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家电的高温高效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2856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用于家电的高温高效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家电的高温高效蒸汽发生器,属于蒸汽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蒸汽发生器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功能、各种结构的蒸汽发生器也越来越多,但基本原理还是通过对水的加热产生蒸汽,因此大多数的蒸汽发生器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是加热效率不理想,加热效率不高,加热腔体水汽分离不明显,存在部分水不能够完全被加热随蒸汽喷出的现象,或蒸汽喷出不稳定、不连续喷出或蒸汽温度不高。为此,亟待需要体积小、效率高、气化率高的新结构蒸汽发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蒸汽发生器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用于家电的高温高效蒸汽发生器,通过汽液引导隔板和汽流引导隔板将加热壳体腔体分成煮水区、汽液混合区及蒸发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底部的加热管为主加热,上部的加热管进行辅助加热,对蒸汽中的水进行二次加热,形成过热蒸汽。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加热壳体,加热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汽口,加热壳体内形成腔体,加热壳体腔体内设置加热管,加热壳体上设置汽液引导隔板和汽流引导隔板,汽液引导隔板上设有凹槽Ⅰ,汽流引导隔板上设有凹槽Ⅱ,汽液引导隔板和汽流引导隔板将腔体分成煮水区、汽液混合区和蒸汽区,煮水区和汽液混合区通过凹槽Ⅰ相通,汽液混合区与蒸汽区通过凹槽Ⅱ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对应煮水区。

进一步地,所述出汽口对应蒸汽区,使蒸汽通过出汽口喷出。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壳体的横截面成六边形,六边形的加热壳体使蒸汽发生器的体积更小。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的横截面成梯形槽形。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壳体为本体与后盖的分体式结构,且本体和后盖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上设有进水口和进水管放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壳体的一端设有温控开关安装位。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壳体一侧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孔对应汽液混合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家电的高温高效蒸汽发生器,通过汽液引导隔板和汽流引导隔板将加热壳体腔体分成煮水区、汽液混合区及蒸发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且加热管和各个区域容量匹配更合理,底部的加热管为主加热,上部的加热管进行辅助加热,对进入汽液混合区的蒸汽中的水进行二次加热,形成过热蒸汽,解决了煮水区,汽液混合区及蒸发区混合不明显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家电的高温高效蒸汽发生器,汽流引导隔板上设有凹槽Ⅱ,与蒸汽区对应的加热壳体上设有出汽口,出汽口没有对着凹槽Ⅱ,在不断出汽过程中,这种分离防出水设计解决了通过凹槽Ⅱ喷出的蒸汽中携带部分冷凝水而使从出汽口排出湿蒸汽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家电的高温高效蒸汽发生器,加热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对应着汽液混合区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孔,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点偏下的设置,使蒸汽发生器加热工作时间长,加热效率高;用于安装温控开关的温控开关安装位设置在加热壳体的上端,使温度开关位置更合理,更好的保护蒸汽发生器;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家电的高温高效蒸汽发生器,加热壳体的横截面成六边形,加热管的横截面成梯形槽形,加热壳体和加热管特殊的结构设计代替原有加热壳体方形结构,使蒸汽发生器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更易喷出更加流畅、均匀、稳定的蒸汽。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具体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具体实施例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具体实施例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加热管Ⅱ;2、加热管Ⅰ;3、出汽口;4、温控开关安装位;5、蒸汽区;6、凹槽Ⅱ;7、汽流引导隔板;8、凹槽Ⅰ;9、汽液引导隔板;10、汽液混合区;11、煮水区;12、卡扣;13、小凸起;14、安装孔;15、加热壳体;16、温度传感器安装孔;17、进水口;18、进水管放置槽;19、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家电的高温高效蒸汽发生器进行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家电的高温高效蒸汽发生器,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加热壳体15,其横截面成倒圆角的六边形,加热壳体15上设置有进水口17和三个出汽口3,出汽口3直径为3mm,加热壳体15内形成腔体,腔体内设置有两个并联的加热管Ⅰ2和加热管Ⅱ1,两个加热管的横截面均成梯形槽形,梯形槽的底边与斜边的倾斜角度a为钝角,两个加热管的底边与加热壳体15的底边平行,两个加热管的斜边与加热壳体15的一个斜边平行,其中加热管Ⅰ2上设置有汽液引导隔板9,汽液引导隔板9上设有凹槽Ⅰ8,加热壳体15内壁上还设有汽流引导隔板7,汽流引导隔板7上设有凹槽Ⅱ6,汽液引导隔板9和汽流引导隔板7将腔体分成煮水区11、汽液混合区10和蒸汽区5,煮水区11和汽液混合区10通过凹槽Ⅰ8相通,汽液混合区10与蒸汽区5通过凹槽Ⅱ6相通,进水口17对着煮水区11,三个出汽口3对着蒸汽区5,进水口17采用不锈钢,符合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新国标,更安全卫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水口采用铝合金的小孔喷涂漆不能覆盖的问题。水通过进水口17流入煮水区11的水在主加热加热管Ⅱ1的加热下变为汽液混合物,汽液混合物通过凹槽Ⅰ8流入汽液混合区10,经用于辅助加热的加热管Ⅱ1的作用下进一步加热变为带少量水的过热蒸汽,蒸汽通过汽流引导隔板7上设有的凹槽Ⅱ6进入蒸汽区5,水附着在汽流引导隔板7上,最后蒸汽从出汽口3流出。横截面成六边形的加热壳体15和横截面成梯形槽形的加热管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长方形加热壳体15相比使蒸汽发生器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重量更轻、成本更低。

加热壳体15与两个加热管压铸为一个整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加热壳体15采用压铸铝合金ADC12,内部喷耐高温油漆。如图4所示,加热壳体15上还设有卡扣12,用于给加热管定位。

加热壳体15为本体与后盖19的分体式结构,分体式设计使蒸汽发生器安装维护方便,本体与后盖19通过硅密封圈密封,后盖19上设有进水口17和进水管放置槽18,进水管安放至进水管放置槽18内,防止进水管弯曲后不被压扁。后盖19上设有安装孔14,用于安装蒸汽发生器。后盖19上还设有用于支撑蒸汽发生器的小凸起13。

加热壳体15的一侧设置有对应着汽液混合区10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孔16,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以检测汽液混合区10内的汽液混合物的温度并反馈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与进水管连接的水泵及两个加热管的通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汽液混合物的温度过高时,控制电路控制加热管Ⅰ2或加热管Ⅱ1断电,控制水泵工作,水泵泵出的水经进水管流向进水口17,使更多的水进入腔体内的煮水区11。

加热壳体15的上端设有温控开关安装位4用于安装温控开关,温控开关可感应蒸汽发生器本体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温控开关断开,使蒸汽发生器停止加热,由于上端温度更高,温控开关安装在加热壳体15的上端能更好地保护蒸汽发生器;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温控开关重新闭合,蒸汽发生器重新通电工作,此温度开关用于设定保护温度,避免蒸汽发生器本体温度过高。温控开关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两个加热管总功率为500W~1800W,出去口蒸汽温度维持在125°~170°,射程约300㎜-40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出汽口3设置为具有倾斜角度的斜口,使蒸汽喷出带有一定的角度,提高了蒸汽喷出时的射程,出汽口3直径为2.5㎜~3㎜。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体和后盖19通过钎焊、螺钉或铆钉连接实现密封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水通过后盖19上的不锈钢进水口17进入煮水区11,通过底部的加热管Ⅱ1加热后的汽液混合物通过两侧水位高点处的凹槽Ⅰ8进入汽液混合区10,通过上部的加热管Ⅰ2加热后带少量水的过热蒸汽通过凹槽Ⅱ6进入蒸汽区5,最后蒸汽通过出汽口3喷出。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