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外壳注塑成型加工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26189发布日期:2022-08-31 05:05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塑胶外壳注塑成型加工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外壳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塑胶外壳注塑成型加工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通常塑胶外壳的生产流程是先通过注塑机构进行注塑成型,然后再通过加工机构对其进行后续地加工。然而注塑机构和加工机构通常都是分开进行摆放的,这样就需要人工将塑胶外壳从注塑机构搬运至加工机构上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加工,这样浪费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在搬运塑胶外壳的过程中容易磕碰到塑胶外壳,从而影响到塑胶外壳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外壳注塑成型加工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胶外壳注塑成型加工一体化装置,包括注塑机构、运输机构和加工机构;所述注塑机构、所述运输机构和所述加工机构依次连接设置;所述加工机构包括加工台、固定治具和加工组件,所述固定治具设置在所述加工台上,所述加工组件设置在所述加工台上,且所述加工组件用于在所述加工台上加工塑胶外壳;所述运输机构包括运输导轨、移动组件和吸盘组件,所述运输导轨的一端与所述注塑机构连接,所述运输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加工机构的所述加工台连接,所述移动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运输导轨上,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吸盘组件连接,所述吸盘组件用于抓取塑胶外壳。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滑动设置有滑轮,所述运输导轨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运输导轨上,所述滑轮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升降电机、丝杆和升降块,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所述升降块上开设有螺孔,所述丝杆穿过所述螺孔与所述升降块螺接。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驱动气缸和侧板,所述侧板的一面与所述驱动气缸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面与所述升降块连接,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吸盘组件驱动连接。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盘组件包括若干吸盘本体和吸盘支架,所述吸盘支架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各所述吸盘本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吸盘支架上。
9.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吸盘本体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每一所述吸盘本体通过所述连接孔套设在所述吸盘支架上,每一所述连接孔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螺孔,各所述限位螺孔内分别螺接设置有固定螺栓,且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吸盘支架抵接。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盘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架
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吸盘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上。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注塑机构和加工机构之间设置运输机构,运输机构中的运输导轨横跨在注塑机构和加工机构之间,通过在运输导轨上活动设置移动组件,且移动组件与吸盘组件连接,这样即可通过吸盘组件将塑胶外壳抓取,然后再通过移动组件将塑胶外壳从注塑机构运输至加工机构中进行加工。通过这样设置提高了塑胶外壳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的搬运成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塑胶外壳注塑成型加工一体装置,通过设置运输机构和加工机构,实现自动搬和加工运塑胶外壳,提高了塑胶外壳的生产加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实施例中塑胶外壳注塑成型加工一体化装置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实施例中驱动气缸和吸盘组件一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附图中,10、塑胶外壳注塑成型加工一体化装置;100、注塑机构;200、运输机构;210、运输导轨;220、移动组件;221、滑块;222、升降块;223、驱动气缸;224、侧板;230、吸盘组件;231、吸盘支架;232、第一支架;233、第二支架;234、吸盘本体;235、连接板;236、固定螺栓;300、加工机构;310、加工台;320、固定治具;330、加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19.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塑胶外壳注塑成型加工一体化装置10,包括注塑机构100、运输机构200和加工机构300;所述注塑机构100、所述运输机构200和所述加工机构300依次连接设置;所述加工机构300包括加工台310、固定治具320和加工组件330,所述固定治具320设置在所述加工台310上,所述加工组件330设置在所述加工台310上,且所述加工组件330用于在所述加工台310上加工塑胶外壳;所述运输机构200包括运输导轨210、移动组件220和吸盘组件230,所述运输导轨210的一端与所述注塑机构100连接,所述运输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加工机构300的所述加工台310连接,所述移动组件220活动设置在所述运输导轨210上,所述移动组件220与所述吸盘组件230连接,所述吸盘组件230
用于抓取塑胶外壳。
21.具体地,所述注塑机构100用于注塑成型塑胶外壳;所述运输机构200用于将注塑好的塑胶外壳运输至所述加工机构300中进行加工;所述加工机构300用于加工塑胶外壳。通过在所述注塑机构100和所述加工机构300之间设置所述运输机构200,所述运输机构200中的所述运输导轨210横跨在所述注塑机构100和所述加工机构300之间,通过在所述运输导轨210上活动设置移动组件220,且所述移动组件220与所述吸盘组件230连接,这样即可将所述吸盘组件230移动到所述注塑机构100的上方,然后再通过所述吸盘组件将所述注塑机构100中的已注塑成型的塑胶外壳抓取,最后再通过移动组件220将塑胶外壳运输至所述加工机构300,即将塑胶外壳放置在所述加工台310上的所述固定治具320上,通过所述加工组件330进行进一步加工。通过这样设置提高了塑胶外壳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的搬运成本。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工机构300中的所述固定治具320用于固定塑胶外壳,且所述固定治具320在所述加工台310上可拆卸设置,因此所述固定治具320可根据不同的塑胶外壳形状进行更换。所述加工机构300中的所述加工组件330包括钻头和切割刀,可对塑胶外壳进行钻孔和切割等加工。
23.为了让所述移动组件220更好地在所述运输导轨210上滑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220包括滑块221,所述滑块221上滑动设置有滑轮(图中遮挡,未示),所述运输导轨210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221滑动设置在所述运输导轨210上,所述滑轮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具体地,通过设置滑轮在所述滑槽内滑动,将所述滑块221在所述运输导轨210上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所述滑块221在所述运输导轨210上滑动的摩擦力,从而让所述滑块221能在所述运输导轨210上更快速地滑动。
24.为了让所述吸盘组件230能更好地升降,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组件220还包括升降电机(图中遮挡,未示)、丝杆(图中遮挡,未示)和升降块222,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滑块221上,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所述升降块222上开设有螺孔,所述丝杆穿过所述螺孔与所述升降块222螺接。具体地,所述丝杆和所述升降电机均设置在所述滑块221上,且所述丝杆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滑块221在所述运输导轨210上滑动的方向。通过所述升降电机驱动所述丝杆转动,且所述升降块222与所述丝杆螺接,使得所述升降块222能沿着所述丝杆的轴向进行上下升降。同时所述吸盘组件230设置在所述升降块222上,以实现所述吸盘组件230能在抓取或放置塑胶外壳时能更好地进行升降。
25.为了让所述吸盘能快速且准确地抓取塑胶外壳,并将塑胶外壳抓取,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移动组件220还包括驱动气缸223和侧板224,所述侧板224的一面与所述驱动气缸223连接,所述侧板224的另一面与所述升降块222连接,所述驱动气缸223与所述吸盘组件230驱动连接。具体地,所述驱动气缸223用于驱动所述吸盘组件230来进行抓取或放置塑胶外壳。所述驱动气缸223通过所述侧板224与所述升降块222连接,当所述升降块222升降到合适位置时,即可通过所述驱动气缸223驱动所述吸盘组件230快速且准确地将塑胶外壳抓取。
26.为了能让所述吸盘组件230将塑胶外壳抓取得更牢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吸盘组件230包括若干吸盘本体234和吸盘支架231,所述吸盘支架231与所述移动组件220连接,各所述吸盘本体234分别设置在所述吸盘支架231上。具体地,各所述吸盘本
体234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吸盘支架上。所述吸盘本体234与工业气罐连接,所述吸盘本体234通过吸气或放气将塑胶外壳进行抓取或放下;且设置多个所述吸盘本体234,能将塑胶外壳抓取得更牢固。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各所述吸盘本体234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吸盘支架231上,且所述驱动气缸223与所述吸盘支架231驱动连接。具体地,所述驱动气缸223用于驱动所述吸盘支架231运动,而将各所述吸盘本体234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吸盘支架231上,使得所述驱动气缸223能快速地将各所述吸盘本体234推动到塑胶外壳上,从而让所述吸盘本体234能快速且稳固地将塑胶外壳抓取。
28.为了能调整各所述吸盘本体234在所述吸盘支架231上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各所述吸盘本体234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吸盘支架231从各所述吸盘本体234上的所述连接孔穿过,各所述连接孔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螺孔,各所述限位螺孔内分别螺接设置有固定螺栓236,且所述固定螺栓236与所述吸盘支架231抵接。具体地,通过拧松所述固定螺栓236,即可调整各所述吸盘本体234位于所述支架上的位置;通过拧紧所述固定螺栓236,使得所述固定螺栓236能与所述吸盘支架231紧密地抵接,让所述吸盘本体234能被所述固定螺栓236牢固地固定在所述吸盘支架231上。通过这样设置,能调整各所述吸盘本体234在所述吸盘支架231上的位置,以使得所述吸盘本体234能更好地抓取塑胶外壳。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吸盘支架231包括第一支架232、第二支架233和连接板235,所述第一支架232和所述第二支架233通过所述连接板235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架232和所述第二支架233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吸盘本体234。具体地,所述连接板23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32连接,所述连接板2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33连接。通过设置两个支架,增加了所述吸盘支架231的宽度,使得相邻两所述吸盘本体234之间能间隔得更远,能让所述吸盘本体234能分布得更宽阔,从而能更稳固地抓取塑胶外壳。
30.为了让所述第一支架232上的所述吸盘本体234能适配不同形状的塑胶外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232与所述连接板235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架232上开设有第一转孔,所述连接板235上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且所述第一转孔和所述第一固定螺孔对齐设置。通过使用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转孔,然后再插设在所述第一固定螺孔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螺孔的侧壁螺接,这样即可将所述第一支架232与所述连接板235稳固地连接。当需要调整所述第一支架232在所述连接板235上的位置时,只需拧松螺栓,即可转动调整所述第一支架232相对于所述连接板235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架232上的所述吸盘本体234能更好地吸起塑胶外壳。
31.为了让所述第二支架233上的所述吸盘本体234能适配不同形状的塑胶外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233与所述连接板235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架233上开设有第二转孔,所述连接板235上开设有第二固定螺孔,且所述第二转孔和所述第二固定螺孔对齐设置。通过使用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转孔,然后再插设在所述第二固定螺孔内,并与所述第二固定螺孔的侧壁螺接,这样即可将所述第二支架233与所述连接板235稳固地连接。当需要调整所述第二支架233在所述连接板235上的位置时,只需拧松螺栓,即可转动调整所述第二支架233相对于所述连接板235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架233上的所述吸盘本体234能更好地吸起塑胶外壳。
3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