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丝制备原料熔融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73978发布日期:2022-01-19 18:4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草丝制备原料熔融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草丝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草丝制备原料熔融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人造草丝多用于运动场,家庭和花园等,最初的人造草丝即第一代人造草丝使用的材料为尼龙,现在的第三代人造草丝原料也从尼龙转变为聚丙烯和聚乙烯材料。
3.在人造草丝的加工过程中,通常是将颗粒状的固体原材料通过熔融装置进行融化,将融化后的原料送至纺丝部位,经纺丝泵定量送入纺丝组件,由喷丝板的毛细孔挤出形成人造草丝。
4.现有的熔融装置中会设置搅拌件,对装置中融化的原料进行充分搅拌,以使原料充分混合均匀,搅拌件通常采用搅拌叶片的形式,但由于熔融态的塑料原材料具有一定的粘性,流动性较差,采用搅拌叶片不能很好的对原材料进行搅拌,对材料的搅拌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人造草丝制备原料充分混合,本技术提供一种草丝制备原料熔融混合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草丝制备原料熔融混合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加热融化制备原料的熔融罐,所述熔融罐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熔融罐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熔融罐内设置有用于搅拌制备原料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第一搅拌盘,所述第一搅拌盘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搅拌盘与熔融罐滑移连接,所述第一搅拌盘上开设有若干个供制备原料流通的流通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通过带有流通孔的第一搅拌盘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方式,对熔融罐内处于熔融态的制备原料进行搅拌,具有混合能力强,不受制备原料流动性差的影响,可以使熔融罐内的制备原料混合的更加均匀。
8.可选的,所述熔融罐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搅拌盘滑移的滑移组件,所述滑移组件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丝杆,所述丝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丝杆与熔融罐转动连接,所述熔融罐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启动,为丝杆的转动提供驱动力,第一搅拌盘在丝杆的驱动下沿丝杆进行上下滑移,实现了对熔融罐内的制备原料的搅拌。
10.可选的,所述滑移组件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与第一搅拌盘的外环壁,所述熔融罐上开设有与导向块相对应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滑移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以及导向槽的设置为第一搅拌盘的滑移提供了导向和限位,使第一搅拌盘的滑移更加稳定。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搅拌盘的外环壁与熔融罐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搅拌盘上设置有第二搅拌盘,所述第二搅拌盘上也开设有若干个流通孔,所述第二搅拌盘与第一搅拌
盘转动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盘以及第二搅拌盘对制备原料进行搅拌时,第一搅拌盘上的流通孔与第二搅拌盘上的流通孔重合,即可对熔融罐内的制备原料进行搅拌。当需要出料时,第二搅拌盘转动,第二搅拌盘的实体部位对第一搅拌盘上的流通孔进行封闭,即使流通孔错开,第一搅拌盘以及第二搅拌盘形成密闭的整体,可将熔融罐内部以及粘附在内壁上的制备原料全部由出料口挤出。
14.可选的,所述熔融罐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搅拌盘转动的转动组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组件的设置实现了第二搅拌盘的自动转动,无需通过人工手动操作。
16.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安装板与熔融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过渡板的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第二搅拌盘上开设有与拨块相对应的插接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启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过渡板一起转动,拨块在转动杆的带动下发生移动,插接在插接槽内的拨块转动,实现了对第二搅拌盘的转动。
18.可选的,所述熔融罐上开设有与拨块相对应的第二导向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的设置对拨块的滑移提供了导向和限位,使拨块在滑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20.可选的,所述插接槽的边缘处设置有倒角。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使拨块更加顺利地插入插接槽中。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该装置通过带有流通孔的第一搅拌盘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方式,对熔融罐内处于熔融态的制备原料进行搅拌,具有混合能力强,不受制备原料流动性差的影响,可以使熔融罐内的制备原料混合的更加均匀;
24.2. 第一搅拌盘以及第二搅拌盘对制备原料进行搅拌时,第一搅拌盘上的流通孔与第二搅拌盘上的流通孔重合,即可对熔融罐内的制备原料进行搅拌。当需要出料时,第二搅拌盘转动,第二搅拌盘的实体部位对第一搅拌盘上的流通孔进行封闭,即使流通孔错开,第一搅拌盘以及第二搅拌盘形成密闭的整体,可将熔融罐内部以及粘附在内壁上的制备原料全部由出料口挤出。
附图说明
25.图1是用于体现本实施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6.图2是用于体现熔融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27.图3是用于体现搅拌组件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8.图4是用于体现滑移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29.图5是用于体现转动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机架;2、熔融罐;21、进料口;22、出料口;23、第一导向槽;24、第二导向槽;3、进料斗;4、出料管;5、阀门;6、搅拌组件;61、第一搅拌盘;611、流通孔;612、导向块;62、第二搅
拌盘;621、插接槽;7、滑移组件;71、丝杆;72、第一电机;8、转动组件;81、第二电机;82、过渡板;83、拨块;84、安装板;9、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草丝制备原料熔融混合装置。
34.参照图1和图2,一种草丝制备原料熔融混合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融化制备原料的熔融罐2,熔融罐2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罐体,熔融罐2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21,进料口21上设置有进料斗3,进料斗3与熔融罐2固定连接,熔融罐2的外环壁上开设有出料口22,出料口22位于靠近熔融罐2下端的位置,出料口22连通有出料管4,出料管4上设置有阀门5,熔融罐2内设置有用于混合制备原料的搅拌组件6,熔融罐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组件6滑移的滑移组件7。
35.参照图1和图2,生产人员将颗粒状的固体制备原料通过进料斗3从进料口21投入熔融罐2内,熔融罐2对制备原料进行加热融化,固体状的制备原料加热变为熔融态,搅拌组件6在滑移组件7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对熔融罐2内的制备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搅拌完成后从出料口22通过出料管4向外排出。
36.参照图3,搅拌组件6包括第一搅拌盘61以及第二搅拌盘62,第一搅拌盘61以及第二搅拌盘62均为水平设置的圆盘,第一搅拌盘61以及第二搅拌盘62的尺寸与熔融罐2的内腔尺寸相对应,第一搅拌盘61以及第二搅拌盘62的外环壁均与熔融罐2的内环壁相贴合,第一搅拌盘61、第二搅拌盘62以及熔融罐2的中心线互相重合,第二搅拌盘62位于第一搅拌盘61的上端且与第一搅拌盘61转动连接,第一搅拌盘61上开设有若干个供制备原料流过的流通孔611,若干个流通孔611沿第一搅拌盘61的圆周方向开设,第二搅拌盘62上同样开设有流通孔611,第二搅拌盘62上的流通孔611与第一搅拌盘61上的流通孔611一一对应。
37.参照图3,第一搅拌盘61以及第二搅拌盘62对制备原料进行搅拌时,第一搅拌盘61上的流通孔611与第二搅拌盘62上的流通孔611重合,即可对熔融罐2内的制备原料进行搅拌。当需要出料时,第二搅拌盘62转动,第二搅拌盘62上的流通孔611与第一搅拌盘61上的流通孔611错位,使第一搅拌盘61以及第二搅拌盘62共同形成一个密闭的整体,可将熔融罐2内部以及粘附在内壁上的制备原料全部由出料口22挤出。
38.参照图3和图4,滑移组件7包括丝杆71,丝杆71位于熔融罐2内且沿竖直方向设置,丝杆71与熔融罐2转动连接,丝杆71的中心线与熔融罐2的中心线相重合,丝杆71穿过第一搅拌盘61以及第二搅拌盘62,第一搅拌盘61与丝杆71螺纹连接,第二搅拌盘62与丝杆71滑移连接,熔融罐2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2,第一电机72的输出轴与丝杆71的端头固定连接,第一搅拌盘61的外环壁上一体成型有导向块612,熔融罐2上开设有与导向块612相对应的第一导向槽23,导向块612滑移设置在第一导向槽23内。
39.参照图3和图4,第一电机72启动,为丝杆71提供驱动力,第一搅拌盘61在导向块612以及第一导向槽23的导向限位作用下,沿丝杆71进行升降,实现了对制备原料的混合。
40.参照图3和图5,熔融罐2上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搅拌盘62转动的转动组件8,转动组件8包括第二电机81、过渡板82以及拨块83,第二电机81通过安装板84与熔融罐2固定连接,安装板84与熔融罐2固定连接,第二电机81与安装板84固定连接,第二电机81的输出
轴朝下设置,第二电机81的输出轴与丝杆71同轴设置,过渡板82沿水平方向设置,过渡板82的一端与第二电机8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过渡板82的另一端与拨块83固定连接,第二搅拌盘62上开设有与拨块83相对应的插接槽621,插接槽621的边缘处设置有倒角9,熔融罐2的顶壁开设有第二导向槽24,拨块83滑移设置在第二导向槽24内,拨块83的一端与过渡板82固定连接,拨块8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导向槽24延伸至熔融罐2内,拨块83设置为弧状块。
41.参照图3和图5,需要对熔融罐2内的制备原料进行出料时,将第二搅拌盘62向上移动,使拨块83插入插接槽621内,第二电机81启动,第二电机81的输出轴带动过渡板82转动,实现了拨块83对第二搅拌盘62的转动,第二搅拌盘62转动,使第二搅拌盘62上的流通孔611与第一搅拌盘61上的流通孔611错位,更好的对制备原料进行挤压出料。
42.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生产人员首先通过进料斗3向熔融罐2内投入固体状的制备原料,熔融罐2对制备原料进行加热融化,滑移组件7驱动第一搅拌盘61以及第二搅拌盘62上下滑移,对制备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制备原料混合完成后,转动组件8驱动第二搅拌盘62转动,第一搅拌盘61与第二搅拌盘62 共同对准备原料进行挤压出料。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