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处理的窑尾积渣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4154发布日期:2020-08-18 19:56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处理的窑尾积渣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处理的窑尾积渣清理装置,回转窑窑尾出现灰渣严重结焦现象时或结焦前,用于清除窑尾积渣。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工业危险废物产量与日俱增。“三废”(工业污染源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于环境的污染是致命性的,而危险废物是“三废”中最难处理的污染物。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中国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的危险废物被系统地分成46大类479小类,包括工业类型危废、医疗类型危废、社会类型危废。由于危险废物具有各种腐蚀性、急性毒性、进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和放射性,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并且在其产生、转移、处置或排放活动中,在时空上占据很大范围,其危害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危险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

危险废物的处理需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现行危险废物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热解、固化处理、物化处理、安全填埋等,其中焚烧法处理有机有害危险废物具有处理彻底、减量化、无害化等特点,是目前国际上处理危险废物的主要技术之一,也是美国和who等国家与国际组织推荐优先使用的技术。焚烧法处理是以一定的过量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以实现无害化和减量化的目的,同时还能回收余热,甚至可以发电。有文献表明,我国90%以上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都采用了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系统。近年来,焚烧技术日益成熟,已开发出不同炉型的焚烧炉,如回转窑、液体注射炉、流化床、多层床焚烧炉、固定床焚烧炉等。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系统一般由预处理系统、进料系统、焚烧炉系统、热能利用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残渣处理系统、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

为了避免进料、出料的二次污染和频繁启、停造成的二噁英及其他烟气指标超标,焚烧系统最好能连续运行。回转窑焚烧处理炉因其技术成熟、运行稳定、适用性广,能处理除放射性废物和爆炸性废物之外的任何固态、液态、气态可燃危险废物,是目前处理危险废物最为广泛、最为主流的技术,也是国家生态环境部门推荐的危险废物处置炉型,其市场占有率约为85%。“回转窑+二燃室”是目前危险废物焚烧炉处理中常见的组合式焚烧工艺。经过预处理和配伍的各类危险废物通过进料系统进入回转窑内,在自身重力以及回转窑连续旋转的推动作用下逐渐由窑头运动到窑尾,废物在窑内不断翻动与助燃空气充分接触,完成干燥(水份蒸发)、气化和燃烧过程,固体部分和部分热解气体在回转窑内完全焚烧;未完全燃烧的热解气随烟气进入二燃室,在二次风和补燃燃料的作用下,保持温度到1100℃以上,停留时间大于2秒,使烟气中未燃烬的有害物质在二燃室内得到充分燃烧。回转窑与二燃室共用一个水淬式刮板出渣机,废渣经过水淬冷却降温后连续带出。整个回转窑焚烧系统始终在负压状态下运行。通常回转窑采用顺流式(物料与烟气的流动方向相同)、非熔渣式回转窑,即窑尾处的灰渣为焦结状态而非熔融流动状态。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可以使灰渣容易排出,保护耐火材料,延长回转窑使用寿命,节约运行成本。

危险废物成分复杂,含盐和玻璃等低熔点的物质。回转窑燃烧机布设于窑头位置,在回转窑的高温焚烧过程中,由于炉膛内火焰中心处的温度高(一般可达1000℃),燃料中的灰分大多呈熔化状态。这些灰渣在接近窑尾区域时,由于温度已大幅降低(特别是窑尾内壁附近烟温更低),如果烟气中携带的灰粒在接触壁面时仍呈熔化或粘性状态,则会逐渐粘附在内壁结成大块熔渣而,堵塞窑尾的出灰口。

目前操作人员需要定期通过观察镜对窑尾结焦现象进行观测。一旦观察到窑尾出现灰渣严重结焦现象时,需要打开炉壁上开设的清理窗口,通过捣杆人工机械清除窑尾积渣。窑尾积渣人工清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因炉外冷空气从清理窗口吸入会破坏焚烧气氛,另一方面,在清除过程中不仅极易损坏炉壁而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操作工人劳动量大且劳动环境因高温焚烧气氛的散发而极为恶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清理,无需人工参与的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处理的窑尾积渣清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处理的窑尾积渣清理装置包括清理块,所述清理块一端活动安装有清理杆,所述清理杆用于清理回转窑窑尾的积渣;所述清理块上具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第一动力装置驱动在滑槽内移动;所述滑块通过连杆与清理杆连接,滑块在滑槽内移动时,通过连杆带动清理杆摆动,清理时使清理杆处于清理回转窑窑尾的积渣位置,不需清理时使清理杆处于折叠位置;所述清理块通过第二动力装置驱动在竖向轨道上下运动;所述竖向轨道通过第三动力装置驱动在水平轨道水平运动,具体地,所述竖向轨道通过安装底座安装在水平轨道上。

需要清理时,第二动力装置驱动(如向上驱动)清理块到达回转窑窑口处。第一动力装置驱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时,通过连杆带动清理杆摆动到清理角度(如与回转窑轴向平行或不平行)。此时,第二动力装置可以驱动(如向上驱动)清理块,实现调节清理杆与回转窑内壁的距离,使清理杆与回转窑内壁接触或不接触。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竖向轨道在水平轨道水平运动,使清理杆深入到回转窑内部,回转窑转动时,清理杆将回转窑内壁上的炉渣(积渣)刮落,实现清理。

清理完成或不需清理时,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竖向轨道在水平轨道水平运动,使清理杆回到回转窑外。第一动力装置驱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时,通过连杆带动清理杆摆动,使清理杆处于折叠位置,即位于清理块上。此时,第二动力装置驱动(如向下驱动)清理块,使清理块远离回转窑窑口,避免或减少高温损害。

具体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滚珠丝杆,第一滚珠丝杆的螺母与滑块连接,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滚珠丝杆的螺杆转动。或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电机上,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驱动第一齿条运动;所述第一齿条与滑块连接,第一齿条带动滑块运动。

具体地,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滚珠丝杆,第二滚珠丝杆的螺母与清理块连接,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滚珠丝杆的螺杆转动。或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二电机上,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驱动第二齿条运动;所述第二齿条与清理块连接,第二齿条带动清理块运动。

同理,所述第三动力装置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三滚珠丝杆,第三滚珠丝杆的螺母与竖向轨道连接,第三电机带动第三滚珠丝杆的螺杆转动。或第三动力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齿轮和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三电机上,第三电机带动第三齿轮转动驱动第三齿条运动;所述第三齿条与竖向轨道连接,第三齿条带动竖向轨道运动。

为了避免下落的高温灰渣对电机的破坏,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上部均设置隔热耐火罩。同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通过耐热石棉垫片固定安装,减少安装位置处热传导对电机工作造成影响。

当灰渣严重结焦(或到达设定的时间间隔)时,为了对灰渣进行有效清理,所述清理杆与回转窑窑尾接触处为尖角形。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清理,清除效率高。清理时,不会有炉外冷空气进入从而破坏焚烧气氛,同时也不会有焚烧气氛外泄,避免二噁英及其他烟气指标超标。而且,清理时,无需人工参与,减少劳动量,避免在清除过程中易损坏炉壁而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回转窑、二燃室系统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非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处理的窑尾积渣清理装置,其可以通过支架安装在水池上方,其主体位于回转窑1下方的二燃室2内。清理装置包括清理块4,所述清理块4一端通过转轴6活动安装有清理杆5,沿转轴6,清理杆5可以沿清理块4摆动,清理杆5用于清理回转窑1窑尾的积渣。具体地,清理杆5与回转窑1窑尾接触处为尖角形,当灰渣严重结焦(或到达设定的时间间隔)时,如车刀一样,实现对灰渣进行有效清理。

清理块4上具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内设置有滑块9,所述滑块9通过第一动力装置(设置在清理块4上)驱动在滑槽10内移动。具体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1和第一滚珠丝杆(未标出),第一电机11通过耐热石棉垫片安装在清理快4上,第一电机11上部安装有隔热耐火罩。第一滚珠丝杆的螺母与滑块9连接,第一电机11带动第一滚珠丝杆的螺杆转动,带动螺母运动,从而使滑块9运动。或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1、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电机11上,第一电机11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驱动第一齿条运动,所述第一齿条与滑块连接,第一齿条带动滑块9运动。

滑块9通过连杆7与清理杆5连接,滑块9在滑槽10内移动时,通过连杆7带动清理杆5沿转轴6摆动。

清理块4通过第二动力装置驱动在竖向轨道8上下运动。具体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5和第二滚珠丝杆,第二电机15通过耐热石棉垫片安装在竖向轨道8上(具体的安装在下述的安装底座14上),第一电机15上部安装有隔热耐火罩。第二滚珠丝杆的螺母与清理块4连接,第二电机15带动第二滚珠丝杆的螺杆转动。第二滚珠丝杆、竖向轨道8构成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滚珠丝杆直线模组。或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5、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二电机15上,第二电机15带动第二齿轮转动驱动第二齿条运动,所述第二齿条与清理块连接,第二齿条带动清理块4运动。

竖向轨道8通过安装底座14安装在水平轨道12上,竖向轨道8通过第三动力装置驱动在水平轨道12水平运动。具体地,第三动力装置包括第三电机13和第三滚珠丝杆,第三电机13通过耐热石棉垫片安装在水平轨道12上(位于水平轨道12一端),第三电机13上部安装有隔热耐火罩。第三滚珠丝杆的螺母通过安装底座14与竖向轨道8连接,第三电机13带动第三滚珠丝杆的螺杆转动,带动竖向轨道8在水平轨道12水平运动。第三滚珠丝杆、水平轨道12构成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滚珠丝杆直线模组。或第三动力装置包括第三电机13、第三齿轮和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三电机13上,第三电机13带动第三齿轮转动驱动第三齿条运动,所述第三齿条与竖向轨道8连接,第三齿条带动竖向轨道8运动。

工作时,第二动力装置向上驱动清理块4到达回转窑1窑口处。第一动力装置驱动滑块9在滑槽10内移动,滑块9在滑槽10内移动时,通过连杆7带动清理杆5摆动到清理角度(与回转窑1轴向平行)。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竖向轨道8在水平轨道12水平运动,使清理杆5深入到回转窑1内部。此时,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清理块4,实现调节清理杆5与回转窑1内壁的距离,使清理杆5与回转窑1内壁接触或不接触(具体根据炉渣厚度决定)。回转窑1转动时,清理杆5将回转窑1内壁上的炉渣(积渣)刮落,实现清理。

清理完成或不需清理时,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竖向轨道8在水平轨道12水平运动,使清理杆5回到回转窑1外。第一动力装置驱动滑块9在滑槽10内移动,滑块9在滑槽10内移动时,通过连杆7带动清理杆5摆动,使清理杆5处于折叠位置,即位于清理块4上。此时,第二动力装置驱动(如向下驱动)清理块4,使清理块4远离回转窑1窑口,避免或减少高温损害。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