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炉膛温度场测量的锅炉配风燃烧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5614发布日期:2021-12-29 13:1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基于炉膛温度场测量的锅炉配风燃烧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燃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炉膛温度场测量的锅炉配风燃烧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锅炉的工作稳定和效果,需要对炉膛的温度场进行不同的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其燃烧进行控制。
3.现有专利(公告)号cn103244964a公开一种基于声波测量炉膛温度场的燃烧优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使用时,利用炉膛温度场可以迅速、直接的反应炉内燃烧状况,建立一个在可靠、准确测量炉膛温度场的情况下,综合考虑所有影响燃烧的可控因素构建成一个自动调节燃烧的系统,具有可以提高锅炉燃烧效率,使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和可靠运行;
4.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5447811u公开一种锅炉掺烧乏风瓦斯稳定燃烧控制系统,在使用时,掺烧乏风瓦斯稳定燃烧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乏风瓦斯的浓度,提高了燃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上述方案仍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6.上述技术方案不能对配风的速度进行控制,从而影响对锅炉的燃烧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配风的速度进行控制,从而影响对锅炉燃烧控制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基于炉膛温度场测量的锅炉配风燃烧控制系统。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9.基于炉膛温度场测量的锅炉配风燃烧控制系统,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上安装有配风控制装置;
10.所述配风控制装置包括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镶嵌在锅炉本体的上端中心处,所述滚珠轴承的内圈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管,且支撑管的两端穿过滚珠轴承并向外延伸,所述支撑管的下端连通有中空设置的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下端边缘处对称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靠近支撑管的一侧管壁上沿竖直方向均匀等距的连通有若干个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有喷气管,位于所述锅炉本体上方支撑管的外管壁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支撑管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管靠近上端位置的外管壁上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管壁上连接有变频风机。
11.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接在支撑管的外管壁上,所述锅炉本体的上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且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
12.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下端管口连接有密封板。
13.优选的,位于所述支撑管下方的锅炉本体内炉壁上连接有支撑网,所述锅炉本体
内通过支撑网分隔为燃烧区和接灰区。
14.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外管壁上连接有呈“l”型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锅炉本体的上端。
15.优选的,所述燃烧区的侧壁上安装有炉门,所述接灰区的侧壁上开设有出灰口。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炉膛温度场测量的锅炉配风燃烧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该基于炉膛温度场测量的锅炉配风燃烧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变频风机的输出功率,对向锅炉本体内添加的空气量进行调整,对锅炉的燃烧效果进行控制;对锅炉本体内添加空气的同时,启动驱动机构,支撑管转动的同时通过支撑盘带动导气管和喷气管同步转动并喷射空气,对锅炉本体内进行充分的助燃,使得锅炉本体内燃烧的更加充分。
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对向锅炉本体内添加的空气量进行调整,对锅炉的燃烧效果进行控制,而且对锅炉本体内进行充分的助燃,使得锅炉本体内燃烧的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炉膛温度场测量的锅炉配风燃烧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1.图中:1、锅炉本体;2、滚珠轴承;3、支撑管;4、出灰口;5、支撑盘;6、导气管;7、单向阀;8、喷气管;9、密封轴承;10、进气管;11、变频风机;12、从动齿轮;13、驱动电机;14、主动齿轮;15、密封板;16、支撑网;17、支撑杆;18、炉门;19、出灰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实施例 1,如图 1

2 所示,这种基于炉膛温度场测量的锅炉配风燃烧控制系统,包括锅炉本体1,锅炉本体1上安装有配风控制装置;
25.配风控制装置包括滚珠轴承2,滚珠轴承2镶嵌在锅炉本体1的上端中心处,滚珠轴承2的内圈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管3,且支撑管3的两端穿过滚珠轴承2并向外延伸,支撑管3的下端连通有中空设置的支撑盘5,支撑盘5的下端边缘处对称连通有导气管6,导气管6靠近支撑管3的一侧管壁上沿竖直方向均匀等距的连通有若干个单向阀7,单向阀7的另一端连接有喷气管8,位于锅炉本体1上方支撑管3的外管壁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支撑管3转动的驱动机构,支撑管3靠近上端位置的外管壁上通过密封轴承9转动连接有进气管10,进气管10的内管壁上连接有变频风机11,变频风机11启动,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到进气管中10,再通过
支撑管3和支撑盘5输送到导气管6内,导气管6内的空气在压力作用下推开单向阀7并通过喷气管8喷出,对锅炉本体1内添加空气,进行助燃,助燃的同时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支撑管3在滚珠轴承2内转动,通过支撑盘5带动支撑管3转动,使得支撑管3上的喷气管8转动喷射空气,通过控制变频风机11的输出功率,对向锅炉本体1内添加的空气量进行调整,对锅炉的燃烧效果进行控制;对锅炉本体1内添加空气的同时,启动驱动机构,使得支撑管3转动,通过密封轴承9使得支撑管3的转动不会对进气管10造成影响,支撑管3转动的同时通过支撑盘5带动导气管6和喷气管8同步转动并喷射空气,对锅炉本体1内进行充分的助燃,使得锅炉本体1内燃烧的更加充分。
26.实施例 2,如图 1

2 所示,它的驱动机构包括从动齿轮12,从动齿轮12固定套接在支撑管3的外管壁上,锅炉本体1的上端连接有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14,且从动齿轮12与主动齿轮14相啮合,启动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带动主动齿轮14转动,通过与主动齿轮14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2,带动支撑管3在滚珠轴承2内转动。
27.实施例 3在实施例 1 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它的导气管6的下端管口连接有密封板15,使得导气管6中的空气只能通过喷气管8喷出。
28.实施例 4在实施例 1 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它的位于支撑管3下方的锅炉本体1内炉壁上连接有支撑网16,锅炉本体1内通过支撑网16分隔为燃烧区和接灰区,燃烧物在支撑网上燃烧,燃烧产生的灰穿过支撑网16并堆积在接灰区。
29.实施例 5在实施例 1 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它的进气管10的外管壁上连接有呈“l”型的支撑杆17,支撑杆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锅炉本体1的上端,通过支撑杆17对进气管10进行固定,防止进气管10发生转动。
30.实施例 6,如图1所示,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 4所述,它的燃烧区的侧壁上安装有炉门18,打开炉门18便于向燃烧区添料,接灰区的侧壁上开设有出灰口4,通过出灰口4便于掏出接灰区的灰烬。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