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6328发布日期:2021-04-16 11:5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具技术领域,以及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燃气灶的火盖通常包括有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其对锅体的加热方式基本都是外部环形火焰和内部环形火焰相接合的方式,但火环的中心处仍是没有火焰的,会导致锅底中心位置的加热效果欠佳,为此,本申请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如专利号为zl201420412292.5(授权公告号为cn20406304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火盖及应用此火盖的燃烧器》其公开了一种能将内环和中环集于一体且燃烧火焰能够竖直向上直喷的内环火盖,该火盖本体具有内环壁和外环壁,内环壁的中央形成中央贯穿孔,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在环形通道底部开有通孔,上盖呈布满网孔的片状结构,该结构可使内环火盖燃烧集中,二次空气所带走的热量损失少,因而燃烧温度较高,热效率较好;但由于该内环火盖为竖直向上直喷,混合气的流速过快,从而造成锅具有中心容易变黑,另外,此种火盖的点火针常常邻近内环火盖设置,内外环之间通过传火槽传火,经常出现点火和传火速度慢,传火槽堵塞等问题,为此需要对该燃烧器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均匀加热锅底的同时还能实现点火速度快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
5.安装座;
6.混气室,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以及
7.火盖,设置在所述混气室上;
8.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室包括有内外间隔设置、呈螺旋形的内圈壁面、外圈壁面以及连接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的底壁,所述内圈壁面、外圈壁面的起始端及终了端分别通过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所述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上方覆盖有所述火盖,所述火盖同样呈螺旋形,所述火盖包括有顶壁、与混气室的内圈壁面相接合的内圈壁,与混气室的外圈壁面相接合的外圈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接合的第三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壁相接合的第四侧壁,所述安装座邻近所述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的位置用于安装点火针,对应地,所述第三侧壁或第四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点火孔。
9.为了加快点火速度,优选地,所述点火针安装在所述安装座邻近所述第四侧壁的位置,所述火盖的外圈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的外火孔。该点火针能同时将混气室的终了端以及靠近混气室的终了端的相邻混气室的外火孔点燃,为此能于点火针的内、外两条路径一起点燃整圈混气室对应的外火孔。
10.为了用户能独立控制中央火和外周火,优选地,所述混气室中设置有分隔件,所述
分隔件将所述混气室分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中央混气室和外周混气室,相对于外周混气室而言,所述中央混气室呈c形,而相邻圈的所述混气室之间则形成有供所述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与外界连通的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中央混气室的c形缺口构成供外部的二次空气流入所述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中的开口。同时经二次空气通道流入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中的二次空气,能促进对应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的火孔的充分燃烧。
11.为了实现燃烧器能均匀地加热锅底,优选地,所述火盖的内圈壁包括有对应所述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的第一内圈壁,所述第一内圈壁上开设有内火孔。此设计能形成至少三圈火,第一圈火为对应中央混气室之第一内圈壁的内火孔形成的内圈火,第二圈火为对应中央混气室之外圈壁的外火孔形成的中圈火,第三圈火为对应外周混气室之外圈壁的外火孔形成的外圈火,而外圈火的自内向外的数量可根据混气室的螺旋圈数的数量决定,为此本燃烧器自内而外能形成至少三圈火,以均匀地加热锅底。
12.除了上述的通过上述中央混气室的c形缺口使得供外部的二次空气流入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中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所述安装座对应中央混气室的底部形成有至少两个径向的二次空气补充口,以便二次空气通道的空气经该二次空气补充口流入所述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即在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的内火孔燃烧时,会在c形腔内产生负压,为此通过二次空气补充口能将二次空气更快地补充至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内,促进内火孔充分燃烧。
13.为了从外周混气室中供二次空气流入二次空气通道,优选地,所述混气室的终了端与对应的相邻圈的所述混气室之间构成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的入气口。
14.为了加速二次空气流入二次空气通道的速度,优选地,所述入气口的截面沿着二次空气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大。
15.分隔件的选择有多种,从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分隔件为相接合的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其中第一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火盖的顶壁内表面,而第二分隔板则设置在混气室的底壁中于第一分隔板的下方。
1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具有供燃气和一次空气分别进入所述中央混气室和外周混气室的第一燃气通孔和第二燃气通孔。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燃烧器的混气室和火盖呈自中央至外周的螺旋状,能更均匀地加热锅底,而点火针放置于安装座中邻近中央的起始端或是邻近最外周的终了端,点火针点燃的火能够从中央沿着火盖传至外周,或是从外周沿着火盖传至中央,点火时具有传火速度快的特点。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火盖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火盖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接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4.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安装座11、安装在安装座11上,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气室2,以及设置在混气室2上的火盖3,其中混气室2包括有内外间隔设置、呈螺旋形的内圈壁面21、外圈壁面22以及连接内圈壁面21和外圈壁面22的底壁23,内圈壁面21、外圈壁面22的起始端及终了端分别通过第一侧壁24和第二侧壁25连接,内圈壁面21和外圈壁面22上方覆盖有火盖3,火盖3同样呈螺旋形,火盖3包括有顶壁31、与混气室2的内圈壁面21相接合的内圈壁32,与混气室2的外圈壁面22相接合的外圈壁、与第一侧壁24相接合的第三侧壁34以及与第二侧壁25相接合的第四侧壁35,该安装座1邻近第一侧壁24或第二侧壁25的位置用于安装点火针4,对应地,第三侧壁34或第四侧壁3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点火孔41。该燃烧器的混气室2和火盖3呈自中央至外周的螺旋状,能更均匀地加热锅底,而点火针4放置于安装座11中邻近中央的起始端或是邻近最外周的终了端,点火针4点燃的火能够从中央沿着火盖3传至外周,或是从外周沿着火盖3传至中央,点火时具有传火速度快的特点。
25.而为了加快点火速度,本实施例的点火针4安装在安装座11邻近第四侧壁35的位置,火盖3的外圈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混气室2相连通的外火孔331,该点火针4能同时将混气室2的终了端以及靠近混气室2的终了端的相邻混气室2的外火孔331点燃,为此能于点火针4的内、外两条路径一起点燃整圈混气室2对应的外火孔331。为了用户能独立控制中央火和外周火,混气室2中设置有分隔件,分隔件将混气室2分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中央混气室26和外周混气室27,相对于外周混气室27而言,中央混气室26呈c形,而相邻圈的混气室2之间则形成有供中央混气室26围成的c形腔260与外界连通的二次空气通道5,中央混气室26的c形缺口261构成供外部的二次空气流入中央混气室26围成的c形腔260中的开口,同时经二次空气通道5流入中央混气室26围成的c形腔260中的二次空气,能促进对应中央混气室26围成的c形腔260的火孔的充分燃烧,分隔件的选择有多种,从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分隔件为相接合的第一分隔板61和第二分隔板62,其中第一分隔板61设置在所述火盖3的顶壁31内表面,而第二分隔板62则设置在混气室2的底壁23中于第一分隔板61的下方。
26.为了实现燃烧器能均匀地加热锅底,火盖3的内圈壁32包括有对应中央混气室26围成的c形腔260的第一内圈壁321,第一内圈壁321上开设有内火孔3211,此设计能形成至少三圈火,第一圈火为对应中央混气室26之第一内圈壁321的内火孔3211形成的内圈火,第二圈火为对应中央混气室26之外圈壁的外火孔331形成的中圈火,第三圈火为对应外周混气室27之外圈壁的外火孔331形成的外圈火,而外圈火的自内向外的数量可根据混气室2的螺旋圈数的数量决定,为此本燃烧器自内而外能形成至少三圈火,以均匀地加热锅底。除了上述的通过上述中央混气室26的c形缺口261使得供外部的二次空气流入中央混气室26围成的c形腔260中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安装座11对应中央混气室26的底部形成有至少两个径向的二次空气补充口11,以便二次空气通道5的空气经该二次空气补充口11流入所述中央混气室26围成的c形腔260。即在中央混气室26围成的c形腔260的内火孔3211燃烧时,会在c形腔260内产生负压,为此通过二次空气补充口11能将二次空气更快地补充至中央混气室26围成的c形腔260内,促进内火孔3211充分燃烧。其中混气室2的终了端与对应的相邻圈的混气室2之间构成二次空气通道5的入气口51,该入气口51能使从外周混气室27
中供二次空气流入二次空气通道5,其中为了加速二次空气流入二次空气通道5的速度,优选地,入气口51的截面沿着二次空气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大。最后,安装座11具有供燃气和一次空气分别进入中央混气室26和外周混气室27的第一燃气通孔12和第二燃气通孔13。
27.综上述,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以火盖3能形成三圈火为例,火盖3的内圈壁32包括有对应中央混气室26围成的c形腔260的第一内圈壁321,第一内圈壁321上开设有内火孔3211,此设计能形成,第一圈火为对应中央混气室26之第一内圈壁321的内火孔3211形成的内圈火,第二圈火为对应中央混气室26之外圈壁的外火孔331形成的中圈火,第三圈火为对应外周混气室27之第一外圈壁275的外火孔331形成的外圈火,而点火针4放置在安装座11邻近第二侧壁25的位置,这样点火时,点火针4点燃的火能够点燃外周混气室27之第一外圈壁275的外火孔331形成外圈火,以及点燃中央混气室26之第二外圈壁265的外火孔331形成中圈火并传至中央混气室26之第一内圈壁321的内火孔3211形成内圈火,这样有效节省了传火的时间,而用于保火的热电偶7放置在对应中央混气室26之第二外圈壁265的外火孔331的位置,在燃烧器的中圈火位置一旦遇到大风或汤水的影响,即可扑灭火焰进行保火,并且本实施例的火盖3自中央到外周具有三圈火得以均匀地加热锅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