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树脂镜片加工的模具浇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66911发布日期:2022-07-30 18:2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树脂镜片加工的模具浇筑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树脂浇筑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树脂镜片加工的模具浇筑设备。


背景技术:

2.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上的定义,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由于树脂的特性,在眼镜的制作过程中,树脂常被用于镜片的制作。目前,树脂在被装入模具中时是由人工手动完成的,由于树脂需要受热才会软化,所以在装入过程中,容易出现人员烫伤的情况出现,且效率低。
3.中国专利cn202122291430.1公开了一种树脂浇注设备,包括有第一支撑架、第一装料框、第二装料框、压力喷头、气缸、第一活动杆、第一活动板、下降机构和上升机构,第一支撑架内侧中部设有第一装料框,第一装料框底部中间设有第二装料框,第二装料框底部中间设有压力喷头。
4.上述方案虽然可以防止树脂在加注过程中,树脂流到模具外面的情况出现。但是却忽略了树脂在加注和制备时会出现大量的气泡,若不及时将这些气泡除去,那么当树脂凝固后,此时树脂镜片中便会充满镜片。如此便无法使用。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故由此提出如何保证制备出来的树脂镜片不会存有气泡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树脂镜片加工的模具浇筑设备,包括底座、除气泡装置、供料机构、承托架、成型机构、侧板和顶板;除气泡装置包括除气泡仓、灯泡、摄像头、注入头、超声波发生器和振动组件;除气泡仓设置在供料机构的下部;灯泡至少设置一个,灯泡设置在供料机构的下部;摄像头至少设置一个,摄像头设置灯泡的一侧,摄像头的输出端上竖直向下;注入头设置在除气泡仓的底部;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除气泡仓上,摄像头与超声波发生器电连接;振动组件设置在侧板上。
6.优选的,振动组件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接触块和振动器;第一直线驱动器固定设置在侧板的侧壁上,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指向成型机构;接触块固定设置在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振动器固定设置在接触块的上部。
7.优选的,除气泡装置还包括抵接组件;抵接组件包括第二直线驱动器和抵接件;第二直线驱动器固定设置在侧板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器对向的一侧侧壁上,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指向成型机构;抵接件固定设置在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
8.优选的,除气泡装置还包括第一引导组件,第一引导组件包括第一引导杆和第一引导孔;第一引导杆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引导杆设置在第一直线驱动器的一侧;第一引导孔沿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的长度方向贯穿的开设在接触块上,第一引导孔与第一引导杆滑动配合。
9.优选的,成型机构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驱动组件、第一滑动杆、丝杆和第一旋转驱动器;第一旋转驱动器固定设置在底座的底部,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竖直向上;丝杆固定设置在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上;第一滑动杆水平的设置在丝杆上,第一滑动杆与丝杆滑动配合;第一模具设置在第一滑动杆远离丝杆的一侧;第二模具设置在第一模具的一侧;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滑动杆的顶部,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二模具远离或靠近第一模具。
10.优选的,成型机构还包括第二引导组件,第二引导组件包括第二滑动杆和第二引导杆;第二引导杆沿底座的高度方向固定设置在丝杆一侧的底座上部;第二滑动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模具远离第一滑动杆的一端上,第二滑动杆与第二引导杆滑动配合。
11.优选的,还包括分离组件,分离组件包括第一胶套、第一开关阀、第二胶套和第二开关阀;第一胶套设置在第一模具中;第一开关阀设置在第一模具的侧壁上;第二胶套设置在第二模具中;第二开关阀设置在第二模具的侧壁上。
12.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直线驱动器、铰接座、铰接柱和连杆;第三直线驱动器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器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上,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指向第一模具;铰接座固定设置在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上;铰接柱设置有两个,两个铰接柱对称的设置在第二模具上;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铰接座和铰接柱铰接。
13.优选的,供料机构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转轴、原料仓、搅拌棒和加热块;原料仓设置在除气泡仓的上部;第二旋转驱动器固定设置在原料仓的顶部,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竖直向下;转轴固定设置在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上;搅拌棒的设置有多个,多个搅拌棒围绕转轴的轴线固定设置在转轴上;加热块设置在原料仓的侧壁内。
14.优选的,成型机构还包括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固定设置在底座的上部,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第二滑动杆上,位移传感器与第一旋转驱动器电连接。
15.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气泡仓、灯泡、摄像头、注入头、超声波发生器和振动组件,实现了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树脂镜片不会存有气泡的技术效果。
16.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直线驱动器、接触块和振动器,实现了振动组件可以将成型机构内树脂中的气泡振动出来的技术要求。
17.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直线驱动器和抵接件,保证了振动组件在带动成型机构振动时的稳定性。
18.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引导杆和第一引导孔,延长了第一直线驱动器的使用寿命。
19.5.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模具、第二模具、驱动组件、第一滑动杆、丝杆和第一旋转驱动器,实现了成型机构的成型功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的去除了侧板和顶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去除了侧板、顶板和原料仓后得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一;图6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二;图7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三;图8是本技术的设置有部分除气泡机构的成型机构立体示意图一;图9是本技术的设置有部分除气泡机构的成型机构立体示意图二;图10是本技术的设置有部分除气泡机构的成型机构立体示意图三;图11是本技术的部分成型机构立体示意图一;图12是本技术的部分成型机构立体示意图二。
21.图中标号为:1-底座;2-除气泡装置;2a-除气泡仓;2b-灯泡;2c-摄像头;2d-注入头;2e-振动组件;2e1-第一直线驱动器;2e2-接触块;2e3-振动器;2f-抵接组件;2f1-第二直线驱动器;2f2-抵接件;2g-第一引导组件;2g1-第一引导杆;2g2-第一引导孔;3-供料机构;3a-第二旋转驱动器;3b-转轴;3c-原料仓;3d-搅拌棒;4-承托架;5-成型机构;5a-第一模具;5b-第二模具;5c-驱动组件;5c1-第三直线驱动器;5c2-铰接座;5c3-铰接柱;5c4-连杆;5d-第一滑动杆;5e-丝杆;5f-第一旋转驱动器;5g-第二引导组件;5g1-第二滑动杆;5g2-第二引导杆;5h-分离组件;5h1-第一胶套;5h2-第一开关阀;5h3-第二胶套;5h4-第二开关阀;5i-位移传感器;6-侧板;7-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如图1-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树脂镜片加工的模具浇筑设备,包括底座1、除气泡装置2、供料机构3、承托架4、成型机构5、侧板6和顶板7;除气泡装置2包括除气泡仓2a、灯泡2b、摄像头2c、注入头2d、超声波发生器和振动组件2e;除气泡仓2a设置在供料机构3的下部;灯泡2b至少设置一个,灯泡2b设置在供料机构3的下部;摄像头2c至少设置一个,摄像头2c设置灯泡2b的一侧,摄像头2c的输出端上竖直向下;注入头2d设置在除气泡仓2a的底部;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除气泡仓2a上,摄像头2c与超声波发生器电连接;振动组件2e设置在侧板6上。
24.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制备出来的树脂镜片不会存有气泡。为此,本技术侧板6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上部,顶板7固定设置在侧板6的顶部,供料机构3设置在顶板7上,供料机构3会对树脂进行初步搅拌混合,在将树脂搅拌完成后,便会将搅拌好的树脂注入到除气泡仓2a中。承托架4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上部,成型机构5设置在底座1上,成型机构5可以沿着底座1的高度方向移动,设置在底座1上部的承托架4对成型机构5起承托作用。在需要制作树脂镜片时,此时设置在除气泡仓2a下部的注入头2d会打开,注入头2d会将树脂注入到成型机构5中,待注入的树脂冷却后,此时便可将成型机构5打
开,并将成型机构5中的树脂镜片取出即可。除气泡装置2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供料机构3将树脂制备完成后,树脂便会被供料机构3注入到除气泡仓2a中,此时被注入到除气泡仓2a中的树脂中存有大量的气泡,此时灯泡2b会打开,同时启动的还有摄像头2c,灯泡2b可以为摄像头2c提供照明。随后摄像头2c便会对除气泡仓2a中的树脂进行拍照,为了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可以设置多个摄像头2c,这样可以将除气泡仓2a中的树脂全面的拍下来。在摄像头2c启动的同时,超声波发生器也会同时启动,超声波发生器会对除气泡仓2a的内部发射超声波,此时位于除气泡仓2a中的树脂便会逐渐发生抖动,此时树脂中的气泡会逐渐被分离出来。每隔一段时间摄像头2c便会对除气泡仓2a中的树脂进行一次拍照。若摄像头2c拍摄的图片中显示树脂中仍存有气泡,便会使得超声波发生器继续工作;若摄像头2c拍摄的图片中现实的树脂中不再存有气泡时,便会将信号发送给超声波发生器,这样就会使得超声波发生器停止工作。随后注入头2d便会打开,注入头2d会将除气泡仓2a中已经被去除气泡的树脂注入到成型机构5,在注入头2d将树脂注入到成型机构5的过程中,仍然会产生少量的气泡,为了保证树脂镜片的成品质量,此时便会通过设置在侧壁上的振动组件2e与成型机构5接触,这样就会使得成型机构5被带动振动,进而会使得位于成型机构5内树脂中的气泡被逐渐分离出来,而这个过程并不会降低生产的效率,这是由于树脂才加注进成型机构5是为液态,而使得液态的树脂冷却凝固却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便可被振动组件2e利用。同时位于成型机构5上部的除气泡仓2a可以对新一批的树脂进行除气泡工作。如此便实现了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树脂镜片不会存有气泡的技术效果。
25.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振动组件2e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2e1、接触块2e2和振动器2e3;第一直线驱动器2e1固定设置在侧板6的侧壁上,第一直线驱动器2e1的输出端指向成型机构5;接触块2e2固定设置在第一直线驱动器2e1的输出端上;振动器2e3固定设置在接触块2e2的上部。
26.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注入头2d将树脂注入到成型机构5中时,仍然会产生少量的气泡,振动组件2e是如何将成型机构5内树脂中的气泡振动出来的。为此,本技术第一直线驱动器2e1优选为伺服电缸,当注入头2d与成型机构5相接后,此时第一直线驱动器2e1便会带动设置在其输出端上的接触块2e2缓缓伸出,移动中的接触块2e2会缓缓向着成型机构5靠近,当接触块2e2远离第一直线驱动器2e1的一端与成型机构5相接时,此时第一直线驱动器2e1便会停止运行,由于接触块2e2的上部设置有振动器2e3,在接触块2e2被第一直线驱动器2e1带动时,设置在接触块2e2上部的振动块会被一同带动,当振动器2e3启动时,振动器2e3会使得接触块2e2带动成型机构5发生振动,这样就会使得树脂中的气泡被排出,如此便实现了振动组件2e可以将成型机构5内树脂中的气泡振动出来的技术要求。
27.进一步的,如图9-10所示:除气泡装置2还包括抵接组件2f;抵接组件2f包括第二直线驱动器2f1和抵接件2f2;第二直线驱动器2f1固定设置在侧板6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器2e1对向的一侧侧壁上,第二直线驱动器2f1的输出端指向成型机构5;抵接件2f2固定设置在第二直线驱动器2f1的输出端上。
28.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在振动组件2e运行时,成型机构5的稳定性的。为此,本技术第二直线驱动器2f1优选为伺服电缸,抵接件2f2优选
为减震材料。当振动组件2e启动后,第二直线驱动器2f1会同步启动,此时第二直线驱动器2f1会带动设置在其输出端上的抵接件2f2缓缓伸出,当振动组件2e与成型机构5接触后,此时抵接件2f2远离第二直线驱动器2f1的一端也会与成型机构5相接触,如此抵接件2f2便可使得成型机构5受力均衡,同时由于抵接件2f2优选为减震材料,所以在振动组件2e带动成型机构5振动时,抵接件2f2可以防止振动对第二直线驱动器2f1的影响。如此便保证了振动组件2e在带动成型机构5振动时的稳定性。
29.进一步的,如图6-8所示:除气泡装置2还包括第一引导组件2g,第一引导组件2g包括第一引导杆2g1和第一引导孔2g2;第一引导杆2g1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引导杆2g1设置在第一直线驱动器2e1的一侧;第一引导孔2g2沿第一直线驱动器2e1的输出轴的长度方向贯穿的开设在接触块2e2上,第一引导孔2g2与第一引导杆2g1滑动配合。
3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延长第一直线驱动器2e1的使用寿命。为此,本技术第一直线驱动器2e1启动后,此时设置在第一直线驱动器2e1的输出端上的接触块2e2便会被带动移动,此时位于接触块2e2上的第一引导孔2g2便会与第一引导杆2g1发生相对滑动,在第一引导杆2g1的限制下,第一直线驱动器2e1的输出轴便无法发生偏转,同时设置在接触块2e2上的振动器2e3所产生的振动便不会全部作用在第一直线驱动器2e1上。如此便延长了第一直线驱动器2e1的使用寿命。
31.进一步的,如图6-7和图9所示:成型机构5包括第一模具5a、第二模具5b、驱动组件5c、第一滑动杆5d、丝杆5e和第一旋转驱动器5f;第一旋转驱动器5f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底部,第一旋转驱动器5f的输出端竖直向上;丝杆5e固定设置在第一旋转驱动器5f的输出端上;第一滑动杆5d水平的设置在丝杆5e上,第一滑动杆5d与丝杆5e滑动配合;第一模具5a设置在第一滑动杆5d远离丝杆5e的一侧;第二模具5b设置在第一模具5a的一侧;驱动组件5c设置在第一滑动杆5d的顶部,驱动组件5c用于带动第二模具5b远离或靠近第一模具5a。
3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成型机构5是如何实现成型功能的。为此,本技术第一旋转驱动器5f优选为伺服电机,起初第一模具5a和第二模具5b相互接触,第一模具5a和第二模具5b放置在承托架4上。在第一模具5a和第二模具5b闭合后会形成一个成型腔,在成型腔的上部设置有注入口,在进行注入时,注入头2d便可通过注入口将树脂注入到成型腔中。在需要进行加注时,此时第一旋转驱动器5f便会开始启动,第一旋转驱动器5f会带动设置在其输出端上的丝杆5e旋转,这样就会使得第一滑动杆5d在丝杆5e的带动下沿着底座1的高度方向缓缓上升。当注入头2d插入到注入口上时,第一旋转驱动器5f便会停止运行。在注入头2d将树脂加注完成并使得树脂冷却凝固后,此时第一旋转驱动器5f会带动丝杠反向旋转,这样就会使得第一滑动杆5d被带动下降,当第一模具5a和第二模具5b与承托架4接触时,则说明此时第一模具5a和第二模具5b已经被完全放下,此时驱动组件5c会驱动第二模具5b与第一模具5a分离,如此便可将成型后的树脂取出。这样便实现了成型机构5的成型功能。
33.进一步的,如图7-8所示:成型机构5还包括第二引导组件5g,第二引导组件5g包括第二滑动杆5g1和第二引导杆5g2;第二引导杆5g2沿底座1的高度方向固定设置在丝杆5e一侧的底座1上部;第二滑
动杆5g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模具5a远离第一滑动杆5d的一端上,第二滑动杆5g1与第二引导杆5g2滑动配合。
34.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可以使得第一模具5a和第二模具5b稳定上升。为此,本技术由于第一模具5a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动杆5d和第二滑动杆5g1,如此当第一旋转驱动器5f启动后,第一滑动杆5d便会在丝杆5e上发生滑动,而此时第一模具5a和第二滑动杆5g1也会被带动移动,此时第二滑动杆5g1便会与第二引导杆5g2发生相对滑动,如此便保证了第一模具5a和第二模具5b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35.进一步的,如图9-12所示:还包括分离组件5h,分离组件5h包括第一胶套5h1、第一开关阀5h2、第二胶套5h3和第二开关阀5h4;第一胶套5h1设置在第一模具5a中;第一开关阀5h2设置在第一模具5a的侧壁上;第二胶套5h3设置在第二模具5b中;第二开关阀5h4设置在第二模具5b的侧壁上。
36.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树脂在取出的过程中出现破损的现象。为此,本技术当树脂冷却后,驱动组件5c带动第二模具5b移动之前,此时第二开关阀5h4处于打开的状态,同时第一开关阀5h2处于闭合的状态,第二胶套5h3会在驱动组件5c的带动下,逐渐与树脂分开,在树脂的吸附力的作用下,第二胶套5h3会与第二模具5b之间产生一个第二空隙,第二空隙会随着第二胶套5h3的剥离越来越大,当第二胶套5h3完全剥离后,此时第二空隙便会处于最大的状态。在底座1的下部设置有两个气泵,两个气泵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开关阀5h2和第二开关阀5h4连接。当第二胶套5h3与树脂剥离后,此时气泵会将第二空隙中的空气抽出,如此第二胶套5h3便又会贴在第二开关阀5h4上。随后第一开关阀5h2打开。由于第一胶套5h1和第一开关阀5h2之间存有第一空隙,此时气泵会将气体泵入到第一空隙中,这样第一空隙会逐渐变大,第一胶套5h1会逐渐与第一模具5a分开,这样就会使得树脂被第一胶套5h1顶出,如此便可将树脂快速的取下。
37.进一步的,如图10和图12所示:驱动组件5c包括第三直线驱动器5c1、铰接座5c2、铰接柱5c3和连杆5c4;第三直线驱动器5c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直线驱动器5c1分别设置在第一滑动杆5d和第二滑动杆5g1上,第三直线驱动器5c1的输出端指向第一模具5a;铰接座5c2固定设置在第三直线驱动器5c1的输出端上;铰接柱5c3设置有两个,两个铰接柱5c3对称的设置在第二模具5b上;连杆5c4的两端分别与铰接座5c2和铰接柱5c3铰接。
38.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二模具5b是如何被驱动组件5c带动的。为此,本技术第三直线驱动器5c1优选为直线气缸,当需要将第二模具5b与第一模具5a分开时,此时第三直线驱动器5c1便会将其输出端伸出,此时第三直线驱动器5c1会带动铰接座5c2伸出,进而会使得连杆5c4带动铰接柱5c3移动,如此便可使得第二模具5b在连杆5c4的推动下与第一模具5a分开。
39.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供料机构3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3a、转轴3b、原料仓3c、搅拌棒3d和加热块;原料仓3c设置在除气泡仓2a的上部;第二旋转驱动器3a固定设置在原料仓3c的顶部,第二旋转驱动器3a的输出端竖直向下;转轴3b固定设置在第二旋转驱动器3a的输出端上;搅拌棒3d的设置有多个,多个搅拌棒3d围绕转轴3b的轴线固定设置在转轴3b上;加热块设置在原料仓3c的侧壁内。
4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供料机构3是如何防止树脂凝固的。为此,本技术在原料仓3c中盛有树脂时,此时第二旋转驱动器3a便会启动,同时启动的还有加热块,第二旋转驱动器3a会带动器输出端上的转轴3b旋转,这样就会使得设置在转轴3b上的搅拌棒3d被带动一同旋转。如此便可防止树脂出现凝固的现象。
41.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成型机构5还包括位移传感器5i;位移传感器5i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上部,位移传感器5i的输出端固定设置在第二滑动杆5g1上,位移传感器5i与第一旋转驱动器5f电连接。
4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监测第一模具5a是否正好与注入口相接。为此,本技术位移传感器5i优选为拉绳式。底座1与注入口之间的距离固定,当第一旋转驱动器5f带动第一模具5a上升时,此时位移传感器5i便可读出第一模具5a的位移值,当所述位移值与预设值相同时,便会使得第一旋转驱动器5f停止旋转。
4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