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隐身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1767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外隐身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冷却塔,应用于空调系统和热循环系统中,将工 作介质冷却,以实现循环利用。
背景技术
地下军事工程、发电厂和化工厂等一些重要军事目标常采用地面冷却塔来排 放热量,由于冷却塔的排风温度和塔外壁面温度比周围的环境空气温度高,红外 辐射特征明显,不具备红外隐身功能,容易被红外探测发现或成为红外制导目标。
三、 发明内容
(1) 发明目的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要解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 单、具备红外隐身功能的冷却塔。
(2)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外壳 体、抽风机、进水管、布水装置、填料、集水盘、出水管和一次进风道,进水管 连接布水装置,出水管连接在集水盘上,填料上部设置收水器,其特征在于内壳 体和外壳体间形成二次引风道,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上 部设置顶部壳体,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道,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 该顶部壳体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风口,可旋转弧形出风口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 风口,可旋转弧形出风口由电机带动旋转。
采用上述结构后
1、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原有冷却塔,增设了二次引风道,由于二次引风道内 流动的空气为外界低温空气,冷却塔外壁面温度接近于外界空气温度,冷却塔外 壁面红外辐射强度降低;
2、 二次引风道内的空气与一次进风道的外壁换热,带走热量,能增强冷却 塔的冷却能力;
3、 增设了三次引风道,由于二次引风道和三次引风道的出口空气温度较低, 与一次进风道的出口高温空气混合后,冷却塔出口空气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也降低。降低出风温度可降低冷却塔出风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出风相对湿度可 抑制出口空气与外界冷空气混合后饱和而产生雾状羽烟,增强冷却塔的光学伪装 效果;
4、 冷却塔出风口为可旋转弧形出风口,不同时刻冷却塔出风方向不同,可扩大冷却塔上方的热气流边界范围,降低热气流温度,降低热气流的红外辐射强 度。
(3)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增强冷却塔的红外隐身能力,且系统结构简单,技术方案容易 实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1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2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3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4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5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6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7结构图。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l: 一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上方。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 风机4的上方。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 —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 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下方。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 风机4的上方。
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 —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下方。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 风机4的下方。
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 一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 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抽风机4的电机输出轴的上下两端分别接有风叶片。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 位于抽风机4的上下两端的风叶片之间,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 上端风叶片之上。
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 —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抽风机4的电机输出轴的上下两端分别接有风叶片。二次引风道2A和三次 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上下两端的风叶片之间。
参照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 —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 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二次引风道2A的进口设置一台或多台进风机4A,风机进口安设百叶窗或 为敞开的风口。参照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 —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三次引风道3A的进口设置一台或多台进风机4B,风机进口安设百叶窗或 为敞开的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叙述如下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l: 一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 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上方。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 风机4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介质降温原理同普通冷却塔一样,本实用新型红外隐身效 果是这样实现的 一次进风道1A内的空气在抽风机4的作用下,出口空气形成 高速引射流,二次引风道2A和三次引风道3A内的空气被引射而向上流动,由 于二次引风道2A内流动的空气为低温空气,因此可降低塔外壁面温度,降低塔 外壁面红外辐射强度;二次引风道2A、三次引风道3A内的出口低温空气与一 次进风道1A内的出口高温空气混合后,可降低冷却塔的出风温度和相对湿度。 降低出风温度可降低塔出风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出风相对湿度可抑制出口空气 产生雾状羽烟;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进一步引 射外界空气而使出风降温;冷却塔出风口9为可旋转弧形出风口,不同时刻冷却 塔出风方向不同,可扩大冷却塔上方的热气流的边界范围,降低热气流温度,降 低热气流的红外辐射强度。
实施例2: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 —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下方。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 风机4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介质降温原理和实现红外隐身原理同实施例1,区别为二 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下方,二次引风道2A内的空气由抽风机4 直接作用而向上流动。
实施例3:
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 —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下方。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 风机4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介质降温原理和实现红外隐身原理同实施例1,区别为二 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下方,二次引风道2A内的空气由抽风机4 直接作用而向上流动。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下方,三次引风道 3A内的空气由抽风机4直接作用而向上流动。
实施例4:
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 一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抽风机4的电机输出轴的上下两端分别接有风叶片。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上下两端的风叶片之间,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 上端风叶片之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介质降温原理和实现红外隐身原理同实施例1,区别是二 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上下两端的风叶片之间,三次引风道3A的 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上端风叶片之上。二次引风道2A内的空气由抽风机4上端 风叶片直接作用而流动。三次引风道3A内的空气被引射而向上流动。 实施例5:
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 —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 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抽风机4的电机输出轴的上下两端分别接有风叶片。二次引风道2A和三次 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上下两端的风叶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介质降温原理和实现红外隐身原理同实施例1,区别为二 次引风道2A和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上下两端的风叶片之间。 二次引风道2A和三次引风道3A内的空气由抽风机4上端风叶片直接作用而向 上流动。
实施例6:
参照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 —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 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 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 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 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出 风口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9由电机9B带动旋 转。二次引风道2A的进口设置一台或多台进风机4A,风机进口安设百叶窗或 为敞开的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介质降温原理和实现红外隐身原理同实施例1,区别为二 次引风道2A的进口设置一台或多台进风机4A, 二次引风道2A内的空气由进风 机4A直接作用而向上流动;三次引风道3A内的空气被引射而向上流动。
实施例7:参照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 —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
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 水管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 上,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 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两者间形成三次 引风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 形出风口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9由电机9B带 动旋转。三次引风道3A的进口设置一台或多台进风机4B,风机进口安设百叶 窗或为敞开的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介质降温原理和实现红外隐身原理同实施例1,区别为三 次引风道3A的进口设置一台或多台进风机4B,三次引风道3A内的空气由进风 机4B直接作用而向上流动;二次引风道2A内的空气被引射而向上流动。
上述的冷却塔,外壳体2出口可直接设置可旋转弧形出风口9,其上部设置 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由电机9B带动旋转,外壳体3和三 次引风道3A取消。
上述的冷却塔,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可由风机4内部的电机通过皮带联动或 轴联动而转动,电机9B取消。
上述的冷却塔,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可由出风推力推动旋转,电机9B取消。
上述的冷却塔,进风机4A内部的电机取消,由抽风机4内部的电机通过皮 带联动或轴联动而转动。
上述的冷却塔,进风机4B内部的电机取消,由抽风机4内部的电机通过皮 带联动或轴联动而转动。
上述的冷却塔,抽风机4为由变速风机替代,风机转速根据出水温度而调整, 实现节能运行。
上述的冷却塔,送风机4A为由变速风机替代,风机转速根据出风温度和环 境温度而调整,保证红外隐身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节能运行。
上述的冷却塔,送风机4B为由变速风机替代,风机转速根据出风温度和环 境温度而调整,保证红外隐身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节能运行。
上述的冷却塔,外壳为高强度材料制作,具备一定的抗爆和抗冲击波能力。 上述的冷却塔,外壳为低红外发射率材料制作,降低外壳红外发射率。 上述的冷却塔,外壳涂有伪装涂料,提高冷却塔的伪装效果。 上述的冷却塔,外壳外表面可设置外凸物,便于爬山虎等植物攀爬或插植植 物,提高冷却塔的伪装效果。
上述的冷却塔,布水装置6和填料6A可由喷雾装置替代。上述的冷却塔,抽风机4可由以进水管8A水压提供动力的水轮机风机替代。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 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隐身冷却塔,包括内壳体(1)、外壳体(2)、抽风机(4)、进水管(8A)、布水装置(6)、填料(6A)、集水盘(7)、出水管(8)和一次进风道(1A),进水管(8A)连接布水装置(6),出水管(8)连接在集水盘(7)上,填料(6A)上部设置收水器(5),其特征在于内壳体(1)和外壳体间(2)形成二次引风道(2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外壳体(2)上部设置壳体(3), 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道(3A),风道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外壳体(3)出口设置可旋转弧形 出风口 (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由电 机(9B)带动旋转。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外壳体(2)出口直接设置可旋转 弧形出风口 (9),其上部设置引射百叶进风口 (9A),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 由电机(9B)带动旋转。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由风 机(4)内部的电机通过皮带联动或轴联动而转动。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可旋转弧形出风口 (9)由出 风推力推动旋转。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 风机(4)的上方。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抽 风机(4)的下方。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 风机(4)的上方。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 抽风机(4)的下方。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抽风机(4)的电机输出轴的上 下两端分别接有风叶片。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位于 抽风机(4)的上下两端的风叶片之间,三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 的上端风叶片之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二次引风道(2A)的出口和三 次引风道(3A)的出口位于抽风机(4)的上下两端的风叶片之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二次引风道(2A)的进口设置 一台或多台进风机(4A),风机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进风机(4A)内部不含电机, 由抽风机(4)内部的电机通过皮带联动或轴联动而转动。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抽风机(4A)为变速风机。
1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三次引风道(3A)的进口设置 一台或多台进风机(4B),风机进口安设百叶窗或为敞开的风口。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进风机(4B)内部不含电机, 由抽风机(4)内部的电机通过皮带联动或轴联动而转动。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抽风机(4B)为变速风机。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抽风机(4)为变速风机。
2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外壳为高强度材料制作。
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外壳为低红外发射率材料制作。
23、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外壳涂有伪装涂料。
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外壳外表面设置外凸物。
2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布水装置(6)和填料(6A)由 喷雾装置代替。
2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抽风机(4)由以进水管(8A) 水压提供动力的水轮机风机代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红外隐身功能的冷却塔,它由壳体、外壳体、抽风机、进水管、布水装置、填料、集水盘、出水管和一次进风道组成,进水管连接布水装置,出水管连接在集水盘上,填料上部设置收水器,内壳体和外壳体间形成二次引风道。外壳体上部设置顶部外壳体,两者间形成三次引风道,冷却塔出口为可旋转弧形出风口。二次引风道内流动低温空气,可降低塔外壁面温度;二次引风、三次引风与一次进风空气混合后排出,可降低冷却塔的出风温度;可旋转弧形出风口使得冷却塔出风方向随时间改变,可扩大冷却塔上方的热气流边界范围,降低热气流温度。上述的措施可降低冷却塔的红外辐射特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地下军事工程空调系统等需要红外隐身的场合。
文档编号F28C1/00GK201149443SQ20072013095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3日
发明者刘文杰, 苹 杨, 维 毛, 范良凯 申请人:范良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