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道内衬的翻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18552发布日期:2022-09-06 18:2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管道内衬的翻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内衬的翻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管道内衬的翻边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的内衬管道的接头处理常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依靠明火对内衬管进行加热,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使用模具对其进行翻边处理,此方法费时费力并且有诸多弊端,第一点,使用明火加热无法保证内衬管的受热均匀,如果受热不均匀便会导致制作的成品壁厚不均匀,或者当一些位置已经达到翻边要求时而另一些位置却并未达翻边的要求,直接地导致翻边不成功,第二点,有一些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禁止使用明火。
3.第二种接头处理方法需要焊接pe法兰,并且接口位置不能保证百分百的焊接口平滑,一旦出现接口错位便容易形成涡流,加速了内衬管的磨损,极大地减少其使用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内衬的翻边装置,通过内撑件对内衬管进行固定,云母加热圈配合翻边模对内衬管加热,油缸座上的液压油缸提供动力,驱动机构驱动翻边模移动,对内衬管熔化部分进行挤压翻边,避免内衬管受热不均匀,导致制作的成品壁厚不均匀,可减少内衬管的磨损。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管道内衬的翻边装置,包括:
6.液压油缸;
7.油缸座,所述液压油缸通过螺栓安装于油缸座的外壁一侧;
8.连接机构,设于油缸座上;
9.内衬管,设于连接机构上,所述连接机构用于对内衬管的放置;
10.翻边模,设于连接机构上;
11.驱动机构,设于油缸座上,用于驱动翻边模移动;
12.云母加热圈,设于连接机构上;以及
13.内撑件,设于内衬管内,用于对内衬管的固定。
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四个正反扣丝杆和管端法兰盘,每个所述正反扣丝杆的一端均通过螺栓安装于油缸座的外壁一侧边角处,且每个正反扣丝杆的另一端均通过螺栓安装于管端法兰盘的外壁一侧边角处,所述内衬管活动设于管端法兰盘的内壁。
1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油缸球头盖、油缸球头和模具推座,每个所述油缸球头盖均固定设置于模具推座的外壁一侧,所述油缸球头固定设置于液压油缸的输出端,且油缸球头嵌设于两个油缸球头盖之间,所述模具推座与翻边模固定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翻边模包括连筋、导向套和模本体,所述连筋固定设置于模本体的外壁一侧,所述导向套固定设置于连筋的外壁一侧,每个所述正反扣丝杆均贯穿于导向套
的内壁。
17.进一步的,所述云母加热圈套设于每个正反扣丝杆的外壁。
18.进一步的,所述内撑件包括两个半内撑、内撑调节丝杆和反扣丝母,两个所述半内撑均活动嵌设于内衬管的内壁,所述内撑调节丝杆螺纹连接于其中一个半内撑的内壁,所述反扣丝母固定设置于另一个半内撑的内壁,所述内撑调节丝杆与反扣丝母螺纹连接。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内衬的翻边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1)、该用于管道内衬的翻边装置,通过内撑件对内衬管进行固定,云母加热圈配合翻边模对内衬管加热,油缸座上的液压油缸提供动力,驱动机构驱动翻边模移动,对内衬管熔化部分进行挤压翻边,避免内衬管受热不均匀,导致制作的成品壁厚不均匀,可减少内衬管的磨损。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衬管翻边整体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边模的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撑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油缸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云母加热圈的剖视图。
26.图中:1、液压油缸;2、油缸座;3、正反扣丝杆;4、油缸球头盖;5、油缸球头;6、模具推座;7、翻边模;71、连筋;72、导向套;73、模本体;8、云母加热圈;9、管端法兰盘;10、内衬管;11、内撑件;111、半内撑;112、内撑调节丝杆;113、反扣丝母。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管道内衬的翻边装置,包括:
29.液压油缸1;
30.油缸座2,液压油缸1通过螺栓安装于油缸座2的外壁一侧;
31.连接机构,设于油缸座2上;
32.内衬管10,设于连接机构上,连接机构用于对内衬管10的放置;
33.翻边模7,设于连接机构上;
34.驱动机构,设于油缸座2上,用于驱动翻边模7移动;
35.云母加热圈8,设于连接机构上;以及
36.内撑件11,设于内衬管10内,用于对内衬管10的固定。
37.本实施方案中:管道内衬的翻边装置主要由液压油缸1、翻边模7、云母加热圈8以及内撑件11组成,内撑件11对内衬管10进行固定,云母加热圈8配合翻边模7对内衬管10加热,油缸座2上的液压油缸1提供动力,驱动机构驱动翻边模7移动,对内衬管10熔化部分进
行挤压翻边,避免内衬管10受热不均匀,导致制作的成品壁厚不均匀,可减少内衬管的磨损。
38.具体的,连接机构包括四个正反扣丝杆3和管端法兰盘9,每个正反扣丝杆3的一端均通过螺栓安装于油缸座2的外壁一侧边角处,且每个正反扣丝杆3的另一端均通过螺栓安装于管端法兰盘9的外壁一侧边角处,内衬管10活动设于管端法兰盘9的内壁。
39.本实施例中:油缸座2的边角处各有一个滑槽,四个正反扣丝杆3通过螺母与正反扣丝杆3的螺纹分别固定连接在油缸座2的四个滑槽上,同时分别穿过翻边模7上面由连筋71固定的导向套72连接到管端法兰盘9,构成翻边模7活动的滑道,正反扣丝杆3连接管端法兰盘9时与滑槽处连接方式相同,四个滑槽可分别滑动调节正反扣丝杆3的间距,用来适应不同尺寸的管道。
40.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油缸球头盖4、油缸球头5和模具推座6,每个油缸球头盖4均固定设置于模具推座6的外壁一侧,油缸球头5固定设置于液压油缸1的输出端,且油缸球头5嵌设于两个油缸球头盖4之间,模具推座6与翻边模7固定连接。
41.本实施例中:由两个油缸球头盖4将油缸球头5固定在模具推座6之间,模具推座6与翻边模7固定连接,使工程用液压油缸1的推力更均匀的作用在翻边模7上面,内衬管10翻出的边的厚度也会更加的均匀。
42.具体的,翻边模7包括连筋71、导向套72和模本体73,连筋71固定设置于模本体73的外壁一侧,导向套72固定设置于连筋71的外壁一侧,每个正反扣丝杆3均贯穿于导向套72的内壁。
43.本实施例中:翻边模7最主要的部分模本体73可以单独定制,以适应不同规格不同要求的管道。
44.具体的,云母加热圈8套设于每个正反扣丝杆3的外壁。
45.本实施例中:在工程用液压油缸1和翻边模7与管端法兰盘9连接之前,先将云母加热圈8套在正反扣丝杆3外侧,因为正反扣丝杆3均匀分布在翻边模7的四周,云母加热圈8就能同翻边模7与待加热的内衬管10形成同心圆,在工程用液压油缸1和翻边模7与管端法兰盘9连接之后开始通电加热,这样的设计能够对内衬管10四周的加热更加的均匀,翻边模7本身内部就带有电阻丝,具备一定的加热效果,最高温度维持在100℃上下,其加热效果主要是为了配合外层的云母加热圈8同时加热,以防止对内衬管10加热时内外受热不均匀,防止翻边过程中出现不能够很平滑地向外延伸的现象。
46.具体的,内撑件11包括两个半内撑111、内撑调节丝杆112和反扣丝母113,两个半内撑111均活动嵌设于内衬管10的内壁,内撑调节丝杆112螺纹连接于其中一个半内撑111的内壁,反扣丝母113固定设置于另一个半内撑111的内壁,内撑调节丝杆112与反扣丝母113螺纹连接。
47.本实施例中:内撑件11为独立的部件,分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半内撑111、内撑调节丝杆112和反扣丝母113,其中半内撑111分为上下两个相同的部件,在工程用液压油缸1与翻边模7连接管端法兰盘9之前,要先将内撑件11放置在内衬管10内部,半内撑111的圆弧半径与内衬管10半径相等,在上紧内撑调节丝杆112配合反扣丝母113产生的反力之前,将内撑件11放置在内衬管10的内壁上,同时上紧内撑调节丝杆112配合反扣丝母113产生的反力将内衬管10紧密贴合在原管道内部,防止在推进时内衬管10发生位移。
48.使用时,先将内撑件11放入内衬管内10并将其固定,由云母加热圈8与翻边模7同时对内衬管10接头处进行加电热处理,当内衬管10均匀加热后,具体加热时间可根据现场环境作出适当变化,由工程用液压油缸1提供推力,将翻边模7进行推进,对内衬管10熔化部分进行挤压翻边,待其自然冷却之后将翻边模7退出,内衬管10翻边结束。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