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窑炉节能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8531发布日期:2021-10-30 11:1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窑炉节能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窑炉节能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2.陶瓷,即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的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瓷器也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在陶瓷的焙烧流程中需要将陶瓷放入专用的窑炉中进行加热燃烧,而现有技术中的陶瓷窑炉燃烧装置有着燃气燃烧不充分,效率低,从而导致不完全燃烧的气体污染空气,并且焙烧的陶瓷效果差,同时还浪费燃气,于是亟需一种陶瓷窑炉节能燃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窑炉节能燃烧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陶瓷窑炉节能燃烧装置,包括燃气混合总管,所述燃气混合总管顶部和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燃气混合总管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防滑转动筒,所述防滑转动筒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燃气喷头,所述第二燃气喷头的左侧外表面开设有喷孔,所述燃气混合总管的左端正中设置有第一燃气喷头,所述防护外壳的右端正中设置有燃气进气管,所述燃气混合总管内腔的右端设置有第一燃气混合室,所述第一燃气混合室的左端设置有第三挡隔板,所述第三挡隔板侧壁的正中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挡隔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二燃气混合室,所述第二燃气混合室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挡隔板,所述第二挡隔板侧面中部的下端壁体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挡隔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三燃气混合室,所述第三燃气混合室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挡隔板,所述第一挡隔板侧面中部的上端壁体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挡隔板的左侧设置有第四燃气混合室,所述防护外壳右端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设置有助燃进气管,两个所述助燃进气管右侧的相靠近一端对称设置有氧气进气管,两个所述助燃进气管的相远离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气孔,两个所述助燃进气管内腔的相远离一端横向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气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相背一侧的中部对称设置有微型马达,两个所述微型马达的相靠近一端对称设置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相靠近一端对称设置有混合风扇。
6.优选的,两组所述连接块的相远离一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于防护外壳内腔顶部和底部的左右两端壁体。
7.优选的,所述喷孔为圆形且数量若干均匀分布,喷孔的内腔与第二燃气喷头、防滑转动筒、螺纹套筒、螺纹管以及防护外壳左端内腔相互连通。
8.优选的,所述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内腔均为圆形且直径相同,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相互错开分布。
9.优选的,两个所述助燃进气管的相靠近一端分别贯穿防护外壳右端的顶部和底部和燃气混合总管右端的顶部和底部并延伸至第一燃气混合室的内腔。
10.优选的,所述燃气进气管的左端贯穿防护外壳的右侧壁体和燃气混合总管的右侧壁体并延伸至第一燃气混合室的内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该陶瓷窑炉节能燃烧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燃气混合室、第二燃气混合室、第三燃气混合室、第四燃气混合室、第三挡隔板、第二挡隔板、第一挡隔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燃气、氧气以及空气充分均匀的混合,从而使燃气可以更加充分的燃烧,即节省燃气又能避免不完全燃烧的燃气对空气造成污染,通过设置的第二燃气喷头和喷孔可以时喷出的燃气更加均匀,从而在燃烧时可以使燃烧部位受热更加均匀,通过设置的防滑转动筒、螺纹套筒、螺纹管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第二燃气喷头的固定和拆卸,从而方便对第二燃气喷头进行清洁和更换,通过设置的氧气进气管可以向助燃进气管中进入的空气中增加氧气,从而提高氧气浓度,进而为燃气的充分燃烧提供基础,通过设置的微型马达、转动杆、混合风扇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空气和氧气快速的进入第一燃气混合室的内腔与燃气混合。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燃气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16.图中:1、螺纹管;2、第一燃气喷头;3、燃气混合总管;4、第四燃气混合室;5、第一挡隔板;6、第二通孔;7、第二挡隔板;8、第一通孔;9、第一固定板;10、第三挡隔板;11、第二燃气混合室;12、燃气进气管;13、第一燃气混合室;14、氧气进气管;15、助燃进气管;16、第二燃气喷头;17、防滑转动筒;18、螺纹套筒;19、连接块;20、防护外壳;21、第三通孔;22、第三燃气混合室;23、喷孔;24、转动杆;25、混合风扇;26、第二固定板;27、微型马达;28、第一进气孔;29、第二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

3所示,一种陶瓷窑炉节能燃烧装置,包括燃气混合总管3,燃气混合总管3顶部和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9,两组连接块19的相远离一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于防护外壳20内腔顶部和底部的左右两端壁体,燃气混合总管3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外壳20,防护外壳2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螺纹管1,螺纹管1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18,螺纹套筒1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防滑转动筒17,通过设置的防滑转动筒17、螺纹套筒
18、螺纹管1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第二燃气喷头16的固定和拆卸,从而方便对第二燃气喷头16进行清洁和更换,防滑转动筒1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燃气喷头16,第二燃气喷头16的左侧外表面开设有喷孔23,通过设置的第二燃气喷头16和喷孔23可以时喷出的燃气更加均匀,从而在燃烧时可以使燃烧部位受热更加均匀,喷孔23为圆形且数量若干均匀分布,喷孔23的内腔与第二燃气喷头16、防滑转动筒17、螺纹套筒18、螺纹管1以及防护外壳20左端内腔相互连通,燃气混合总管3的左端正中设置有第一燃气喷头2,防护外壳20的右端正中设置有燃气进气管12,燃气进气管12的左端贯穿防护外壳20的右侧壁体和燃气混合总管3的右侧壁体并延伸至第一燃气混合室13的内腔,燃气混合总管3内腔的右端设置有第一燃气混合室13,第一燃气混合室13的左端设置有第三挡隔板10,第三挡隔板10侧壁的正中开设有第一通孔8,第三挡隔板10的左侧设置有第二燃气混合室11,第二燃气混合室11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挡隔板7,第二挡隔板7侧面中部的下端壁体开设有第二通孔6,第二挡隔板7的左侧设置有第三燃气混合室22,第三燃气混合室22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挡隔板5,第一挡隔板5侧面中部的上端壁体开设有第三通孔21,第三通孔21、第二通孔6、第一通孔8的内腔均为圆形且直径相同,第三通孔21、第二通孔6、第一通孔8相互错开分布,第一挡隔板5的左侧设置有第四燃气混合室4,通过设置的第一燃气混合室13、第二燃气混合室11、第三燃气混合室22、第四燃气混合室4、第三挡隔板10、第二挡隔板7、第一挡隔板5、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21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燃气、氧气以及空气充分均匀的混合,从而使燃气可以更加充分的燃烧,即节省燃气又能避免不完全燃烧的燃气对空气造成污染,防护外壳20右端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设置有助燃进气管15,两个助燃进气管15的相靠近一端分别贯穿防护外壳20右端的顶部和底部和燃气混合总管3右端的顶部和底部并延伸至第一燃气混合室13的内腔,两个助燃进气管15右侧的相靠近一端对称设置有氧气进气管14,通过设置的氧气进气管14可以向助燃进气管15中进入的空气中增加氧气,从而提高氧气浓度,进而为燃气的充分燃烧提供基础,两个助燃进气管15的相远离一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两个第一固定板9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气孔28,两个助燃进气管15内腔的相远离一端横向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板26,两个第二固定板26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气孔29,两个第二固定板26的相背一侧的中部对称设置有微型马达27,两个微型马达27的相靠近一端对称设置有转动杆24,两个转动杆24的相靠近一端对称设置有混合风扇25,通过设置的微型马达27、转动杆24、混合风扇25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空气和氧气快速的进入第一燃气混合室13的内腔与燃气混合。
1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陶瓷窑炉节能燃烧装置,使用时从燃气进气管12通入燃气,从两个氧气进气管14通入氧气,在微型马达27、转动杆24、混合风扇25的相互配合下可以使空气和氧气快速的进入第一燃气混合室13的内腔与燃气混合,由于第三挡隔板10的存在所以会使初步混合的燃气缓慢的从第一通孔8进入第二燃气混合室11,于是就可以使燃气与氧气在第一燃气混合室13中充分的混合,经过第二燃气混合室11、第三燃气混合室22、第四燃气混合室4时同理,经过四次混合作用可以使燃气与氧气的混合更加均匀充分,从而使燃气可以更加充分的燃烧,即节省燃气又能避免不完全燃烧的燃气对空气造成污染,在第二燃气喷头16和喷孔23的设置下可以时喷出的燃气更加均匀,从而在燃烧时可以使燃烧部位受热更加均匀,在防滑转动筒17、螺纹套筒18、螺纹管1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第二燃气喷头16的固定和拆卸,从而方便对第二燃气喷头16进行清洁和更换。
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