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507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注塑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0003]传统注塑模具的脱膜结构中,一般采用直顶的方式脱模,也有为了保护产品,例如有倒钩的部位,也会采用斜顶、甚至直顶和斜顶配合的方式脱模;而普通的斜顶方式(斜顶柱转动)脱模,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在斜顶柱的底部设置模脚来实现,支持斜顶柱的倾斜、摆动,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在加工、开模的过程繁琐,需要反复调试,精确度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顶出机构,相比传统的模具,内部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成本低,方便保证精确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顶出机构,包括直顶杆以及与所述直顶杆的顶部连接的顶块,所述顶块面向直顶杆的一面为斜面,且顶块的下方设有斜顶杆;所述直顶杆相对斜顶杆的一侧设有条形结构的导向杆,所述斜顶杆相对直顶杆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嵌的斜槽,所述导向杆与水平面构成夹角。
[0006]进一步的,所述顶块相对斜顶杆的一面为斜面且与所述导向杆平行,顶块相对斜顶杆的一面与斜顶杆相对顶块的一面平行。
[0007]进一步的,所述斜顶杆分成型部与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呈“P”字形结构并与成型部一体成型设置,且所述斜槽位于支撑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直顶杆与斜顶杆构成的夹角为4°。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直顶杆与导向杆构成的夹角为60°。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与传统的注塑模具中的斜顶结构相比,采用了直顶与斜顶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保证产品能够顺利脱模,另一方面,利用直顶杆的升降,使导向杆带动斜顶杆,在随直顶杆上升的过程中,同时做背向产品倒钩的方向运动,而且,无需额外的动力源和驱动结构即可完成脱模工作,相比传统的模具,内部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成本低,导向杆与斜槽的配合方面精确度的保证,易于调试、稳定。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顶出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顶出机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3]图中:1、直顶杆;2、顶块;3、斜顶杆;4、导向杆;5、斜槽;6、成型部;7、支撑部;8、
τ?: 口广PR 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注塑模顶出机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5]一种注塑模顶出机构,包括直顶杆I以及与所述直顶杆I的顶部连接的顶块2,所述顶块2面向直顶杆I的一面为斜面,且顶块2的下方设有斜顶杆3 ;所述直顶杆I相对斜顶杆3的一侧设有条形结构的导向杆4,所述斜顶杆3相对直顶杆I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向杆4相嵌的斜槽5,所述导向杆4与水平面构成夹角。
[0016]在直顶杆I上升时,由于斜顶杆3面向产品8倒钩一侧为楔形面,并被模架抵触、限制了自由度,不能随直顶杆I上升,因此,模架对该楔形面的反作用力驱动下,沿导向杆4的斜向,背向产品8的倒钩运动,完成脱模;直顶杆I在下降、复位过程中,模架给斜顶杆3向上的作用力,配合斜面和导向杆4带动斜顶杆3复位。
[0017]与传统的注塑模具中的斜顶结构相比,采用了直顶与斜顶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保证产品8能够顺利脱模,另一方面,利用直顶杆I的升降,使导向杆4带动斜顶杆3,在随直顶杆I上升的过程中,同时做背向产品8倒钩的方向运动,而且,无需额外的动力源和驱动结构即可完成脱模工作,相比传统的模具,内部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成本低,导向杆4与斜槽5的配合方面精确度的保证,易于调试、稳定。
[0018]进一步的,所述顶块2相对斜顶杆3的一面为斜面且与所述导向杆4平行,顶块2相对斜顶杆3的一面与斜顶杆3相对顶块2的一面平行。
[0019]通过斜面与导向杆4的配合,能够进一步限定所述斜顶块2的工位,使其始终保持正确的位置,不会偏移。
[0020]进一步的,所述斜顶杆3分成型部6与支撑部7,所述支撑部7呈“P”字形结构并与成型部6 —体成型设置,且所述斜槽5位于支撑部7。
[0021]“P”字形结构的斜顶杆3,上部结构强度高,并将导向杆4设于支撑部7最宽或最厚的部位,在位移过程中,结构强度高,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
[0022]进一步的,所述直顶杆I与斜顶杆3构成的夹角为4°。
[0023]进一步的,所述直顶杆I与导向杆4构成的夹角为60°。
[0024]通过实际测试,直顶杆I与斜顶杆3构成的夹角为4°以及直顶杆I与导向杆4构成的夹角为60°,能够保证直顶杆I与斜顶杆3之间的配合顺利完成脱模、复位,斜顶杆3与导向杆4之间既能发生位移,又具有足有的摩擦力起到自锁效果,不会卡死。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注塑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顶杆以及与所述直顶杆的顶部连接的顶块,所述顶块面向直顶杆的一面为斜面,且顶块的下方设有斜顶杆;所述直顶杆相对斜顶杆的一侧设有条形结构的导向杆,所述斜顶杆相对直顶杆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嵌的斜槽,所述导向杆与水平面构成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相对斜顶杆的一面为斜面且与所述导向杆平行,顶块相对斜顶杆的一面与斜顶杆相对顶块的一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分成型部与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呈“ I7 ”字形结构并与成型部一体成型设置,且所述斜槽位于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顶杆与斜顶杆构成的夹角为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顶杆与导向杆构成的夹角为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顶出机构,相比传统的模具,内部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成本低,方便保证精确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直顶杆以及与所述直顶杆的顶部连接的顶块,所述顶块面向直顶杆的一面为斜面,且顶块的下方设有斜顶杆;所述直顶杆相对斜顶杆的一侧设有条形结构的导向杆,所述斜顶杆相对直顶杆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嵌的斜槽,所述导向杆与水平面构成夹角,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注塑模顶出机构。
【IPC分类】B29C45-40
【公开号】CN204604812
【申请号】CN201520289483
【发明人】饶有娇
【申请人】台州市黄岩宇亚模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