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助力杆的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158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助力杆的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打火机,特别是带助力杆的电子打火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带助力杆打火机包括油槽、置于油槽内的常规压电机构和出气组件,压电机构由压电块和设于其上的揿手组成,其特征在于压电块紧贴油槽内壁设置,揿手与压电块之间设有一助力杆,助力杆通过其定位端轴接在油槽壁上,上端与揿手抵触,下端与压力块抵触。本实用新型用助力杆替代传统打火机中的压电帽,以定位端为支点,只要在助力杆上端施加较小的力,其下端就可以产生较大的力,满足压电块动作的需要,有效减轻点火操作力。
所述的带助力杆的打火机,其特征是助力杆呈倒“Y”形;其上端点和下端点为半球形,使之与压电和揿手圆滑动作,减少阻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杠杆原理,在揿手和压力块之间设置助力杆,只要在助力杆上端施加较小的力,其下端就可以助力杆的定位端为支点产生较大的力,满足压电块动作的需要,即只要对揿手施加较小的力便可以使压力块工作,大大减少了操作力,提高了手感舒适度。
图2为现有技术结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工作示意图。
参见


图1,打火机包括兼作壳体的油槽2、置于油槽内的常规压电机构4和出气组件11等。其中压力机构由压电块4和揿手7组成,撬板5连接在压电组件和出气组件之间,压电块4位于油槽外壁1和内壁3的腔体内并紧贴油槽内壁3设置(即将压电块向油槽内壁方向移动约3毫米),揿手7与压电块4之间设有一助力杆6,助力杆呈倒“Y”形,其定位端8轴接在油槽壁上,其上端9与揿手7抵触,下端10与压力块4抵触。上端点9和下端点10为半球形,能在与压电和揿手接触处圆滑动作,减少阻力。
参见图2,现有打火机的揿手通过压电帽直接压迫压电块工作,较为费力。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用助力杆替代传统打火机中的压电帽,以定位端为支点,通过揿手在助力杆上端施加较小的力,其下端就可以助力杆的定位端为支点产生较大的力,即只要对揿手施加较小的力便可以满足压电块动作的需要,约省力50%。
权利要求1.带助力杆的打火机,包括油槽(2)、置于油槽(2)内的压电机构和出气组件(11),压电机构由压电块(4)和设于其上的揿手(7)组成,其特征在于压电块(4)紧贴油槽内壁(3)设置,揿手(7)与压电块(4)之间设有一助力杆(6),助力杆(6)通过其定位端(8)轴接在油槽壁上,上端(9)与揿手(7)抵触,下端(10)与压电块(4)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助力杆的打火机,其特征是助力杆呈倒“Y”形;其上端(9)点和下端(10)点为半球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助力杆的电子打火机。电子打火机的揿手通过压电帽使压电块产生瞬间强电流须施加较大压力,存在操作费力、手感不好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压电块紧贴油槽内壁设置,揿手与压电块之间设有一助力杆,助力杆通过其定位端轴接在油槽壁上,上端与揿手抵触,下端与压力块抵触。本实用新型用助力杆替代传统打火机中的压电帽,以定位端为支点,只要在助力杆上端施加较小的力,其下端就可以产生较大的力,使压电块动作,约省力50%。
文档编号F23Q2/00GK2560866SQ0226655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0日
发明者贺立平 申请人:贺立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