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947880发布日期:2022-05-07 16:5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对塑胶产品注塑加工时,需要使用到注塑模具来进行定型以及顶出冷,传动注塑模具的顶出一般通过顶针结构来实现,顶针的强度以及安装位置决定了与产品贴合处的表观美观度。
3.中国专利文献cn113021796a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四个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块顶板,所述工作台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贯穿工作台并固定连接有底板。本发明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轴、地板、支撑杆、底模、安装口、转动板、气缸、伸缩杆、固定板、顶针、顶口以及连接板的配合使用,使得注塑料可以均匀下料,进而使得物料可以均匀存在底模内,同时,通过气缸、伸缩杆、连接板以及固定板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注塑模具的快速自动顶出,但在实际使用时,注塑模具的顶针机构固设于相应位置,进而影响到注塑模具的产品发生变化时的实用性,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注塑模具的顶针机构固设于相应位置,进而影响到注塑模具的产品发生变化时的实用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且上模座和下模座相对设置,所述下模座底部固定安装有基座,所述下模座内腔活动安装有顶针装配机构,所述顶针装配机构顶部活动安装有填充机构,所述填充机构与顶针装配机构内腔可调节安装有多个顶针机构,所述顶针装配机构顶部与下模座内腔内固定安装有注塑模芯,所述注塑模芯与上模座底部相对设置,所述顶针装配机构与下模座之间装配有触发机构;
7.所述顶针装配机构包括顶针座,所述顶针座顶部环绕开设有多个插置槽,且插置槽内腔一侧开设有多个调节弧槽,所述调节弧槽内腔纵向位置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第一装配槽和第二装配槽,且第一装配槽和第二装配槽内插置连接有顶针机构,用于通过多个调节弧槽控制顶针机构与注塑产品的接触位置,所述触发机构与基座之间固定安装有吹扫机构。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第一装配槽和第二装配槽轴向截面形状为矩形,且第一装配槽和第二装配槽横截面形状为呈弧形。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顶针机构包括顶针主体,所述顶针主体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装配块,所述第二装配块滑动连接在第二装配槽内,所述第二装配块顶部通过轴承嵌设有调节丝杆套,所述调节丝杆套与顶针主体底侧外壁开设的外螺纹相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装配块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第二装配块与第二装配槽内腔弧形面充分相贴合。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顶针机构还包括保护针套,所述保护针套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装配块,所述第一装配块滑动连接在第一装配槽内,所述第一装配块内腔弧形面与第一装配槽内腔弧形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装配块底端与保护针套底侧对应位置开设有套设孔,所述保护针套和第二装配块均套设在顶针主体外部,所述保护针套外部套设有贴合套,所述贴合套底侧固定连接有磁吸块,且贴合套通过磁吸块与顶针座顶部相吸附。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填充机构包括填充垫块,所述填充垫块滑动连接在注塑模芯与下模座内腔缝隙之间,所述填充垫块内腔冲压有空腔,且填充垫块空腔内固定连接有波纹罩,所述波纹罩顶部开设有装配孔,所述顶针机构顶部穿过装配孔延伸至下模座内腔。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第二装配块与顶针座内腔第二装配槽外壁一侧的贴合位置固定连接有抵接块,且抵接块与顶针座内腔一侧开设的槽体限位贴合。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触发板,所述触发板内腔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部固定连接有触发柱,所述触发柱滑动连接在下模座顶部开设的行程槽内,所述触发柱和行程槽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且触发柱和行程槽紧密配合,所述触发板内腔两侧均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块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顶针座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座底侧固定连接,所述触发柱外侧壁套设有复位弹力体,所述复位弹力体底侧与连接块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力体顶部与下模座底部固定连接。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1.所述注塑模芯底部环绕连接有与顶针座顶部插置槽相对应位置的插置块,所述插置块插置连接在插置槽内,所述顶针座顶部开设有插置孔,所述注塑模芯底部固定连接有插置杆,所述插置杆和插置孔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六边形,用于通过注塑模芯底侧插置杆与顶针座顶部的插置孔定位插置固定防止偏转。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3.所述吹扫机构包括吹扫气垫,所述吹扫气垫贴合放置在连接块底侧,所述吹扫气垫底侧与基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吹扫气垫底部连通有吹扫管,所述吹扫管与顶针座底部相连通,所述顶针座内侧与调节弧槽对应位置开设有连通气腔。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5.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6.s1、通过设计相应的注塑模芯产品与上模座和下模座内腔装配后,将顶针主体通过底侧第二装配块自插置槽一侧开口送入不同轴心距离的调节弧槽内,通过拉动第二装配块调节在第二装配槽内的偏转位置,顶针主体通过底侧第二装配块与第二装配槽限位进行弧向偏转调位,在角度调节后,第二装配块外侧抵接块能够利用自身弹力对第二装配槽内
腔抵接后进行抵接支撑;
27.s2、顶针主体在调节顶针座相对装配位置后,通过顺时针拧动调节丝杆套在外部轴承内转动,调节丝杆套转动能够带动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和顶针主体向上调节相对深度,控制顶针主体与注塑产品的接触深度,同时在顶针主体角度调节前,能够将保护针套和第一装配块能够插置连接在顶针主体外部,能够将第一装配块卡入顶针座插置槽一侧的第一装配槽内,第一装配块与第一装配槽紧密贴合后,保护针套能够延伸至顶针座外部进行保护,同时当顶针主体延伸至顶部下模座内时,注塑模芯周侧的填充垫块能够通过在注塑模芯外侧槽腔内的滑动调节相对轴向位置,方便将顶针主体自波纹罩一侧开口内移出,提高注塑密封效果;
28.s3、将上模座和下模座装配后,注塑模芯能够通过底侧插置杆插入顶针装配机构顶部,完成装配,此时控制模具驱动机构带动上模座向下与下模座顶部接触,当上模座向下移动时,上模座底侧定位柱能够通过下模座顶部定位孔插置定位,同时,在上模座与下模座充分接触压合后,下模座两侧的触发柱能够受力向下移动,触发柱向下移动能够带动底侧连接块和连接套拉动顶针座向下移动,此时顶针主体能够在第一装配块与第一装配槽的相对限位作用下进入下模组内腔底侧,与此同时触发板能够在向下时通过连接块挤压底部吹扫气垫,吹扫气垫在受力后能够将内部气体加压挤出并通过一侧连通的吹扫管向下模座内腔进行吹扫,实现对下模座内侧注塑模芯以及成型腔的吹扫除杂;
29.s4、此时顶部上模座通过注塑口向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进行注塑填充,并且,顶针座向上移动能够与产品底侧进行抵接顶出,完成产品出料。
3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1.1、本发明中,将顶针主体通过底侧第二装配块自插置槽一侧开口送入不同轴心距离的调节弧槽内,通过拉动第二装配块调节在第二装配槽内的偏转位置,顶针主体通过底侧第二装配块与第二装配槽限位进行弧向偏转调位,在角度调节后,第二装配块外侧抵接块能够利用自身弹力对第二装配槽内腔抵接后进行支撑,通过顶针座实现对顶针主体的模块化装配,同时配合底侧第二装配块能够实现顶针主体在顶针座顶部的相对轴向位置的快速调节,满足对不同形状注塑模芯顶出位置的调节适配,有利于适应不同规格产品的注塑出料,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注塑模具顶针更换调整以及维护难度,满足使用需要。
32.2、本发明中,通过顺时针拧动调节丝杆套在外部轴承内转动,调节丝杆套转动能够带动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和顶针主体向上调节相对深度,控制顶针主体与注塑产品的接触深度,方便控制与产品外形的贴合度,同时在顶针主体角度调节前,能够将保护针套和第一装配块能够插置连接在顶针主体外部,能够将第一装配块卡入顶针座插置槽一侧的第一装配槽内,保护针套能够延伸至顶针座外部进行保护,避免注塑状态下注塑液流体作用对顶针主体冲击造成顶针主体偏移,提高多轴设置的顶针主体的装配安全性和顶出稳定性;
33.3、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填充机构,当顶针主体延伸至顶部下模座内时,注塑模芯周侧的填充垫块能够通过在注塑模芯外侧槽腔内的滑动调节相对轴向位置,方便将顶针主体自波纹罩一侧移出,通过多个填充垫块以及内部波纹罩与顶针主体的配合作用下,提高注塑时的气密密封效果,保证注塑时的稳压处理效果,并且通过可滑动调节的填充垫块适应顶针主体在角度调节后的贴合封闭效果。
34.4、本发明中,当上模座向下与下模座顶部接触,下模座两侧的触发柱能够受力向
下移动带动底侧连接块和连接套拉动顶针座向下移动,此时顶针主体能够在第一装配块与第一装配槽的相对限位作用下进入下模组内腔底侧,与此同时触发板能够在向下时通过连接块挤压底部吹扫气垫,吹扫气垫在受力后能够将内部气体加压挤出并通过一侧连通的吹扫管向下模座内腔进行吹扫,实现对下模座内侧注塑模芯以及成型腔的吹扫除杂,等待上模座和下模座内构件注塑完成后,驱动部能够带上模座向上移动与底侧下模座分离,此时复位弹力体能够利用自身拉力拉动底侧连接块和触发板带动一侧连接套和顶针座向上移动,能够在上模座压合力的驱动作用下配合复位弹力体实现顶针主体的自动顶出出料,无需额外设置动力源,提高装配简易性和易维护性。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顶针装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填充机构与顶针机构装配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顶针座半剖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顶针机构拆分结构示意图;
43.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顶针机构装配结构示意图;
44.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触发机构结构示意图;
45.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吹扫机构结构示意图。
46.图例说明:
47.1、上模座;2、基座;3、下模座;4、填充机构;401、填充垫块;402、波纹罩;403、装配孔;5、顶针装配机构;501、顶针座;502、调节弧槽;503、第一装配槽;504、第二装配槽;505、连接座;506、插置孔;507、插置槽;6、注塑模芯;7、顶针机构;701、保护针套;702、顶针主体;703、第一装配块;704、贴合套;705、外螺纹;706、调节丝杆套;707、抵接块;708、第二装配块;8、触发机构;801、触发板;802、连接块;803、连接套;804、固定块;805、触发柱;806、复位弹力体;9、吹扫机构;901、吹扫气垫;902、吹扫管。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9.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3,且上模座1和下模座3相对设置,下模座3底部固定安装有基座2,下模座3内腔活动安装有顶针装配机构5,顶针装配机构5顶部活动安装有填充机构4,填充机构4与顶针装配机构5内腔可调节安装有多个顶针机构7;
50.请参阅图4-5,填充机构4包括填充垫块401,通过设计的填充垫块401,柔性的填充
垫块401能够在注塑模芯6和下模座3之间的缝隙内滑动,从而能够有效方便对调节后的顶针主体702进行限位适配,填充垫块401滑动连接在注塑模芯6与下模座3内腔缝隙之间,填充垫块401内腔冲压有空腔,且填充垫块401空腔内固定连接有波纹罩402,波纹罩402顶部开设有装配孔403,并且波纹找顶部的装配孔403的相对位置能够通过波纹罩402自身的延展能力进行调节,同时在未有顶针主体702插置入波纹罩402装配孔403内时,波纹罩402能够利用自身弹力对顶针主体702进行封闭限位,顶针机构7顶部穿过装配孔403延伸至下模座3内腔,通过设计的填充垫块401,当顶针主体702延伸至顶部下模座3内时,注塑模芯6周侧的填充垫块401能够通过在注塑模芯6外侧槽腔内的滑动调节相对轴向位置,方便将顶针主体702自波纹罩402一侧移出,通过多个填充垫块401以及内部波纹罩402与顶针主体702的配合作用下,提高注塑时的气密密封效果,保证注塑时的稳压处理效果;
51.请参阅图8-9,顶针机构7包括顶针主体702,顶针主体702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装配块708,第二装配块708滑动连接在第二装配槽504内,第二装配块708顶部通过轴承嵌设有调节丝杆套706,调节丝杆套706与顶针主体702底侧外壁开设的外螺纹705相螺纹连接,第二装配块708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第二装配块708与第二装配槽504内腔弧形面充分相贴合,第二装配块708与顶针座501内腔第二装配槽504外壁一侧的贴合位置固定连接有抵接块707,且抵接块707与顶针座501内腔一侧开设的槽体限位贴合,通过设计的调节丝杆套706和顶针主体702,顶针主体702能够通过外螺纹705与调节丝杠套的转动配合调节在下模座3内的相对深度,通过设计的抵接块707,能够保证第二装配块708在弧形的第二装配槽504内的装配限位稳定性;
52.请参阅图8,顶针机构7还包括保护针套701,保护针套701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装配块703,第一装配块703滑动连接在第一装配槽503内,第一装配块703内腔弧形面与第一装配槽503内腔弧形面相贴合,第一装配块703底端与保护针套701底侧对应位置开设有套设孔,保护针套701和第二装配块708均套设在顶针主体702外部,保护针套701外部套设有贴合套704,贴合套704底侧固定连接有磁吸块,且贴合套704通过磁吸块与顶针座501顶部相吸附,通过设计的贴合套704,能够通过贴合套704底侧的磁吸块保证与顶针座501顶部的吸附限位效果,保证保护针套701的装配稳定性;
53.请参阅图4,顶针装配机构5顶部与下模座3内腔内固定安装有注塑模芯6,注塑模芯6与上模座1底部相对设置,顶针装配机构5与下模座3之间装配有触发机构8,注塑模芯6底部环绕连接有与顶针座501顶部插置槽507相对应位置的插置块,插置块插置连接在插置槽507内,顶针座501顶部开设有插置孔506,注塑模芯6底部固定连接有插置杆,插置杆和插置孔506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六边形,用于通过注塑模芯6底侧插置杆与顶针座501顶部的插置孔506定位插置固定防止偏转;
54.请参阅图6-7,顶针装配机构5包括顶针座501,顶针座501顶部环绕开设有多个插置槽507,且插置槽507内腔一侧开设有多个调节弧槽502,调节弧槽502内腔纵向位置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第一装配槽503和第二装配槽504,第一装配槽503和第二装配槽504轴向截面形状为矩形,且第一装配槽503和第二装配槽504横截面形状为呈弧形,且第一装配槽503和第二装配槽504内插置连接有顶针机构7,用于通过多个调节弧槽502控制顶针机构7与注塑产品的接触位置。
55.请参阅图10-11,触发机构8包括触发板801,触发板801内腔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
接块802,连接块802顶部固定连接有触发柱805,触发柱805能够通过底侧复位弹力体806的作用下保证与上模座1底侧的接触抵接,方便上模座1在压合时带动触发柱805向下移动,上模座1驱动部为上模座1内侧或顶部延展安装的液压组件,此部位相似领域的公知技术,不再进行阐述,触发柱805滑动连接在下模座3顶部开设的行程槽内,触发柱805和行程槽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且触发柱805和行程槽紧密配合,触发板801内腔两侧均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块804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套803,连接套803与顶针座501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座505底侧固定连接,触发柱805外侧壁套设有复位弹力体806,复位弹力体806底侧与连接块802顶部固定连接,复位弹力体806顶部与下模座3底部固定连接;
56.请参阅图11,触发机构8与基座2之间固定安装有吹扫机构9,吹扫机构9包括吹扫气垫901,吹扫气垫901贴合放置在连接块802底侧,通过设计的吹扫气垫901,吹扫气垫901能够利用自身弹力保证压合后的自复位能力,吹扫气垫901底侧与基座2顶部固定连接,吹扫气垫901底部连通有吹扫管902,吹扫管902与顶针座501底部相连通,顶针座501内侧与调节弧槽502对应位置开设有连通气腔,吹扫管902鼓出的气体能够在顶针座501的分散作用下自内腔吹扫,空气气流在顶针座501顶部插置槽507的限位作用下向上进入下模座3内,从而实现对下模座3内的吹扫,吹扫出的废屑能够通过下模座3一侧排气孔内移出,同时能够降低顶针主体702因注塑液吸收的热量,避免顶针主体702卡死在顶针座501内。
57.工作原理: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8.s1、通过设计相应的注塑模芯6产品与上模座1和下模座3内腔装配后,将顶针主体702通过底侧第二装配块708自插置槽507一侧开口送入不同轴心距离的调节弧槽502内,通过拉动第二装配块708调节在第二装配槽504内的偏转位置,顶针主体702通过底侧第二装配块708与第二装配槽504限位进行弧向偏转调位,在角度调节后,第二装配块708外侧抵接块707能够利用自身弹力对第二装配槽504内腔抵接后进行抵接支撑;
59.s2、顶针主体702在调节顶针座501相对装配位置后,通过顺时针拧动调节丝杆套706在外部轴承内转动,调节丝杆套706转动能够带动螺纹连接的外螺纹705和顶针主体702向上调节相对深度,控制顶针主体702与注塑产品的接触深度,同时在顶针主体702角度调节前,能够将保护针套701和第一装配块703能够插置连接在顶针主体702外部,能够将第一装配块703卡入顶针座501插置槽507一侧的第一装配槽503内,第一装配块703与第一装配槽503紧密贴合后,保护针套701能够延伸至顶针座501外部进行保护,同时当顶针主体702延伸至顶部下模座3内时,注塑模芯6周侧的填充垫块401能够通过在注塑模芯6外侧槽腔内的滑动调节相对轴向位置,方便将顶针主体702自波纹罩402一侧开口内移出,提高注塑密封效果;
60.s3、将上模座1和下模座3装配后,注塑模芯6能够通过底侧插置杆插入顶针装配机构5顶部,完成装配,此时控制模具驱动机构带动上模座1向下与下模座3顶部接触,当上模座1向下移动时,上模座1底侧定位柱能够通过下模座3顶部定位孔插置定位,同时,在上模座1与下模座3充分接触压合后,下模座3两侧的触发柱805能够受力向下移动,触发柱805向下移动能够带动底侧连接块802和连接套803拉动顶针座501向下移动,此时顶针主体702能够在第一装配块703与第一装配槽503的相对限位作用下进入下模组内腔底侧,与此同时触发板801能够在向下时通过连接块802挤压底部吹扫气垫901,吹扫气垫901在受力后能够将内部气体加压挤出并通过一侧连通的吹扫管902向下模座3内腔进行吹扫,实现对下模座3
内侧注塑模芯6以及成型腔的吹扫除杂;
61.s4、此时顶部上模座1通过注塑口向上模座1和下模座3之间进行注塑填充,并且,顶针座501向上移动能够与产品底侧进行抵接顶出,完成产品出料。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