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539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流体与制冷工质间热能交换的紧凑型微通 道换热器,特别涉及热泵热水器,热泵锅炉以及地热热泵中使用的冷凝 器,气体冷却器或者蒸发器,属于传热 换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泵热水器,热泵锅炉以及地热热泵中都离不开换热器,对换 热器的性能,大小,质量以及成本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现有的上述产 品,在性能和质量得以保证的条件下,如何使换热器做得更小,更轻,更 低成本,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在换热能力一定的条件下,要使换热器紧 凑化,意味着工作流体的强制对流传热系数要大大提高;换热器构成的材 料既要强度高,还要导热性能好,适合加工工艺。
目前研究开发出用于热泵的微通道换热器,几乎都是用现成的扁平铝 管加上制冷工制的进出口以及加上和制冷工制换热流体的进出口来实现 的。如专利申请号200510012007. 6, 200810115272. 0以及200510079932. 0 中阐述的用于热泵的微通道换热器,都是在扁平铝管的基础上提出的想法 或者实物。专利申请号200510012007.6中提出的孩t通道换热器的结构为, 多筒集流管和焊接在两个集流管间的换热扁管束,换热扁管束采用微通道 结构,集流管采用至少两个流道的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多筒结构的集流 管与换热扁管束焊接面采用挤压成形的整体平面结构。以上的结构在制冷 工制通过的微通道和工作流体通过的翅片之间是钎焊结合,由此产生的传 热热阻不可忽略。同时换热扁管受到加工工艺的限制,对设计上传热性能 好的水力学直径的组合,会实现起来困难或者使成本大为提高。专利申请 号200810115272. 0中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以及专利申请号200510079932. 0 中发明的使用微通道管的蒸发器,和专利申请号200510012007.6中陈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区别在于换热扁管束是平行于地面还是垂直于地面这一整 体结构,换热扁管束垂直于地面时,有利于冷凝水的疏导,减小在湿工况 下翅片表面的换热热阻,有利于增强传热,提高冷冻循环过程的换热性 能。可是微通道带状管和翅片之间的焊接热阻问题,微通道带状管中的微 通道的任意水力学直径制造成本问题,依然存在。
上述专利申请号为代表的微通道换热器中的制冷工制为自然冷媒或者
HFC冷媒,工作流体为空气。对于自然冷媒中C02的微通道直径,专利申请 号200510012007.6中给出的范围是0.7至1. 2mm ,专利申请号 200810115272.0中给出的范围是0.3至3mm。由于目前还没有查到用于工 作流体为液体,比如水的微通道换热器,因此对于工作流体为水和制冷工 制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液体侧的微通道直径需要研究来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用于液体和制冷工 制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作为热泵热水器,热泵锅炉以及地热热泵中使用的 冷凝器,气体冷却器或者蒸发器用,极大地提高单位体积换热器的换热能 力,节省换热器使用材料,从而减小热泵热水器,热泵锅炉以及地热热泵的 体积和重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 分别设置了高温流体进出口和低温流体的进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上设置有若干复数通道上下层叠而成的微通道,所述微通道上单数层复数 通道与所述高温流体进出口相通,其双数层复数通道与所述高温流体进出 口相通。
在高温流体通道之间、低温流体通道之间以及高温流体通道与低温流 体通道之间都有隔层。本发明提出并实现的微通道换热器由加工了复数通道后的金属片叠 层,然后通过原子扩散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微通道结构。微通道的层数,每 层微通道的列数以及微通道的水力学直径都可以根据传热,换热以及流动 性能设计的结果,耐压强度,刚度的设计结果来决定。具体的结构陈述如
下加工了复数通道后的制冷工质侧金属片的上下,叠加没有任何通道的 金属片,在没有任何通道的金属片上再叠加加工了复数通道后的工作流体 侧金属片,这样依次叠加以后,就可以设计得到满足换热量的大小和工作 流体压力损失限制条件的微通道换热器。不管是制冷工质侧的微通道尺寸 还是工作流体侧的微通道尺寸以及没有任何通道的金属片的厚度,都可以 实现传热,换热以及流动性能设计的设计参数,耐压强度,刚度的设计要 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体积小,在同样换热能力的条件下,和正在使用中的套管式换热器 相比,体积可以减小一百倍以上。
2. 重量轻,在同样换热能力的条件下,和正在使用中的套管式换热器 相比,重量可以减小到八分之一以下。
3. 单位体积中的传热面积大于七百,达到了紧凑型换热器定义的指标。
4. 实现了没有热阻,工作流体和制冷工质两侧都是微米级通道的液体 和制冷工质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


图1为本发明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的流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的温度变化示意图 图3为发明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微通道的剖示放大中,Th,i为高温流体的入口温度 Th,。为高温流体的出口温度 L,i为低温流体的入口温度 T。,。为低温流体的出口温度 mh和m。分别表示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的流量 箭头分别表示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的流动方向
1.壳体2.高温流体进口 3.高温流体出口 4.低温流体的进口
5.低温流体的出口6.微通道 7.高温流体通道 8.低温流体通道9.隔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紧凑型微通道换 热器,包括壳体1,在所述壳体1上分别设置了高温流体进出口 2和3及低 温流体的进出口4和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若干复数通道上 下层叠而成的微通道6,所述微通道6上单数层高温流体通道7与所述高温 流体进出口 2和3相通,其双数层^氐温流体通道8与所述低温流体进出口 4 和5相通,在所述高温流体通道7之间、低温流体通道8之间以及以及高 温流体通道7与低温流体通道8之间都有隔层。
高温流体(比如制冷工质)流入入口 2以后,进入换热器的微通道部 分6。高温流体在孩t通道部分和流动方向相反来自另 一端入口的低温流体热 交换以后,经过出口 3流出。而低温流体从高温流体得到热以后从另一端 的出口 5流出。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在换热器的微通道部分一边流动,一 边进行热交换,实现图2所示的高温流体的温度下降和低温流体的温度上 升。
上述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所有的材质可以为铜,铝或者不锈钢。 微通道的水力学直径的设计范围为微米级。 微通道层之间的隔层的厚度的设计范围为也是微米级。
权利要求
1. 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壳体(1),在所述壳体(1)上分别设置了高温流体进出口(2)和(3)及低温流体的进出口(4)和(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若干复数通道上下层叠而成的微通道(6),所述微通道(6)上单数层高温流体通道(7)与所述高温流体进出口(2)和(3)相通,其双数层低温流体通道(8)与所述低温流体进出口(4)和(5)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高温流体通道(7)之间、低温流体通道(8)之间以及高温流体通道(7)与低温流 体通道(8)之间都有隔层(9)。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高温流体通道(7)和低温流体通道(8)为微米级。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隔层(9)为微米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 通道(6)的材质为铜,铝或者不锈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温流体通道(7)、低温流体通道(8)以及两者之间的隔层(9)用原子扩散的方法 结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包括壳体,壳体上分别设置了高温流体及低温流体的进出口和微通道。微通道由高温流体通道,低温流体通道以及高温流体通道和低温流体通道之间的隔层用原子扩散的方法结合成一个整体结构。本发明与目前所有的微通道换热器相比,没有由于焊接所产生的热阻,微通道的水力学直径可以任意设计,单位体积中的传热面积大于七百。它可以作为热泵热水器,热泵锅炉以及地热热泵中使用的冷凝器,气体冷却器或者蒸发器使用,能极大地提高单位体积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节省换热器使用材料,从而减小热泵热水器,热泵锅炉以及地热热泵的体积和重量。
文档编号F28F3/00GK101509736SQ200910025810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0日
发明者丁国良, 王凱建, 环宇平, 诸小薇 申请人:江苏三江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