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连续排污扩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61017发布日期:2022-02-08 03:0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连续排污扩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燃气燃煤锅炉领,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连续排污扩容器。


背景技术:

2.燃油燃气燃煤的蒸汽锅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过程中,为了保持锅炉的水质满足运行要求,避免锅炉管道结垢,在锅筒上会设置连续排污口,以便不断的将含盐浓度高的锅炉污水排出。这种排污水排出时温度还比较高,排污水的热量是通过燃料燃烧的能量转换得到的,污水的热量不利用等于燃料的浪费,而现有的排污装置无法回收排污水的热量,浪费了热资源,也给企业增加生产了成本。为了回收利用排污水的热量,故需要一种可回收锅炉排污水热量的排污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型连续排污扩容器,解决了现有连续排污扩容器排水温度高,排污水热量无法回收的问题,同时节约冷却高温排污水用的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节能型连续排污扩容器,包括用于锅炉排污水水汽分离的水汽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水汽分离装置内的并用于分散污水的散水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水汽分离装置内且位于所述散水板下方并用于污水热量交换回收的换热装置。
6.进一步地,所述水汽分离装置包括扩容器筒体,设置于所述扩容器筒体上并和所述扩容器筒体构成密闭空间结构的上封头和下封头,设置于所述扩容器筒体上并用于锅炉排污水进入的进水管,设置于所述上封头上并用蒸汽排放的出蒸汽管,设置于所述上封头并用于压力排空的排汽管,设置于所述下封头上并用于锅炉排污水换热后排放的出水管,设置于所述下封头上并用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冷水进入的换热器冷水进水管,设置于所述扩容器筒体上并用于所述换热装置的热水流出的换热器热水出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扩容器筒体上并用于检修维护的人孔装置。
7.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与所述换热器冷水进水管相连的换热器进水集箱,与所述换热器热水出水管相连的换热器出水集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换热器进水集箱和所述换热器出水集箱之间并与之相连通的换热管。
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设置有多根,且所述换热管呈蛇形状。
9.进一步地,所述扩容器筒体内还设有用于加强所述换热器进水集箱和所述换热器出水集箱的进水集箱支撑和出水集箱支撑。
10.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还设有用于加强其支撑的换热管支撑。
11.进一步地,所述扩容器筒体上还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扩容器筒体内液位高度的就地液位管。
12.进一步地,所述扩容器筒体上还设有用于远程检测所述扩容器筒体内液位高度的
远传液位管。
13.进一步地,所述扩容器筒体上还设有便于搬运固定的耳座。
14.进一步地,所述排汽管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安全阀的安全阀安装法兰。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换热装置,在将锅炉排污水泵入至水汽分离装置后,通过散水板将排污水分散成小股流水或小水滴,增大其与换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其换热的效率,通过热量的交换将锅炉污水的温度降低,同时提高换热管中流水的温度,实现锅炉污水热量的回收利用,同时,也减少了专门针对污水温度降低所用的的清水用量,减少能源的浪费,实现了节能减排。
17.(2)本实用新型将换热管设置成蛇形管的结构,增强了过滤污水与换热管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了其换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a-a剖面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b-b剖面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c-c剖面图。
24.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25.1-扩容器筒体,2-上封头,3-下封头,4-人孔装置,5-进水法兰,6-进水管,7-散水板,8-散水板支撑,9-出水管,10-出水口法兰,11-换热器冷水进水法兰,12-换热器冷水进水管,13-换热器进水集箱,14-进水集箱支撑,15-换热管,16-换热管支撑,17-换热器出水集箱,18-出水集箱支撑,19-换热器热水出水管,20-换热器热水出水法兰,21-出蒸汽管,22-出蒸汽口法兰,23-排汽管,24-安全阀安装法兰,25-压力表管,26-就地液位管,27-就地液位法兰,28-远传液位管,29-远传液位法兰,30-耳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27.如图1~6所示:
28.一种节能型连续排污扩容器,用于实现锅炉污水热量的回收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实现节能减排,其具体结构包括水汽分离装置、散水板7和换热装置;其中,水汽分离装置用于将锅炉污水中的水蒸汽和液态水进行分离,并提供热交换的空间场所,散失板用于将污水进行分流提升其与换热装置的接触面积,提升换热的效率。
29.具体地,水汽分离装置包括扩容器筒体1、扩容器筒体1上部的上封头2,扩容器筒体1下部的下封头3,扩容器筒体1左侧的人孔装置4组成;其中扩容器筒体1、上封头2和下封头3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结构,人孔装置4提供人员进入内部的通道,便于内部部件的检修与维护。
30.扩容器筒体1后壁上设置进水管6,在进水管6端部设置有进水法兰5,锅炉连续排污母管上的法兰与进水法兰5进行对接,排污水通过进水管6进入扩容器筒体1内部。
31.散水板7通过散水板支撑8固定在扩容器筒体1内壁上,散水板7将进入扩容器1内的排污水分散成小股流水或小水滴,提升其与换热装置的接触面积,同时避免成股的水直接冲刷下方的换热装置,影响换热装置的寿命;排污水从上部进入扩容器筒体1后往下部的出口流出,在这个过程中换热装置将排污水的热量吸收,将排污水的温度降至40℃左右,并通过设置在下封头3下部的出水管9流出,在出水管9下端设置有出水口法兰10,出水口法兰10用于连接冷却池进水管法兰,冷却后的排污水通过冷却池进水管排入冷却池。
32.上封头2上部设置出蒸汽管21,在出蒸汽管21端部设置有出蒸汽口法兰22,排污水进入扩容器筒体1内部后会闪蒸成蒸汽,蒸汽通过蒸汽口法兰22连接用户蒸汽管;上封头2上还设置了排汽管23,排汽管23上端部设置了安全阀安装法兰24,用于安装安全阀,当排污扩容器内部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避免排污扩容器超压运行,保证了排污扩容器的安全性。
33.下封头3上设置有换热器冷水进口管12,在换热器冷水进口管12下端部设置有换热器冷水进水法兰11,换热器冷水进水法兰11用于连接给水管法兰,冷水由此进入换热器冷水进口管12上端部再进入换热器进水集箱13。
34.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进水集箱13、换热器出水集箱17和换热管15,换热器进水集箱13将水分配至换热器进水集箱13和换热器出水集箱17之间的换热管15内;换热管15可设置多根以增加其换热面积,同时换热管设置成蛇形管的结构,进一步增大换热的面积;换热管15内的水吸热升温后进水换热器出水集箱17。换热器出水集箱17内的热水通过换热器热水出水管19和换热器进行排送,换热器热水出水管19设置换热器热水出水法兰20,换热器热水出水法兰20连接热水母管法兰并将热水送至用热水设备上。为了增强对换热器进水集箱13和换热器出水集箱17的支撑,分别为两者设置进水集箱支撑14和出水集箱支撑18;同时也为换热管15设置换热管支撑16。
35.扩容器筒体1前部壁外侧设置有就地液位管26,就地液位管26端部设置就地液位法兰27,其中心线夹角45
°
处设置有远传液位管28,在远传液位管28端部设置有远传液位法兰29,就地液位管26实现扩容器筒体1内液位的测量显示;远传液位管28实现扩容器筒体1内液位的远程测量。通过各水位计对扩容器内的排污水水位的监测,保证换热器在工作的时候始终淹没在排污水内,保证换热器高效率的工作。
36.扩容器筒体1的侧壁外侧上部还设置有两个耳座30,两个耳座3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个耳座28将扩容器筒体1均分,耳座28用于在运输或使用时固定筒体,避免筒体倾倒,更好的保护了产品的正常使用;同时,在扩容器筒体1的侧壁外侧还设设置压力表管25,用于便捷的安装压力表,以便实现压力的实时监测。
37.扩容器筒体1、上封头2、下封头3、人孔装置4均为q245r材质,进水法兰5、出水口法兰10、换热器冷水进水法兰11、换热器热水出水法兰20、出蒸汽口法兰22、安全阀安装法兰24、就地液位法兰27、远传液位法兰29均为20(nb/t 47008)材质,进水管6、散水板7、散水板支撑8、出水管9、换热器冷水进水管12、换热器进水集箱13、换热器出水集箱17、换热器热水出水管19、排汽管23、压力表管25、就地液位管26、远传液位管28均为20(gb/t3087)材质,换热管15为20(gb/t 9948)材质,换热器进水集箱支撑14、换热管支撑16、换热器出水集箱支
撑18、出蒸汽管21,耳座30均为q235b材质。
38.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