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燃气灶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4607发布日期:2019-04-29 15:12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燃气灶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灶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燃气灶头。



背景技术:

燃气灶头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而燃气的燃烧需要空气助燃。常规的灶头通常会通过管道和燃气进气管相连接,将燃气进入灶头进行燃烧;而空气燃气预混式的燃气灶头还会和空气进气管相连接,通过空气进气管和燃气进气管以一定比例引入空气和燃气,对它们进行混合后燃烧。所以空气进气管和燃气进气管与灶头相关部件连接是否紧密是燃气灶头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若连接发生松动则会导致空气或者燃气泄露,不仅会导致空气和燃气的配比不准从而引起燃烧不充分,而且燃气的泄露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故需要经常对管道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主要是靠检查人员目测和用手触摸,同时会采用手持仪器检测是否有燃气泄漏。检查的偏差较大,人为因素较多。因此提供一种管道连接检查简单直观、易于维护的灶头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道连接检查简单直观、易于维护的灶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燃气灶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灶膛、分火盘及混合室;所述灶膛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结构;所述灶膛下开口处设置分火盘,所述混合室设置于分火盘下方;所述分火盘顶部开设若干第二导气孔,所述分火盘侧面开设若干第一导气孔;所述第一导气孔、第二导气孔均与混合室相连通;所述混合室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空气进气管和燃气进气管分别连接;所述管道的外表面设置荧光区;正常装配时,所述荧光区被空气进气管及燃气进气管的出气口正好完全覆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合室内设置若干挡板,相邻两块挡板的间隔距离均不相等。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挡板包括左挡板和右挡板,两者交错设置在混合室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火盘呈截圆锥形结构。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第二导气孔与所述分火盘的径向和轴向均具有倾角。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气孔与所述分火盘的径向的倾角为4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灶膛内壁沿灶膛周向设置若干由灶膛底部向斜上方延伸的导火条;所述导火条两两构成导火道,所述导火道排布成旋涡状。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第一导气孔的孔口指向所述导火道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荧光区为荧光贴或荧光条或者荧光涂层。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荧光区环绕管道一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管道连接检查简单直观、易于维护的灶头。

(1)本发明在混合室进气口与空气进气管、燃气进气管连接的管道上设置荧光区,正常装配时,荧光区被空气进气管及燃气进气管的出气口正好完全覆盖。当进行检查时,只需要采用紫外光笔等常规设备对空气进气管或燃气进气管的出气口处进行照射。如果发现荧光即代表有荧光区露出,即表示灶头部件与空气进气管或燃气进气管有松动脱落的地方。从而可以很直观且客观地判断灶头部件是否与空气进气管或燃气进气管发生松动脱落,快速掌握管道连接的情况。本设置操作简单,提高了检查和保养的效率和准确率。同时荧光区在平时状态下不发光,更有利管道连接的整体美观。

(2)本灶头在灶膛设置排列呈漩涡状的导火道并与第一导气孔相配合,使部分火焰的流经路径沿导火道呈曲线,相比于传统的向上的火焰流经路径,增加了火焰在灶膛中的停留时间,更充分地利用了火焰的能量。该设计还增加了火焰和锅底的接触面积,而且相比于现有技术,本设计有利于更多外焰和锅底接触,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同时,设置的与分火盘的径向和轴向均具有倾角的第二导气孔,同样为了改变传统的向上的火焰流经路径,使部分火焰的流经路径呈螺旋状,从而提高了火焰停留时间、与锅底的接触面积以及外焰与锅底的接触度,提升了热交换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火器的轴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为围挡、11为导火条、12为导火道、2为分火盘、21为第一导气孔、22为第二导气孔、3为混合室、31为混合室进气口、32为挡板、32a为左挡板、32b为右挡板、4为管道、5空气进气管、51为空气进气管出气口、6为燃气进气管、61为燃气进气管出气口、7为荧光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的燃气灶头,包括灶膛1、分火盘2及混合室3。灶膛1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结构;灶膛1下开口处设置分火盘2;混合室3设置于分火盘2下方。

其中分火盘2呈截圆锥形结构;其顶部开设若干第二导气孔22,第二导气孔22的另一端与混合室3相连通,第二导气孔22沿分火盘21顶部圆周均匀排布,设置两层;第二导气孔22与分火盘2的径向和轴向均具有倾角,其中与分火盘2的径向的倾角为45°,该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向上的火焰流经路径,使火焰的流经路径呈螺旋状,该设计增加了火焰和锅底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火焰的停留时间,而且相比于现有技术,本设计有利于更多外焰和锅底接触,提高了加热的效率,提升了热交换的效果。同时分火盘2倾斜的侧面开设第一导气孔21,沿分火盘2侧面圆周均匀排布,第一导气孔21的另一端与混合室3相连通;第一导气孔21垂直贯通于分火盘2。

灶膛1内壁沿灶膛1周向设置若干导火条11,导火条11两两构成导火道12;导火条11由灶膛1底部向斜上方延伸且具有一定弧度由此导火道12排布成旋涡状且每条导火道12均呈弯曲状;第一导气孔21的孔口指向导火道12的底部。该设置通过第一导气孔21与排布成旋涡状的导火道12相配合,使火焰的流经路径沿导火道呈曲线,相比于传统的向上的火焰流经路径,增加了火焰在灶膛中的停留时间,更充分地利用了火焰的能量。该设计还增加了火焰和锅底的接触面积,而且相比于现有技术,本设计有利于更多外焰和锅底接触,提高了加热的效率。

混合室3内设置若干挡板32,相邻两块挡板32在混合室3轴向方向的间隔距离均不相等;挡板32包括左挡板32a和右挡板32b,两者交错设置在混合室内。其中左挡板32a仅右侧与混合室3内侧壁存在间隙、右挡板32b仅左侧与混合室3内侧壁存在间隙。该设计可以使空气和燃气整体以蛇形的方式由混合室3进气口31向分火盘2方向运动;不仅延长了空气和燃气的运动路径,从而延长了两者的混合时间,提高空气和燃气混合的均匀程度。同时空气和燃气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增加了两者碰撞几率,对于提高燃气和空气的混合程度是很好的帮助。尤其是相邻两块挡板32在混合室3轴向方向的间隔距离均不一样,相比于等距设置挡板32,空气和燃气的分子的运动轨迹变化更加无规律,使两者碰撞更加频繁,对于提高燃气和空气的混合程度有积极影响,也更加有利于产生湍流或者旋流,从而更利于提高混合的均匀程度。而燃气和空气混合越充分,之后的燃烧就越完全,从而所产生的热量就越高,燃气利用率就越高,废气产生率更低,有利于节能环保。

混合室3进气口31通过三通结构的管道4与空气进气管5和燃气进气管6分别连接;管道4具有一个出气口与混合室进气口31相连通;同时具有两个进气口分别与空气进气管5的出气口51及燃气进气管6的出气口61相连通;三通结构的管道4的外表面设置荧光区7;其位置和大小设置为:正常装配时,荧光区7被空气进气管出气口51及燃气进气管出气口61正好完全覆盖。这样当操作人员进行排查或者保养时,只要使用紫外光笔等常规设备对空气进气管出气口51或燃气进气管出气口61处进行照射。如果发现荧光即代表有荧光区7露出,即表示管道4与空气进气管5或燃气进气管6有松动脱落的地方。从而可以很直观且客观地判断管道4是否与空气进气管5或燃气进气管6发生松动脱落,快速掌握管道连接的情况。本设置操作简单,提高了检查和保养的效率和准确率。同时荧光区7在平时状态下不发光,更有利管道连接的整体美观。荧光区7可环绕管道4一周设置,从而若发生脱落,不论从那个角度都能观察到荧光。另外荧光区7可采用常规的荧光剂制得,来源广泛,价格便宜。荧光区7可以采用荧光条、荧光贴、荧光涂层等。可以预先设置也可以在装配好后再设置到管道4上,操作灵活,方便。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