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474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垃圾焚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垃圾焚烧系统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技术背景
现有的垃圾焚烧系统一般就是一个普通的炉子,该炉子有被炉排片分隔开的上部的燃烧室和下部的灰渣室,各炉排片形成有间隙的间隔排列。使用时,人们把垃圾倒入炉排片上,然后点燃,让垃圾自然燃烧,燃烧完后灰渣从炉排片之间的间隙落入灰渣室,然后运走。
该垃圾焚烧系统的缺点是1、燃烧时,无法搅动或翻动垃圾,导致垃圾比较密实, 没有足够的空气进入垃圾内,垃圾燃烧不充分,而且燃烧时间长。2、通过人工把连接投入燃烧室,工作量大,且由于垃圾气味难闻,人工操作的环境差。发明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使得垃圾充分燃烧、且燃烧速度快的垃圾焚烧系统。
本垃圾焚烧系统,包括燃烧室,在燃烧室的底部设置其炉排;所述炉排包括炉排架、设置在炉排架上的动片传动机构、两块以上的炉排片从左向右排列的形成的炉片排;对于相邻的两块炉排片,一块为动片,一块为静片,且左侧的炉排片的右端伸入到右侧的炉排片的左端下方,而形成叠合状态;静片固定在炉排架上;动片与带动其动片相对于静片左右移动的动片传动机构相连。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把垃圾倒入炉片排上开始点燃后,动片在动片传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静片左右移动,对炉片排上燃烧的垃圾起到松动、搅动或翻动的作用,能够使得密实的垃圾松散开,利于垃圾的燃烧,所以垃圾能够充分燃烧、且燃烧速度快。另外,通过动片的移动,可以推动炉片排上的垃圾和灰渣逐渐向炉片排的一端移动,使得最终燃烧后的灰渣从炉片排的一端落下,便于对灰渣进行清理。
上述的垃圾焚烧系统,所述炉片排呈左端高、右端低的倾斜状态。这样便于动片推动垃圾和灰渣从炉片排的左端向右端移动,使得灰渣从右端的落下。
上述的垃圾焚烧系统,炉排片的左上部具有突起部。突起部能够加强对垃圾的翻动作用,使得垃圾燃烧更充分;另外突起部也能够更好的推动垃圾和灰渣移动。
上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各动片的右端下部均与动梁相连,动梁与动片传动机构相连。通过动梁与各动片连接,简化了机械结构。优选,两个的支撑轮转动设置在炉排架上; 动梁的底部具有与两个支撑轮形成滚动副的底面;动梁通过一连杆与摆杆的一端相连;摆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转轴上;转轴与炉排架形成转动副;转轴与带动其转动的转轴动力机构相连;所述动片传动机构包括连杆、摆杆、转轴、转轴动力机构。转轴动力机构带动转轴往复转动,摆杆即往复摆动,摆杆通过连杆带动动梁往复在支撑轮上往复移动。支撑轮对动梁起到了支撑和导向的作用。这种动片传动机构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制造容易。最好,动梁的上部具有与所述底面相平行的顶面,在炉排架上转动设置有压紧轮;压紧轮与顶面形成滚动副。压紧轮和支撑轮共同对动梁起到了导向作用。最优选,动梁与支撑轮相接触的底面为左高右低的斜面;动梁在动片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在该底面内作左右移动。因为动梁底面为左高右低的斜面;所以动梁的动作不但在水平方向左右移动,也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当然,动片也随动梁作相同的动作,这样,动片对垃圾的翻动作用更强,更利于垃圾燃烧。
上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它还包括落渣井,炉片排的右端伸入到落渣井的入口处。这样,垃圾燃烧后的灰渣即可落入落渣井内,更方便对灰渣进行收集和清理。
上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它还包括把准备焚烧的垃圾输送到炉排片的左端上部的垃圾输送装置。通过垃圾输送装置把垃圾送到炉片排上,省去了人工把垃圾投入燃烧室,减轻了劳动强度。
前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垃圾输送装置包括一个承载垃圾的垃圾输送仓和相对于垃圾输送仓的移动以推动垃圾输送仓内的向垃圾输送仓出口移动的推板;垃圾输送仓出口位于燃烧室内的炉片排左端上部。该垃圾输送装置具有相对密闭的垃圾输送仓,垃圾的气味不会溢出,净化了工作环境。
前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它还包括一个料斗,料斗的底部出料口与垃圾输送装置中的垃圾输送仓进口相连。因为有了料斗,更容易把垃圾集中投入料斗。最好,所述料斗是由四块料斗板组成的四棱锥,其中一块料斗板与水平面成30° -40°夹角。由于有与水平面成30° -40°夹角的料斗板,垃圾通过该料斗板即可快速向下移动至料斗的底部出料口。
前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在料斗上还设置有破桥装置,所述破桥装置包括上下移动的且可伸入料斗出料口处的破桥板,以及与破桥板相连的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破桥板动力机构。垃圾在料斗的底部出料口处,容易堵塞(或者说垃圾形成了桥),使得垃圾无法流动。这时即需要破桥装置把所述的堵塞或桥破坏掉,使得垃圾通畅的流出料斗底部的出料口。
前述的垃圾焚烧系统,破桥板动力机构为破桥油缸,破桥油缸的油缸体与料斗相连,破桥油缸的活塞杆与破桥板相连;在料斗上还设置有对破桥板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的导轨;导轨与破桥油缸相平行。通过破桥油缸带动破桥板沿着导轨上下移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前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它还包括防止破桥板误动作的破桥板安全限位装置;破桥板安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槽、锁舌、安全限位油缸;在破桥板上开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限位槽,一个锁舌与带动其移动的安全限位油缸相连;在安全限位油缸的带动下,锁舌可伸入或退出限位槽;安全限位油缸设置在料斗上。由于在料斗底部的出料口处的堵塞或桥并不经常出现,所以一般也不需要破桥装置动作,为此,在破桥装置不动作时,通过破桥板安全限位装置把破桥板固定,能够防止破桥板误动作,当然,也增加了安全性。
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在料斗的底部出料口与垃圾输送仓进口之间设置有喉管, 在喉管上设置可以关闭或打开喉管内通道的阀门装置。燃烧室内的垃圾燃烧时,温度比较高,为了防止热气经垃圾输送仓和料斗而出来,或者防止热气对料斗内垃圾加热,甚至使得料斗内垃圾燃烧,特设置了具有阀门装置的喉管。在需要往燃烧室内输送垃圾时,打开阀门装置,使得垃圾从料斗经喉管进入垃圾输送仓,再进入燃烧室。在不需要输送垃圾时,关闭阀门装置,防止热气进入料斗。最好,阀门装置包括位于喉管内的翻板,翻板固定在翻转轴上,翻转轴与带动翻板轴转动的翻板轴转动机构相连;翻板轴转动机构通过翻板轴带动阀板转动时,可以关闭或打开喉管内通道。该阀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图1是垃圾焚烧系统的总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料斗、喉管、垃圾输送装置等放大示意图。
图3是料斗的主视图。
图4是料斗的侧视图。
图5是阀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阀门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两个破桥装置等的主视图。
图8是两个破桥装置等的侧视图。
图9是一个破桥装置等的主视图。
图10是一个破桥装置等的俯视图。
图11是一个破桥装置等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0的A-A剖视放大图。
图13是两个炉排的示意图(去掉炉排片)。
图14是图13的F向视图。
图15是图14的B-B剖视放大图。
图16是一个炉排的示意图(去掉炉排片)。
图17是图16的E向视图。
图18是图17的C-C剖视放大图。
图19是图16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炉排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炉排与落渣井的示意图。
图22是一个动梁的主视图。
图23是图22的D向视图。
图M是图23中的H-H剖视放大图。
图中,料斗1,料斗板11,料斗板12,料斗板13,料斗的底部出料口 14 ; 破桥装置2,破桥板21,导轨22,破桥油缸23,破桥板安全限位装置24,限位槽25,锁舌沈,安全限位油缸27,锁舌沈,锁舌导向装置28,限位体四,油缸座30 ; 喉管3 ;阀门装置4,翻板41,翻转轴42,翻转轴转动油缸43,翻转连杆44 ;垃圾输送装置5,垃圾输送仓51,垃圾输送仓出口 52,推板油缸53,垃圾输送仓进口54 ;燃烧室6,炉排61,炉排架62,炉排片63,炉片排64,动片65,静片66,动板67,静板68, 立柱70,突起部71,动梁72,弯折板73,支撑轮74,斜面75,顶面76,压紧轮77,连杆78,摆杆79,转轴80,转轴驱动油缸81,驱动杆82 ;落渣井9。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垃圾焚烧系统,包括料斗1、破桥装置2、喉管3、阀门装置4、垃圾输送装置5、燃烧室6、落渣井9。
料斗1主体是由四块料斗板11组成的四棱锥,其中一块料斗板12与水平面成 G=35°夹角。与料斗板12相对的料斗板13与水平面相垂直。
垃圾输送装置5包括一个承载垃圾的垃圾输送仓51和相对于垃圾输送仓的内部移动以推动垃圾输送仓内的向垃圾输送仓出口移动的推板;推板与带动其移动的推板油缸 53相连,推板油缸53的两端分别与推板和垃圾输送仓相连。推板、推板油缸等属于现有技术,不再描述。
燃烧室6的上部未示出。在燃烧室6的底部设置其两排平行的炉排61。两列两排结构对称,下面仅以一列炉排进行描述。
炉排在纵向方向呈左端高、右端低的倾斜状态,它包括炉排架62、16块炉排片63 从左向右排列的形成的炉片排64。最左端的炉排片63为静片。各炉排片的左上部具有突起部71。炉排对于相邻的两块炉排片,一块为动片65,一块为静片66 ;且左侧的炉排片的右端伸入到右侧的炉排片的左端下方,而形成叠合状态。
在炉排架上固定有倾斜向上的立柱70。在立柱的顶端固定有沿着横向延伸的静板 68。静板68上部伸入静片的右端下部的凹槽内而使得静板与静片相固定。
动梁72有前中后三个,结构类似。下面经以中部的动梁为例进行说明。动梁72 包括两个弯折的弯折板73,把两个弯折板73相连的三个动片67。动板67上部伸入动片的右端下部的凹槽内而使得动板与动片相固定。
每个弯折板73的底部有三个左高右低的斜面75 ;其中两个斜面与支撑轮74形成滚动副;与同一个弯折板73底部两个斜面75接触的两个支撑轮74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立柱70上。弯折板73的上部具有三个与斜面75相平行的顶面76。在设置有支撑轮74的一个立柱上还转动设置有压紧轮77,压紧轮与顶面76形成滚动副。
弯折板73的左端通过一连杆78与摆杆79的一端相连;摆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转轴 80上。转轴与炉排架形成转动副。炉排架上还连接有三个转轴驱动油缸81以驱动三个动梁。转轴驱动油缸81的活塞杆与固定在转轴上的驱动杆82相铰接。转轴驱动油缸81动作,驱动杆摆动,带动转轴转动(摆动),摆杆即摆动,摆杆通过连杆带动与弯折板73在导向轮和支撑轮的导向下沿着弯折板的斜面往复移动,动片就相对于静片往复移动。
料斗板1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破桥装置2。破桥装置2包括破桥板 21、导轨22、两个破桥油缸23、破桥板安全限位装置M等。
破桥板21与料斗板13相平行。破桥油缸的油缸体通过油缸座30与料斗板13上部相连,破桥油缸的活塞杆与破桥板上部相连。在料斗板13内侧面上设置有对破桥板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的两个相对的导轨22 ;导轨与破桥油缸相平行。破桥板21的两侧与导轨形成滑动连接。破桥油缸23动作,带动破桥板21沿着导轨上下相对于料斗移动,并且破桥板21可伸入料斗出料口处。
破桥板安全限位装置M包括具有限位槽25的限位体四、锁舌沈、安全限位油缸 27、锁舌导向装置观。破桥板上部与限位体四固定相连,限位槽25沿水平方向延伸(与破桥板的上下移动方向垂直)。滑动设置在锁舌导向装置中的锁舌26与带动其移动的安全限位油缸的活塞杆相连。在安全限位油缸的带动下,锁舌可沿水平方向移动,伸入或退出限位槽。安全限位油缸设置在料斗板13上。
在料斗的底部出料口 14与垃圾输送仓进口 M之间设置有喉管3,在喉管上设置可以关闭或打开喉管内通道的阀门装置4。
阀门装置也属于现有技术,下面仅仅简单描述。阀门装置4包括翻板41,翻转轴 42,翻转轴转动油缸43、翻转连杆44。位于喉管内的翻板41固定在翻转轴42上。翻转轴穿过喉管壁并与喉管壁转动相连。翻转连杆44的一端与翻转轴42固定,另一端与翻转轴转动油缸43的活塞杆相邻。翻转轴转动油缸43的油缸体固定在支架(或喉管壁)上。翻转轴转动油缸43动作,通过翻转连杆44带动翻板轴转动(摆动),翻板即绕翻板轴的轴线摆动,以关闭或打开喉管内通道。
垃圾输送仓出口 52位于燃烧室内的炉片排64左端上部。
落渣井9是一个上部有入口,底部有出口的筒体。炉片排的右端伸入到落渣井9 的入口处。
权利要求
1.垃圾焚烧系统,包括燃烧室,其特征是在燃烧室的底部设置其炉排;所述炉排包括炉排架、设置在炉排架上的动片传动机构、两块以上的炉排片从左向右排列的形成的炉片排;对于相邻的两块炉排片,一块为动片,一块为静片,且左侧的炉排片的右端伸入到右侧的炉排片的左端下方,而形成叠合状态;静片固定在炉排架上;动片与带动其动片相对于静片左右移动的动片传动机构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炉片排呈左端高、右端低的倾斜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是炉排片的左上部具有突起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把准备焚烧的垃圾输送到炉排片的左端上部的垃圾输送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是垃圾输送装置包括一个承载垃圾的垃圾输送仓和相对于垃圾输送仓移动以推动垃圾输送仓内的向垃圾输送仓出口移动的推板;垃圾输送仓出口位于燃烧室内的炉片排左端上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一个料斗,料斗的底部出料口与垃圾输送装置中的垃圾输送仓进口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是在料斗上还设置有破桥装置,所述破桥装置包括上下移动的且可伸入料斗出料口处的破桥板,以及与破桥板相连的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破桥板动力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是破桥板动力机构为破桥油缸,破桥油缸的油缸体与料斗相连,破桥油缸的活塞杆与破桥板相连;在料斗上还设置有对破桥板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的导轨;导轨与破桥油缸相平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是它还包括防止破桥板误动作的破桥板安全限位装置;破桥板安全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槽、锁舌、安全限位油缸;在破桥板上开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限位槽,一个锁舌与带动其移动的安全限位油缸相连;在安全限位油缸的带动下,锁舌可伸入或退出限位槽;安全限位油缸设置在料斗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是在料斗的底部出料口与垃圾输送仓进口之间设置有喉管,在喉管上设置可以关闭或打开喉管内通道的阀门装置。
全文摘要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使得垃圾充分燃烧、且燃烧速度快的垃圾焚烧系统。它包括燃烧室,在燃烧室的底部设置其炉排;所述炉排包括炉排架、设置在炉排架上的动片传动机构、两块以上的炉排片从左向右排列的形成的炉片排;对于相邻的两块炉排片,一块为动片,一块为静片,且左侧的炉排片的右端伸入到右侧的炉排片的左端下方,而形成叠合状态;静片固定在炉排架上;动片与带动其动片相对于静片左右移动的动片传动机构相连。
文档编号F23G5/44GK102537977SQ2011103531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陈贝 申请人:溧阳圣泰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