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83803发布日期:2022-05-18 05:0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料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造粒时,需将塑料原料加入到螺杆挤出机内,通过加热将塑料原料进行高温熔化,然后由螺杆挤出机料筒内的螺杆进行挤压送料并将熔化塑料从模头往外挤出挤成塑料条,并且将塑料条在冷却后,经过较长一段的距离后,输送至造粒机中,将细条加工成颗粒状。
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塑料造粒设备(公开号:cn104985715b),该专利包括依次连接的粉碎机、螺杆输送机、第一螺杆挤出机、第二螺杆挤出机、切粒装置、脱水装置和出料筒组成,螺杆输送机的出料口通过强制进料装置与第一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相接,第二螺杆挤出机的安装高度小于第一螺杆挤出机,第二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与第一螺杆挤出机的出料口相接,切粒装置安装于第二螺杆挤出机的出料口,切粒装置的出料口通过导料槽与脱水装置的进料口相接,脱水装置的出料口通过输送管道与出料筒的顶部进料口相接,输送管道设有第一风机进行鼓风,出料筒设有第二风机进行鼓风。
4.在现有技术中,一些塑料造粒设备在冷却后,需要经过较长的距离进入相关的造粒机械中,导致产品的占地面积较大,并且在对多条原料进行加工时,需要避免出现缠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造粒装置,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6.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如何减少装置的生产距离,以降低装置的占地面积,并且在基于多条塑料条生产时,如何提高加工质量。
8.一种塑料造粒装置,包括第一干燥箱,所述第一干燥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的上侧安装有限位结构,用于在塑料条进行装置时,将各个塑料条分离,避免缠绕在一起,所述第一干燥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纵向吹风的第一鼓风机构,且第一干燥箱远离冷却槽的一侧安装有连通的牵引结构,所述牵引结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造粒结构,所述造粒结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干燥箱,且第二干燥箱一侧的顶端安装有纵向吹风的第二鼓风机构;
9.所述牵引结构内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支撑辊和膨胀牵引辊,支撑辊用于将塑料条进行再次的分隔,所述膨胀牵引辊在工作时,设置在支撑辊的一侧,并且带动各个塑料条进行移动。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干燥箱内部的两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交错分布的转动辊,且第一干燥箱内部靠近转动辊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倾斜的引水板,每组引水板远离与第一干燥箱内壁连接的一端与第一干燥箱之间均开设有连通空间,若干个所述转
动辊分别设置在各个连通空间内部,塑料条在进入第一干燥箱的内部后,从最下侧的引水板上经过,并在经过各个交错分布的转动辊时转向,从而在第一干燥箱的内部弯折移动,提高塑料条在第一干燥箱内部的移动路径。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干燥箱的两侧均开设有排水槽,若干个所述引水板高度较低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排水槽内部,从而方便将塑料条上滴落的水排出装置。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鼓风机构的出风口设置有第一出风管和若干个第二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设置在第一干燥箱内部的顶端,若干个所述第二出风管分别设置在每组引水板的上侧,且若干个第二出风管的出风口朝向对应的引水板中间部位,用于在塑料条经过时,将塑料条的表面进行干燥。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箱与牵引结构之间固定连接有中空的连接箱,所述连接箱的两端分别位于最上方的引水板和支撑辊的上侧,用于将塑料条从第一干燥箱引导至牵引结构中。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辊包括与牵引结构内壁固定连接的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辊体,所述第三辊体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隔板,用于在塑料条经过时,将其再次分隔。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膨胀牵引辊包括至少一组与牵引结构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机构,所述第一气缸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辊体,且第一架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端与第一辊体相连接的驱动机构,从而带动第一辊体进行转动。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辊体的外侧套设有膨胀套,所述膨胀套设置有若干个嵌入至各个第二隔板之间的凸出部位,用于提高对塑料条的牵引质量,所述第一辊体内部的轴心部位开设有送风槽,所述送风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架体的一侧转动连接,且与外部的供气结构相连接,所述送风槽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与膨胀套连通的充气槽,用于将膨胀套充气膨胀。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造粒结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料管、输料管和造粒机,所述分料管的顶端延伸至支撑辊与膨胀牵引辊下侧,所述输料管顶端套设在分料管底端的外侧,且输料管的顶端为倒圆台形,防止塑料条在造粒后,迸射到输料管的外侧,所述输料管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干燥箱的内部,用于方便将造粒后的塑料颗粒进行输送,所述造粒机的输出端贯穿输料管的侧壁,且延伸至分料管的底部,在塑料条从分料管中露出后,即可将其进行切割造粒。
1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干燥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旋形的螺旋板,所述螺旋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连通管,第二鼓风机构鼓送的空气经过连通管,可以在螺旋板的各层进行流通,所述第二干燥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螺旋板的底部延伸至出料管的内部,用于将塑料颗粒排出装置,且第二干燥箱底部的两侧开设有出风口,用于实现空气流通。
1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与冷却槽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第二气缸机构,所述第二气缸机构的输出端朝下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辊体,所述第二辊体的侧面固定连接
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隔板,并且限位结构设置在冷却槽的中间部位,避免对未固化的塑料条造成损伤。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1.本发明通过第一干燥箱内部的转动辊,可以将塑料条从水平的移动方向转化为竖直的移动方向,从而可以降低设备的占地面积,并且各个转动辊的下侧均设置有倾斜的引水板,可以将大部分塑料条在移动时低落的水进行收集,并且通过两侧的排水槽进行排放;
22.另一方面,牵引结构中的支撑辊和膨胀牵引辊可以将塑料条牵引至分料管中,并且第一辊体的外侧设置有充气膨胀的膨胀套,可以充分与支撑辊中的塑料条进行接触,从而可以提高对塑料条的牵引质量,并且膨胀套采用充气膨胀的材质,可以避免对塑料条造成损伤;
23.并且在裁切成颗粒后,塑料颗粒可以在第二干燥箱中螺旋板的上侧移动,并且通过第二鼓风机构,可以再次将其进行干燥,从而可以提高造粒的质量;
24.同时,冷却槽的上侧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中的第二辊体和支撑辊中的第三辊体均设置有分隔的结构,可以防止在移动塑料条时,将塑料条缠绕在一起。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27.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干燥箱的剖视图;
28.图3是本发明中牵引结构和造粒结构的剖视图;
29.图4是本发明中膨胀牵引辊的俯剖视图;
30.图5是本发明中第二干燥箱的剖视图;
31.图6是本发明中限位结构的侧视图;
32.图中:1、第一干燥箱;2、冷却槽;3、限位结构;4、第一鼓风机构;5、连接箱;6、牵引结构;7、造粒结构;8、第二鼓风机构;9、第二干燥箱;10、支撑辊;11、膨胀牵引辊;12、第一架体;13、驱动机构;14、第一辊体;15、输料管;16、造粒机;17、分料管;111、第一气缸机构;41、第一出风管;42、第二出风管;110、转动辊;120、引水板;130、排水槽;141、送风槽;142、充气槽;143、膨胀套;91、螺旋板;92、连通管;93、出料管;31、支撑架;32、第二气缸机构;33、连接架;34、第二辊体;35、第一隔板;101、定位架;102、第三辊体。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塑料造粒装置,包括第一干燥箱1,第一干燥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槽2,冷却槽2的上侧安装有限位结构3,用于在塑料条进行装置时,将各个塑料条分离,避免缠绕在一起,第一干燥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纵向吹风的第一鼓风机构4,且第一干燥箱1远离冷却槽2的一侧通过连接箱5固定连接有牵引结构6,牵引结构
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造粒结构7,造粒结构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干燥箱9,且第二干燥箱9一侧的顶端安装有纵向吹风的第二鼓风机构8;
35.牵引结构6内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支撑辊10和膨胀牵引辊11,支撑辊10用于将塑料条进行再次的分隔,膨胀牵引辊11在工作时,设置在支撑辊10的一侧,并且带动各个塑料条进行移动。
36.请参阅图2所示,第一干燥箱1内部的两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交错分布的转动辊110,且第一干燥箱1内部靠近转动辊110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倾斜的引水板120,每组引水板120远离与第一干燥箱1内壁连接的一端与第一干燥箱1之间均开设有连通空间,若干个转动辊110分别设置在各个连通空间内部,塑料条在进入第一干燥箱1的内部后,从最下侧的引水板120上经过,并在经过各个交错分布的转动辊110时转向,从而在第一干燥箱1的内部弯折移动,提高塑料条在第一干燥箱1内部的移动路径。
3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干燥箱1的两侧均开设有排水槽130,若干个引水板120高度较低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排水槽130内部,从而方便将塑料条上滴落的水排出装置。
38.第一鼓风机构4的出风口设置有第一出风管41和若干个第二出风管42,第一出风管41设置在第一干燥箱1内部的顶端,若干个第二出风管42分别设置在每组引水板120的上侧,且若干个第二出风管42的出风口朝向对应的引水板120中间部位,用于在塑料条经过时,将塑料条的表面进行干燥。
39.请参阅图3所示,支撑辊10包括与牵引结构6内壁固定连接的定位架101,定位架1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辊体102,第三辊体102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隔板,用于在塑料条经过时,将其再次分隔。
40.造粒结构7内部固定连接有分料管17、输料管15和造粒机16,分料管17的顶端延伸至支撑辊10与膨胀牵引辊11下侧,输料管15顶端套设在分料管17底端的外侧,且输料管15的顶端为倒圆台形,防止塑料条在造粒后,迸射到输料管15的外侧,输料管15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干燥箱9的内部,用于方便将造粒后的塑料颗粒进行输送,造粒机16的输出端贯穿输料管15的侧壁,且延伸至分料管17的底部,在塑料条从分料管17中露出后,即可将其进行切割造粒。
41.请参阅图4所示,膨胀牵引辊11包括至少一组与牵引结构6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机构111,第一气缸机构1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架体12,第一架体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辊体14,且第一架体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出端与第一辊体14相连接的驱动机构13,从而带动第一辊体14进行转动。
42.第一辊体14的外侧套设有膨胀套143,膨胀套143设置有若干个嵌入至各个第二隔板之间的凸出部位,用于提高对塑料条的牵引质量,第一辊体14内部的轴心部位开设有送风槽141,送风槽1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架体12的一侧转动连接,且与外部的供气结构相连接,送风槽141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与膨胀套143连通的充气槽142,用于将膨胀套143充气膨胀。
43.请参阅图5所示,第二干燥箱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旋形的螺旋板91,螺旋板9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连通管92,第二鼓风机构8鼓送的空气经过连通管92,可以在螺旋板91的各层进行流通,第二干燥箱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93,螺旋板91的底部延伸至出料管
93的内部,用于将塑料颗粒排出装置,且第二干燥箱9底部的两侧开设有出风口,用于实现空气流通。
44.请参阅图6所示,限位结构3包括与冷却槽2固定连接的支撑架31,支撑架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第二气缸机构32,第二气缸机构32的输出端朝下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架33,连接架3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辊体34,第二辊体3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隔板35,并且限位结构3设置在冷却槽2的中间部位,避免对未固化的塑料条造成损伤。
4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46.塑料条在挤出后,进入冷却槽2中进行冷却,并且依次经过限位结构3、第一干燥箱1、连接箱5和牵引结构6,最后在造粒结构7内部进行造粒,再沿着第二干燥箱9排出装置;
47.在塑料条经过限位结构3时,通过启动限位结构3中的第二气缸机构32,即可带动连接架33下降,通过第二辊体34外侧的第一隔板35,将各个塑料条进行分隔,防止缠绕在一起;
48.在进入第一干燥箱1时,从第一干燥箱1的底部进入,并设置在最底部的引水板120上侧,随后经过第一组转动辊110,经转动辊110变向后,向第二组转动辊110移动,随后再次转向,并且移动至倒数第二组的引水板120上侧,随后依次经过转动辊110,直至从连接箱5中进入到牵引结构6中,塑料条在移动时,启动第一鼓风机构4,空气从第一出风管41和各个第二出风管42喷出,对塑料条进行进行风干处理,塑料条上的水滴落在引水板120上,并滑动至对应的排水槽130中排出装置;
49.塑料条进入牵引结构6中后,经过支撑辊10中的第三辊体102,并且被第三辊体102外侧的第二隔板再次分隔,并且膨胀牵引辊11通过第一气缸机构111,移动至第三辊体102的一侧,对膨胀套143进行充气,空气沿着送风槽141和充气槽142进入膨胀套143中,将膨胀套143充气变形,直至将膨胀套143贴合至第三辊体102的一侧,并且膨胀套143的凸出部位嵌入到各个第二隔板之间,与塑料条进行接触,通过控制送风槽141和充气槽142中的充气量和气压,即可对膨胀套143的变形程度进行操控,并且启动驱动机构13,即可带动第一辊体14转动,将塑料条进行牵引;
50.塑料条从分料管17中穿过,启动造粒机16,即可将露出分料管17的塑料条进行切割,得到塑料颗粒,塑料颗粒沿着输料管15落入到第二干燥箱9中的螺旋板91上,并且沿着螺旋板91滚动至出料管93中,再排出装置;
51.在塑料颗粒沿着螺旋板91滚动时,启动第二鼓风机构8,将空气从第二干燥箱9的顶端向下吹动,对塑料颗粒进行再次干燥,并最后从第二干燥箱9底部的出风口排出。
52.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