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组件和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4252发布日期:2020-10-17 01:0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蒸汽发生组件和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发生组件和一种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通过蒸汽实施对应工作的家用电器中,容器内的水被加热盘加热升温,以生成蒸汽,由于容器与发热盘直接相连接,且容器的内壁与发热盘距离较近,导致在容器内水量较少时对应的发热盘区域温度迅速上升,如果高温传递到发热盘与容器底部的连接区域,会导致与发热盘连接的底部烧熔。另外,当容器内水量不够时,水位下降,发热盘会因为缺水导致干烧,干烧导致的高温也会传递到容器底部导致烧熔,从而破坏家用电器结构,引起火灾。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以避免容器被烧熔的蒸汽发生组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组件,蒸汽发生组件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安装孔;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导热板,与基座相连接,导热板覆设于安装孔上;发热件,设置于导热板上;隔离器,与导热板相对发热件的一侧相连接,隔离器与导热板围合成第一腔室;其中,隔离器与导热板的连接位置位于安装孔的孔壁和发热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发生组件中,蒸汽发生组件包括基座,加热组件,和隔离器。基座为蒸汽发生组件的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安装蒸汽发生组件上的其他结构,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安装加热组件的安装孔。加热组件包括导热板和发热件,导热板与基座接触相连,位于安装孔处,且导热板覆设在安装孔上,以封堵安装孔一侧的端口,加热过程中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先传递至导热板上,其后由传递至与导热板相接触的结构和空间中。隔离器与导热板相连接,且隔离器和发热件分别位于导热板的相对两侧,隔离器和导热板围合出第一腔室,第一腔室为蒸汽发生腔室,液体在第一腔室内被加热至蒸汽状态,其中通过设置隔离器可以压缩导热板一侧的空间,使导热板的热量可以集中加热第一腔室内的液体,从而提升蒸汽发生组件的蒸汽生成效率,快速产生蒸汽。

在此基础上,隔离器与导热板的连接位置位于安装孔的孔壁和发热件之间,通过限定该位置关系,可以保证隔离器与发热件相对导热板的平面间隔设置,保证安装孔内壁和隔离器之间留有间隙,并保证安装孔内壁远离发热件。工作过程中,未被加热的低温液体会充入至隔离器与安装孔内壁之间的缝隙,以及隔离器内侧壁和发热件的周侧壁之间的空间内,当蒸汽发生装置内的余水量较小时,上述位置中的液体可以吸收热量,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因热量快速传递至隔离器和安装孔位置上,从而防止蒸汽发生组件内液量较少时隔离器上与导热板接触的区域以及安装孔区域被高温烧熔,一方面保护蒸汽发生组件的结构不被破坏,另一方面避免蒸汽发生组件引燃环境中的其他物质。进而实现优化蒸汽发生组件结构,提升蒸汽发生组件的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蒸汽发生组件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蒸汽发生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热板上设置有朝隔离器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发热件与凸出部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朝隔离器方向凸起的凸出部,可以进一步压缩第一腔室的空间,使第一腔室内可容纳的总水量减小,从而在不改变发热件加热功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第一腔室内的液体的加热效率,以提升蒸汽生成效率。并且,通过将发热件与凸出部相连接,可以拉紧凸出部侧壁部分的导热板与发热件的距离,从而提升发热件和导热板之间的热传递效率,以进一步提升第一腔室内的液体加热效率,提升蒸汽生成速率。进而实现优化蒸汽发生组件结构,提升蒸汽发生组件蒸汽生成速率,减少用户等待蒸汽生成的时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凸出部的凸起高度大于等于0.5毫米小于等于20毫米。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凸起高度大于等于0.5毫米可以保证凸出部对第一腔室内空间的压缩量足够大,进而明显地提升蒸汽发生组件的蒸汽生成速率。通过限定凸出部的高度小于等于20毫米可以避免凸出部过于接近隔离器,防止隔离器上与凸出部临近的区域被烧熔。进而实现优化导热板结构,提升蒸汽发生器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蒸汽生成速率的技术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加热组件还包括:温控装置,与导热板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组件上还设置有温控装置,温控装置与导热板相连接。温控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导热板上,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检测第一腔室内的液体温度,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和发热件相连接,控制器适于根据液体温度控制发热件工作。从而通过温控装置实现加热件的智能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可以持续稳定地产生蒸汽,进而实现优化蒸汽发生装置结构,提升蒸汽发生装置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提升蒸汽发生装置工作可靠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其中,温控装置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安装孔的孔壁与隔离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4毫米。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安装孔的孔壁与隔离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4毫米,可以避免隔离器外壁与安装孔内壁过近或相接触,从而保证隔离器外壁和安装孔内壁之间有充足的液体来吸收热量,以通过此处的液体缓冲导热板所传递来的热量,避免在蒸汽发生装置内液量较少时,安装孔以及基座被导热板传递来的热量烧熔,进而实现优化蒸汽发生组件结构,提升蒸汽发生组件防烧熔性能,提升产品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隔离器与发热件的周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毫米。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隔离器与发热件的周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毫米可以保证发热件所发出的热量在导热板上传递足够距离后才再进入隔离器,避免导热板上的被加热区域直接与隔离器接触,以提供足够的热量传递距离,使热量在由发热件传递至隔离器的过程中,被第一腔室内的待加热液体吸收,从而防止隔离器在工作过程被烧熔,进而实现优化蒸汽发生组件结构,提升蒸汽发生组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发热件为发热管和/或发热膜。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发热件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发热件可以为发热管,当选用发热管作为发热件时,发热管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导热板的表面上,发热管与导热板相接触,以在加热过程中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板中。发热件可以为发热膜,当选用发热膜作为发热件时,发热膜贴设在导热板的表面上,以在加热过程中将热量通过接触直接传递至导热板中,其中发热膜与导热板的接触面积较大,加热面积相对较大且加热效果较为均匀。当同时选用发热管和发热膜作为发热件时,发热管与导热板接触相连,并在未与发热管接触的导热板表面或直接在发热管和导热板之间贴设发热膜,从而提升加热件的加热面积和加热效率,进而提升发热件的加热性能,实现优化发热件结构,提升蒸汽生成速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家用电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蒸汽发生组件;水箱,与基座相连接,水箱和隔离器围合出第二腔室,隔离器上设置有进水口,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通过进水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应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蒸汽加热组件的家用电器。家用电器上设置有水箱,水箱与基座相连接,水箱和基座相连接,以通过水箱和基座围合限定出第二腔室,且隔离器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进水口。水箱为家用电器上的储水结构,用于存储供蒸汽发生组件使用的液体,工作过程中,水箱将定量的水排入至第二腔室内,第二腔室内的水通过进水口流入隔离器内的第一腔室中,并在第一腔室内被集中加热,以快速生成蒸汽,通过限定出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的连通结构可以保证隔离器内的水被加热至蒸汽后,有及时填充的液体,从而一方面使家用电器可以持续生成蒸汽,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蒸汽发生组件空烧,进而实现优化家用电器结构,提升家用电器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水箱与基座可拆卸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箱与基座之间的可拆卸相连接,通过将基座和水箱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一方面实现了产品的模块化,为制造和装配环节提供了便利条件,缩减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可以使家用电器在出现内部故障时,用户可以较为方便地打开基座和水箱,以对内部结构实施故障排查和针对性维护,从而降低产品维护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水箱上设置有蒸汽导管,隔离器上设置有排气孔,蒸汽导管与排气孔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箱上设置有蒸汽导管,隔离器远离导热板的一端设置有排气孔,完成水箱和基座的装配过程中,蒸汽导管部分插入至导管中,以完成连接。工作过程中,第一腔室内生成的蒸汽由排气孔流动至蒸汽导管中,并最终由蒸汽导管的另一端排放至用户所指定的目标区域,以满足环境加湿、衣物处理和蒸汽清洗等用户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组件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组件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组件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组件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基座,12安装孔,3加热组件,32导热板,322凸出部,34发热件,5隔离器,52进水口,54排气孔,7水箱,72蒸汽导管,8上盖,9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蒸汽发生组件和家用电器。

实施例一: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组件,蒸汽发生组件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置有安装孔12;加热组件3,加热组件3包括:导热板32,与基座1相连接,导热板32覆设于安装孔12上;发热件34,设置于导热板32上;隔离器5,与导热板32相对发热件34的一侧相连接,隔离器5与导热板32围合成第一腔室;其中,隔离器5与导热板32的连接位置位于安装孔12的孔壁和发热件34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蒸汽发生组件,并具体限定了蒸汽发生组件上必要结构和结构间的位置关系。

该结构中,蒸汽发生组件包括基座1,加热组件3,和隔离器5。基座1为蒸汽发生组件的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安装蒸汽发生组件上的其他结构,基座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安装加热组件3的安装孔12。加热组件3包括导热板32和发热件34,导热板32与基座1接触相连,位于安装孔12处,且导热板32覆设在安装孔12上,以封堵安装孔12一侧的端口,加热过程中发热件34产生的热量先传递至导热板32上,其后由传递至与导热板32相接触的结构和空间中。隔离器5与导热板32相连接,且隔离器5和发热件34分别位于导热板32的相对两侧,隔离器5和导热板32围合出第一腔室,第一腔室为蒸汽发生腔室,液体在第一腔室内被加热至蒸汽状态,其中通过设置隔离器5可以压缩导热板32一侧的空间,使导热板32的热量可以集中加热第一腔室内的液体,从而提升蒸汽发生组件的蒸汽生成效率,快速产生蒸汽。

在此基础上,隔离器5与导热板32的连接位置位于安装孔12的孔壁和发热件34之间,通过限定该位置关系,可以保证隔离器5与发热件34相对导热板32的平面间隔设置,保证安装孔12的内壁和隔离器5之间留有间隙,并保证安装孔12的内壁远离发热件34。工作过程中,未被加热的低温液体会充入至隔离器5与安装孔12的内壁之间的缝隙,以及隔离器5内侧壁和发热件34的周侧壁之间的空间内,当蒸汽发生装置内的余水量较小时,上述位置中的液体可以吸收热量,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因热量快速传递至隔离器5和安装孔12位置上,从而防止蒸汽发生组件内液量较少时隔离器5上与导热板32接触的区域以及安装孔12区域被高温烧熔,一方面保护蒸汽发生组件的结构不被破坏,另一方面避免蒸汽发生组件引燃环境中的其他物质。进而实现优化蒸汽发生组件结构,提升蒸汽发生组件的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蒸汽发生组件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导热板32上设置有朝隔离器5方向凸出的凸出部322,发热件34与凸出部322相连接。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凸出部322的凸起高度e大于等于0.5毫米小于等于20毫米。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除平面状的导热板32以外的另一种导热板32结构,并对该导热板32结构的结构特征和尺寸做出了细致限定。

该结构中,导热板32上可以设置朝隔离器5方向凸出的凸出部322,且发热件34与凸出部322相连接。通过设置朝隔离器5方向凸起的凸出部322,可以进一步压缩第一腔室的空间,使第一腔室内可容纳的总水量减小,从而在不改变发热件34加热功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第一腔室内的液体的加热效率,以提升蒸汽生成效率。并且,通过将发热件34与凸出部322相连接,可以拉紧凸出部322侧壁部分的导热板32与发热件34的距离,从而提升发热件34和导热板32之间的热传递效率,以进一步提升第一腔室内的液体加热效率,提升蒸汽生成速率。进而实现优化蒸汽发生组件结构,提升蒸汽发生组件蒸汽生成速率,减少用户等待蒸汽生成的时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对凸出部322的凸起高度做出了具体限定,凸出部322的凸出高度e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通过限定凸起高度e大于等于0.5毫米可以保证凸出部322对第一腔室内空间的压缩量足够大,进而明显地提升蒸汽发生组件的蒸汽生成速率。通过限定凸出部322的高度e小于等于20毫米可以避免凸出部322过于接近隔离器5,防止隔离器5上与凸出部322临近的区域被烧熔。进而实现优化导热板32结构,提升蒸汽发生器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蒸汽生成速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加热组件3还包括:温控装置,与导热板32相连接。

该实施例中,对蒸汽加热组件3上的温控装置做出了具体限定。

该结构中,加热组件3上还设置有温控装置,温控装置与导热板32相连接。温控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导热板32上,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检测第一腔室内的液体温度,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和发热件34相连接,控制器适于根据液体温度控制发热件34工作。从而通过温控装置实现加热件的智能加热,保证蒸汽发生装置可以持续稳定地产生蒸汽,进而实现优化蒸汽发生装置结构,提升蒸汽发生装置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提升蒸汽发生装置工作可靠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其中,温控装置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实施例四:

如图3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安装孔12的孔壁与隔离器5之间的距离d大于等于0.4毫米。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隔离器5与发热件34的周侧面之间的距离c大于等于2毫米。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隔离器5,发热件34和安装孔12之间的位置关系。

该结构中,对安装孔12的孔壁与隔离器5之间的距离做出了具体限定。通过限定安装孔12的孔壁与隔离器5之间的距离d大于等于0.4毫米,可以避免隔离器5的外壁与安装孔12的内壁过近或相接触,从而保证隔离器5的外壁和安装孔12的内壁之间有充足的液体来吸收热量,以通过此处的液体缓冲导热板32所传递来的热量,避免在蒸汽发生装置内液量较少时,安装孔12以及基座1被导热板32传递来的热量烧熔,进而实现优化蒸汽发生组件结构,提升蒸汽发生组件防烧熔性能,提升产品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对隔离与发热件34之间的位置关系做出了具体限定。隔离器5和发热件34均匀导热板32相连接,且位于导热板32的不同表面上,通过限定隔离器5与发热件34的周侧面之间的距离c大于等于2毫米可以保证发热件34所发出的热量在导热板32上传递足够距离后才再进入隔离器5,避免导热板32上的被加热区域直接与隔离器5接触,以提供足够的热量传递距离,使热量在由发热件34传递至隔离器5的过程中,被第一腔室内的待加热液体吸收,从而防止隔离器5在工作过程被烧熔,进而实现优化蒸汽发生组件结构,提升蒸汽发生组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实施例,发热件34为发热管和/或发热膜。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发热件34的结构。

该结构中,发热件34可以为发热管,当选用发热管作为发热件34时,发热管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导热板32的表面上,发热管与导热板32相接触,以在加热过程中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板32中。发热件34可以为发热膜,当选用发热膜作为发热件34时,发热膜贴设在导热板32的表面上,以在加热过程中将热量通过接触直接传递至导热板32中,其中发热膜与导热板32的接触面积较大,加热面积相对较大且加热效果较为均匀。当同时选用发热管和发热膜作为发热件34时,发热管与导热板32接触相连,并在未与发热管接触的导热板32表面或直接在发热管和导热板32之间贴设发热膜,从而提升加热件的加热面积和加热效率,进而提升发热件34的加热性能,实现优化发热件34结构,提升蒸汽生成速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家用电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蒸汽发生组件;水箱7,与基座1相连接,水箱7和隔离器5围合出第二腔室,隔离器5上设置有进水口52,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通过进水口52相连通。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水箱7与基座1可拆卸相连接。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水箱7上设置有蒸汽导管72,隔离器5上设置有排气孔54,蒸汽导管72与排气孔54相连接。

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蒸汽发生组件的应用场景,该应用场景为家用电器,其中家用电器包括但不仅限于:加湿器、挂烫机和蒸汽清洗器。

该结构中,家用电器上设置有水箱7,水箱7与基座1相连接,水箱7和基座1相连接,以通过水箱7和基座1围合限定出第二腔室,且隔离器5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进水口52。水箱7为家用电器上的储水结构,用于存储供蒸汽发生组件使用的液体,工作过程中,水箱7将定量的水排入至第二腔室内,第二腔室内的水通过进水口52流入隔离器5内的第一腔室中,并在第一腔室内被集中加热,以快速生成蒸汽,通过限定出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的连通结构可以保证隔离器5内的水被加热至蒸汽后,有及时填充的液体,从而一方面使家用电器可以持续生成蒸汽,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蒸汽发生组件空烧,进而实现优化家用电器结构,提升家用电器工作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水箱7与基座1之间的可拆卸相连接,通过将基座1和水箱7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一方面实现了产品的模块化,为制造和装配环节提供了便利条件,缩减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可以使家用电器在出现内部故障时,用户可以较为方便地打开基座1和水箱7,以对内部结构实施故障排查和针对性维护,从而降低产品维护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水箱7上设置有蒸汽导管72,隔离器5远离导热板32的一端设置有排气孔54,完成水箱7和基座1的装配过程中,蒸汽导管72部分插入至导管中,以完成连接。工作过程中,第一腔室内生成的蒸汽由排气孔54流动至蒸汽导管72中,并最终由蒸汽导管72的另一端排放至用户所指定的目标区域,以满足环境加湿、衣物处理和蒸汽清洗等用户需求。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用电器方案,至少包括一个基座1,一个加热组件3(加热组件3包括导热板32和发热件34),一个隔离器5;其中,加热组件3安装在基座1的底部,并进行密封连接;隔离器5放置在导热板32上并覆盖加热组件3中加热件所在的区域;特征是,隔离器5与导热板32接触位置介于加热件与基座1的底部之间;同时,在基座1与隔离器5之间,有部分导热板32裸露在容器内的水中,这样,就可以使热量从隔离器5内部区域传出后,可以经过一段裸露在水中的区域,再传递到周边的基座1的(安装孔12)中;由于水的吸热降温作用,可以大幅降低与基座1的底部密封连接的导热板32的温度。

如图3和图6所示,上述隔离器5,与导热板32接触区域到基座1的底部之间的间隙(距离d)平均不小于0.4mm;为了使隔离器5不被发热单元的热量烧熔,隔离器5与加热组件3中加热件的水平距离(距离c)不小于2mm。

上述加热组件3,至少包括一个导热板32,一个加热件,一个温控装置。其中,加热件可以是发热管,包括但不限于石英红外管,发热膜等等。

上述温控装置,可以是温控器,如突跳开关等;也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比如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该家用电器方案,还可以包括水箱7,上盖8,下盖9以及控制组件等。

本方案中,通过把隔离器5与导热板32接触的位置设置在加热件与基座1的底部之间,并且在隔离器5与基座1的底部之间的导热板32上设置一个裸露在水中的区域,使导热板32上的热量在传递到基座1的底部之前被基座1内的水吸收达到降温的效果,避免基座1的底部被烧熔。

实施例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所提供的家用电器为加湿器。根据图1所展示的爆炸图可以得知,加湿器由上盖8,水箱7,基座1,隔离器5,加热组件3和下盖9组成。基座1为筒型结构,其中部设置有隔板,安装孔12开设在隔板上,加热组件3与隔板的底面相连接,封盖安装孔12的底部,隔离器5与加热组件3的顶面相连接,以通过隔离器5和加热组件3围合出第一腔室,其中加热组件3包括加热板和发热件34,加热板的顶面与基座1的底面接触相连,发热件34与加热板的底面接触相连。水箱7扣合在基座1的顶部通孔上,水箱7的底壁和基座1围合出第二腔室,水箱7内设置有贯穿水箱7的蒸汽导管72,蒸汽导管72的底端与隔离器5的顶部开口相连接。上盖8封堵水箱7顶部的开口,下盖9封堵基座1的底部的开口。

如图2所示,用户使用过程中,打开上盖8并向水箱7内补水,开启加湿功能后,定量的水从水箱7流入第二腔室,并由隔离器5上的进水口52流入第一腔室,其后发热件34开始工作,热量经由导热板32集中加热第二腔室内的水,使第二腔室内的水快速升温并转化为蒸汽,生成的蒸汽由隔离器5的顶部的排气孔54流入蒸汽导管72内,并最终由蒸汽导管72流出以蔓延至加湿器附近的环境中,从而实现加湿功能。

如图3所示,该加湿器中,发热件34的周侧面与安装孔12的内壁相间隔,发热件34的周侧面与隔离器5的内壁相间隔(第二空间),隔离器5的外壁面与安装孔12的孔壁相间隔(第一空间)。工作过程中,水会充盈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发热件34所发出的部分热量在传递至隔离器5之前会被第二空间内的水所吸收,同理发热件34所发出的部分热量在传递至基座1(安装孔12)之前会被第一空间内的水吸收,从而避免水量较少时隔离器5和基座1被烧熔,以提升加湿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