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冷凝水回收闪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1398发布日期:2021-03-16 22:21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两级冷凝水回收闪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水回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级冷凝水回收闪蒸系统。



背景技术:

热蒸汽在经过热交换后会形成冷凝水。在冷凝水的回收过程中,经常会利用闪蒸原理来进行冷凝水的回收再利用。闪蒸的原理是高压饱和液体进入低压容器中后,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使得上述的饱和液体形成容器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和饱和液。

高温冷凝水进入闪蒸罐体中进行闪蒸,其中一部分冷凝水进行降压扩容后产生闪蒸汽,而对未能变成闪蒸汽的冷凝水,则直接排出。由于排放的冷凝水仍然具有一定的温度,其中蕴含大量热能,冷凝水直接排出导致其中蕴含的热能完全损失,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两级冷凝水回收闪蒸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冷凝水中的热能,有效避免能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两级冷凝水回收闪蒸系统,包括一级闪蒸罐、二级闪蒸罐、第一蒸汽输送管道、第二蒸汽输送管道、第一电动三通阀和第二电动三通阀;所述一级闪蒸罐上设有第一冷凝水进口、第一蒸汽出口、第一冷凝水出口;所述二级闪蒸罐上设有第二冷凝水进口、第二蒸汽出口、第二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一蒸汽出口通过第一电动三通阀与第一蒸汽输送管道、第二蒸汽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出口通过第二电动三通阀与第一蒸汽输送管道、第二蒸汽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水出口与第二冷凝水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蒸汽出口与第一电动三通阀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止回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蒸汽出口与第二电动三通阀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止回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与第二蒸汽输送管道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用于检测该管道内部压力的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闪蒸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一电动三通阀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与第二蒸汽输送管道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引射泵。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和第二蒸汽输送管道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三电动三通阀;所述第三电动三通阀的其中一出口端与第一蒸汽输送管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与第三电动三通阀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用于检测该管道内部压力的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闪蒸系统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电动三通阀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动三通阀与第二蒸汽输送管道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闪蒸系统包括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三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三电动三通阀分别与第三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动三通阀与第三电动三通阀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引射泵。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级闪蒸罐和二级闪蒸罐的配合使用,高温冷凝水进入一级闪蒸罐中闪蒸并形成热蒸汽,从而一级闪蒸罐中排出的高温冷凝水再进入二级闪蒸罐中进行闪蒸并形成热蒸汽。上述方式的结合最大限度利用冷凝水的热能,有效避免能源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动三通阀和第二电动三通阀的配合使用,能够将一级闪蒸罐和二级闪蒸罐中产生的热蒸汽切换进入第一蒸汽输送管道或第二蒸汽输送管道中,使得第一蒸汽管道和第二蒸汽管道能够形成不同的管道压力,有效满足高压用汽设备和低压用汽设备的使用需求,提高了蒸汽的利用方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闪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一级闪蒸罐;11、第一电动三通阀;12、第一引射泵;13、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4、第一控制器;2、二级闪蒸罐;21、第二电动三通阀;22、第二引射泵;23、第二压力检测装置;24、第二控制器;3、第一蒸汽输送管道;4、第二蒸汽输送管道;5、第三电动三通阀;51、第三引射泵;52、第三压力检测装置;53、第三控制器;6、冷凝水输送管道;7、磁翻板液位计;8、压力表;81、止回阀;9、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两级冷凝水回收闪蒸系统,包括一级闪蒸罐1、二级闪蒸罐2、第一蒸汽输送管道3、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第一电动三通阀11和第二电动三通阀21。上述一级闪蒸罐1和二级闪蒸罐2内部安装有用于闪蒸冷凝水的部件。一级闪蒸罐1上分别加工有第一冷凝水进口、第一蒸汽出口、第一冷凝水出口。待闪蒸的高温冷凝水可由第一冷凝水进口进入一级闪蒸罐1中进行闪蒸,产生的热蒸汽由第一蒸汽出口出来。未闪蒸的冷凝水由第一冷凝水出口排出。同理,二级闪蒸罐2上分别加工有第二冷凝水进口、第二蒸汽出口、第二冷凝水出口。待闪蒸的高温冷凝水可由第二冷凝水进口进入二级闪蒸罐2中进行闪蒸,产生的热蒸汽由第二蒸汽出口出来。未闪蒸的低温冷凝水由第二冷凝水出口排出。上述的第一蒸汽出口与第一电动三通阀11的进口端相连通。第一电动三通阀11的其中一个出口端与第一蒸汽输送管道3连通,另外一个出口端与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相连通。上述的第二蒸汽出口与第二电动三通阀21的进口端相连通。第二电动三通阀21的其中一个出口端与第一蒸汽输送管道3连通,另外一个出口端与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相连通。第一冷凝水出口与第二冷凝水进口通过冷凝水输送管道6相连通。一级闪蒸罐1中未闪蒸的高温冷凝水由冷凝水输送管道6进入到二级闪蒸罐2中继续进行闪蒸处理。上述方式的结合最大限度利用冷凝水的热能,有效避免能源的浪费

为防止蒸汽的回流,在第一蒸汽出口与第一电动三通阀11相连通的管道上以及第二蒸汽出口与第二电动三通阀22相连通的管道上均安装有止回阀81。

其中,第一电动三通阀11与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相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用于检测该管道内部压力的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3。本实施例的闪蒸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器14。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3和第一电动三通阀11分别与第一控制器14电性连接。具体的,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3用于测量管道内的管道压力。第一控制器14内嵌装有控制程序。第一控制器14于接收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3采集的管道压力信号,并控制第一电动三通阀11动作,使得第一蒸汽出口与第一蒸汽输送管道3、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的连通或阻断连通。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3优选为插入该管道内的压力传感器。

在第一电动三通阀11与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相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一引射泵12。第一引射泵12的引射端与第一电动三通阀11的其中一出口端连通。该第一引射泵12也称作引射器,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部件。主要用来促进蒸汽循环,提高该位置的管道内的蒸汽压力。

其中,第二电动三通阀21和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相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三电动三通阀5。第三电动三通阀5的其中一出口端与第一蒸汽输送管道3相连通。

第二电动三通阀21与第三电动三通阀5相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用于检测该管道内部压力的第二压力检测装置23。本实施例的闪蒸系统包括第二控制器24。第二压力检测装置23和第二电动三通阀21分别与第二控制器24电性连接。具体的,第二压力检测装置23用于测量该管道内的管道压力。第二控制器24内嵌装有控制程序。第二控制器24于接收第二压力检测装置23采集的管道压力信号,并控制第二电动三通阀21动作,使得第二电动三通阀21与第一蒸汽输送管道3、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的连通或阻断连通。第二压力检测装置23优选为插入该管道内的压力传感器。

其中,第三电动三通阀53与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相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三压力检测装置52;本实施例的闪蒸系统包括第三控制器53。第三压力检测装置52和第三电动三通阀5分别与第三控制器53电性连接。具体的,第三压力检测装置53用于测量该管道内的管道压力。第三控制器53内嵌装有控制程序。第三控制器53于接收第三压力检测装置52采集的管道压力信号,并控制第三电动三通阀5动作,使得第三电动三通阀5与第一蒸汽输送管道3、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的连通或阻断连通。第三电动三通阀5在第二电动三通阀2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个管道网的管道压力,维持第一蒸汽输送管道3和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内的管道压力在合适区间。第三压力检测装置52优选为插入该管道内的压力传感器。第二电动三通阀21与第三电动三通阀5相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二引射泵22。第三电动三通阀5与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相连通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三引射泵51。上述的第二引射泵22与第三引射泵51的作用原理与第一引射泵51的作用原理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在一级闪蒸罐1和二级闪蒸罐2上均安装有磁翻板液位计7和压力表8。8、压力表。一级闪蒸罐1和二级闪蒸罐2上均安装有排污管,排污管上安装有截止阀9。

在具体使用时,高温冷凝水(大于100℃)有第一冷凝水进口进入一级闪蒸罐1中进行闪蒸,产生的热蒸汽由第一蒸汽出口输出,剩余的低温冷凝水(不大于100℃)通过冷凝水输送管道6进入到二级闪蒸罐2中进行闪蒸,产生的热蒸汽由第二蒸汽出口输出。上述方式的结合最大限度利用冷凝水的热能,有效避免能源的浪费。通过第一电动三通阀11和第二电动三通阀12的配合使用,能够将一级闪蒸罐1和二级闪蒸罐2中产生的热蒸汽切换进入第一蒸汽输送管道3或第二蒸汽输送管道4中,使得第一蒸汽管道3和第二蒸汽管道4能够形成不同的管道压力,有效满足高压用汽设备和低压用汽设备的使用需求,提高了蒸汽的利用方式,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