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边刷减速箱外壳二次顶出式易脱模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0012发布日期:2022-09-14 10:5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边刷减速箱外壳二次顶出式易脱模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尘器边刷减速箱外壳二次顶出式易脱模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现有公知的吸尘器边刷减速箱外壳脱模装置,其脱模是采用手工操作,在使用成型机注塑完成后,需要操作人员将上模抬起,然后将零部件从固定模上取下,不仅操作速度慢,操作难度也比较大。传统的脱模还容易造成外壳本体注塑较深处不易脱模,存在脱模时抓紧力大容易扯断的问题,导致良品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边刷减速箱外壳二次顶出式易脱模注塑模具,具有脱模成功率高、不易拉坏外壳注塑较深处的优点。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吸尘器边刷减速箱外壳二次顶出式易脱模注塑模具,包括:
6.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的上方设置有模座,所述模座连接有模芯,所述模芯模座设置有适配于上模的导柱,上模和所述模芯之间形成有型腔,所述型腔用于成型外壳本体,所述基座开设有顶孔;
7.承载于所述基座用于首先自动顶出外壳的一次顶出机构,所述一次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一垫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垫板上方的第二垫板、一端设置于所述基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本体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垫板向上运动的弹性脱模组件;以及,
8.承载于所述基座用于被驱动顶出外壳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若干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垫板且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本体的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活动穿插于所述模座。
9.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使用外界的驱动机构带动上模向下运动,上模通过导柱与模芯对齐,压缩弹性脱模组件向下运动,在模芯和上模之间形成外壳本体形状的注塑型腔,注塑完成后,上模复位向上,弹性脱模组件复位,并将外壳本体较深处上顶,之后基座下方的外界驱动机构通过顶孔将第一垫板向上顶起,进而将第二顶杆向上顶起,从而和弹性脱模组件配合完成脱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脱模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垫板的卡槽、贯穿于所述模座、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且一端抵接于所述基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本体的第一顶杆、设置于所述第一顶杆且适配于所述卡槽的限位头、贯穿第一垫板且一端抵接于所述基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头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抵接外壳本体的位置不同。
11.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脱模时,第一弹簧复位通过限位头将第一顶杆向上顶起,第一垫板被向上顶起时,带动第二顶杆向上向上运动,并且由于卡槽和限位头的配合,第一垫板
和第二垫板向上运动时不会带动第一顶杆向上,从而第一顶杆能够先将外壳本体较深处顶松,之后通过第二顶杆完成脱模,提高脱模速度的同时能够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座设置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通过注塑流道连通于所述型腔。
13.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塑口将原料通过注塑流道注入型腔内成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垫板和模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贯穿第一垫板且抵接于所述第二垫板。
15.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脱模后,第二弹簧复位带动第二垫板向下,方便继续进行注塑。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第二垫板通过支撑块设置于所述基座。
17.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垫板向下运动时,和基座之间形成减震,避免垫板和基座碰撞造成噪音,延长使用寿命。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护板的数量为两组并设置在基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设置于两组护板之间。
19.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装置的一体性。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型腔连通有向上设置的溢胶道,所述溢胶道由上模和模芯围合形成。
21.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过量注塑原料,使得外壳本体的注塑更加充分。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吸尘器边刷减速箱外壳二次顶出式易脱模注塑模具,将使用外界的驱动机构带动上模向下运动,上模通过导柱与模芯对齐,压缩第一顶杆和第一弹簧向下运动,在模芯和上模之间形成外壳本体形状的注塑型腔,注塑完成后,上模复位向上,第一弹簧复位通过限位头将第一顶杆向上顶起,第一垫板被向上顶起时,带动第二顶杆向上向上运动,并且由于卡槽和限位头的配合,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向上运动时不会带动第一顶杆向上,从而第一顶杆能够先将外壳本体较深处顶松,之后通过第二顶杆完成脱模,提高脱模速度的同时能够提升产品的良品率,并将外壳本体较深处上顶,之后基座下方的外界驱动机构通过顶孔将第一垫板向上顶起,进而将第二顶杆向上顶起,从而和弹性脱模组件配合完成脱模。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视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的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8.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29.1、基座;2、第一顶杆;3、外壳本体;4、顶孔;5、注塑口;6、护板;7、第一垫板;8、第二垫板;9、支撑块;10、模芯;11、导柱;12、模座;13、限位头;14、卡槽;15、第一弹簧;16、第二弹簧;17、溢胶道;18、第二顶杆;19、上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
32.如图1至3所示,一种吸尘器边刷减速箱外壳二次顶出式易脱模注塑模具,包括:基座1,基座1设置有护板6,护板6的上方设置有模座12,模座12连接有模芯10,模芯10模座12设置有适配于上模19的导柱11,上模19和模芯10之间形成有型腔,型腔用于成型外壳本体3,基座1开设有顶孔4;承载于基座1用于首先自动顶出外壳的一次顶出机构;以及,承载于基座1用于被驱动顶出外壳的二次顶出机构。
33.具体的,一次顶出机构包括:设置于基座1的第一垫板7、设置于第一垫板7上方的第二垫板8、一端设置于基座1另一端抵接于外壳本体3且能够带动第二垫板8向上运动的弹性脱模组件;二次顶出机构包括:若干一端抵接于第一垫板7且另一端抵接于外壳本体3的第二顶杆18,第二顶杆18活动穿插于模座12。
34.其中,弹性脱模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二垫板8的卡槽14、贯穿于模座12、第一垫板7和第二垫板8且一端抵接于基座1另一端抵接于外壳本体3的第一顶杆2、设置于第一顶杆2且适配于卡槽14的限位头13、贯穿第一垫板7且一端抵接于基座1另一端抵接于限位头13的第一弹簧15,第一顶杆2和第二顶杆18抵接外壳本体3的位置不同,脱模时,第一弹簧15复位通过限位头13将第一顶杆2向上顶起,第一垫板7被向上顶起时,带动第二顶杆18向上向上运动,并且由于卡槽14和限位头13的配合,第一垫板7和第二垫板8向上运动时不会带动第一顶杆2向上,从而第一顶杆2能够先将外壳本体3较深处顶松,之后通过第二顶杆18完成脱模,提高脱模速度的同时能够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35.进一步的,模座12设置有注塑口5,注塑口5通过注塑流道连通于型腔,通过注塑口5将原料通过注塑流道注入型腔内成形,第二弹簧16的一端贯穿第一垫板7且抵接于第二垫板8,脱模后,第二弹簧16复位带动第二垫板8向下,方便继续进行注塑,基座1设置有支撑块9,支撑块9的材质为橡胶,第二垫板8通过支撑块9设置于基座1,在第二垫板8向下运动时,和基座1之间形成减震,避免垫板和基座1碰撞造成噪音,延长使用寿命,护板6的数量为两组并设置在基座1的两侧,第一垫板7和第二垫板8设置于两组护板6之间,增加装置的一体性,型腔连通有向上设置的溢胶道17,溢胶道17由上模19和模芯10围合形成,能够增加过量注塑原料,使得外壳本体3的注塑更加充分。
36.使用时,首先将使用外界的驱动机构带动上模19向下运动,上模19通过导柱11与模芯10对齐,压缩第一顶杆2和第一弹簧15向下运动,在模芯10和上模19之间形成外壳本体3形状的注塑型腔,注塑完成后,上模19复位向上,第一弹簧15复位通过限位头13将第一顶杆2向上顶起,第一垫板7被向上顶起时,带动第二顶杆18向上向上运动,并且由于卡槽14和
限位头13的配合,第一垫板7和第二垫板8向上运动时不会带动第一顶杆2向上,从而第一顶杆2能够先将外壳本体3较深处顶松,之后通过第二顶杆18完成脱模,提高脱模速度的同时能够提升产品的良品率,并将外壳本体3较深处上顶,之后基座1下方的外界驱动机构通过顶孔4将第一垫板7向上顶起,进而将第二顶杆18向上顶起,从而和弹性脱模组件配合完成脱模。
3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