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951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制冷系统的必备装置,用于将热流体(液体或气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 冷流体(液体或气体)。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换热器的性 能、体积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微通道换热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热系数高和成本低等 特点,非常符合当前人们对换热器的需求。当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微通道管内 流动的是低温流体(即冷流体),冷流体与管外温度较高的风(即高温流体、热流体)进行 换热;而当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微通道管内流动的是热流体,热流体与管外温 度较低的风(即冷流体)进行换热。现有技术中的微通道换热器,普遍存在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中国专利文献 CN101672553A中公开了一种微通道与外翅片一体成型的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左右集液管、 上盖板、下盖板、散热片组、进气管和出液管;散热片由翅片与铝型材一体成型,铝型材上开 有微型通道,微型通道的直径或者边距为0. 5-3mm ;散热片的微型通道与左右集液管连通, 在左右集液管中间隔设置了多个错落排列的隔片,把左右集液管分成若干个区域;进气管 和出液管与左右集液管通过焊接相连;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与左右集液管连接。但是,上述 微通道换热器存在以下缺点①这种换热器仅在微通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翅片,没 有充分利用微通道四周的换热区域,换热效率相对较低;②当这种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 时,由于其散热片组水平设置,散热片组上形成的凝结水不容易向下流,特别是在冬天使用 时,这些凝结水覆盖在散热片组上容易结冰,形成了热阻,不利于换热,影响换热效率;③这 种换热器冷/热流体的行进通道是反复弯折的,工作时冷/热流体从进气管流入,然后经过 多次折回流动,再从出液管流出,使得冷/热流体的运行阻力大,不利于换热,影响换热效 率。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效率低 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微通道换热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至少一个换热单元,设置于所述上集流管和所述下集流管之间,所述换热单元包 括若干相互平行的微通道管和与所述微通道管连接的翅片;所述微通道管内部中空,且所 述微通道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集流管和所述下集流管密封联通,形成冷/热流体的流体 通道;在垂直于所述微通道管长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微通道管的四周均设置有所述翅片,且所述微通道管与所述翅片一体成型。上述微通道换热器中,在垂直于所述微通道管长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微通道管 的上下左右设置有所述翅片;且相邻所述微通道管之间通过所述翅片相连。上述微通道换热器中,相邻所述微通道管之间的所述翅片为波浪形。上述微通道换热器中,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最外侧的所述 翅片外,形成上下两端开口、使冷流体和热流体平行换热的换热腔。上述微通道换热器中,所述隔板的内侧成型有隔板翅片。上述微通道换热器中,所述隔板、所述隔板翅片、所述微通道管和所述翅片一体成型。上述微通道换热器中,所述隔板翅片设置在相邻所述微通道管之间的所述隔板内 侧,并朝向相邻所述微通道管之间的所述翅片垂直伸出。上述微通道换热器中,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上副集流管和下副集流管;所述上集 流管通过所述上副集流管与若干相互平行的所述微通道管联通;所述下集流管通过所述下 副集流管与若干相互平行的所述微通道管联通。上述微通道换热器中,所述上集流管和所述下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 所述换热单元。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其中换热单元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微通道管 和与微通道管连接的翅片,在垂直于微通道管长度方向的平面内,微通道管的四周均设置 有翅片,这样一来就充分利用了微通道四周的换热区域,提高了换热效率,换热效高;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其中隔板、隔板翅片、微通道管和翅片一体成 型,没有焊接等过程形成的接触热阻,提高了换热效率,换热效率高;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工作状态微通道管竖直放置,换热器作为蒸 发器使用时,凝结水能够沿着微通道管向下流,即使是在冬天使用时,也不易结冰形成热 阻,不会影响换热效率;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管上面连通上集流管,下面连通下集 流管,冷/热流体沿上、下方向运行,无需反复弯折,运行通道顺畅,阻力小,不会影响换热 效率;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在垂直于微通道管长度方向的平面内,微通 道管的上下左右设置有翅片,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微通道四周的换热区域,而且结构相对比 较简单,方便制造成型;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相邻微通道管之间通过翅片相连,以形成片 状整体的换热单元,方便组装,而且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相邻微通道管之间的翅片为波浪形,尽可能 地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换热单元还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最外侧的 翅片外,形成上下两端开口、使冷流体和热流体平行换热的换热腔,以使冷流体和热流体的 流动方向相互平行,能够进行对流或者顺流的平行换热,与传统微通道换热器冷流体和热 流体流动方向相互垂直交叉的垂直换热方式相比,平行换热方式的换热效率更高;[0027]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隔板的内侧成型有隔板翅片,隔板翅片设置 在相邻微通道管之间的隔板内侧,并朝向相邻微通道管之间的翅片垂直伸出,进一步增加 换热面积,充分利用换热空间,提高换热效率;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在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若干相互 平行的换热单元,实现多层换热结构,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换热单元的数量,提高换热器的使 用灵活性,满足不同需求。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 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是图2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上集流管,2-上副集流管,3-微通道管,4-隔板,5-翅 片,6-下副集流管,7-下集流管,8-流体通道,9-换热腔,10-隔板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 括上集流管1、下集流管7、上副集流管2、下副集流管6、隔板4和至少一个换热单元。在本 实施例中,所述上集流管1和所述下集流管7之间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所述换热单元,以 形成多层换热结构。所述换热单元设置于所述上集流管1和所述下集流管7之间,如图2和3所示,所 述换热单元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微通道管3、与所述微通道管3连接的翅片5和隔板4。所述微通道管3内部中空,且所述微通道管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集流管1和所 述下集流管7密封联通,形成冷/热流体的流体通道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集流管1通 过所述上副集流管2与若干相互平行的所述微通道管3联通;所述下集流管7通过所述下 副集流管6与若干相互平行的所述微通道管3联通。在垂直于所述微通道管3长度方向的 平面内,所述微通道管3的四周均设置有所述翅片5,且所述微通道管3与所述翅片5 —体 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微通道管3长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微通道管3的上下 左右设置有所述翅片5 ;且相邻所述微通道管3之间通过所述翅片5相连,相邻所述微通道 管3之间的所述翅片5为波浪形。所述隔板4设置在最外侧的所述翅片5外,形成上下两端开口、使冷流体和热流体 平行换热的换热腔9。所述隔板4的内侧成型有隔板翅片10,所述隔板翅片10设置在相邻 所述微通道管3之间的所述隔板4内侧,并朝向相邻所述微通道管3之间的所述翅片5垂 直伸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4、所述隔板翅片10、所述微通道管3和所述翅片5 —体 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集流管1、所述下集流管7、所述上副集流管2、所述下副集 流管6、所述微通道管3、所述翅片5以及所述隔板翅片10均由铝材制成。[0040]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所述上集流管1与所述下集流管7、所述上副集流管2与所 述下副集流管6的结构完全对称,所以在使用时,也可以将所述下集流管7和所述下副集流 管6置于上方、而所述上集流管1和所述上副集流管2置于下方,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 的目的。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 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 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集流管(1)和下集流管(7);至少一个换热单元,设置于所述上集流管(1)和所述下集流管(7)之间,所述换热单元 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微通道管( 和与所述微通道管( 连接的翅片(5);所述微通道管 (3)内部中空,且所述微通道管C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集流管(1)和所述下集流管(7)密 封联通,形成冷/热流体的流体通道(8);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微通道管C3)长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微通道管(3)的四周 均设置有所述翅片(5),且所述微通道管C3)与所述翅片( 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微通道管(3)长 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微通道管C3)的上下左右设置有所述翅片(5);且相邻所述微通道管 (3)之间通过所述翅片( 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微通道管C3)之间的 所述翅片(5)为波浪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隔板0), 所述隔板(4)设置在最外侧的所述翅片( 外,形成上下两端开口、使冷流体和热流体平行 换热的换热腔(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内侧成型有隔 板翅片(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G)、所述隔板翅片 (10)、所述微通道管C3)和所述翅片( 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翅片(10)设置在相邻 所述微通道管⑶之间的所述隔板⑷内侧,并朝向相邻所述微通道管⑶之间的所述翅 片(5)垂直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还 包括上副集流管( 和下副集流管(6);所述上集流管(1)通过所述上副集流管( 与若 干相互平行的所述微通道管( 联通;所述下集流管(7)通过所述下副集流管(6)与若干 相互平行的所述微通道管( 联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流管(1)和所述下集 流管(7)之间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所述换热单元。
专利摘要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集流管(1)、下集流管(7)和至少一个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设置于所述上集流管(1)和所述下集流管(7)之间,所述换热单元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微通道管(3)和与所述微通道管(3)连接的翅片(5);所述微通道管(3)内部中空,且所述微通道管(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集流管(1)和所述下集流管(7)密封联通,形成冷/热流体的流体通道(8);在垂直于所述微通道管(3)长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微通道管(3)的四周均设置有所述翅片(5),且所述微通道管(3)与所述翅片(5)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充分利用了换热空间,换热效率高。
文档编号F28F9/02GK201876015SQ20102063583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日
发明者沈卫立, 王东, 石景祯 申请人:杭州沈氏换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