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注汽锅炉对流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5866发布日期:2021-02-09 21:0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汽锅炉技术领域,是一种卧式注汽锅炉对流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油田注汽锅炉是稠油上产的关键设备,对流段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给水预热,烟气余热再利用、降低排烟温度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流段一般为单流程结构,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翅片管积灰导致烟风阻力大、换热效率低等问题,且安装高度较高,运行维护不便,降低锅炉使用寿命,增加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注汽锅炉对流段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卧式注汽锅炉对流段装置存在的烟风阻力大、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卧式注汽锅炉对流段装置,包括对流箱、光管束、翅片管束、进水管和出水管,对流箱内具有左小右大的对流腔,对流箱右侧壁设有内外连通的烟风进口,对流箱左侧壁设有内外连通的烟风出口,对流箱前侧壁和后侧壁均间隔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前后贯通的连接孔,对流腔右部左右间隔分布有至少两排光管束,每排光管束均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根光管,每根光管均为前后向设置且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位于对流箱的前方和后方,每相邻的两根光管均通过光管弯头首尾相接,构成单回程的第一蛇形管束,对流腔左部左右间隔分布有至少两排翅片管束,每排翅片管束均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根翅片管,每根翅片管均为前后向设置且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位于对流箱的前方和后方,每相邻的两根翅片管均通过翅片管弯头首尾相接,构成单回程的第二蛇形管束,第二蛇形管束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第二蛇形管束的另一端与第一蛇形管束的一端固定连通于对流箱中部,第一蛇形管束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在位于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的每个靠近对流箱下侧壁的光管弯头和翅片管弯头上均设有排水孔,每个排水孔均固定连通有竖向设置的排水管,每根排水管上均固定安装有排水阀,对流箱下侧壁中央设有内外连通的排污孔,排污孔固定连通有竖向设置的排污管,排污管上固定安装有排污阀。
[0005]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
上述对流箱外侧可固定安装有框架,对应烟风出口位置的框架上固定安装有左连接法兰,对应烟风进口位置的框架上固定安装有右连接法兰,右连接法兰密封固定安装有过渡烟箱,过渡烟箱内有左大右小的过烟通道,对流箱前侧和后侧均密封固定安装有能够将外部漏出的光管、光管弯头、翅片管和翅片管弯头围住的弯头箱盖。
[0007]
上述对流箱内壁以及弯头箱盖内壁均可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内衬隔热层和耐火层,在对流箱底部的内衬隔热层和耐火层均呈中央低,四周高的斜坡结构,排污孔上端向上延伸至耐火层中央并与对流腔连通。
[0008]
上述对流箱上侧壁可设有四个矩阵分布的检修孔,每个检修孔均设有靠重力能够
密封检修孔的防爆门,每个防爆门均铰接安装在框架上侧对应位置。
[0009]
上述对流箱前侧壁上侧和后侧壁上侧均可左右间隔固定有至少两个吊耳,每个吊耳上均由前后贯通的吊孔,对应每个吊孔位置的前侧壁前后两侧以及后侧壁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圆环形的加强环。
[0010]
上述光管束的数量可为六排,翅片管束的数量为十二排,最右上方的翅片管与最左上方的光管通过翅片管弯头固定连通,进水管的一端与左部下侧的一根翅片管前端通过第一弯头固定连通,出水管的一端与右下方的一根光管前端通过第二弯头固定连通。
[0011]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设置连接孔,便于固定光管和翅片管,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光管和翅片管混合设计排列,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烟风阻力,保证对流腔压力和炉膛压力稳定,烟风为水平走向,依次由光管外侧、翅片管外侧换热,给水经翅片管、光管与烟风逆向受热升温,保证换热效果,通过设置排水管,保证设备停用时排水彻底,避免温度偏低冻裂翅片管或光管,通过设置排污管,能够保证调试运行过程中废水及其他杂物的顺利排出。
附图说明
[0012]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3为附图1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4为附图1中光管束和翅片管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对流箱,2为光管,3为翅片管,4为光管弯头,5为翅片管弯头,6为进水管,7为出水管,8为排水管,9为排水阀,10为排污管,11为排污阀,12为框架,13为左连接法兰,14为右连接法兰,15为过渡烟箱,16为弯头箱盖,17为内衬隔热层,18为耐火层,19为防爆门,20为吊耳,21为加强环,22为对流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8]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9]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0]
如附图1、2、3、4所示,该卧式注汽锅炉对流段装置包括对流箱1、光管束、翅片管束、进水管6和出水管7,对流箱1内具有左小右大的对流腔22,对流箱1右侧壁设有内外连通的烟风进口,对流箱1左侧壁设有内外连通的烟风出口,对流箱1前侧壁和后侧壁均间隔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前后贯通的连接孔,对流腔22右部左右间隔分布有至少两排光管束,每排光管束均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根光管2,每根光管2均为前后向设置且前后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位于对流箱1的前方和后方,每相邻的两根光管2均通过光管弯头4首尾相接,构成单回程的第一蛇形管束,对流腔22左部左右间隔分布有至少两排翅片管束,每排翅片管束均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根翅片管3,每根翅片管3均为前后向设置且前后两端分
别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位于对流箱1的前方和后方,每相邻的两根翅片管3均通过翅片管弯头5首尾相接,构成单回程的第二蛇形管束,第二蛇形管束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水管6,第二蛇形管束的另一端与第一蛇形管束的一端固定连通于对流箱1中部,第一蛇形管束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水管7,在位于进水管6和出水管7之间的每个靠近对流箱1下侧壁的光管弯头4和翅片管弯头5上均设有排水孔,每个排水孔均固定连通有竖向设置的排水管8,每根排水管8上均固定安装有排水阀9,对流箱1下侧壁中央设有内外连通的排污孔,排污孔固定连通有竖向设置的排污管10,排污管10上固定安装有排污阀11。
[0021]
根据需求,光管2和翅片管3均为现有公知技术,光管弯头4和翅片管弯头5均为现有公知技术,如短半径180度弯头,对流箱1为卧式梯形箱体结构,对流腔22为梯形界面方腔。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连接孔,便于固定光管2和翅片管3,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光管2和翅片管3混合设计排列,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烟风阻力,保证对流腔22压力和炉膛压力稳定,烟风为水平走向,依次由光管2外侧、翅片管3外侧换热,给水经翅片管3、光管2与烟风逆向受热升温,保证换热效果,通过设置排水管8,保证设备停用时排水彻底,避免温度偏低冻裂翅片管3或光管2,通过设置排污管10,能够保证调试运行过程中废水及其他杂物的顺利排出。
[0022]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卧式注汽锅炉对流段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3]
如附图1、2、3所示,对流箱1外侧固定安装有框架12,对应烟风出口位置的框架12上固定安装有左连接法兰13,对应烟风进口位置的框架12上固定安装有右连接法兰14,右连接法兰14密封固定安装有过渡烟箱15,过渡烟箱15内有左大右小的过烟通道,对流箱1前侧和后侧均密封固定安装有能够将外部漏出的光管2、光管弯头4、翅片管3和翅片管弯头5围住的弯头箱盖16。
[0024]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框架12,能够便于组装对流箱1,也能够提高对流箱1的强度,通过设置有右连接法兰14,便于将对流箱1与过渡烟箱15组装,通过设置左连接法兰13,便于将对流箱1和排放烟囱组装,通过设置弯头箱盖16,能够减少外部漏出的光管2、光管弯头4、翅片管3和翅片管弯头5的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
[0025]
如附图1、2、3所示,对流箱1内壁以及弯头箱盖16内壁均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内衬隔热层17和耐火层18,在对流箱1底部的内衬隔热层17和耐火层18均呈中央低,四周高的斜坡结构,排污孔上端向上延伸至耐火层18中央并与对流腔22连通。
[0026]
根据需求,内衬隔热层17为现有公知技术,如由轻质浇注料浇筑,耐火层18为现有公知技术,如由刚玉耐磨耐火可塑料的耐火浇注料浇筑,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内衬隔热层17和耐火层18,能够保证隔热效果,减少热损失,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通过设置斜坡结构,能够保证调试运行过程中废水及其他杂物通过排污孔和排污管10顺利排出。
[0027]
如附图1、2、3所示,对流箱1上侧壁设有四个矩阵分布的检修孔,每个检修孔均设有靠重力能够密封检修孔的防爆门19,每个防爆门19均铰接安装在框架12上侧对应位置。
[0028]
根据需求,防爆门19为现有公知技术,如带限位的重力防爆门19。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当系统发生闪爆时,防爆门19快速开启,泄压后防爆门19在重力作用下复位,能够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0029]
如附图1、2、3、4所示,对流箱1前侧壁上侧和后侧壁上侧均左右间隔固定有至少两个吊耳20,每个吊耳20上均由前后贯通的吊孔,对应每个吊孔位置的前侧壁前后两侧以及
后侧壁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圆环形的加强环21。
[0030]
根据需求,加强环21与前侧壁以及加强环21与后侧壁均为一体设置,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吊耳20的数量均为两个。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在组装时吊运,也能够提高吊装时的安全性。
[0031]
如附图1、2、3、4所示,光管束的数量为六排,翅片管束的数量为十二排,最右上方的翅片管3与最左上方的光管2通过翅片管弯头5固定连通,进水管6的一端与左部下侧的一根翅片管3前端通过第一弯头固定连通,出水管7的一端与右下方的一根光管2前端通过第二弯头固定连通。
[0032]
根据需求,光管束由103根光管2组成,翅片管束由131根翅片管3组成,排水管8的数量为三个。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烟风阻力,保证对流腔22压力和炉膛压力稳定。
[0033]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