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铸板预聚合反应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3769发布日期:2022-07-26 22:4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浇铸板预聚合反应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亚克力浇铸板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浇铸板预聚合反应池。


背景技术:

2.亚克力浇铸板在制备过程时需要经过低温预聚合,亚克力浇铸板一般是通过笼车将其层层叠加,而后放入到反应池中进行浸没式低温聚合反应。
3.现有的预聚合反应池一般内嵌入地面中,反应池中各个池槽的顶口纵向滑动配设有盖板,笼车在放入池槽之前需要完全打开盖板,这就要将盖板纵向滑出反应池而露出池槽的顶口,但是,这样盖板会占用、阻挡反应池周围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产操作,而且反应池内一般都会有至少三个以上的池槽,各个池槽频繁的开合会加重影响正常的生产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浇铸板预聚合反应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浇铸板预聚合反应池,包括长方形槽状结构的反应池本体,所述反应池本体内通过隔板平均分隔成三个池槽,且所述隔板的顶面与所述反应池本体的顶面齐平;所述反应池本体的顶面沿其长边方向分别对称并列开设有两道直线式轨道槽;
6.处于两侧的所述池槽的顶口分别盖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底面四角处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一滑轮,其中,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滑轮均滚动设置于对应的处于内侧的所述轨道槽内;
7.处于中部的所述池槽的顶口盖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的底面四角处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二滑轮,其中,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滑轮均滚动设置于对应的处于外侧的所述轨道槽内;所述第二盖板在空间上高于所述第一盖板,且,所述第二盖板可沿着处于外侧的所述轨道槽横向移动至任一个所述第一盖板的上方。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在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滑轮之间分别竖直安装有第一端板,且所述第一端板的底面与所述反应池本体的顶面之间相对间隙设置;所述第一盖板在纵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滑轮之间分别竖直安装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面与所述隔板的顶面之间相对间隙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板在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滑轮之间分别竖直安装有第二端板,且所述第二端板的底面与所述反应池本体的顶面之间相对间隙设置;所述第二盖板在纵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滑轮之间分别竖直可升降地设置有第二侧板。
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均通过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顶面中部的升降支撑机构保持竖直可升降地连接;
11.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包括倒u形结构的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横向对称设置
于所述第二盖板的顶面中部边沿,两个所述支撑架内横向穿设有横杆,所述横杆的端部底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卡扣件;
12.所述横杆分为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横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盖板的顶面贴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面降至与所述隔板的顶面之间相对间隙设置;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横杆的顶面与所述支撑架的内顶面贴接,所述卡扣件与所述支撑架的外顶面卡接固定,且,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面升至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底面齐平。
13.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件包括凸块、卡栓和阻尼转轴,所述凸块与对应所述横杆的端面轴向固定连接,所述卡栓为倒l形结构,所述卡栓的竖直部底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卡栓通过所述凹槽卡接于所述凸块上,且,所述卡栓通过所述阻尼转轴与所述凸块定位转动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外顶面中部横向贯通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栓的水平部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15.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中部竖直贯穿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竖直间隙插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盖板的顶面固定连接,且,所述导向杆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撑架内顶面的高度。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反应池本体中设置有三个池槽,处于两侧的池槽顶口盖设的第一盖板以及处于中部的池槽顶口盖设的第二盖板分别横向滚动设置于内外两侧的轨道槽中,而且第二盖板在空间上高于第一盖板,这样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在横移开盖过程中始终不会脱离反应池本体,不会占用、阻挡反应池本体周围的道路,也就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操作。
附图说明
1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反应池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卡扣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所示:1、反应池本体;11、隔板;12、池槽;2、轨道槽;3、第一盖板;31、第一滑轮;32、第一端板;33、第一侧板;4、第二盖板;41、第二滑轮;42、第二端板;43、第二侧板;44、升降支撑机构;441、支撑架;4411、卡槽;442、横杆;4421、导向孔;443、卡扣件;4431、凸块;4432、卡栓;4433、凹槽;4434、阻尼转轴;45、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如图1和2所示,浇铸板预聚合反应池,包括长方形槽状结构的反应池本体1,所述反应池本体1内通过隔板11平均分隔成三个池槽12,且所述隔板11的顶面与所述反应池本体1的顶面齐平;所述反应池本体1的顶面沿其长边方向分别对称并列开设有两道直线式轨
道槽2;
27.处于两侧的所述池槽12的顶口分别盖设有第一盖板3,所述第一盖板3的底面四角处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一滑轮31,其中,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滑轮31均滚动设置于对应的处于内侧的所述轨道槽2内;
28.处于中部的所述池槽12的顶口盖设有第二盖板4,所述第二盖板4的底面四角处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二滑轮41,其中,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滑轮41均滚动设置于对应的处于外侧的所述轨道槽2内;所述第二盖板4在空间上高于所述第一盖板3,且,所述第二盖板4可沿着处于外侧的所述轨道槽2横向移动至任一个所述第一盖板3的上方。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池本体1中设置有三个池槽12,处于两侧的池槽12顶口盖设的第一盖板3以及处于中部的池槽12顶口盖设的第二盖板4分别横向滚动设置于内外两侧的轨道槽2中,而且第二盖板4在空间上高于第一盖板3,这样第一盖板3和第二盖板4在横移开盖过程中始终不会脱离反应池本体,不会占用、阻挡反应池本体1周围的道路,也就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操作。
30.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盖板3在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滑轮31之间分别竖直安装有第一端板32,且所述第一端板32的底面与所述反应池本体1的顶面之间相对间隙设置;所述第一盖板3在纵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滑轮31之间分别竖直安装有第一侧板33;所述第一侧板33的底面与所述隔板11的顶面之间相对间隙设置。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端板32和第一侧板33会对池槽12的顶口进行更好地封闭,可以防止灰尘进入池槽12,减少池槽12内温度散失。
32.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盖板4在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滑轮41之间分别竖直安装有第二端板42,且所述第二端板42的底面与所述反应池本体1的顶面之间相对间隙设置;所述第二盖板4在纵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滑轮41之间分别竖直可升降地设置有第二侧板43。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二端板42和第二侧板43会对池槽12的顶口进行更好地封闭,可以防止灰尘进入池槽12,减少池槽12内温度散失。
34.如图5所示,两个所述第二侧板43均通过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4顶面中部的升降支撑机构44保持竖直可升降地连接;
35.所述升降支撑机构44包括倒u形结构的支撑架441,两个所述支撑架441分别横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4的顶面中部边沿,两个所述支撑架441内横向穿设有横杆442,所述横杆442的端部底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板43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442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卡扣件443;
36.所述横杆442分为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横杆442的底面与所述第二盖板4的顶面贴接,所述第二侧板43的底面降至与所述隔板11的顶面之间相对间隙设置;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横杆442的顶面与所述支撑架441的内顶面贴接,所述卡扣件443与所述支撑架441的外顶面卡接固定,且,所述第二侧板43的底面升至与所述第二盖板4的底面齐平。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支撑机构44可以带动第二侧板43竖直升降移动,不会妨碍第一盖板3与第二盖板4之间的横向穿行;在操作时,只需向上拉动横杆442,然后,通过卡扣件443与支撑架441的外顶面卡接固定,便可提升第二侧板43。
38.如图6所示,所述卡扣件443包括凸块4431、卡栓4432和阻尼转轴4434,所述凸块
4431与对应所述横杆442的端面轴向固定连接,所述卡栓4432为倒l形结构,所述卡栓4432的竖直部底面开设有凹槽4433,所述卡栓4432通过所述凹槽4433卡接于所述凸块4431上,且,所述卡栓4432通过所述阻尼转轴4434与所述凸块4431定位转动连接。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栓4432可以围绕阻尼转轴4434定位转动,这样便于卡栓4432的转动卡接与脱离。
40.如图5和6所示,所述支撑架441的外顶面中部横向贯通开设有卡槽4411,所述卡栓4432的水平部与所述卡槽4411卡接配合。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卡槽4411可以保持卡栓4432的卡接稳定性。
42.如图5所示,所述横杆442的中部竖直贯穿开设有导向孔4421,所述导向孔4421内竖直间隙插设有导向杆45,所述导向杆45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盖板4的顶面固定连接,且,所述导向杆45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撑架441内顶面的高度。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导向杆45可以更好地保持横杆442竖直移动。
44.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首先,向上拉动横杆442,通过卡栓4432与支撑架441外顶面上的卡槽4411卡接固定,以提升第二侧板43;然后,横向移动其中一个第一盖板3至第二盖板4的下方,将对应的笼车放入池槽12内,再将该第一盖板3横向移动复位,接着,横向移动另一个第一盖板3至第二盖板4的下方,将对应的笼车放入池槽12内,再将该第一盖板3横向移动复位;然后,将第二盖板4横向移动至任意一个第一盖板3的上方,将对应的笼车放入池槽12内,再将第二盖板4横向移动复位,最后,转动打开卡栓4432,放下第二侧板43即可。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