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泡的料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4151发布日期:2022-06-18 06:3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料管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发泡的料管。


背景技术:

2.现有注塑机上所用的料管,通常具有液体料进料口固体料进料口,在混合式注塑过程中液体料进料口温度容易过高,经固体料进料口进入的固料会在固体料进料口处形成“架桥”现象,导致堵塞,从而料管输送效率。
3.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泡的料管,其通过设置有冷却套环对第二进料口进行冷却,避免第二进料口处的温度过高导致的固料堵塞,从而提高混合式入料的输送效率;以及,冷却套环的左、右端分别超出进料槽的左、右端,对第一进料口流入的料、混合后流出的料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发泡的料管,包括料管主体、连接法兰和冷却套环,所述料管主体具有左右贯通于料管主体内部的送料腔,所述送料腔于料管主体的左、右端分别形成有出料口和第一进料口;所述连接法兰设置于料管主体的右端外周;所述料管主体的右段部位设置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靠近第一进料口,所述进料槽的底壁设置有连通送料腔的第二进料口;所述冷却套环套设于进料槽处且冷却套环的左、右端分别超出进料槽的左、右端,所述冷却套环上对应进料槽设置有让位槽,所述冷却套环的内壁与料管主体的外周之间沿周向形成容纳冷却液的冷却腔,所述冷却套环上设有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均连通冷却腔。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腔包括沿料管主体的外周面周向间距布置有多个拉槽、冷却液进液圈、冷却液出液圈,位于最上方的拉槽低于进料槽,所述拉槽位于冷却套环的左、右端之间,且,所述冷却液进液圈通过拉槽连通冷却液出液圈,所述冷却液进液圈、冷却液出液圈分别连通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槽为间距布置的八个。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送料腔的内壁面凹设有多个强制入料槽,所述强制入料槽沿轴向延伸设置,所述强制入料槽位于第二进料口处。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多个强制入料槽沿送料腔的内壁面的周向间距布置。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强制入料槽的右端不超出第二进料口,所述强制入料槽的左端超出冷却套环的左端。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中,其一设置于冷却套环的顶部且位于进料槽的左侧,另一设置于冷却套环的底部且位于进料槽的右侧。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料管主体的外周侧凹设有多个螺丝安装孔,所述螺丝安
装孔未贯通料管主体的内壁面;所述螺丝安装孔沿料管主体轴向间距布置。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料管主体的右端外周凹设有法兰安装槽,所述连接法兰设置于法兰安装槽中,所述连接法兰的右端凸设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壁面的直径大于料管主体的直径。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料槽内设置有进料板,所述进料板具有与第二进料口相匹配的避让口,所述进料板的前、后端均超出进料槽。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7.其主要是,通过设置有冷却套环对第二进料口进行冷却,避免第二进料口处的温度过高导致的固料堵塞,从而提高混合式入料的输送效率;以及,冷却套环的左、右端分别超出进料槽的左、右端,对第一进料口流入的料、混合后流出的料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
18.其次是,设置有沿料管主体的外周面周向间距布置的多个拉槽,使得冷却腔围绕管道设置,提高冷却效果;
19.再者是,设置有多个强制入料槽,使得料管在注塑过程中在强制入料槽的导引作用下,对两种料起到加强混合的作用,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
20.以及,进料槽内设置有进料板,所述进料板具有与第二进料口相匹配的避让口,所述进料板的前、后端均超出进料槽,加强第二进料口的结构强度,便于安装固料进料装置,结构设计巧妙。
21.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l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c-c处的剖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d-d处的剖视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b-b处的剖视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a向示意图(连接法兰);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k向示意图(进料板)。
29.附图标识说明:
30.10、料管主体
ꢀꢀꢀꢀꢀꢀꢀꢀꢀꢀꢀꢀꢀꢀꢀ
101、送料腔
31.102、出料口
ꢀꢀꢀꢀꢀꢀꢀꢀꢀꢀꢀꢀꢀꢀꢀꢀ
103、第一进料口
32.104、进料槽
ꢀꢀꢀꢀꢀꢀꢀꢀꢀꢀꢀꢀꢀꢀꢀꢀ
105、第二进料口
33.106、强制入料槽
ꢀꢀꢀꢀꢀꢀꢀꢀꢀꢀꢀꢀ
107、螺丝安装孔
34.108、法兰安装槽
ꢀꢀꢀꢀꢀꢀꢀꢀꢀꢀꢀꢀ
20、连接法兰
35.21、圆环
ꢀꢀꢀꢀꢀꢀꢀꢀꢀꢀꢀꢀꢀꢀꢀꢀꢀꢀꢀ
30、冷却套环
36.301、让位槽
ꢀꢀꢀꢀꢀꢀꢀꢀꢀꢀꢀꢀꢀꢀꢀꢀ
302、冷却腔
37.303、冷却液进口
ꢀꢀꢀꢀꢀꢀꢀꢀꢀꢀꢀꢀ
304、冷却液出口
38.305、拉槽
ꢀꢀꢀꢀꢀꢀꢀꢀꢀꢀꢀꢀꢀꢀꢀꢀꢀꢀ
306、冷却液进液圈
39.307、冷却液出液圈
ꢀꢀꢀꢀꢀꢀꢀꢀꢀꢀ
40、进料板
40.401、避让口。
具体实施方式
41.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料管主体10、连接法兰20和冷却套环30,所述料管主体10具有左右贯通于料管主体10内部的送料腔101,所述送料腔101于料管主体10的左、右端分别形成有出料口102和第一进料口103;所述连接法兰20设置于料管主体10的右端外周;所述料管主体10的右段部位设置有进料槽104,所述进料槽104靠近第一进料口103,所述进料槽104的底壁设置有连通送料腔101的第二进料口105;所述冷却套环30套设于进料槽104处且冷却套环30的左、右端分别超出进料槽104的左、右端,所述冷却套环30上对应进料槽104设置有让位槽301,所述冷却套环30的右端连接于连接法兰20的左端,所述冷却套环30的内壁与料管主体10的外周之间沿周向形成容纳冷却液的冷却腔302,所述冷却套环30上设有设置有冷却液进口303和冷却液出口304,所述冷却液进口303和冷却液出口304均连通冷却腔302。通常,所述料管主体10、连接法兰20和冷却套环30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42.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冷却腔302包括沿料管主体10的外周面周向间距布置有多个拉槽305、冷却液进液圈306、冷却液出液圈307,位于最上方的拉槽305低于进料槽104,所述拉槽305位于冷却套环30的左、右端之间,且,所述冷却液进液圈306通过拉槽305连通冷却液出液圈307,所述冷却液进液圈306、冷却液出液圈307分别连通冷却液进口303和冷却液出口304;
43.以及,如图5所示,所述送料腔101的内壁面凹设有多个强制入料槽106,所述强制入料槽106沿轴向延伸设置,所述强制入料槽106位于第二进料口105处,所述强制入料槽106的截面呈扇形。
44.进一步的,多个强制入料槽106沿送料腔101的内壁面的周向间距布置,所述强制入料槽106的右端不超出第二进料口105,所述强制入料槽106的左端超出冷却套环30的左端;
45.以及,所述料管主体10的外周侧凹设有多个螺丝安装孔107,所述螺丝安装孔107未贯通料管主体10的内壁面;所述螺丝安装孔107沿料管主体10轴向间距布置;
46.另外,所述进料槽104内设置有进料板40,所述进料板40具有与第二进料口105相匹配的避让口401,所述进料板40的前、后端均超出进料槽104。
47.优选的,所述拉槽305为间距布置的八个;所述冷却液进口303和冷却液出口304中,其一设置于冷却套环30的顶部且位于进料槽104的左侧,另一设置于冷却套环30的底部且位于进料槽104的右侧;以及,所述料管主体10的右端外周凹设有法兰安装槽108,所述连接法兰20设置于法兰安装槽108中,所述连接法兰20的右端凸设有圆环21,所述圆环21的内壁面的直径大于料管主体10的直径。
48.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49.其主要是,通过设置有冷却套环对第二进料口进行冷却,避免第二进料口处的温度过高导致的固料堵塞,从而提高混合式入料的输送效率;以及,冷却套环的左、右端分别超出进料槽的左、右端,对第一进料口流入的料、混合后流出的料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
50.其次是,设置有沿料管主体的外周面周向间距布置的多个拉槽,使得冷却腔围绕管道设置,提高冷却效果;
51.再者是,设置有多个强制入料槽,使得料管在注塑过程中在强制入料槽的导引作用下,对两种料起到加强混合的作用,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
52.以及,进料槽内设置有进料板,所述进料板具有与第二进料口相匹配的避让口,所述进料板的前、后端均超出进料槽,加强第二进料口的结构强度,便于安装固料进料装置,结构设计巧妙。
5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