时优选的沿周向等距排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杆24设有两个,所述搅拌杆24沿径向延伸设置,所述搅拌杆24的一端与所述搅拌框22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24设置于过滤框23的下方,从而可以先对从搅拌框22下端开口流出的气泡进行打散,使其更加均匀的分布。所述第一驱动框25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一驱动框25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211且与所述引导框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框25的内部与所述引导框21的内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框25的横截面呈非圆形,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框25为空心的长方体状,所述第一驱动框25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引导框21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挡板26收容于所述第一驱动框25内且与其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26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261。所述连接绳27收容于所述第一驱动框25内,所述连接绳27的下端与所述挡板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7.所述出气搅拌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气体从搅拌框22的下端排出气体,然后沿着搅拌框22的边缘向外与聚氨酯接触,形成气泡;然后通过旋转的搅拌框22带动搅拌杆24可以实现对初步形成的气泡进行打散处理,且可以使其分布的更加均匀;同时倒置的圆台状的过滤框23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其下方的气泡打散,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气泡沿着其外表面斜向外上方流动,使得气泡分散的更加均匀,以便使得聚氨酯的发泡体品质更好;第一驱动框25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其内部气体进入到引导框21及搅拌框22内,另一方面可以驱动引导框21及搅拌框22旋转,实现对聚氨酯搅拌混合的目的。
38.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旋转框31、设置于所述旋转框31下方的第二驱动框32、设置于所述旋转框31外部的齿环33、设置于所述旋转框31上方的管道34。所述旋转框31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旋转框31穿过所述轴承13的内圈且与其固定连接,使得
所述旋转框31可以在盖板12上稳定的旋转,所述旋转框31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311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312,所述第四通孔311及第五通孔312贯穿所述旋转框31的内外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通孔311及第五通孔31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旋转框31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第二驱动框32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驱动框25的形状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框32呈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二驱动框3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311且与所述旋转框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框32的内部与所述旋转框31的内部,所述第二驱动框32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驱动框25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框25可以在所述第二驱动框32上升降,且可以随所述第二驱动框32一同旋转,所述连接绳2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框32的下端固定连接,以防止第一驱动框25过度向下移动脱离所述第二驱动框32。所述齿环33呈圆环状,所述旋转框31穿过所述齿环33的内部且与其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齿环3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锯齿。所述管道34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312且与所述旋转框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管道34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五通孔312与所述旋转框31的内部连通。
39.所述连接结构3的设置一方面通过旋转框31在盖板12上稳定的旋转,另一方面通过长方体状的第二驱动框32带动第一驱动框25随之旋转,实现对聚氨酯搅拌的目的,并且齿环33的设置可以与驱动结构4配合实现对其驱动旋转。
40.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驱动结构4包括电机41、设置于所述电机41下方的转轴42、设置于所述转轴42下方的齿轮43。所述电机41位于所述盖板12的上方,所述电机4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电机4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转轴42的上端与所述电机4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41可以驱动所述转轴42旋转,所述转轴42的下端与所述齿轮43固定连接,所述齿轮43与所述转轴42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齿轮43的圆周侧面设有锯齿,所述齿轮43与所述齿环33啮合,使得所述齿轮43旋转时可以带动所述齿环33及旋转框31随之旋转。
41.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所述进气结构5包括进气框51、设置于所述进气框51上的进气管52。所述进气框51的下端设有开口,所述管道34的上端收容于所述进气框5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管道34可以在所述进气框51内旋转,所述进气框51还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第六通孔511,所述第六通孔511贯穿所述进气框51的内外表面。所述进气管52的一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511且与所述进气框51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气管52的内部与所述进气框51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52上设置风机(未图示),以便将外部的空气抽入到进气框51内。
42.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密封块结构6包括出气框61、设置于所述出气框61内的密封块62、设置于所述密封块62上方的弹性件63。所述出气框6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出气框6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211且与所述引导框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气框6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通孔211的内部连通。所述密封块62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出气框6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密封块62可以在所述出气框61内上下移动,所述密封块62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七通孔621、位于所述第七通孔621上方的第八通孔622,所述第七通孔621贯穿所述密封块62的内外表面,且在没有气体流通时,所述第七通孔621处于所述出气框61内,以实现引导框21及搅拌框22内的密封状态,防止其内部的气体进入到第一驱动框25内,所述第八通孔622的上端与所述密封块62的上表面连通,所述第八通孔622的下端
与所述第七通孔621连通。所述弹性件63可以设置一个,亦可以设置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63设有两个,所述弹性件63的上端与所述引导框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63的下端与所述密封块6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密封块62起到支撑作用。
43.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使用时,首先将聚氨酯及发泡剂倒入到壳体1内,然后将盖板12固定于壳体1的上端,然后外部的气体经过进气管52进入到进气框51内,然后进入到管道34内,再进入到旋转框31内,然后通过第二驱动框32进入到第一驱动框25内,然后进入到出气框61内,此时气体驱动密封块62向下移动,使得第七通孔621移动到出气框61的下方,然后出气框61内的气体经过第八通孔622进入到第七通孔621内,然后经过第七通孔621的两端开口进入到引导框21内,然后经过搅拌框22从搅拌框22的边缘向外部流出,且与聚氨酯接触,然后在聚氨酯内产生气泡,然后向上浮动。电机41可以驱动转轴42旋转,进而使得齿轮43旋转,所述齿轮43带动齿环33旋转,进而使得旋转框31随之旋转,所述旋转框31带动第二驱动框32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驱动框25、引导框21、搅拌框22、搅拌杆24及过滤框23随之旋转,一方面旋转的搅拌杆24及过滤框24可以对聚氨酯进行搅拌处理,另一方面可以将搅拌框22外部的气体分散的更加均匀,且旋转的搅拌杆24可以将其打散,使得大气泡变成小气泡,且小气泡可以在聚氨酯内均匀分布,然后气泡向上漂浮,且与旋转的过滤框23接触,过滤框23外表面呈斜上外方倾斜,有利于使得小气泡沿着其外表面向径向外部流动,以便在径向上分布的更加均匀,且过滤框23的滤孔可以使得大气泡变小,以便保证每个气泡大小基本相同,保证了制作出的聚氨酯发泡体的品质,然后气泡沿着搅拌框22外表面向上流动且流动到引导框21外圆周面下端时,气泡可以沿着引导框21的外圆周面向上及内侧方向流动,以便使得气泡分散在引导框21的正上方,使得气泡在聚氨酯内分布的更加均匀。所述挡板26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驱动框32内的气体流入到第一驱动框25内时,气体吹到挡板26向上,对挡板26产生向下的阻力,进而使得第一驱动框25及引导框21向下移动,以便使得引导框21及搅拌框22可以对更深处的聚氨酯进行发泡处理,发泡效率高且品质更优异。至此,本实用新型航空板材生产用聚氨酯发泡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4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